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中草藥的詩詞
1、藥圃無凡草
唐
朱慶馀
《贈陳逸人》
2、藥出山來為小草
宋
陸游
《澗松》
3、尋草燒茅烹藥柜
宋
白玉蟾
《萬法歸一歌》
4、寸草曾收藥籠功
宋
陳允平
《僧房薜荔》
5、笑拈草化燒金藥
宋
方回
《隱者》
6、燒藥爐存草亦靈
宋
方岳
《又和晦翁棹歌》
7、不將瑤草充大藥
宋
胡寅
《和諸友春雪》
8、是草皆為藥
宋
釋文珦
《幽棲》
9、把手與藥兮誰尋本草
宋
釋正覺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10、草侵藥種多難辨
宋
王之道
《秋興八首追和杜老》
11、長生瑤草成丹藥
宋
王镃
《山居即事》
12、藥收陽地草
宋
翁卷
《寄沈洞主》
13、藥苗如草長
宋
徐照
《題丁少瞻林園》
14、藥署深嚴才草詔
宋
楊億
《梁舍人奉使巴中》
15、滋草猶拈藥
明
阮漢聞
《示弟》
16、藥多前代草
明
童佩
《送盛朝用讀書方山》
17、草香千品藥
明
楊基
《句曲秋日郊居雜興(十首)》
二、描寫中藥的詩句
《滿庭芳》
辛棄疾
“云母屏開,珍珠簾閉,防風吹散沉香。離情抑郁,金縷織流黃,柏影桂枝交映,從容起,弄水銀塘。連翹首,驚過半夏,涼透薄荷裳。一鉤藤上月,尋常山夜,夢宿沙場。早已輕粉黛,獨活空房。欲續斷弦未得,烏頭白,最苦參商。當歸也!茱萸熟,地老菊花荒。”
詞中巧借二十四味中藥名,活龍活現地刻畫出了一位貴婦人的形象。將她思念遠征沙場的丈夫的那一腔纏綿之意表達得淋漓盡致,生動地抒發了她怨恨戰爭給自己帶來夫妻久別、難以團聚的心聲。
《藥名詩》
洪皓
獨活他鄉已九秋,腸肝續斷更剛留;遙知母老相思子,沒藥醫治盡白頭。
該詩十分巧妙地將五味中藥“獨活、續斷、知母、相思子、白頭”嵌入詩中,表達了自己深沉摯誠的愛國懷鄉思母之懷,感人肺腑。
三、含有中藥的詩句或對聯
一首用中藥名稱寫成的“四季歌”:春風和煦滿常山,芍藥天麻及牡丹;遠志去尋使君子,當歸何必找澤蘭。
端陽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樂半年;庭前嬌女紅娘子,笑與檳榔同采蓮。秋菊開花遍地黃,一回雨露一茴香;扶童去取國公酒,醉倒天南星大光。
冬來無處可防風,白芷糊窗一層層;待到雪消陽起石,門外戶懸白頭翁。注:此為我國古人筆下著名的中藥名四季歌,既符合一年四季的特征,又加入20余味中草藥名,極富情趣。
不僅令人神往,還可感悟中藥名包含的學問,不失為一首佳作上聯:獨有癡兒漸遠志。下聯:更無慈母望當歸。
清末湖北明醫何九香先生,母親病故后悲思萬千,遂自題一門聯。以獨特的構思,嵌入遠志、當歸兩味中藥名,來寄托自己對慈母的哀思和懷念,可謂情真意切。
上聯:白頭翁持大戟,騎海馬,與木賊草寇戰百合,旋復回朝,不愧將軍國老。下聯:紅娘子插金簪,戴銀花,比牡丹芍藥勝五倍,從容出閣,宛如云母天仙。
此聯上下聯共嵌入十八個藥名。上聯:白頭翁騎海馬赴常山揮大戟怒戰草蔻百合,不愧將軍國老。
下聯:何首烏駕河豚入大海操仙茅逼殺木賊千年,堪稱長卿仙人。此聯為山西名醫傅山和其友所對。
嵌十六味中藥。上聯:紅娘子身披石榴裙,頭戴銀花,比牡丹芍藥勝五倍,從容貫眾,到天竺寺降香,跪伏神前,求云母天仙早遇賓郎;下聯:白頭翁手持大戟子,腳跨海馬,與草寇甘遂戰百合,旋復回鄉,上金鑾殿伏令,拜常山侯,封車前將軍立賜合歡。
此聯上下聯共嵌入二十八個藥名。
四、描寫中藥的詩句
《滿庭芳》<南宋>辛棄疾“云母屏開,珍珠簾閉,防風吹散沉香。
離情抑郁,金縷織流黃,柏影桂枝交映,從容起,弄水銀塘。連翹首,驚過半夏,涼透薄荷裳。
一鉤藤上月,尋常山夜,夢宿沙場。早已輕粉黛,獨活空房。
欲續斷弦未得,烏頭白,最苦參商。當歸也!茱萸熟,地老菊花荒。”
詞中巧借二十四味中藥名,活龍活現地刻畫出了一位貴婦人的形象。將她思念遠征沙場的丈夫的那一腔纏綿之意表達得淋漓盡致,生動地抒發了她怨恨戰爭給自己帶來夫妻久別、難以團聚的心聲。
《藥名詩》<北宋> 洪皓獨活他鄉已九秋,腸肝續斷更剛留;遙知母老相思子,沒藥醫治盡白頭。 該詩十分巧妙地將五味中藥“獨活、續斷、知母、相思子、白頭”嵌入詩中,表達了自己深沉摯誠的愛國懷鄉思母之懷,感人肺腑。
五、描寫中草藥的詩句
春風和煦滿常山,芍藥天麻及牡丹;去尋使君子,當歸何必找。
端陽,菖蒲制酒樂半年;庭前嬌女紅娘子,笑與檳榔同采蓮。秋菊開花遍地黃,一回雨露一茴香;扶童去取國公酒,醉倒大光。
冬來無處可防風,糊窗一層層;待到雪消陽起石,門外戶懸白頭翁。注:此為我國古人筆下著名的中藥名四季歌,既符合的特征,又加入20余味中草藥名,極富情趣。
不僅令人神往,還可感悟中藥名包含的學問,不失為一首佳作南宋愛國詞人用中藥名寫了一首,詞云:“云母屏開,珍珠簾閉,防風吹散沉香。離情抑郁,金縷織流黃,柏影桂枝交映,從容起,弄水銀塘。
連翹首,驚過半夏,涼透薄荷裳。一鉤藤上月,尋常山夜,夢宿沙場。
早已輕粉黛,獨活空房。欲續斷弦未得,烏頭白,最苦參商。
當歸也!茱萸熟,地老菊花荒。” 詞中巧借中藥名,活龍活現地刻畫出了一位貴婦人的形象。
將她思念遠征沙場的丈夫的那一腔纏綿之意表達得淋漓盡致,生動地抒發了她怨恨戰爭給自己帶來夫妻久別、難以團聚的心聲。 藥名詩 北宋進士洪皓在建炎三年奉命赴金,被金人扣留十余年。
在此期間,他堅貞不屈,以詩明志,留下了眾多的愛國詩篇。就是其中之一,很有代表性。
詩云:“獨活他鄉已九秋,腸肝續斷更剛留;遙知母老相思子,沒藥醫治盡白頭。” 該詩十分巧妙地將五味中藥“獨活、續斷、知母、相思子、白頭”嵌入詩中,表達了自己深沉摯誠的愛國懷鄉思母之懷,感人肺腑。
藥名謎 明代戲曲作家寫過一首題為的謎語詩,詩云:“農夫月落出耕田,行到溪頭無渡船。就在溪邊眠一覺,蓑衣箬笠護頭邊。”
作者巧妙地把四味中藥暗藏于詩中,謎底是“黑牽牛、當歸、宿沙、防風”,生動形象地描繪了一幅封建社會里農民月夜耕田、夜以繼日地辛勞、風餐露宿的悲慘生活圖景,表達了對勞動人民的關切之情。
六、關于中藥的詩詞
1、關于李時珍跋山涉水而編了本草綱目用“跋涉無數窮山深谷,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形容。
2、轉貼一篇文章,供你參考:簡錄《本草綱目》中的詩歌(作者不詳)筆者近來閱讀《本草綱目》時,發現李時珍不僅是一位注重實踐具有革新思想的杰出醫藥學家,而且還是一位詩歌愛好者。在他編著《本草綱目》時,曾引據了古今經史書四百四十種,其中包括不少著名詩人的詩集,如《王維詩集》、《東坡詩集》、《劉禹錫集》、《陸放翁集》、《梅堯臣詩集》等,以增加可讀性,現摘錄如下:李時珍曰:“原生江南,葉似鴨腳。
宋初始入貢,改呼銀杏,因其形似小杏而核色白也。今名白果。
梅堯臣詩:‘鴨腳類緣李,其名因葉高。’歐陽修詩:‘絳囊初入貢,銀杏貴中州。
’”梅堯臣和歐陽修都是宋代著名詩人,編錄他兩人的詩句,顯得對銀杏的記述更加貼切、真實。“僧房藥樹依寒井,并有清泉藥有靈。
翠黛葉生籠石甃,殷紅子熟照銅瓶。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能成瑞犬形。
上品功能甘露味,還知一勺可延齡。”這是《本草綱目》“枸杞篇”所編錄劉禹錫的枸杞詩,詳細描述了枸杞的外觀及藥用作用。
劉禹錫是唐代詩人,又頗通醫藥,著有“傳信方”。王維是唐代才華橫溢的詩人。
李時珍對他的詩引錄最多,曾3次記載于《本草綱目》中。其一在“百合篇”,李時珍曰:“按王維詩云:‘冥搜到百合,真使當熏肉。
果堪止淚無,欲縱望江目。’蓋取本草止涕淚之說。”
其二在“櫻桃篇”,云:“禮記仲春,天子以含桃薦宗廟即此,故王維詩:‘才是寢園春薦后,非干御苑鳥銜殘。’”其三也在“櫻桃篇”,李時珍曰:“王維詩云:‘飽食不須愁內熱,六官還有蔗漿寒。
’蓋謂寒物同食,猶可解其熱也。”“大葉聳長耳,一枝堪滿盤。
荔枝分與核,金橘卻無酸。”這是《本草綱目》“枇杷篇”中編錄的宋代詩人楊萬里的“枇杷詩”。
李時珍在詩后還說:“頗盡其狀。”。
七、關于藥材的詩句
《水調歌頭 湯頭拾趣》竹葉柳蒡道,泰山磐石邊。
龜鹿二仙興至,逍遙桂枝前。更有四君三子,大小青龍共舞,玉女伴天仙。
陽和桃花笑,碧云牡丹妍。酥蜜酒,甘露飲,八珍餐。
白頭翁醉,何人送服醒消丸?涼膈葛花解酲,保元人參養榮,回春還少年。四海疏郁罷,常山浴涌泉。
注:詞內含湯頭三十個,依次為:竹葉柳蒡湯、泰山磐石散、龜鹿二仙膠、逍遙散、桂枝湯、四君子湯、三子湯、大青龍湯、小青龍湯、玉女煎、天仙藤散、陽和湯、桃花湯、碧云散、牡丹皮散、酥密膏酒、甘露飲、八珍湯、白頭翁湯、何人飲、醒消丸、涼膈散、葛花解酲湯、保元湯、人參養榮湯、回春丹、還少丹、四海疏郁湯、常山飲、涌泉散。
八、贊美中草藥的詩句有哪些
二十八宿歌贈別無咎(黃庭堅)
虎剝文章犀解角,食未下亢奇禍作。
藥材根氐罹斸掘,蜜蟲奪房抱饑渴。
有心無心材慧死,人言不如龜曳尾。
衛平哆口無南箕,斗柄指日江使噫。
狐腋牛衣同一燠,高丘無女甘獨宿。
虛名挽人受實禍,累棋既危安處我。
室中凝塵散發坐,四壁矗矗見天下。
奎蹄曲隈取脂澤,婁豬艾豭彼何擇。
傾腸倒胃得相知,貫日食昴終不疑。
古來畢命黃金臺,佩君一言等觜觿。
月沒參橫惜相違,秋風金井梧桐落。
故人過半在鬼錄,柳枝贈君當馬策。
歲晏星回觀盛德,張弓射雉武且力。
白鷗之翼沒江波,抽弦去軫君謂何。
秋興(陸游)
巢燕無情不更回,門庭日日落楸槐。
新涼漸喜償碑債,多病還憂欠藥材。
社近家方篘濁酒,客來身自掃蒼苔。
道心已熟機心盡,寄語鸕鷷莫苦猜。
書喜(陸游)
莫謂家貧厭舊醅,一尊聊對桂花開。
天菑已過無蝗孽,海舶初通有藥材。
剩借涼風吹醉頰,況逢急雨洗浮埃。
入秋腰腳增強健,山麓從今日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