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玉階怨的詩意
主題
主題詞或關鍵詞:唐詩
欄目關鍵詞:唐詩三百首
類別:樂府(五言絕句)
體裁:詩
年代:盛唐
內容介紹
【原文】
玉階怨①
李白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②。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③。
【注釋】
①玉階怨:屬樂府《相和歌辭·楚調曲》,從所存歌辭看,主要是寫“宮怨”的。玉階:玉石砌的臺階。
②羅襪:絲織的襪子。
③卻下:放下。
【譯文】
玉石砌的臺階上生起了露水,深夜獨立很久露水浸濕了羅襪。回房放下水晶簾,仍然隔著簾子望著玲瓏的秋月。
【賞析】
這是一首宮怨詩。前兩句寫無言獨立玉階,露水濃重,浸透了羅襪,主人公卻還在癡癡等待。后兩句寫寒氣襲人,主人公回房放下窗簾,卻還在凝望秋月。前兩句寫久等顯示人的癡情;后兩句以月亮的玲瓏,襯托人的幽怨。全詩無一語正面寫怨情,然而又似乎讓人感到漫天愁思飄然而至,有幽邃深遠之美。
編輯本段2、謝眺《玉階怨》
玉階怨①
謝眺
夕殿下珠簾②,
流螢飛復息③。
長夜縫羅衣④,
思君此何極⑤。
【注釋】
① 玉階:皇宮的石階。
② 夕殿:傍晚的宮殿。
③ 流螢(yíng):螢火蟲。息:停止。
④ 羅:一種絲織品。
⑤ 何極:哪有盡頭。
【意譯】
夜殿窗外的簾兒已垂,她隔簾久立,見那簾外的流螢閃閃;它們飛著飛著,直至夜深而息。
長夜漫漫,不寐的她仍在獨自縫制羅衣,心中幽深的思念哪有盡頭!
【簡釋】
漢成帝時,趙飛燕得幸,班婕妤失寵,進見不得,恐己見危,退作《紈扇詩》及《自悼賦》,情詞凄愴,后代文人亦多詩其哀傷,晉陸機《班婕妤》詩云:“寄情在玉階,托意唯團扇。”其中“玉階”系從《自悼賦》“華殿塵兮玉階苔”句而來,謝眺以此制題,《樂府詩集》劃歸於相和歌辭楚調曲,屬于宮怨詩。《樂府詩集》收有《玉階怨》三首,其中謝眺及李白所作最常被人相互比較。
謝眺此詩藉著“流螢飛復息”一句,以流螢飛飛而至息,精煉地傳達出時光推移,宮人隔簾猶望、百無聊賴的心情,與李白詩“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望月到了夜半,“落筆便已過了數層”的妙處,頗見異曲同工。唯謝眺詩“長夜縫羅衣, 思君此何極!”雖合為“能於景中含情,故言情一句便醒”(張玉榖《古詩賞析》),遣辭似接近民歌風味,感情稍較露直;反觀李白詩,玉人“卻下水晶簾”,只是默默望月,全詩無一句“思”字,而思、怨之情流露於無痕,詩情含蓄,造句更加典麗。
二、玉階怨這首古詩什么意思
╳ 玉階怨 唐代李白詩作 《玉階怨》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作品。
此詩寫一位婦女寂寞和惆悵的心情。前兩句寫女主人公無言獨立玉階,露水濃重,浸透了羅襪,她卻還在癡癡等待;后兩句寫寒氣襲人,女主人公回房放下窗簾,卻還在凝望秋月。
前兩句寫久等顯示人的癡情;后兩句以月亮的玲瓏,襯托人的幽怨。全詩無一語正面寫怨情,然而又似乎讓人感到漫天愁思飄然而至,不著怨意而怨意很深,有幽邃深遠之美。
作品名稱:玉階怨 創作年代:盛唐 作品出處:《全唐詩》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作者:李白 題材:宮怨詩 分享 作品原文 版本一 玉階怨⑴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⑵。卻下水晶簾⑶,玲瓏望秋月⑷。
版本二 玉階怨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精簾⑸,玲瓏望秋月。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玉階怨:樂府古題,是專寫“宮怨”的曲題。郭茂倩《樂府詩集》卷四十三列于《相和歌辭·楚調曲》。
⑵羅襪:絲織的襪子。⑶卻下:回房放下。
卻:還。水晶簾:即用水晶石穿制成的簾子。
⑷“玲瓏”句:雖下簾仍望月而待,以至不能成眠。玲瓏:透明貌。
玲瓏,一作“聆朧”。聆朧:月光也。
⑸水精:即水晶。白話譯文 玉砌的臺階夜里已滋生了白露,夜深久佇立露水便浸濕了羅襪。
只好回到室內放下了水晶簾子,仍然隔著透明的簾子凝望秋月。作品鑒賞 文學賞析 李白的這首宮怨詩,雖曲名標有“怨”字,詩作中卻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見“怨”字。
無言獨立階砌,以致冰涼的露水浸濕羅襪;以見夜色之濃,佇待之久,怨情之深。“羅襪”,表現出人的儀態、身份,有人有神。
夜涼露重,羅襪知寒,不說人而已見人的幽怨如訴。二字似寫實,實用曹植“凌波微步,羅襪生塵”意境。
怨深,夜深,主人公不禁幽獨之苦,由簾外到簾內,拉下簾幕之后,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似月憐人,似人憐月;而如果人不伴月,則又沒有什么事物可以伴人。
月無言,人也無言。但讀者卻深知人有無限言語,月也解此無限言語,而寫來卻只是一味望月。
這正是“不怨之怨”,所以才顯得愁怨之深。“卻下”二字,以虛字傳神,最為詩家秘傳。
此處一轉折,似斷實連;好像要一筆蕩開,推卻愁怨,實際上則是經此一轉,字少情多,直入幽微。“卻下”一詞,看似無意下簾,而其中卻有無限幽怨。
本來主人公由于夜深、怨深,無可奈何而回到室內。入室之后,卻又怕隔窗的明月照此室內幽獨,因而拉下簾幕。
簾幕放下來了,卻更難消受這個凄苦無眠之夜,在更加無可奈何之中,卻更要去隔簾望月。此時主人公的憂思不斷在徘徊,直如李清照“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那種紛至沓來,這樣的情思,作者用“卻下”二字表達出來。
“卻”字直貫下句,“卻下水晶簾”,“卻去望秋月”,在這兩個動作之間,有許多愁思轉折反復,詩句字少情多,以虛字傳神。中國古代詩藝中有“空谷傳音”的手法,這是如此。
“玲瓏”二字,看似不經意的筆調,實際上極見功力。以月的玲瓏,襯托人的幽怨,從反處著筆,全勝正面涂抹。
詩中不見人物姿容與心理狀態,而作者似也無動于衷,只以人物行動來表達含義,引讀者步入詩情的最幽微之處,所以能不落言筌,為讀者保留想象的余地,使詩情無限遼遠,無限幽深。所以,這首詩體現出了詩家“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真意。
以敘人事的筆調來抒情,這很常見,也很容易;以抒情的筆調來寫人,這很少見,也很難。契訶夫有“矜持”說,寫詩的人也常有所謂“距離”說,兩者非常近似,應合為一種說法。
作者應與所寫對象保持一定距離,并保持一定的“矜持”與冷靜。這樣一來,作品才沒有聲嘶力竭之弊,而有幽邃深遠之美,寫難狀之情與難言之隱,使漫天的詩思充滿全詩,卻又在字句間捉摸不到。
這首《玉階怨》含思婉轉,余韻如縷,正是這樣的佳作。名家點評 王拾遺:《玉階怨》這首小詩,藝術上構思非常奇特,詩人只是抓住宮女生活中的一個細節,及其一時的心理動態,便概括地反映出宮女生活的孤獨清凄。
至于語言的潔練、精美,人物形象的惟妙惟肖,更是超乎常人,堪稱古詩中的珍品。作者簡介 李白像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是屈原之后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并稱“李杜”。
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于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
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三、玉階怨的詩意
主題 主題詞或關鍵詞:唐詩 欄目關鍵詞:唐詩三百首 類別:樂府(五言絕句) 體裁:詩 年代:盛唐 內容介紹 【原文】 玉階怨① 李白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②。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③。 【注釋】 ①玉階怨:屬樂府《相和歌辭·楚調曲》,從所存歌辭看,主要是寫“宮怨”的。
玉階:玉石砌的臺階。 ②羅襪:絲織的襪子。
③卻下:放下。 【譯文】 玉石砌的臺階上生起了露水,深夜獨立很久露水浸濕了羅襪。
回房放下水晶簾,仍然隔著簾子望著玲瓏的秋月。 【賞析】 這是一首宮怨詩。
前兩句寫無言獨立玉階,露水濃重,浸透了羅襪,主人公卻還在癡癡等待。后兩句寫寒氣襲人,主人公回房放下窗簾,卻還在凝望秋月。
前兩句寫久等顯示人的癡情;后兩句以月亮的玲瓏,襯托人的幽怨。全詩無一語正面寫怨情,然而又似乎讓人感到漫天愁思飄然而至,有幽邃深遠之美。
編輯本段2、謝眺《玉階怨》 玉階怨① 謝眺 夕殿下珠簾②, 流螢飛復息③。 長夜縫羅衣④, 思君此何極⑤。
【注釋】 ① 玉階:皇宮的石階。 ② 夕殿:傍晚的宮殿。
③ 流螢(yíng):螢火蟲。息:停止。
④ 羅:一種絲織品。 ⑤ 何極:哪有盡頭。
【意譯】 夜殿窗外的簾兒已垂,她隔簾久立,見那簾外的流螢閃閃;它們飛著飛著,直至夜深而息。 長夜漫漫,不寐的她仍在獨自縫制羅衣,心中幽深的思念哪有盡頭! 【簡釋】 漢成帝時,趙飛燕得幸,班婕妤失寵,進見不得,恐己見危,退作《紈扇詩》及《自悼賦》,情詞凄愴,后代文人亦多詩其哀傷,晉陸機《班婕妤》詩云:“寄情在玉階,托意唯團扇。”
其中“玉階”系從《自悼賦》“華殿塵兮玉階苔”句而來,謝眺以此制題,《樂府詩集》劃歸於相和歌辭楚調曲,屬于宮怨詩。《樂府詩集》收有《玉階怨》三首,其中謝眺及李白所作最常被人相互比較。
謝眺此詩藉著“流螢飛復息”一句,以流螢飛飛而至息,精煉地傳達出時光推移,宮人隔簾猶望、百無聊賴的心情,與李白詩“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望月到了夜半,“落筆便已過了數層”的妙處,頗見異曲同工。唯謝眺詩“長夜縫羅衣, 思君此何極!”雖合為“能於景中含情,故言情一句便醒”(張玉榖《古詩賞析》),遣辭似接近民歌風味,感情稍較露直;反觀李白詩,玉人“卻下水晶簾”,只是默默望月,全詩無一句“思”字,而思、怨之情流露於無痕,詩情含蓄,造句更加典麗。
四、玉階怨這首古詩的意思是什么,
玉階怨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譯文:玉砌的臺階夜里已滋生了白露,夜深久佇立露水便浸濕了羅襪。
只好回到室內放下了水晶簾子,仍然隔著透明的簾子凝望秋月。《玉階怨》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作品。
此詩寫一位婦女寂寞和惆悵的心情。前兩句寫女主人公無言獨立玉階,露水濃重,浸透了羅襪,她卻還在癡癡等待;后兩句寫寒氣襲人,女主人公回房放下窗簾,卻還在凝望秋月。
前兩句寫久等顯示人的癡情;后兩句以月亮的玲瓏,襯托人的幽怨。全詩無一語正面寫怨情,然而又似乎讓人感到漫天愁思飄然而至,不著怨意而怨意很深,有幽邃深遠之美。
五、古詩《玉階怨》
玉階怨 李白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 【詩文解釋】 玉石砌的臺階上生起了露水,深夜獨立很久露水浸濕了羅襪。
回房放下水晶簾,仍然隔著簾子望著玲瓏的秋月。 【詞語解釋】 卻下:還下。
玲瓏:形容空明凄清。 【詩文賞析】 這是一首宮怨詩,雖然主題是“怨”但全首詩沒有寫一個“怨”。
詩人描寫一個女子久久站在結了露水的臺階上思念的情形。以女子望月的行動傳達出“幽怨”的信息,不經意間已經將意境含蓄地表現出來,感人至深。
詩中不見人物姿態與心理狀態,作者好象也無動于衷,只是描寫人物行動,為讀者保留了想象余地,使詩情無限遼遠和幽深。
六、求李白的《玉階怨》如題最好帶解釋謝
玉階怨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注釋: [1]水精:即水晶。
[2]玲瓏:秋月明亮的樣子。 【賞析】1 《玉階怨》,見郭茂倩《樂府詩集》。
屬《相和歌·楚調曲》,與《婕妤怨》、《長信怨》等曲,從古代所存歌辭看,都是專寫“宮怨”的樂曲。 李白的《玉階怨》,雖曲名標有“怨”字,詩作中卻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見“怨”字。
無言獨立階砌,以致冰涼的露水浸濕羅襪;以見夜色之濃,佇待之久,怨情之深。 “羅襪”,見人之儀態、身份,有人有神。
夜涼露重,羅襪知寒,不說人而已見人之幽怨如訴。二字似寫實,實用曹子建“凌波微步,羅襪生塵”意境。
怨深,夜深,不禁幽獨之苦,乃由簾外而簾內,及至下簾之后,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似月憐人,似人憐月;若人不伴月,則又有何物可以伴人?月無言,人也無言。
但讀者卻深知人有無限言語,月也解此無限言語,而寫來卻只是一味望月。此不怨之怨所以深于怨也。
“卻下”二字,以虛字傳神,最為詩家秘傳。此一轉折,似斷實連;似欲一筆蕩開,推卻愁怨,實則經此一轉,字少情多,直入幽微。
卻下,看似無意下簾,而其中卻有無限幽怨。 本以夜深、怨深,無可奈何而入室。
入室之后,卻又怕隔窗明月照此室內幽獨,因而下簾。簾既下矣,卻更難消受此凄苦無眠之夜,于更無可奈何之中,卻更去隔簾望月。
此時憂思徘徊,直如李清照“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之紛至沓來,如此情思,乃以“卻下”二字出之。 “卻”字直貫下句,意謂:“卻下水晶簾”,“卻去望秋月”,在這兩個動作之間,有許多愁思轉折返復,所謂字少情多,以虛字傳神。
中國古代詩藝中有“空谷傳音”之法,似當如此。“玲瓏”二字,看似不經意之筆,實則極見工力。
以月之玲瓏,襯人之幽怨,從反處著筆,全勝正面涂抹。 詩中不見人物姿容與心理狀態,而作者似也無動于衷,只以人物行動見意,引讀者步入詩情之最幽微處,故能不落言筌,為讀者保留想象余地,使詩情無限遼遠,無限幽深。
以此見詩家“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真意。以敘人事之筆抒情,恒見,易;以抒情之筆狀人,罕有,難。
契訶夫有“矜持”說,也常聞有所謂“距離”說,兩者頗近似,似應合為一說。即謂作者應與所寫對象,保持一定距離,并保持一定“矜持”與冷靜。
如此,則作品無聲嘶力竭之弊,而有幽邃深遠之美,寫難狀之情與難言之隱,使讀者覺有漫天詩思飄然而至,卻又無從于字句間捉摸之。 這首《玉階怨》含思婉轉,余韻如縷,正是這樣的佳作。
(孫藝秋) [賞析]2 李白《玉階怨》賞析 詩如其人。李白性格豪放。
作品風格飄逸。但也并不是像王安石說的那樣“其格止于此而已,不知變也”。
(王若虛《滹南濤話》引)這首《玉階怨》就不能說是“豪放飄逸”(同上)的。 謝脁是六朝齊最優秀的詩人,李白視之如楷模,他也曾寫過一首《玉階怨》,其詩曰:“夕殿下珠簾,流瑩飛復息。
長夜縫羅衣,思君此何極。”這兩首《玉階怨》,詩風有所不同,謝詩直露,李詩含蓄。
歷代對李白這首短詩的評論,說法不盡相同,但大多是從其多情委婉方面加以肯定和贊揚的,比如: 宋范??文《對床夜語》卷四謂此詩“備婉孌之深情。 ” 明高??《唐詩品匯》卷三十力引蕭士贊云:“此篇無一字言怨而隱然幽怨之意見于言外。”
清沈德潛《唐詩別裁》四:“妙在不明說怨。” 近人俞陛云《詩境淺說續編》:“題為玉階怨,其寫怨意,不在表面,而在空際。
第二句云,露侵羅襪,則空庭之久立可知。第三句云,卻下晶簾,則羊車之絕望可知。
第四句云隔簾望月,則虛帷之孤影可知。不言怨而怨自深矣。”
近三、四十年以來的有關論著對此詩的解說大致與前述相同,這里選錄以下二例: 此在明處白描思婦之動作,而暗點一怨字,言有盡而意無窮。 倘如續之以“良人去未歸,此怨無消歇”兩句,點出一怨字,輒轉貽蛇足之譏。
(傅庚生《中國文學欣賞舉隅》) 但寫動作不著抒情字面,而無限深情自在其中。試想望月階前,白露侵襪,室外不耐寒,入室下簾,猶望之不已。
則此秋月玲瓏實寓懷人之癡想在。 (周本淳《唐人絕句類選》) 在李白的詩集中,這旨詩雖無法系年,但從其內容推斷,當是寫于作者在長安翰林供奉時期,也就是公元七四二至七四四年,此時李白四十余歲,作為皇帝的文學侍臣,他對宮廷生活是熟悉的。
他的其他同類題材的小詩,像《長門怨》、《妾薄命》、《怨詞》等大致都是在長安時期寫的,至少是寫的他在這一時期所耳聞目睹的宮女的不幸遭遇。 所以這首詩中隱而不發的怨恨,不大可能是針對“去未歸”的平民女子的丈夫(舊稱良人),而是對占有后宮粉黛數以千計的皇帝本人的腹誹心謗,俞老先生稱之為“羊車之絕望”。
所謂羊車,這里指宮廷中羊拉的小車。據《晉書·胡貴嬪傳》:“(武帝)并寵者眾,帝莫知所適,常乘羊車,恣其所之,至便宴請。
宮人乃取竹葉插戶,鹽汁灑地以引帝車。”李白筆下的那個在玉階前等待至夜深露降,寒氣侵透羅襪,仍不見皇帝。
七、《玉階怨》這首詩全注釋幫忙寫出來阿
【原文】
玉階怨①
李白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②。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③。
【注釋】
①玉階怨:屬樂府《相和歌辭·楚調曲》,從所存歌辭看,主要是寫“宮怨”的。玉階:玉石砌的臺階。
②羅襪:絲織的襪子。
③卻下:放下。
【譯文】
玉石砌的臺階上生起了露水,深夜獨立很久露水浸濕了羅襪。回房放下水晶簾,仍然隔著簾子望著玲瓏的秋月。
【賞析】
這是一首宮怨詩。前兩句寫無言獨立玉階,露水濃重,浸透了羅襪,主人公卻還在癡癡等待。后兩句寫寒氣襲人,主人公回房放下窗簾,卻還在凝望秋月。前兩句寫久等顯示人的癡情;后兩句以月亮的玲瓏,襯托人的幽怨。全詩無一語正面寫怨情,然而又似乎讓人感到漫天愁思飄然而至,有幽邃深遠之美。
八、《玉階怨》、《秋浦歌其十三》、《月》的詩意
【原文】
玉階怨①
李白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②。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③。
【注釋】
①玉階怨:屬樂府《相和歌辭·楚調曲》,從所存歌辭看,主要是寫“宮怨”的。玉階:玉石砌的臺階。
②羅襪:絲織的襪子。
③卻下:放下。
【譯文】
玉石砌的臺階上生起了露水,深夜獨立很久露水浸濕了羅襪。回房放下水晶簾,仍然隔著簾子望著玲瓏的秋月。
【賞析】
這是一首宮怨詩。前兩句寫無言獨立玉階,露水濃重,浸透了羅襪,主人公卻還在癡癡等待。后兩句寫寒氣襲人,主人公回房放下窗簾,卻還在凝望秋月。前兩句寫久等顯示人的癡情;后兩句以月亮的玲瓏,襯托人的幽怨。全詩無一語正面寫怨情,然而又似乎讓人感到漫天愁思飄然而至,有幽邃深遠之美。
《秋浦歌》其十三:
綠水凈素月,明月白鷺飛。
郎聽采菱女,一道夜歌歸。
這是一首美好動人的愛情頌歌。水凈月明,村姑們在月下采菱,小伙子和她們一道唱著歌,踏著皎潔的月光回家。一幅純潔美好的生活圖畫,生動形象地展現在了我們面前。這與詩人所憎恨的統治階級“輕薄兒”們“日暮醉酒歸,白馬驕且馳”(《古風》其八),“斗雞金宮里,徇蹴瑤臺還”(《古風》其四十六)的花天酒地,斗雞走狗,百無聊賴的腐朽糜爛生活是一個鮮明的對照。因此,這首詩不僅歌頌了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愛情,更重要的在勞動人民中間,詩人還發現了與統治階級烏煙瘴氣的生活決然不同的別一世界——一個健康明朗的美好天地。
【月】薛濤
魄依鉤樣小,扇逐漢機團。
細影將圓質,人間幾處看。
細月如鉤,一天天變圓,仿佛織成的團扇。
不管是微微細影還是滿月團欒,人世間又有哪兒的人在凝望呢?
九、翻譯李白的五絕玉階怨
【詩文解釋】 玉石砌的臺階上生起了露水,深夜獨立很久露水浸濕了羅襪。
回房放下水晶簾,仍然隔著簾子望著玲瓏的秋月。 【詞語解釋】 卻下:還下。
玲瓏:形容空明凄清。 【詩文賞析】 這是一首宮怨詩,雖然主題是“怨”但全首詩沒有寫一個“怨”。
詩人描寫一個女子久久站在結了露水的臺階上思念的情形。以女子望月的行動傳達出“幽怨”的信息,不經意間已經將意境含蓄地表現出來,感人至深。
詩中不見人物姿態與心理狀態,作者好象也無動于衷,只是描寫人物行動,為讀者保留了想象余地,使詩情無限遼遠和幽深。 玉階怨 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