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含有氣字的詩句````含有氣字的歌詞
1、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 南北朝 · 佚名《木蘭詩 / 木蘭辭》
譯文:北方的寒風中傳來打更聲,清冷的月光映照著戰士們的鎧甲。
2、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 —— 唐 · 白居易《長恨歌》
譯文:駕馭云氣入空中,橫來直去如閃電,升天入地地遍尋
3、去年天氣舊亭臺。 —— 宋 ·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譯文:還是去年的天氣舊日的亭臺。
4、氣象報告先生的愛情,午后多云雷陣雨,人在大樓冷氣里,面對直播攝影機,我想把整顆心都給你。半徑真心東北方向,謹防豪雨淚成災。烏云雷雨嚴防冰雹,滯留無限無限長。不可預期緣份升級,因為可能天轉晴。——歌手羅百吉·《氣像報告先生的愛情 》
5、傲氣面對萬重浪,熱血像那紅日光。膽似鐵打骨似精鋼,胸襟百千丈,眼光萬里長,誓奮發自強,做好漢,做個好漢子,每天要自強。——歌手成龍·《男兒當自強》
二、靜心的詩句
養生、靜心詩句
? 凌心入定,住心看凈,起心外照,攝心內證。——佛家十六字要訣 ? 佛性常清凈,何處有塵埃?——南宗慧能 ? 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北宗神秀
?
心無念處是道心,念無處所是道心,求無處所是道心,成無處所是道心,常念無念是道心,若悟此法是得道。——北宗神秀
? 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三國(蜀)·諸
葛亮
? 精神安乎形,而年壽得長也。 ——《呂氏春秋·盡數》
? 樂易者常壽長,憂險者常夭折。 ——《荀子·榮辱》
? 人在陽時則舒,在陰時則慘。 ——漢·張衡
?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三國(魏)·曹操
? 靜以養身,儉以養性。 ——《南史·陸慧曉傳》
? 心者,神之舍也,心靜則神安,心動則神疲。 ——《萬壽丹書》
? 勿使悲歡極,當令飲食均。 ——唐·孫思邈
? 怒甚偏傷氣,思多太損神。 ——唐·孫思邈
? 天清江月白,心靜海鷗知。 ——唐·李白
? 壯志因愁減,哀容與病俱。 ——唐·白居易
? 百勝難慮敵,三折乃良醫。 ——唐·劉禹錫
?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 ——宋·包拯
? 勞其形者長年,安其樂者短命。 ——宋·歐陽修
? 君子之修身也,內正其心,外正其容。 ——宋·歐陽修
? 多憂傷神,多思傷志。 ——宋·宋祁
? 人無憂,故自壽。 ——宋·李
? 任他桃李爭歡賞,不為繁華易素心。 ——元·馮子振 ? 靜則神藏,躁則神夭。 ——元·劉元素
? 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 ——元·劉元素
? 暴怒傷陰,暴喜傷陽。 ——元·劉元素
? 水流任急境常靜,花落雖頻意自閑。 ——明·洪自誠 ? 惜氣存精更養神,少思寡欲勿勞心。 ——明·龔廷賢 ? 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 ——明·王守仁
? 養生家當以養心為先,心不病則神不病,神不病則人自寧。 ——明·汪綺石 ? 宜節思慮以養心,宜節煩惱以養神。 ——明·汪綺石 ? 精神極欲靜,氣血極欲動。 ——清·金纓 ? 心寬出少年。 ——清·王濬卿
? 智者之養生也,必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 ——《靈樞·本神》 ? 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養心。 ——《錢公良測語上》
? 心安身自安,身安室自寬,心與身俱安,何事能相干? ——《安份吟》 ? 無求便是安心法,不飽真為卻病方。 ——《聯句》
? 養心之法,須要擺脫一切;凡榮枯得失,猶如水月鏡花,事過即忘。 ——《修身寶鑒》 ?
養生之士,睡不至遠,行不疾步,耳不極聽,目不極視,坐不久處,立不至疲,臥不至懵。 ——唐·孫思邈
三、關于養生的詩詞
養生詩詞 養生原則 與其救療于有疾之后,不若攝養于無疾之先。
―――《丹溪心法》元 朱震亨 治身養性謹務其細,不可以小益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損為無傷而不防。―――《抱樸子》晉 葛洪 我命在我,不在天。
―――《仙經》 養生以不傷為本。―――《仙經》 養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臥、久視、久聽。
―――《養生要錄》宋蒲虔貫 措身失理,亡之于微,積微成損,積疾成衰。―――《養生論》三國 嵇康 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素問·上古天真論》 善養生者養內,不善養生者養外。―――《壽世保元》明 龔廷賢 善服藥者,不如善保養。
―――《養老奉親書》宋陳直 才所不逮而困思之,傷也;力所不勝而強舉之,傷也。―――《抱樸子》 晉 葛洪 體欲常勞,食欲常少,勞無過極,少無過虛。
―――《養性延命錄》 南朝 梁 陶宏景 雖常服藥物,而不知養性之術,亦難以長生也。―――《養性延命錄》 南朝 梁 陶宏景 善養性者,則治未病之病,是其義也。
―――《備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孫思邈 精、氣、神,養生家謂之三寶。―――《理虛元鑒》明 汪綺石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素問·評熱病論》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素問·遺篇刺法論》 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惜精養生 元氣實,不思食;元神會,不思睡;元精足,不思欲;三元全,陸地仙。―――《養心要語》明胡文煥 人年五十者,精力將衰,大法當二十日一次施泄。
―――《泰定養生主論》元王珪 縱欲戕生,古今同慨。―――《退庵隨筆》清梁章鉅 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隨生,死亡隨至。
―――《尊生八箋》明 高濂 酒色之類,使人志氣昏酣荒耗,傷生敗德。―――《食色紳言》明陳繼儒 御女之法,能一月再泄,一歲二十四泄,皆得二百歲。
―――《備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孫思邈 聚精之道,一曰寡欲,二曰節勞,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攝生三要》明 袁坤儀 男貴寡欲養精,女貴平心養血。
―――《廣嗣紀要》明萬全 精神養生 戒暴怒以養其性,少思慈以養其神,省言語以養其氣,絕私念以養其心。―――《續附·養生要訣》明 胡文煥 看一個醫生不如交一個朋友。
―――諺語 人借氣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養,所忌最是怒。―――《老老恒言》清 曹廷棟 凡心有所愛,不用深愛,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損性傷神。
―――《備急千金要方》 唐孫思邈 大喜蕩心,微抑則定;甚怒煩性,稍忍即歇。―――《退庵隨筆》清梁章鉅 人但知過怒過哀足以害性,而不知過喜過樂亦足以傷生。
―――《退庵隨筆》清 梁章鉅 心樂為良藥,神傷致骨枯。―――諺語 不氣不愁,活到白頭。
―――諺語 老人之情,欲豪暢,不欲郁郁閼,可以養生。―――《類修要訣》明胡文煥 圣人勝心,眾人勝欲,君子行正氣,小人行邪氣。
―――《淮南子》西漢劉安等 多思則神殆,多念則志散,多欲則損智,多事則形疲。―――《養生要集》唐 張湛 安則物之感我者輕,和則我之應物者順,外輕內順,而生理備矣。
―――《蘇沈良方》宋蘇軾、沈括 忍怒以全陰氣,抑喜以養陽氣。―――《抱樸子》 晉 葛洪 知恬逸自足者,為得安樂本。
―――《尊生八箋》明 高濂 物來順應,事過心寧,可以延年。―――《壽世保元》明 龔廷賢 省思慮則心血不耗,發不易白。
―――《醫先》明 王文祿 惱一惱,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養心要語》明 胡文煥 說說笑笑,通通七竅。
―――諺語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諺語 笑口常開,青春常在。
―――諺語 事從容則有余味,人從容則有余年。―――《呻吟語》明呂坤 養心莫善于寡欲。
欲不可縱,欲縱成災;樂不可極,樂極生衰。―――《養生四要》明 萬全 善攝生者,先除欲念。
―――《食色紳言》明陳繼儒 喜怒衰樂之發……可節而不可止也,節之而順,止之而亂。―――《春秋繁露》西漢董仲舒 遇事不惱,長生不老。
―――諺語 嗜欲使人氣淫,好憎使人精勞。―――《古今圖書集成》清陳夢雷 暴喜傷心,暴努傷肝,暴恐傷腎,過衰傷肺,過思傷脾。
―――《養生四要》明 萬全 夫精神志意者,靜而日充者壯,躁而日耗者老。―――《淮南子》西漢劉安等 琴醫心,花醫肝,香醫脾,石醫腎,泉醫肺,劍醫膽。
―――《幽夢續影》清朱錫綬 人生如天地,和煦則春,慘郁則秋。―――《醫述》清程杏軒 善養生者,先除欲念。
―――《男女紳言》明陳繼儒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問·移精變氣》 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萬病息。
―――《衛生寶鑒》元羅天益 惜氣存精更養神,少思寡欲勿勞心。―――《壽世保元》明 龔廷賢 心胸里頭能撐船,健康長壽過百年。
―――諺語 千保健,萬保健,樂觀方才是關鍵。―――諺語 一日三笑,人生難老;一日三惱,不老也老。
―――諺語 生氣催人老,快樂變年少。―――諺語 遇怒不要惱,遇難莫急躁。
―――諺語 常樂常笑,益壽之道。―――諺語 房寬地寬,不如心寬。
―――諺語 知足者常樂,善笑者長壽。―――諺語 要活好,心別小;善制怒,壽無數。
―――諺語 笑口常開,百病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