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11的詩
打開微信,點擊右上角添加朋友,在最下方公眾號里搜索“微詩詞”后關注,可以求藏頭表白詩、打油詩、愛情詩、祝福詩等等。
詩,又稱詩歌,是一種用高度凝練的語言,形象表達作者豐富情感,集中反映社會生活并具有一定節奏和韻律的文學體裁。
詩乃文學之祖,藝術之根。詩是一種闡述心靈的文學體裁,而詩人則需要掌握成熟的藝術技巧,并按照一定的音節、聲調和韻律的要求,用凝練的語言、充沛的情感以及豐富的意象來高度集中地表現社會生活和人類精神世界。
孔子認為,詩具有興、觀、群、怨四種作用。
陸機則認為:“詩緣情而綺靡”。在中國古代,不合樂的稱為詩,合樂的稱為歌。
二、雙十一是什么節日,
雙十一指11月11日,由于日期特殊,因此又被稱為光棍節。同時也是淘寶一年一度的全場大促的日子。大型的電子網站一般會利用這一天來進行一些大規模的打折促銷活動,以提高銷售額度。
每年的11月11日被稱為“光棍節”,同時也成為商家炒作的節日,所有商場、超市以及網購電商都在這一天前后推出各種搶購活動來促銷。
11月11日,本是一個普通的日子,也并非國家法定節日。可就這樣一個日子,如今卻牽動了整個電商行業,刺激了市場各方,影響了整個產業鏈條,讓我們每個人直接或間接地參與其中,受到許多人青睞。
關于“光棍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廣為認可的一種說法是,它起源于上世紀90年代南京高校的校園趣味文化。1993年,南京大學“名草無主”寢室4個大四學生每晚舉行臥談,有一段時間臥談的主題都是討論如何擺**棍狀態,臥談中想到以11月11日作為“光棍節”組織活動,從此,“光棍節”逐漸發展成為南京高校以至各地大學里的一種校園趣味文化。
三、什么是雙11
“雙十一”即指每年的11月11日,由于日期特殊,因此又被稱為光棍節。
而大型的電子網站一般會利用這一天來進行一些大規模的打折促銷活動,以提高銷售額度。 光棍節11月11日,因由4個1組成的日子,人們聯系到光棍,而由此也衍生出了光棍節的說法。
光棍節的約會方式也是非常奇特,比如陌生男女約會時,手里各拿一只筷子作為見面的暗號。光棍節也是男孩追求女孩的一種方式,讓自己脫離單身。
2009年前,11月11日不過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日子,而到2012年,它卻成了一個標志性節點,一個銷售傳奇,一個網絡賣家、平臺供應商、物流企業的必爭之地。2009年,天貓(當時稱淘寶商城)開始在11月11日“光棍節”舉辦促銷活動,最早的出發點只是想做一個屬于淘寶商城的節日,讓大家能夠記住淘寶商城。
選擇11月11日,也是一個有點冒險的舉動,因為光棍節剛好處于傳統零售業十一黃金周和圣誕促銷季中間。但這時候天氣變化正是人們添置冬裝的時候,當時想試一試,看網上的促銷活動有沒有可能成為一個對消費者有吸引力的窗口。
結果一發不可收拾,“雙十一”成為電商消費節的代名詞,甚至對非網購人群、線下商城也產生了一定影響力。 圍繞這個日子,線上天貓、京東、易迅、當當、國美網上商城、蘇寧易購等電商提前熱身,線下家電連鎖賣場、商場也打得不可開交。
2012年“雙十一”服務于這次狂歡節的商家、快遞業、支付行業、第三方服務業以及電商平臺等相關行業從業者將達百萬。2015年9月8日,阿里巴巴將在11月10日推出“雙11”晚會[1]。
四、雙十一是什么節日
雙十一購物狂歡節,是指每年11月11日的網絡促銷日,源于淘寶商城(天貓)2009年11月11日舉辦的網絡促銷活動,當時參與的商家數量和促銷力度有限,但營業額遠超預想的效果。
于是11月11日成為天貓舉辦大規模促銷活動的固定日期。雙十一已成為中國電子商務行業的年度盛事,并且逐漸影響到國際電子商務行業。
2014年11月11日,阿里巴巴雙十一全天交易額571億元。2015年11月11日,天貓雙十一全天交易額912.17億元。
2016年11日24時,天貓雙十一全天交易額超1207億。2017年“雙十一”天貓、淘寶總成交額1682億元。
2018年天貓雙十一全天交易額2135億。 擴展資料: “雙十一”,消費升級帶動供給升級: 今年“雙11”,電商交易再次呈現火爆景象,中國社會井噴的消費潛力,又一次讓人們驚嘆。
無論是“買買買”引發的搶單,還是“停不下來”的快遞小哥。 都讓“消費”這個詞顯得如此動人心魄。
到今年,“雙11”剛好走過10年,從一家電商的促銷活動發展成為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消費節日,也為觀察中國的消費升級和經濟發展打開了一扇窗口。 與現在動輒千億級的成交額相比,很少有人會想到,2009年“雙11”的成交額只有5000多萬元。
10年來,“雙11”成交額的高歌猛進,其實反映出消費拉動力在中國經濟版圖中的不斷崛起。 這10年,中國經濟增長逐步實現從投資、出口主導向消費主導的轉變。
今年前三季度,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9.3%,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達到78%。 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4個百分點。
13億多人組成的超大規模市場,釋放出巨大的消費需求,不僅為中國經濟增長蓄積后勁,為中國在應對外部沖擊時贏得戰略回旋余地。 更能夠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消費紅利。
消費不僅要看量也要看質。在消費規模不斷攀升的大背景下,消費結構也在自我迭代、優化升級。
有這樣一個有趣的對比:2009年,“雙11”最受歡迎的家用電器是電熱水壺和電熱毯,到了2017年,人們最喜歡的家用電器變成了凈水器和掃地機器人。 從滿足溫飽到追求健康,從傳統電器到人工智能,消費升級呼應著人們的美好生活需要。
現在的“雙11”,網購服務成為新的消費亮點,迪士尼門票、出境游預訂、在線醫療服務。 從傳統消費轉向新興消費,從商品消費轉向服務消費,消費需求逐步由模仿型、同質化、單一化向差異化、個性化、多元化升級。
消費結構升級,為中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動力支撐。 消費與生產如同一枚硬幣的兩面,消費結構的升級也需要通過創新供給來實現,這就會對提升供給端的效率和水平產生倒逼作用。
事實上,“雙11”走過10年,消費與生產不再是涇渭分明的兩個經濟過程,通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可以把線上消費端數據和線下生產端數據打通。 實現精準的供需匹配,從而實現規模化的柔性生產、定制化生產。
比如,中華老字號“朱府銅藝”通過消費端數據分析,制造出更適合年輕人偏好的生活化銅雕制品。 讓傳承了5代人的老品牌獲得新生;今年俄羅斯世界杯,正是通過阿里云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迅速整合30多家制造商,趕制完成了100多萬個世界杯吉祥物。
可以說,促進互聯網與制造業深度融合,通過消費端的大數據逆向優化生產端的產品制造,不僅改變了傳統生產方式,更為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新路徑。 消費升級與供給升級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消費數據不具備制造能力,但它知道應該制造什么、為誰而制造。從全球知名品牌到廣大中小企業,都需要把互聯網思維帶入生產過程。
才能生產出滿足消費升級的產品,從而找到制勝未來的法寶。就此而言,“雙11”的意義不僅在于社會消費的一次集中釋放,更重要的是產生了全球最大的消費數據庫之一。
為消費升級與供給升級的聯動提供數據紐帶。對于中國的企業而言,如果說消費規模的擴大是對經濟發展保持信心的基礎,那么消費升級則提供了一個彎道超車、讓企業脫穎而出的機會。
辨認和抓住新的機遇,讓互聯網與制造業、消費端與生產端更好地融合起來,就能生產出更多與消費升級同向而行的新產品。 不僅讓企業在這輪經濟結構調整中獲得新的生長,更能提升整個經濟供給側的效率與品質。
“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 “雙11”的消費盛況,只是翻騰在中國經濟大海之上的一朵浪花,反映的是大海般的內需潛力。
有龐大的消費規模支撐經濟基本面。 有全新的消費升級推動供給側改革,中國經濟不僅能行穩致遠,而且終將實現轉型升級,步入高質量發展的軌道。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雙十一購物狂歡節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人民時評:“雙十一”,消費升級帶動供給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