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基層的詩句有哪些
1、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山坡羊·潼關懷古》元代·張養浩 釋義:從秦漢宮遺址經過,引發無限傷感,萬間宮殿早已化作了塵土。一朝興盛,百姓受苦;一朝滅亡,百姓依舊受苦。
2、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烏衣巷》唐代·禹錫 釋義:當年王導、謝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飛進尋常百姓家中。
3、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掩耳盜鈴》先秦·呂不韋 釋義:范氏逃亡的時候,有個人趁機偷了一口鐘,想要背著它逃跑。
但是,這口鐘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錘子砸碎以后再背。 4、健兒無糧百姓饑,誰遣朝朝入君口。
——《官倉鼠》唐代·曹鄴 釋義:守衛邊疆的將士沒有糧食,辛勞的老百姓正在挨餓,是誰天天把官倉里的糧食送入你們這些官倉老鼠嘴里去的呢? 5、皇天之不純命兮,何百姓之震愆。——《哀郢》先秦·屈原 釋義:天道不專反復無常啊,為何使老百姓在動亂中遭殃? 6、咫尺春三月, 尋常百姓家。
——《迎燕》宋代·葛天民 釋義:在近已咫尺的陽春三月,在一戶普通的老百姓家中 。 7、嗚呼!今之為官,但管錢糧收,不管百姓死,何異于此醫也哉!——《庸醫治駝》明代·江盈科 釋義:嗚呼!現在官府當官的,只管錢糧(上繳)完成,不管百姓死活,與這個醫生有什么不同啊 8、鳳不至空臺上,燕飛來百姓家,恨滿天涯。
——《湘妃怨·次韻金陵懷古》元代·張可久 釋義:鳳凰臺,在南京城西南角。言東晉王、謝兩大貴族的豪華住宅,如今已變成百姓的住宅,恨意充滿這天地。
9、易于曰:“方春,百姓耕且蠶,惟令不事,可任其勞。”樸愧,與賓客疾驅去。
——《縣令挽纖》唐代·孫樵 釋義:何易于說:“現在是春天,百姓都在耕種養蠶,惟獨我沒事做,可以擔負那勞役。”崔樸慚愧,和賓客們急忙騎馬離開了。
10、天子好征戰,百姓不種桑。——《捕漁謠》唐代·曹鄴 釋義:天子喜歡打仗,百姓不事農桑。
二、做事從基層做起的名言有哪些
1、一旦我們不停地關注那些我們能夠完成的小事,不久我們就會驚奇地發現,我們不能完成的事情實在是微乎其微。——塞·巴特勒
2、點滴的創造固不如整體的創造,但不要輕視點滴的創造而不為,呆望著大創造從天而降。——陶行知
3、要想獲得科學知識,就得從字母學起。——法國
4、要成就一件大事業,必須從小事做起。 —— 列寧
5、豐功偉績都是從點點滴滴做起的。 —— 培根
6、盡小者大,慎微者著。——資治通鑒
7、巨大的建筑,總是由一木一石疊起來的,我們可何妨做做這一木一石呢?我時常做些零碎的事,就是為此。——魯迅
8、寧可作小事,不可不做事。——俄羅斯
9、天下大事,必作于細。——老子
10、勿以善小而不為,無以惡小而為之。——劉備
1、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南朝宋史學家 范曄
2、不會做小事的人,也做不出大事來。——羅蒙諾索夫
3、一個人一次只能著手解決一項有限的目標。——貝弗里奇
4、天下大事當于大處著眼,小處下手。——清·曾國藩
5、工作中沒有小事:點石成金,滴水成河,只有認真對待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情,才能克服萬難,取得成功。——佚名
三、鼓勵扎根基層的格言,關于扎根大山的名言,為什么要
大山里,處處鳥語花香。在滿目蒼翠的梅嶺主峰,坐落著一個偏僻的小山村——立新村,當地交通閉塞,條件極為艱苦。這天天剛蒙蒙亮,65歲的鄉村女醫生高銀水又像往常一樣,早早起身,來到梅嶺鎮立新村衛生所,準備當天巡診的藥物。
“住在山里的老人,大多身體不好。你看,這個是治風濕的,這個是治關節炎的。”高銀水邊準備著藥品,邊跟記者聊起了山里孤寡老人們的生活,“村里人大都出去打工了,就剩下100多名老人,他們行動不便,生活很不容易,我能做的只有上門為他們看病”。
“每隔幾天,就會看到高銀水拿著醫療箱、拄著拐棍走在村里的山路上。”立新村村長張小兵指著村委會門外的大路說道,“這條水泥路是2005年才修好的,之前都是泥巴路,下起雨來車子都很難行走”。可就是這樣泥濘的山路,高銀水走了40余年。
四、工作作風深入的詩句
形容工作作風:
《警世賢文》
有田不耕倉稟虛 有書不讀子孫愚
寶劍鋒從磨礪出 梅花香自苦寒來
少壯不經勤學苦 老來方悔讀書遲
書到用時方恨少 事到經過才知難
板橙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寫一句空
智慧源于勤奮 偉大出自平凡
書山有路勤為徑 學海無涯苦做舟
少時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
欲求生富貴 須下死功夫
《明日歌》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
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
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題弟侄書堂 》
何事居窮道不窮,亂時還與靜時同.
家山雖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禮樂風.
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
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
五、關于注重實踐的詩句有哪些
1、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宋代 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譯文: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畢竟是不夠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須要親自實踐才行。
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先秦 荀子 《勸學》
譯文: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臨深澗,就不知道地多么厚。
3、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先秦 荀子《勸學》
譯文:我曾經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卻比不上片刻學到的知識收獲大;我曾經踮起腳向遠處望,卻不如登到高處見得廣。
4、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于行止矣。——《荀子·儒效》
譯文:不知道如果不是聽到的,聽到不如見到他,見他不你知道的,知道的不比行的。學習到行動了。
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先秦 老子《道德經》
譯文:走一千里路,是從邁第一步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