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勵人們多參加實踐的詩句有哪些
冬夜讀書示子聿
宋 陸游
古人學問無遺力,
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
【注釋】
在宋寧宗家慶五年,即1199年年底,陸游寫了《冬夜讀書示子聿》一首詩。
這首詩的意思是說,古人做學問是不遺余力的。終身為之奮斗,往往是年輕時開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終歸是淺薄的,未能理解知識的真諦,要真正理解書中的深刻道理,必須親身去躬行實踐。
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詩。在這首詩里,詩人一方面強調了做學問要堅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將來一事無成,后悔莫及。另一方面,特別強調了做學問的功夫要下在“哪里”,這也是做學問的訣竅,那就是不能滿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實踐,在實踐中加深理解。只有這樣才能把書本上的知識變成自己的實際本領。
詩人在書本與實踐的關系上,強調了實踐的重要,這符合唯物認識論的觀點。作者的這種見解,不僅在封建社會對人們做學問、求知識是很寶貴的經驗之談,就是對今天的人們也是很有啟迪作用的,是非常有價值的見解。
二、鼓勵參加實踐的詩句是什么
冬夜讀書示子聿 (宋) 陸游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賞析:這是一首教子詩,子聿(yù),詩人的小兒子,是要告訴兒子做學問的道理。
首句是對古人刻苦做學問精神的贊揚。“遺”,即保留。
“無遺力”,即無保留,竭盡全力之意。次句是說做學問的艱難。
只有從少年開始,養成良好習慣,打好扎實基礎,并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最后才能有所成就。否則只能是“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這是以古人刻苦學習的精神及做學問的艱難來告誡自己的兒子:做學問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后兩句,詩人更進一步指出實踐經驗的重要性。
“紙上得來”,指的是書本知識。“絕知此事”,指的是真正把握事物的底蘊。
“躬行”,就是指親自去實踐。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學問,固然很重要,但僅此還不夠,因為那只是書本知識,書本知識是前人實踐經驗的總結,能否符合此時此地的情況,還有待實踐去檢驗。
一個既有書本知識,又有實踐經驗的人,才是真正有學問的人。
三、鼓勵我們參加實踐的詩句
風,尚未顯疲憊,云,依然歡躍,
暮鼓晨鐘,喚起了最執著的依賴,
不知道,此刻的你,是否舉筆深思,把古今歷史,風塵笑靨,統統融化為紙的愉悅,
不知道,此刻的你,是否駐目望月,將牡丹西廂,桃花紅樓,深深鑲嵌為文的精粹,
未學先恨傷遲暮,寧做凌晨朝露水,
鼓勵的時候,也像西湖水,撫慰焦躁,平息錯覺,
鼓勵的時候,便似江南雨,云且不舍,未落已醉,
每每失落,每每受挫,只要別忘了,還有我,還有你,
一起,凌山之志未得,何故歇筆急登臨.
四、鼓勵親身實踐的詩句或諺語有哪些
鼓勵親身實踐的詩句或諺語有: 1、一定是實踐和實際的人生經驗教給了他這么些高深的理論。
——莎士比亞(英) 2、僅僅一個理論上的證明,也比五十件事實更能打動我。——狄德羅 3、行動生困難;困難生疑問;疑問生假設;假設生試驗;試驗生斷語;斷語又生了行動,如此演進于無窮。
——陶行知(中) 4、凡是在理論上正確的,在實踐上也必定有效。——康德 5、一碗酸辣湯,耳聞口講的,總不如親自呷一口的明白。
——魯迅(中) 6、有其言,無其行,君子恥之。——子思 7、所有的理論法則都依賴于實踐法則;如果只有一條實踐法則,那么它們就都依賴這一條實踐法則。
——費希特 8、要想獲得一種見解,首先就需要勞動,自己的勞動,自己的首創精神,自己的實踐。——陀思妥耶夫斯基 9、行動是老子,知識是兒子,創造是孫子。
——陶行知(中) 10、沒有實際的理論是空虛的,同時沒有理論的實際是盲目的。——徐特立(中) 11、有知識的人不實踐,等于一只蜜蜂不釀蜜。
——薩迪(波斯) 12、專讀書也有弊病,所以必須和現實社會接觸,使所讀的書活起來。——魯迅(中) 13、用理論來推動實踐,用實踐來修正或補充理論。
——廖沫沙(中) 14、離開革命實踐的理論是空洞的理論,而不以革命理論為指南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斯大林(蘇) 15、如果你不帶偏見地去考慮問題,如果你思考一下這些準則的一般性質,你就可以得出一個完全不同的結論。
因為所有的準則事實上都是實踐上的。——布拉德利 16、經不起實踐檢驗的理論,是毫無用處的,甚至是有害的。
——**(中) 17、一切真知都是從直接經驗發源的。——**(中) 18、心中醒,口中說,紙上作,不從身上習過,皆無用也。
——顏元(清) 19、只有實踐能克服經驗的錯誤。——巴人(中) 20、一個人,只有在實踐中運用能力,才能知道自己的能力。
——小塞涅卡。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鼓勵人參加實踐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