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白的蜀道難中寫山路曲折難行的是哪一句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既是作者詠嘆的主題,也是詩意轉折和抒情變化的標志。
它在第一段出現,像晴天霹靂震撼人心,開啟出一篇“奇之又奇”的文字;在第二段出現,承前啟后:承接前面的“畏途巉巖不可攀”,引發后面的“其險也如此”;在第三段出現,曲終奏雅,再三致意,其殷切關心之意,溢于言表。從形式上看,每次呼出這句話,都完成了一種韻律的轉換,即抒情、議論和描寫之間的交替。
在第一段中,詩人展開的藝術想象有對蜀王開國的遙想,有對“五丁開山”的敘述,有對蜀道山高水急的描繪。詩人善于借助歷史傳說和神話故事展開想象,給“蜀道難”的命題增添了神秘色彩;還運用了夸張的手法,夸大險情,令人觸目驚心;此外,還用飛鳥猿猱來做陪襯,寫它們的無計可施,來反襯人行的艱難。
由于想象豐富和寫法獨特,就創造出了一個“奇之又奇”的藝術世界。
二、蜀道難描寫山勢高俊的詩句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描寫山勢高俊
翻譯:
上有擋住太陽神六龍車的山巔,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
善于高飛的黃鶴尚且無法飛過,即使猢猻要想翻過也愁于攀援。
解析:從“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至“使人聽此凋朱顏”為又一段落。這一段極寫山勢的高危,山高寫得愈充分,愈可見路之難行。你看那突兀而立的高山,高標接天,擋住了太陽神的運行;山下則是沖波激浪、曲折回旋的河川。詩人不但把夸張和神話融為一體,直寫山高,而且襯以“回川”之險。唯其水險,更見山勢的高危。詩人意猶未足,又借黃鶴與猿猱來反襯。山高得連千里翱翔的黃鶴也不得飛度,輕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難上加難了。以上用虛寫手法層層映襯,下面再具體描寫青泥嶺的難行。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蜀道難描寫山路曲折的詩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