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就事論事”是成語嗎
中華成語大詞典 就事論事 【拼音】:jiù shì lùn shì 【解釋】: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質來評定是非得失。
現常指僅從事物的表面現象孤立、靜止、片面地議論。 【出處】:明·沈德符《萬歷野獲編·詞臣論劾首揆》:“奪情大事,有關綱常,且就事論事,未嘗旁及云。”
【示例】:世間有所謂“~”的辦法,現在就詩論詩,或者也可以說是無礙的罷。 ★魯迅《且介亭集文二集·“題未定”草》 【近義詞】:避實就虛 【歇后語】:打葫蘆說葫蘆 【語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孤立地看問題 【英文】:consider something as it stands 【日文】:事実そのものについて論ずる 【法文】:considérer qch. tel qu'il est。
二、就事論事的議論文600字
論點的基本要求是:作者的主張看法和觀點;論據基本要求是:事實論據(名人事例)和道理論據(有權威性的名言,格言,詩句和俗句);論證的基本要求是:對比說理、比喻說理和引證法。
寫議論文要考慮論點,考慮用什么作論據來證明它,怎樣來論證,然后得出結論。它可以是先提出一個總論點,然后分別進行論述,分析各個分論點,最后得出結論;也可以先引述一個故事,一段對話,或描寫一個場面,再一層一層地從事實分析出道理,歸納引申出一個新的結論。這種寫法叫總分式,是中學生經常采用的一種作文方式。也可以在文章開頭先提出一個人們關心的疑問,然后一一作答,逐層深入,這是答難式的寫法。還要以是作者有意把兩個不同事物以對立的方式提出來加以比較、對照,然后得出結論,這是對比式寫法,通過對比更突顯作者的觀點。
認真思考
1.高瞻遠矚:站得高,看得遠,不要就事論事。有時看上去好像沒有什么,但認真分析一下還是能夠發現問題。在看似沒有問題的問題中發現了問題,這就是高瞻遠矚。
2.見微知著:也就是說,要從報微小的事物中看到一種發展的趨勢,看到一種大的事情。
3.由表及里:要從表面深入到事物的本質進行分析。
4.由此及彼:有時兩個事物看上去沒有什么聯系,其實他們有一定的內在聯系,你要能把他們掛起
三、就事論事字開頭的成語
事敗垂成 事情在快要成功的時候失敗了。
事半功百 指做事得法,因而費力小,收效大。同“事半功倍”。
事半功倍 指做事得法,因而費力小,收效大。 事倍功半 指工作費力大,收效小。
事必躬親 躬親:親自。不論什么事一定要親自去做,親自過問。
形容辦事認真,毫不懈怠。 事不關己 事情同自己沒有關系。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認為事情與己無關,把它擱在一邊不管。 事不過三 指同樣的事不宜連作三次。
事不師古 形容做事不吸取前人經驗。 事不宜遲 事情要抓緊時機快做,不宜拖延。
事不有余 謂達到極點。 事出無奈 事情出于無可奈何。
指迫不得已只能如此。 事出有因 事情的發生是有原因的。
事過景遷 事情已經過去,情況也變了。同“事過境遷”。
事過境遷 境:境況;遷:改變。事情已經過去,情況也變了。
事過情遷 隨著事情過去,對該事的感情、態度也起了變化。 事核言直 事情確實,文辭直捷。
事后諸葛亮 比喻事后自稱有先見之明的人。 事緩則圓 碰到事情不要操之過急,而要慢慢地設法應付,可以得到圓滿的解決。
事火咒龍 比喻荒誕不經之事。事火,指祀火為神;咒龍,指咒龍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