一、帶宋和蕊的詩句
以宋字開頭的詩句很多,例如:
宋玉愁空斷,嬌饒粉自紅。——《惱公》李賀
宋玉事襄王,能為高唐賦。——李白《贈溧陽宋少府陟》
宋人不辨玉,魯賤東家丘。——李白《送薛九被讒去魯》
宋玉事楚王,立身本高潔。——李白《感遇四首》
宋璟姚崇死,中庸遂變移。——貫休《讀》
宋均顏未老,劉寵骨應貧。——貫休《送崔尚書朝覲》
宋玉恃才者,憑云構高唐。——于濆《樂府雜曲?鼓吹曲辭?巫山高》
宋玉恃才者,恁虛構高唐。——于濆《巫山高》
宋玉逞大句,李白飛狂才。——孟郊《贈鄭夫子魴》
宋杜詩題在,風騷到此真。——齊己《游道林寺四絕亭,觀宋杜詩版》
宋玉秋來續楚詞,陰鏗官漫足閑詩。——元稹《酬孝甫見贈十首》
宋晉鄭女歌聲發,滿堂會客齊喧呵。……宋沇嘗傳天寶季,法曲胡音忽相和。——元稹《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立部伎》
宋玉悲秋千載后, 詩人例有早秋詩。——陸游《立秋后作》
1 .應為洛神波上襪,至今蓮蕊有香塵。 (.蓮花~溫庭筠)
2.只憐直上抽紅蕊,似我丹心向本朝。
(偶書五首 唐·司空圖)
3.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
(唐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二、帶梅和雪的詩句
帶梅和雪的詩句:
1、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后多。絕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雪樹元同色,江風亦自波。故園不可見,巫岫郁嵯峨。
2、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3、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4、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5、疏是枝條艷是花,春妝兒女競奢華。閑庭曲檻無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6、早梅發高樹,迥映楚天碧。朔風飄夜香,繁霜滋曉白。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7、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三、含石和韻的詩句
1、穿云裂石韻悠揚-----宋 陳亮 《好事近·橫玉叫清宵》
2、激石泉韻清-----唐 孟郊 《與二三友秋宵會話清上人院》
3、石出山而韻自丘壑-----宋 黃庭堅 《南安巖主大嚴禪師真贊》
4、詎知水石韻-----宋 曹勛 《山居雜詩九十首》
5、君過石鐘尋舊韻-----宋 陳恭 《次韻答友》
6、君榮韻石州麾出-----宋 陳元晉 《韶石使君年丈扁舟我於松桂林敬哦小詩留為一》
7、清泉迸石韻寒玉-----宋 程公許 《游永就靈巖寺》
8、石鼎聯成韻更高-----宋 兜率長老 《題汪水云詩卷》
9、石泉韻天樂宋-----范 成大 《隱靜山》
10、石韻更相連-----宋 錢易 《和人首夏池上雨中聞笛》
11、傍巖隈石韻蕭蕭-----宋 釋紹嵩 《詠梅五十首呈史尚書》
12、濺石韻寒泉-----宋 王崈 《{翳羽換石}山道中》
13、我持使節經韻石-----唐 徐鉉 《南都遇前嘉魚劉令言游閩嶺作此與之》
14、靈賓戛韻石-----明 祝允明 《前緩聲歌》
四、帶江和蓮的詩句
《江南》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采菱詩》南北朝·江淹
秋日心容與,淡水望碧蓮。紫菱亦可采,試以緩愁年。參差萬葉下,泛漾百流前。高采溢通壑,香氣麗廣川。歌出棹女曲,舞入江南弦。
《采蓮曲》唐·王勃
采蓮歸,綠水芙蓉衣,秋風起浪鳧雁飛。桂棹蘭橈下長浦,羅裙玉腕輕搖櫓。葉嶼花潭極望平,江謳越吹相思苦。相思苦,佳期不可駐,塞外征夫猶未還,江南采蓮今已暮。今已暮,采蓮花,渠今那必盡倡家。官道城南把桑葉,何如江上采蓮花。蓮花復蓮花,花葉何稠疊;葉翠本羞眉,花紅強似頰。佳人不在茲,悵望別離時。牽花憐共蒂,折藕愛連絲。故情無處所,新物徒華滋。不惜西津交佩解,還羞北海雁書遲。采蓮歌有節,采蓮夜未歇。正逢浩蕩江上風,又值徘徊江上月。徘徊蓮浦夜相逢,吳姬越女何豐茸!共問寒江千里外,征客關山路幾重?
五、求帶堯和涵的詩句,自創也可
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等人。”
這是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一首《雜詩》。陶淵明熱愛田園生活,喜愛讀書,這首詩就告誡人們,要珍惜時光,好好讀書。
“讀書患不多,思人患不明。患足已不學,既學患不行。”
這是唐代文豪韓愈的一首讀書詩中幾句。在這里,他指出在治學過程中,要多讀、多思、慮心、躬行。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這是宋代哲學家朱熹的的一首著名的哲理詩《觀書有感》。詩中以書喻“活水”,告誡人們“方塘”并非無源之水,而是因為有了“源頭活水”,才使其清澄明凈,永不污濁。這首詩把讀書和人的知識更新比喻得非常生動形象。
“古人學問無遺為,少壯功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總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這是宋代愛國詩人陸游的《冬夜讀書示子聿》(子聿:陸游的最小兒子)一詩。在詩中,詩人一方面強調做學問要堅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將來一事無成,后悔莫及了;一方面還特別強調做學問不能滿足于字面上的明白,必須親自動手去實踐,這樣才能學得深刻。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予自知。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棲遲那可迫。”
這是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宋安淳秀才失解西歸》一詩。蘇東坡對讀書情有獨鐘,在這首詩里,他不但將“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進行了詩化,而且告誡人們要抓緊時間學習。
“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不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
這是宋代理學家陸九淵的《讀書》詩。這里,他強調讀書切戒慌忙,貴在“涵泳(細細體會琢磨)”,其實這就是他讀書經驗之談。
“力學如力耕,勤情爾自知。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
這是宋代詩人劉過的一首勸學詩《書院》。詩中提出勤奮讀書如農夫耕地,幾分耕耘,幾分收獲。
“一個軍身有幾何,學書不就學兵戈。南思北想無安著,明鏡催人白發多。”
這是明代大科學家宋應星的《憐愚詩》。在這里,他忠告人們讀書要專一,不要信馬由韁,見異思遷。
“讀書不知味,不如束高閣。蠹魚爾何如,終日食糟粕。”
這是清代詩人袁枚寫的讀書詩。在這里,詩人告誡人們,讀書如果不解其中味,囫圇吞棗,這無疑與蠹魚一般。
“咬完幾句有用書,可充飲食;養成數竿新生竹,直似兒孫。”
這是清代書畫家鄭板橋的一副家教詩聯。詩聯教育子女要認真讀書做好人,要像介子那樣虛心有節,剛直不阿。
左思《吳都賦》中已有“涵泳乎其中”,韓愈的《岳陽樓別竇司詩》也有“星河盡涵泳,俯仰迷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