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求九年級上冊語文課后古詩常考重點句子
1、觀刈麥(白居易)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2.月夜(劉方平)
今夜偏知春氣暖,
蟲聲新透綠窗紗。
3.商山早行(溫庭筠)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4.卜算子 詠梅(陸游)
零落成泥碾作塵,
5.破陣子(晏殊)
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
6.浣溪沙(蘇軾)
簌簌(sù sù)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sāo)車
7.醉花陰(李清照)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8.南鄉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辛棄疾)
年少萬兜(dōu)鍪(móu),坐斷終東南戰未休
不盡長江滾滾流
9.山坡羊 驪山懷古(張養浩)
只見草蕭疏,水縈紆(yíng yū)。至今遺恨迷煙樹
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
10.朝天子 詠喇叭(王磐)
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的水盡鵝飛罷
11.出師表(諸葛亮)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wén)達于諸侯
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二、初三上冊重點詩句,文言文句子考試機率大的句子
學習一定不能懶惰,課本上有就應該試著去找,這樣記憶會更深刻,知道嗎?希望你看了之后要好好的記憶,語文重在積累!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
(魯迅《記念劉和珍君》) 2.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魯迅《記念劉和珍君》) 3.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魯迅《記念劉和珍君》) 4.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 。(《論語·季氏將伐顓臾》 5.既來之,則安之。
(《論語·季氏將伐顓臾》 6.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論語·季氏將伐顓臾》 7.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
(《孟子·寡人之于國也》 8.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荀子《勸學》) 9.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荀子《勸學》) 10.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荀子《勸學》) 11.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荀子《勸學》) 12.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荀子《勸學》) 13.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荀子《勸學》) 14.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15.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荀子《勸學》) 16.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荀子《勸學》) 17.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莊子《逍遙游》) 18.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賈誼《過秦論》) 19.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賈誼《過秦論》) 20.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賈誼《過秦論》) 21.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史記·項羽本紀》) 22.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史記·項羽本紀》) 23.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王羲之《蘭亭集序》) 24.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王羲之《蘭亭集序》) 25.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陶潛《歸去來兮辭》) 26.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陶潛《歸去來兮辭》) 27.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解縉) 28.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神奇的極光》) 29.慣于長夜過春時,挈婦將雛鬢有絲。
夢里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
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魯迅《無題》) 30.生命誠寶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31.學富五車,才高八斗。 32.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33.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34.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35.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36.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37.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
(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38.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魏征《諫太宗十思 疏》) 39.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王勃《滕王閣序》) 40.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王勃《滕王閣序》) 41.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王勃《滕王閣序》) 42.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王勃《滕王閣序》) 43.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王勃《滕王閣序》) 44.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閣序》) 45.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王勃《滕王閣序》) 46.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韓愈《師說》) 47.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韓愈《師說》) 48.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韓愈《師說》) 49.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韓愈《師說》) 50.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
(韓愈《師說》) 51.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杜牧《阿房宮賦》) 52.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杜牧《阿房宮賦》) 53.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杜牧《阿房宮賦》) 54.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綿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
(杜牧《阿房宮賦》) 55.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宮賦》) 56.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
(蘇洵《六國論》) 57.古人云:“以。
三、初三上冊語文必備古詩
注:有的省份是小學五年,初中四年,而有的省份則是小學六年,初中三年,本頁面僅以初中三年年進行中學古詩歸納。且各省教材有所不同,僅以“人教版”為參考標準。
初三(九年級)古詩詞共計7篇,上冊5篇,下冊2篇。
上冊:《望江南》《漁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獵》《武陵春》《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望江南》 作者:溫庭筠(唐代詩人)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腸斷白蘋州。
《漁家傲·秋思》 作者:范仲淹(宋代詩人)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江城子·密州出獵》 作者:蘇軾(宋代詩人)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
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
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武陵春》 作者:李清照(宋代詩人)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作者:辛棄疾(宋代詩人)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下冊:《關雎》 《蒹葭》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參考: http://**a/*
四、初三上冊語文后面10首古詩
九年級上冊課內:
1.《夢江南》溫庭筠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2.《漁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3.《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欲報傾城隨太守,
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
西北望,射天狼。
4.《武陵春》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5.《破陣子·為陳同父賦壯語以寄之》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九年級上冊課外:
1.《觀刈麥》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槳。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2.《月夜》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3.《商山早行》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4.《卜算子·詠梅》陸 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輾作塵,只有香如故。
5.《破陣子》晏殊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巧笑東鄰女伴,采桑徑里逢迎。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斗草贏,笑從雙臉生。
6.《浣溪沙》蘇軾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8.《醉花陰》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9.《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10.《朝天子·詠喇叭》王 磐
喇叭,鎖哪,曲兒小,腔兒大。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你抬身價。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那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的水盡鵝飛罷。
五、求初中古文名句,易考,常考句子(中考備考用),古文具體如下
出師表 :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
陋室銘:臺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愛 蓮 說 :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
岳陽樓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魚我所欲也:生,我所欲也
,義,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孔子語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關雎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小石潭記 :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桃花源記: 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記承天寺夜游 :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雜說 四 (馬說)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鄒忌諷齊王納諫: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與臣.
六、九年級上冊語文課外古詩詞十首
課后古詩觀刈麥 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族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今我何功德,曾不是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月夜 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商山早行 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照驛墻.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卜算子 詠梅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破陣子 晏殊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巧笑東鄰女伴,采桑徑里逢迎.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斗草贏,笑從雙臉生.浣溪沙 蘇軾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通假字)車.牛衣古柳賣黃瓜.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醉花陰 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南鄉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山坡羊 驪山懷古 張養浩 驪山四顧,阿旁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只見草蕭疏,水縈紆.至今遺恨迷煙樹.列國周齊秦漢楚,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朝天子 詠喇叭 王磐 喇叭,嗩吶,曲兒小腔而大.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你抬聲價.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翻了那家,只吹的水盡鵝飛罷!。
七、求初三上學期要背的古詩(語文版)
需要背
24 出師表 諸葛亮
25 詞五首
望江南 (流洗罷 )溫庭筠
漁家傲 秋思 范仲淹
江城子 密州出獵 蘇軾
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李清照
破陣子 (醉里挑燈看劍)辛棄疾
課外古詩詞背誦
觀刈麥 白居易
月夜 劉方平
商山早行 溫庭筠
卜算子 詠梅 陸游
破陣子 (燕子來時新社)晏殊
浣溪沙 (蔌蔌衣巾落棗花)蘇軾
醉花陰 (薄霧濃云愁永晝) 李清照
南鄉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辛棄疾
山坡羊 驪山懷古 張養浩
朝天子 詠喇叭 王磐
朗讀課文
陳涉世家 司馬遷
唐雎不辱使命 《戰國策》
隆中對 陳壽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語文初三上冊易考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