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關 征夫思婦之幽怨 建功立業之豪邁 歸耕隱居之樂 詩句詩名
征夫思婦: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后。
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說的就是 士兵思念 妻子我身穿鐵甲守邊遠疆場已經很久,(玉箸喻思婦的眼淚)我的妻子在分別之后雙淚長。
她少婦一個人在城南肝腸寸斷的落淚, 而我雖然駐守薊北依然頻頻回頭望著同一片天空思念她可憐閨里月,長在漢家營。 在征夫眼里,這個昔日和妻子在閨中共同賞玩的明月,不斷地到營里照著他,好像懷著無限深情建功立業之豪邁 王昌齡有好多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歸耕隱居之樂最有名是陶淵明了,唐伯虎有一個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顯者事,酒盞花枝隱士緣。 若將顯者比隱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花酒比車馬,彼何碌碌我何閑。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二、形容歸隱的詩句
1.一松一竹真朋友,山花山鳥好弟兄 .
2.歸隱樂
不向長安路上行,卻教山寺厭逢迎.味無味處求吾樂,材不材間過一生.寧作我,豈其卿.人間走遍卻歸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花山鳥好弟兄.
3.離別繁華世,
歸隱山竹林.
花香伴左右,
小鳥為君鳴.
4.鳳飛翱翔兮,四海求凰
無奈佳人兮,不在東墻
將琴代語兮,聊寫衷腸 .
5.鷓鴣天
辛棄疾
不向長安路上行.卻教山寺壓逢迎.味無味處求吾樂,材不材間過此生.
寧作我,豈其卿.人間走遍卻歸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鳥山花好弟兄6.飲酒》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最著名的當然是陶淵明的散文《歸去來辭》.
三、描寫歸隱的詩句
歸園田居五首(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馀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馀閑。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歸園田居五首(其二)
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
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
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
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歸園田居五首(其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四、有關隱居的詩句
關于“隱居”的詩句包括:
1、東晉陶淵明《飲酒·結廬在人境》
原文: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譯文:
居住在人世間,卻沒有車馬的喧囂。
問我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
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
山中的氣息與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飛鳥,結著伴兒歸來。
這里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
2、唐代王維《山居秋暝》
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譯文:
空曠的群山沐浴了一場新雨,夜晚降臨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從松隙間灑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響知是洗衣姑娘歸來,蓮葉輕搖想是上游蕩下輕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隨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孫自可以久留。
3、東晉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
原文: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無違。
譯文:
南山下田野里種植豆子,結果是草茂盛豆苗疏稀。清晨起下田地鏟除雜草,暮色降披月光扛鋤回去。
狹窄的小路上草木叢生,傍晚時有露水沾濕我衣。身上衣沾濕了并不可惜,只愿我不違背歸隱心意。
4、唐代王維《山居即事》
原文:
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
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渡頭煙火起,處處采菱歸。
譯文:
沉寂地把籬門緊緊掩上,在蒼茫暮色中望著斜暉。鶴棲宿遍布周圍的松樹,柴門來訪的人冷落疏稀。
嫩竹節已添上一層新粉,老荷花早落下片片紅衣。渡口處的漁火星星點點,是處處采菱人蕩舟來歸。
5、唐代李白《山中問答》
原文:
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譯文:
有人問我為什么隱居在碧山。我微笑不答,心境自在悠閑。
桃花盛開,流水杳然遠去。這里別有一番天地,豈是人間。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飲酒·結廬在人境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山居秋暝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歸園田居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山居即事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山中問答
五、表示隱居的詩句有哪些
1,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出自魏晉陶淵明所作的《飲酒·其五》 白話文釋義:居住在人世間,卻沒有車馬的喧囂。問我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
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山中的氣息與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飛鳥,結著伴兒歸來。
這里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 2,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出自唐代王維的《山居秋暝》 白話文釋義:空曠的群山沐浴了一場新雨,夜晚降臨,空氣涼爽,仿佛已經到了秋天。
皎皎明月從松隙間灑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響知是洗衣姑娘歸來,蓮葉輕搖想是上游蕩下輕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隨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孫自可以久留。 3,偶來松樹下,高枕石頭眠。
山中無歷日,寒盡不知年。——出自唐代:太上隱者《答人》 白話文釋義:我偶爾會來到松樹下,頭枕石頭睡覺。
深山中沒有日歷,所以到了寒氣消失的時候,我都不知道是哪年哪月。 4,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出自唐代:賈島《尋隱者不遇》 白話文釋義:蒼松下,我詢問隱者的童子他的師傅到哪里去了?他說,師傅已經采藥去了。
還指著高山說,就在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5,出門見南山,引領意無限。
秀色難為名,蒼翠日在眼。有時白云起,天際自舒卷。
心中與之然,托興每不淺。——出自唐代:李白《望終南山寄紫閣隱者》 白話文釋義:走出家門,抬起頭就可以望見城外的終南山了,翹首瞻望那山上的景色,真的勾起了我無窮的意緒和美妙的懷想。
那里的山色秀美,景色清幽,美得難以名狀,那蒼翠蔥蘢的景色日日都展現在我的眼前,這是多么的美妙愜意啊。只見那兒的天空上方不時飄浮起朵朵白云,它們在天際自在悠然地舒卷伸展。
看著這樣美好的景象,我也每每心曠神怡,意興盎然。
六、關于燕子和歸隱的詩句 各5句
燕子: 1.鶯鶯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豐豐韻韻。
喬吉《天凈沙?即事》 2.冥冥花正開,飏飏燕新乳。韋應物《長安遇馮著》 3.鳥啼芳樹丫,燕銜黃柳花。
張可久《憑欄人?暮春即事》 4.燕爾新婚,如兄如弟。《詩經?谷風》 5.暗牖懸蛛網,空梁落燕泥。
薛道衡?《昔昔鹽》 歸隱: 1.一松一竹真朋友,山花山鳥好弟兄 。 2.歸隱樂 不向長安路上行,卻教山寺厭逢迎。
味無味處求吾樂,材不材間過一生。寧作我,豈其卿。
人間走遍卻歸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花山鳥好弟兄。
3.離別繁華世, 歸隱山竹林。 花香伴左右, 小鳥為君鳴。
4.鳳飛翱翔兮,四海求凰 無奈佳人兮,不在東墻 將琴代語兮,聊寫衷腸 。 5.鷓鴣天 辛棄疾 不向長安路上行。
卻教山寺壓逢迎。味無味處求吾樂,材不材間過此生。
寧作我,豈其卿。人間走遍卻歸耕。
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鳥山花好弟兄。寫燕子 細雨魚兒出, 微風燕子斜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湖南為客動經春,燕子銜泥兩度新。
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浣溪沙> 翩翩新來燕,雙雙入我廬。-陶淵明 寫歸隱 飲酒》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七、描寫隱居的詩詞
1、湖上春既早,田家日不閑。——丘為《題農父廬舍》
2、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王維《積雨輞川莊作/秋歸輞川莊作》
3、持斧伐遠揚,荷鋤覘泉脈。——王維《春中田園作》
4、高田如樓梯,平田如棋局。——楊慎《出郊》
5、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
6、一簾鳩外雨,幾處閑田,隔水動春鋤。——張炎《渡江云·山陰久客一再逢春回憶西杭渺然愁思》
7、蠶無夏織桑充寨,田廢春耕犢勞軍。——杜荀鶴《題所居村舍》
8、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李紳《古風二首/憫農二首》
9、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王維《新晴野望》
10、碧毯線頭抽早稻,青羅裙帶展新蒲。——白居易《春題湖上》
11、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張繼《閭門即事》
12、水滿田疇稻葉齊,日光穿樹曉煙低。——徐璣《新涼》
13、君看獲稻時,粒粒脂膏香。——黃燮清《秋日田家雜詠》
14、綠桑高下映平川,賽罷田神笑語喧。——歐陽修《田家》
15、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聶夷中《詠田家/傷田家》
1、無田似我猶欣舞,何況田間望歲心。——曾幾《蘇秀道中》
2、綠波春浪滿前陂,極目連云稏肥。——韋莊《稻田》
3、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4、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王維《渭川田家》
5、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
6、勤苦守恒業,始有數月糧。——黃燮清《秋日田家雜詠》
7、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崔道融《田上》
8、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佚名《長歌行》
9、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韋應物《觀田家》
10、客行野田間,比屋皆閉戶。——姚合《莊居野行》
11、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遲。——王建《寒食》
12、一朝哭都市,淚盡歸田畝。——元結《農臣怨》
13、莫辭酒味薄,黍地無人耕。——杜甫《羌村三首·其三》
14、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
15、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李紳《古風二首/憫農二首》
16、兩岸人家微雨后,收紅豆,樹底纖纖抬素手。——歐陽炯《南鄉子·路入南中》
17、獨出前門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白居易《村夜》
18、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范成大《夏日田園雜興·其七》
19、稻根科斗行如塊,田水今年一尺寬。——范成大《夏日田園雜興》
20、十里西疇熟稻香,槿花籬落竹絲長,垂垂山果掛青黃。——范成大《浣溪沙·江村道中》
1、山荒聊可田,錢镈還易辦。——王守仁《謫居糧絕請學于農將田南山詠言寄懷》
2、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
3、萬頃風濤不記蘇。雪晴江上麥千車。——蘇軾《浣溪沙·萬頃風濤不記蘇》
4、五月雖熱麥風清,檐頭索索繰車鳴。——王建《田家行》
5、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韋應物《觀田家》
6、時人不識農家苦,將謂田中谷自生。——顏仁郁《農家》
7、桑柘廢來猶納稅,田園荒后尚征苗。——杜荀鶴《山中寡婦/時世行》
8、鳥銜野田草,誤入枯桑里。——李白《樹中草》
9、登車宿遷北,萬頃鋪瓊田。——陸文圭《宿遷道中遇雪》
10、千層石樹遙行路,一帶山田放水聲。——姚鼐《山行·布谷飛飛勸早耕》
11、疏籬曲徑田家小。云樹開清曉。——周邦彥《虞美人·疏籬曲徑田家小》
12、布谷飛飛勸早耕,舂鋤撲撲趁春睛。——姚鼐《山行·布谷飛飛勸早耕》
13、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韋應物《觀田家》
14、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韋應物《觀田家》
15、數叢沙草群鷗散,萬頃江田一鷺飛。——溫庭筠《利州南渡》
八、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三)敘述了詩人的躬耕生活和歸隱的絕心
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一共有五首,這是其中的第三首。
從表面上看,這首詩寫的是田園勞作之樂,表現的是歸隱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這首詩和其他的詩對比來看,作者的“愿”其實有它特殊的內涵。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這兩句寫在南山下種豆,草很茂盛豆苗卻稀稀疏疏的。起句很平實,就像一個老農站在那里說話,讓人覺得很親切。
作者雖志在田園,但初歸時的勞動效果不大理想,莊稼長得不好,豆苗還沒有草多。這一方面是因土地荒蕪貧瘠,雜草叢生,地廣人稀,難以根除;另一方面也說明他不善于勞動,一個封建士大夫,剛離官職的縣太爺,既沒有耕作經驗,又沒有耕作能力,種不好莊稼,也是情理中的必然。
他對“草盛豆苗稀”的狀況是不甚滿意的,但不文過非,這符合他一貫“任真自得”的性格。蕭統說他為人率直,不矯飾言辭,曾與人飲酒,不論貴賤,若先醉,便對客人說:“我醉欲眠,卿可去!”詩人襟懷坦蕩如此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為了不使豆田荒蕪,詩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著月光回來。雖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這從“帶月荷鋤歸”的美景就可以看出來。
“晨興”寫早起;“帶月”寫晚歸,看出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辛勞。“理荒穢”,寫他歸耕后墾荒工作的艱難。
盡管每天勞動時間很長,從日出到月出,身體很疲憊,然而詩人沒有絲毫怨言,反而有“帶月荷鋤歸”的悠閑筆調寫出他勞動后的輕快。 陶詩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
陶詩的情趣來自于寫意。“帶月荷鋤歸”,勞動歸來的詩人雖然獨自一身,卻有一輪明月陪伴。
月下的詩人,肩扛一副鋤頭,穿行在齊腰深的草叢里,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歸耕圖啊!其中洋溢著詩人心情的愉快和歸隱的自豪。 我們好象看見詩人在月出山崗后,心滿意得地扛著鋤頭,哼著詩句,漫步歸家的情景。
此時,人與月與自然環境構成了一個和諧的統一體,詩人心靈的舒暢,通過藝術的筆觸,凈化為一種崇高的自然美、精神美、詩歌美,活脫出一個美好靜謐的意境和悠閑自得的形象。“帶月”句可說是神來之筆,它變勞苦為歡快,化困倦為輕松,具有點染之功。
。“種豆南山下”平淡之語,“帶月荷鋤歸”幽美之句;前句實,后句虛。
全詩在平淡與幽美、實景與虛景的相互補襯下相映生輝,柔和完美。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路窄草長,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濕了有什么可惜的呢?這兩句是進一步寫田園荒蕪,歸耕艱難。
以上六句敘寫耕作生活,真切樸實,宛如在目。“衣沾不足惜” 這句話看似平淡,但這種平淡正好映射了結尾這一句“但使愿無違”,使得“愿無違”強調得很充分。
這里的“愿”更蘊含了不要在那污濁的現實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它既有儒家潔身自好、安貧樂道的思想,亦有道家的返璞歸真、順應自然的意念,并且這二者常常融為一體。
這首詩用語十分平淡自然。“種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樸素如隨口而出,不見絲毫修飾。
這自然平淡的詩句融入全詩醇美的意境之中,則使口語上升為詩句,使口語的平淡和詩意的醇美和諧地統一起來,形成陶詩平淡醇美的藝術特色。 這首五言詩,主要是采用“賦”的手法,通過敘事來表現思想感情,其中沒有景物的描寫、氣氛的烘托,也沒有比興的運用,幾乎全用敘述,只在未尾稍發議論,以點明其主旨。
全詩敘寫真實,發自肺腑,所以《后山詩話》說:“淵明不為詩,寫其胸中之妙爾。”《藏海詩話》說:“子由敘陶詩,‘外枯中膏,質而實綺,癯而實腴’,乃是敘意在內者也。”
日本學者近藤元粹說這首詩是“五古中之精金良玉”。陶詩受到中外詩評家的如此贊譽,可見其征服人心的藝術力量。
對我有幫助699。
九、求古人隱居山林關于耕作的詩句
歸園田居》五首
陶淵明
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其二
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白日掩荊扉,對酒絕塵想.
時復墟曲人,披草共來往.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其四
久去山澤游,浪莽林野娛.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間,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
借問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沒無復余.
一世棄朝市,此語真不虛.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
其五
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日入室中,荊薪代明燭.
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
一、隱居山林的詩句
歸園田居·其三
作者: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歸園田居·其一
作者: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山居秋暝
作者: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