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偶的詩句】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李紳《憫農》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無名氏《畫》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王績《野望》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絕句》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洲.——崔顥《黃鶴樓》穿花峽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杜甫《曲江對酒》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王勃《滕王閣》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王維《山居秋暝》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莊》**詩詞最講究對仗.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沁園春·雪》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水調歌頭·游泳》 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西江月·井岡山》 四海翻騰云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 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七律·送瘟神二首》 千村薜藶人遺矢,萬戶蕭肅鬼唱歌.——《七律·送瘟神二首》 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吹雨灑江天.——《七律·登廬山》 紅旗卷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七律·到韶山》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七律·長征》 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菩薩蠻·黃鶴樓》。
二、語文語言運用題古詩文對仗方法
論及對仗之方法 論及對仗之方法,不論選擇何種對仗形式,皆必須注意如何構思,如何用字、措詞、造句,詩意方能貫串。
其 詞意方面,有取其相對者,如: “ 悲 ” 對 “ 喜 ” 、 “ 善 ” 對 “ 惡 ” 、 “ 新 ” 對 “ 舊 ” 等,有取其相似者,如 “ 天長 ” 對 “ 地久 ” 、 “ 父慈 ” 對 “ 子孝 ” 等,有取其相關者,如 “ 江風 ” 對 “ 海霧 ” 、 “ 狂風 ” 對 “ 驟雨 ” 、 “ 珊瑚 ” 對 “ 玳瑁 ” 、 “ 青草地 ” 對 “ 白云 天 ” 等。然詞性方面,宜取其相同者方能成對。
我國文法上之詞性,共分九種,稱之為 “ 九品詞 ” 。其中名詞、代名詞為實字類,其它動詞、狀詞(形容詞) 、 副詞、介詞、連詞、嘆詞、助詞等為虛字類。
亦有將動詞與狀詞列入實字類者。詩中所用以名詞、代名詞、動詞、 狀詞居多,副詞、介詞、連詞較少,至如嘆詞與助詞等則更少。
對偶即是一聯兩句之中,其句型與詞性之排列相同 也。如: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狀詞對狀詞。
且其詞句之組成型態,亦應相同。如單字詞與單字詞相對,雙字 詞與雙字詞相對,三字詞與三字詞相對等。
于今且將前人常用之對法,舉其可為模范者,說明于下,以為初學者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