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容女兒的詩句有哪些
《樓上女兒曲》唐朝 盧仝
誰家女兒樓上頭,指揮婢子掛簾鉤。
林花撩亂心之愁,卷卻羅袖彈箜篌。
箜篌歷亂五六弦,羅袖掩面啼向天。
相思弦斷情不斷,落花紛紛心欲穿。
心欲穿,憑欄干。
相憶柳條綠,相思錦帳寒。
直緣感君恩愛一回顧,使我雙淚長珊珊。
我有嬌靨待君笑,我有嬌蛾待君掃。
鶯花爛熳君不來,及至君來花已老。
心腸寸斷誰得知,玉階冪歷生青草。
《洛陽女兒行》唐代 王維
洛陽女兒對門居,才可顏容十五余。
良人玉勒乘驄馬,侍女金盤鲙鯉魚。畫閣朱樓盡相望,紅桃綠柳垂檐向。
羅帷送上七香車,寶扇迎歸九華帳。
狂夫富貴在青春,意氣驕奢劇季倫。
自憐碧玉親教舞,不惜珊瑚持與人。
春窗曙滅九微火,九微片片飛花瑣。
戲罷曾無理曲時,妝成祗是熏香坐。
城中相識盡繁華,日夜經過趙李家。
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
《粉蝶兒·和晉臣賦落花》南宋 辛棄疾
昨日春如,十三女兒學繡。
一枝枝、不教花瘦。
甚無情,便下得,雨僝風僽。
向園林、鋪作地衣紅縐。
而今春似,輕薄蕩子難久。
記前時、送春歸后。把春波,都釀作,一江春酎。
約清愁、楊柳岸邊相候。
《別鄞女》宋朝 王安石
行年三十已衰翁,滿眼憂傷只自攻。
今夜扁舟來訣汝,死生從此各西東。
《寄東魯二稚子》唐朝 李白
吳地桑葉綠,吳蠶已三眠。
我家寄東魯,誰種龜陰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復茫然。
齊,我行尚未旋。
嬌女字平陽,折花倚桃邊。
折花不見我,淚下如流泉。
小兒名伯禽,與姊亦齊肩。
雙行桃樹下,撫背復誰憐?
念此失次第,肝腸日憂煎。
裂素寫遠意,因之汶陽川。
參考資料
百度知道:http://**
二、關于“贊美女兒”的詩句有哪些
贊美女兒可以從主觀感情上,也可以從客觀方向贊美:
贊美女兒從主觀方面的也同是對女兒一汪深情的:
1. 南風吹歸心,飛墮酒樓前。
樓東一株桃,枝葉拂青煙。
此樹我所種,別來向三年。
桃今與樓齊,我行尚未旋。
嬌女字平陽,折花倚桃邊。
折花不見我,淚下如流泉。 —————李白(唐) 《寄東魯二稚子》
2. 山前山后是青草,盡日出門還掩門。————曹鄴(唐) 《北郭閑思》
雨余溪水掠堤平,閑看村童謝晚晴。
竹馬踉蹡沖淖去,紙鳶跋扈挾風鳴。
三冬暫就儒生學,千耦還從父老耕。
3. 識字粗堪供賦役,不須辛苦慕公卿。 ————陸游(南宋) 《觀村童戲溪上》
4.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
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
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木蘭辭》
從客觀方面贊美女子美麗的:
1.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杜牧《贈別二首》
釋義:看遍揚州城十里長街的青春佳麗,卷起珠簾賣俏粉黛沒有比得上她.
2.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李白《清平調》
釋義:云霞是她的衣裳,花兒是她的顏容; 春風吹拂欄桿,露珠潤澤花色更濃。 如此天姿國色,若不見于群玉山頭, 那一定只有在瑤臺月下,才能相逢。
3.綽約多逸態,輕盈不自持。嘗矜絕代色,復恃傾城姿。——武平一《妾薄命》
釋義:曾經靠著絕代的美色,又靠著傾國傾城的姿色。
參考資料
詩詞名句網:http://**
三、【"**詞"的詩句譯文】
**詞 施肩吾 **才六歲,未知巧與拙.向夜在堂前,學人拜新月.作者有個天真可愛的小女兒,在詩中不止一次提到,如:“姊妹無多兄弟少,舉家鐘愛年最小.有時繞樹山雀飛,貪看不待畫眉了.”(《效古詞》)而這首《**詞》更是含蓄兼風趣的妙品.一開始就著力寫**之“幼”,先就年齡說,“才六歲”,說“才”不說“已”,意謂還小著呢.再就智力說,尚“未知巧與拙”.這話除表明“幼”外,更有多重意味.表面是說她分不清什么是“巧”、什么是“拙”這類較為抽象的概念;其實,也意味著因幼稚不免常常弄“巧”成“拙”,比方說,會干出“濃朱衍丹唇,黃吻爛漫赤”(左思),“移時施朱鉛,狼藉畫眉闊”(杜甫)一類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此外,這里提“巧拙”實偏義于“巧”,暗關末句“拜新月”事.讀者一當把二者聯系起來,就意會這是在七夕,如同目睹如此動人的“乞巧”場面:“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林杰《乞巧》)詩中并沒有對人物往事及活動場景作任何敘寫,由于巧下一字,就令人想象無窮,收到含蓄之效.前兩句刻劃女孩的幼稚之后,末二句就集中于一件情事.時間是七夕,因前面已由“巧”字作了暗示,三句只簡作一“夜”字.地點是“堂前”,這是能見“新月”的地方.小女孩干什么呢?她既未和別的孩子一樣去尋找螢火,也不向大人索瓜果,卻鄭重其事地在堂前學著大人“拜新月”呢.讀到這里,令人忍俊不禁.“開簾見新月,即便下階拜”的少女拜月,意在乞巧,而這位“才六歲”的乳臭未干的小女孩拜月,是“不知巧”而乞之,“與‘細語人不聞’(李端《拜新月》)情事各別”(沈德潛)啊.盡管作者敘述的語氣客觀,但“學人”二字傳達的語義卻是揶揄的.小女孩拜月,形式是成年的,內容卻是幼稚的,這形成一個沖突,幽默滑稽之感即由此產生.小女孩越是弄“巧”學人,便越發不能藏“拙”.這個“小大人”的形象既逗人而有趣,又純真而可愛.這類以歌頌童真為主題的作品,可以追溯到晉左思《嬌女詩》,那首五古用鋪張的筆墨描寫了兩個小女孩種種天真情事,頗能窮形盡態.而五絕容不得鋪敘.如果把左詩比作畫中工筆,則此詩就是畫中寫意,它刪繁就簡,削多成一,集中筆墨,只就一件情事寫來,以概見**的全部天真,甚而勾畫出了一幅筆致幽默、妙趣橫生的風俗小品畫,顯示出作者白描手段的高超.。
四、【關于愛母親的詩句】
紙 船 ——寄母親 冰心 我從不肯妄棄了一張紙, 總是留著——留著, 疊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兒, 從舟上拋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風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疊著, 總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只很小的白船兒, 不要驚訝他無端入夢. 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 萬水千山,求他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 慈母愛子,非為報也.〖漢〗劉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一尺三寸嬰,十又八載功.《勸孝歌》 母稱兒干臥,兒屎母濕眠.《勸孝歌》 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勸孝歌》 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勸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勸孝歌》 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兒語》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唐〗韓愈 母儀垂則輝彤管,婺宿沉芒寂夜臺.《格言集錦》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三字經》 母親,人間第一親;母愛,人間第一情.字嚴 世上惟一沒有被污染的愛——那便是母愛.字嚴 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鄭振鐸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詩經》 父之美德,兒之遺產.字嚴 父母德高;子女良教.《格言對聯》 有子且勿喜,無子固勿嘆.〖唐〗韓愈 人見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世間最難得者兄弟.《格言聯璧》 為人父母天下至善;為人子女天下大孝.《格言聯璧》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 顧我,復我.《詩經》 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 婦不順也. 〖南北朝〗顏之推 人生內無賢父兄,外無嚴師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宋〗呂公著 父母所欲為者,我繼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親厚之. 《格言聯璧》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費孝通 《游子吟》 (唐)孟郊 慈 母 手 中 線, 游 子 身 上 衣. 臨 行 密 密 縫, 意 恐 遲 遲 歸. 誰 言 寸 草 心, 報 得 三 春 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