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龔自珍的詩有描寫獻身精神的嗎
西郊落花歌西郊落花天下奇,古人但賦傷春詩。
西郊車馬一朝盡,定庵先生沽酒來賞之。先生探春人不覺,先生送春人又嗤。
呼朋亦得三四子,出城失色神皆癡。如錢塘潮夜澎湃,如昆陽戰晨披靡;如八萬四千天女洗臉罷,齊向此地傾胭脂。
奇龍怪鳳愛漂泊,琴高之鯉何反欲上天為?玉皇宮中空若洗,三十六界無一青蛾眉。又如先生平生之憂患,恍惚怪誕百出無窮期。
先生讀書盡三藏,最喜維摩卷里多清詞。又聞凈土落花深四寸,瞑目觀賞尤神馳。
西方凈國未可到,下筆綺語何漓漓!安得樹有不盡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長是落花時。
二、龔自珍的詩有描寫獻身精神的嗎
西郊落花歌
西郊落花天下奇,古人但賦傷春詩。
西郊車馬一朝盡,定庵先生沽酒來賞之。
先生探春人不覺,先生送春人又嗤。
呼朋亦得三四子,出城失色神皆癡。
如錢塘潮夜澎湃,如昆陽戰晨披靡;
如八萬四千天女洗臉罷,齊向此地傾胭脂。
奇龍怪鳳愛漂泊,琴高之鯉何反欲上天為?
玉皇宮中空若洗,三十六界無一青蛾眉。
又如先生平生之憂患,恍惚怪誕百出無窮期。
先生讀書盡三藏,最喜維摩卷里多清詞。
又聞凈土落花深四寸,瞑目觀賞尤神馳。
西方凈國未可到,下筆綺語何漓漓!
安得樹有不盡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長是落花時。
三、《已亥雜詩》中表現詩人偉大獻身精神的句子
《已亥雜詩》中表現詩人偉大獻身精神的句子: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己亥雜詩
清.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字詞注釋:
浩蕩:形容愁思深廣;吟鞭:即甩鞭發出響聲;落紅:落花。
中文:
滿懷離愁而對夕陽西下,鳴鞭東指從此浪跡天涯。
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鮮花。
背景:
清朝后期,統治腐敗。人才問題、思想問題都使詩人痛心。在這種狀況下,他寫了一系列的詩歌。這首詩表達了自己為國家甘愿犧牲自己的情操。
四、詳解:
出處:龔自珍《已亥雜詩》。龔自珍(1792—1841),一名鞏祚,字璱人,字定盫,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政治家、文學家。詩氣勢縱橫,有《龔自珍全集》。
從字面看,花不是無情之物,落在泥土里成了綠肥,還可以哺育花。作者以花自喻,意謂自己雖然處境艱難,但忠貞報國之心始終不變;自信其高尚志節更能感召年青一代。
這種“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偉大情操,令人肅然起敬。這正好比悲心回向、永遠利他的大乘精神;而無論盛開的花、落下的花、還是地上的泥土,其實原本就是一體,只不過是隨緣所處的位置不同罷了
四、
答案:“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己亥雜詩(第五首)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譯文】 浩浩蕩蕩的離別愁緒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 馬鞭向東舉起這一起身,從此就是天涯海角了。 我辭官歸鄉,有如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但它卻不是無情之物,化成了泥土,還能起著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賞析】 這首詩是《己亥雜詩》的第五首,寫詩人離京的感受。雖然載著“浩蕩離愁”,卻表示仍然要為國為民盡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詩的前兩句抒情敘事,在無限感慨中表現出豪放灑脫的氣概。一方面,離別是憂傷的,畢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煙;另一方面,離別是輕松愉快的,畢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籠,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為。
這樣,離別的愁緒就和回歸的喜悅交織在一起,既有“浩蕩離愁”,又有“吟鞭東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廣闊天涯。這兩個畫面相反相成,互為映襯,是詩人當日心境的真實寫照。
詩的后兩句以落花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議論。“化作春泥更護花”,詩人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鴉片戰爭爆發后,他多次給駐防上海的江西巡撫梁章鉅寫信,商討國事,并希望參加他的幕府,獻計獻策。可惜詩人不久就死在丹陽書院(年僅50歲),無從實現他的社會理想了,令人嘆惋。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詩人筆鋒一轉,由抒發離別之情轉入抒發報國之志。并反用陸游的詞“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落紅,本指脫離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沒有感情的東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麗的春花成長。不為獨香,而為護花。
表現詩人雖然脫離官場,但依然關心著國家的命運,不忘報國之志,充分表達詩人的壯懷,成為傳世名句。《己亥雜詩》是清代詩人龔自珍創作的一組詩集,共315首七絕。
其中第5首及第125首被我國中小學語文課本收錄。所以我猜你要的應該是第5首中的一句O(∩_∩)O~。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龔自珍獻身精神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