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關江南美景的詩句
相和歌辭。江南曲(一幅很優美的江南水墨,平平如暮煙橫紗,談談如江舟遠山)
張籍(張籍,新樂府運動健將之一,其樂府詩之精神與元白相通,具體手法略異。)
江南人家多橘樹,吳姬舟上織白纻。土地卑濕饒蟲蛇,
連木為牌入江住。江村亥日長為市,落帆渡橋來浦里。
青莎覆城竹為屋,無井家家飲潮水。長江午日酤春酒,
高高酒旗懸江口。倡樓兩岸懸水柵,夜唱竹枝留北客。
江南風土歡樂多,悠悠處處盡經過。
雜曲歌辭。憶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
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相和歌辭。江南曲
陸龜蒙
為愛江南春,涉江聊采蘋。水深煙浩浩,空對雙車輪。
車輪明月團,車蓋浮云盤。云月徒自好,水中行路難。
遙遙洛陽道,夾岸生春草。寄語棹船郎,莫夸風浪好。
相和歌辭。采蓮歸(寫采蓮的風景描寫不錯,盡管景語悲傷)
王勃
采蓮歸,綠水芙蓉衣,秋風起浪鳧雁飛。
桂棹蘭橈下長浦,羅裙玉腕搖輕櫓。葉嶼花潭極望平,
江謳越吹相思苦。相思苦,佳期不可駐。
塞外征夫猶未還,江南采蓮今已暮。今已暮,摘蓮花,
今渠那必盡倡家。官道城南把桑葉,何如江上采蓮花。
蓮花復蓮花,花葉何重迭。葉翠本羞眉,花紅強如頰。
佳人不茲期,悵望別離時。牽花憐共蒂,折藕愛連絲。
故情何處所,新物徒華滋。不惜南津交佩解,
還羞北海雁書遲。采蓮歌有節,采蓮夜未歇。
正逢浩蕩江上風,又值徘徊江上月。蓮浦夜相逢,
吳姬越女何豐茸。共問寒江千里外,征客關山更幾重。
雜曲歌辭。楊柳枝(一句寫柳絮漫天的優美意境)
孫光憲(五代詞人孫光憲,自號葆光子,字孟文。陵州貴平(今四川仁壽縣東北)人。后唐時為陵州判官。后又在南平國任御史大夫等職。降宋后,任黃州刺史。《花間集》共收他的詞61首。是五代詞人中存詞最多的一位。著有《北夢瑣言》等集)
閭門風暖落花干,飛遍江南雪不寒。
獨有晚來臨水驛,閑人多憑赤闌干。
有池有榭即蒙蒙,浸潤翻成長養功。
恰似有人長點檢,著行排立向春風。
根柢雖然傍濁河,無妨終日近笙歌。
驂驂金帶誰堪比,還笑黃鶯不較多。
萬株枯槁怨亡隋,似吊吳臺各自垂。
好是淮陰明月里,酒樓橫笛不勝吹。
春夢(有一種縹緲的思緒,江南在里面是一個美好的夢)
岑參
洞房昨夜春風起,故人尚隔湘江水。
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千里。
江南逢李龜年(落花時節又逢君的美意和優雅)
杜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二、形容“江南水墨”的詩詞有哪些
淺深山色高低樹,一片江南水墨圖。
出自宋代詩人劉敞的組詩作品《微雨登城二首》
原文:
雨映寒空半有無,重樓閑上倚城隅。
淺深山色高低樹,一片江南水墨圖。
這兩首詩是登樓野望之作。第一首詩通過寫雨映寒空,山深樹幽,倚樓眺望的一幅水墨畫,運用白描手法,描繪出一幅江南水墨圖。第二首詩寫作者正午時間登臨望遠,描繪了一幅雨過天晴,鳥語花香,勃勃生機的畫面,表現了作者愉悅歡快的心情。
賞析:
首句寫秋日“微雨”,一個“映”字,十分貼切地抓住了自然景物的特征。如果是春日微雨,它彌漫一片,有如云霧,那是不可能與天空相“映”的;而初夏煙雨,無邊無際,將遠處的一切都裹了起來,就更談不上與天空相“映”了。只有在秋天,這“無點亦無聲”的仿佛透明的雨絲,才具備這個特點。因此,從“雨映寒空”入手,再用“半有無”加以細致描寫,就細致真切地傳達了秋日微雨之神。至于在“空”前著一“寒”字,則是為了表現秋雨生寒的清冷之感,其中并不包含詩人的主觀情緒。
這是一首登樓野望之作。次句寫“登城”。重樓閑上的這個“閑”字既表明詩人并非第一次登臨此處——那樣會心情迫切,不會著一“閑”字;又暗示他亦非勞人遷客——那樣會侘傺無聊,不可能“閑上”。而主要的,還是點出詩人時有余暇,心自安閑,盡可慢慢欣賞這秋雨中的秋山景色。
詩人縱目野望,詩人用一句詩進行了概括:“淺深山色高低樹。”天高氣清,列岫千重,或近或遠,或蒼或黛,各有“淺深”;而山上樹木則頗為混茫,無可分辨,但見層層樹叢,“高低”不等而已。“淺深”、“高低”,寫出了秋山的淡遠之境。
這景色是詩人從未發現過的,他顯得更加興致勃勃。詩人對于“舊相識”的新感受比乍見之時更具魅力。雖然這景色詩人已經見過,但以往他不是在微雨中縱目野望,也沒有如此恬適的情緒,他后來的賞玩之興才特別高。總之,詩人留連忘返,已陷于凝想之中。他在反復的玩味之后,終于豁然開朗:展現在眼前的這“淺深山色高低樹”,正像“一片江南水墨圖”。它空靈清逸,蕭疏淡遠,只有水墨畫才有這種意境。以前他從未欣賞到的美,此刻卻悠然心會,于是感到十分愜意。所以這最后一句就不止是一個精致貼切的比喻,而是飽含了極度愉悅之情。
但“淺深山色高低樹”和“一片江南水墨圖”之間的比喻關系也很有意味。上句是實景,為了用水墨圖比擬,詩人有意避開色彩,僅用“淺深”二字加以形容;下句則是虛擬的意象,雖是虛擬,卻又極為細致,“水墨圖”前著以“江南”二字,“山色”的清逸瀟灑之致,就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這樣由實入虛,虛實相生,雖無細膩的景物刻畫,卻更能顯示景物的綽約多姿,更能引發讀者悠遠的聯想。
參考資料
于紹卿.《宋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年02月
三、水墨江南
輕煙淡水的江南,細雨霏霏的蘇堤,春日草長鶯飛,桃紅輕染,蟲燕呢喃,春透簾櫳;夏日獨上蘭舟,涼風如絲,荷塘月色,輕吟淺唱;秋日絲雨梧桐,清秋飛雁,淡菊飄香,悠然籬下;冬日雪依翡翠,千樹珍珠,伊人似梅,翩然飄香。
聽簫、聽水,觀柳、觀竹,聆聽江南,醉人醉景,一處茶舍,一面影壁,一片雕梁,一只畫舫,都無不在向你敘說著遠去的歷史,又仿佛時光倒流,峰回路轉,讓你覺得身臨其境,感同身受,讓你覺得昨天并未走遠,古曲在鄰家彈撥,一幅幅溫潤、寧靜的畫面將你感動著。一切都是那么真切,消弭了時空的距離和情感的陌生,千年的歷史讓你如同走在故園長廊一般悠然從容,只是此刻內心里一定在涌動著無邊的感動。
泛舟上林湖,恍若蒙在輕紗中的柔荑拂過你的頰邊,江面上的細柳婀娜多姿,舞動著清秀的靈骨,在細窄的河道旁粲然一笑。江南如畫,一幅水墨,好似宣紙上的那一抹墨花緩緩地暈開來,連你的心神都被卷入那九重之上,僅僅對意境的留戀,還不足以如此癡迷,我尤其愛那江南的竹樓碧水,微微泛著潮氣的木門,鏤空花紋的小窗,都無不是糜爛世事中的一抹輕盈,舞動著翩躚的腳步,徐徐走來。
感受水墨江南的美麗景致,了解厚重浩遠的歷史深處,清晨的江南是寧靜的,使你的心境沐浴在晨霧中的水鄉一般細雨微瀾,云霧彌漫水彩般的城池浸潤在迷蒙的雨霧當中,就好像俏立在雕檐畫梁紗窗口理絲晨妝的少女,如夢似幻,輕紗曼妙,映入眼簾的是一幅水墨畫般迷離秀美的輪廓,霧里望去,遠近一片迷蒙,給人以美妙無際的遐想。傍晚又是溫馨的,落霞滿天,華燈齊放,長廊里的宮燈,小巷里的漁火,用柔和的暖色散發著古城的溫情,在月圓的夜晚,月華似水,你會沉浸在忘我的意境中,古今光陰疑無異,漢時明月照我衣。
夜深了,江南平靜地睡了,走在街上,只聽得見潺潺的水聲,此時,這多水的江南好似易碎的玻璃,于是放慢腳步,生怕會打碎江南的美夢。嫵媚的江南,當清晨你醒來的時候,你一定還擁有夢幻一般的美麗,江南印象,百轉千回,是刻骨難忘的想往。
風煙俱凈,澄澈得如一汪清水,漫漫歲月中流淌著江南水鄉的清秀,江南古鎮的恬靜,江南雨巷的幽深,小橋、流水、人家,流溢在水墨江南里,看不明虛實,分不清究竟。江南的美,是朦朧和古樸,是樹下悠然落棋,是花間醉然品酒,是庭中淡然品茶。
綠水縈繞著白墻,繁花灑落于青瓦,蜿蜒曲回的小河在清晨和夕陽中淺吟低唱。乘一葉扁舟,撐一支船蒿,穿行在青山綠水中,默然閱讀千年江南的歷史和亙古柔情的飄零,一泓清水所承載的,是似水流年的痕跡和滄桑。
細雨秀江南,江南多雨,透著水鄉特有的滋潤,雨是江南水鄉的靈氣,充滿浪漫氣息的雨,一泓碧水粼粼而起,碧草如絲,繁花似錦,古寺的梵音在石縫間流淌,雨后的空氣溢出清新的芳香,清絕的令人深深沉醉,秀雅的讓人不舍離去。江南女子,伊人如玉,煙雨蒙蒙濕丁香,潤透了江南女子的心。
如水的女子,如水的明眸,靈秀而又溫婉,似凌波仙子般清麗脫俗。江南女子緩緩走在小鎮古老的青石板路上,撐一柄油紙傘,沿著雨巷翩躚而過,雨霧裊裊入眼簾,清影如夢,擦肩的花香,輕舞出江南的風韻。
佇立于江南的靈土,仰望冥冥天空,煙雨朦朧中,是極盡嫵媚之態的精靈,水面細細的漣漪,卷起人心最柔軟的地方,水墨江南,百媚種種寫不完,千色點點畫不盡,在江南的溫婉情懷里沉醉。
四、水墨江南的美景描寫
水墨江南的詩句有:
山水映
文/山水詩人 李者也
山水相依為名勝,翠嶂不可乏水映。
筑堤匯波聚碧浪,蒼峰倒影入天鏡。
湖因近山而如畫,山因臨湖而似夢。
從此山色水光好,湖映青崖風景更。
【注】白馬澗生態園,位于蘇州市虎丘區。原生態“綠肺”,分六個功能區(四個自然風景區和兩個大眾休閑區),主要景點有飲馬池、謝越嶺、龍池、古御道、行宮遺址、千尺雪、壽星石、澗上草堂、洗心泉、云谷飛瀑、尋馬亭、水濱步道、天工石韻、十里木棧等等。
五、形容“江南水墨”的詩詞有哪些
淺深山色高低樹,一片江南水墨圖。
出自宋代詩人劉敞的組詩作品《微雨登城二首》 原文: 雨映寒空半有無,重樓閑上倚城隅。淺深山色高低樹,一片江南水墨圖。
這兩首詩是登樓野望之作。第一首詩通過寫雨映寒空,山深樹幽,倚樓眺望的一幅水墨畫,運用白描手法,描繪出一幅江南水墨圖。
第二首詩寫作者正午時間登臨望遠,描繪了一幅雨過天晴,鳥語花香,勃勃生機的畫面,表現了作者愉悅歡快的心情。 賞析: 首句寫秋日“微雨”,一個“映”字,十分貼切地抓住了自然景物的特征。
如果是春日微雨,它彌漫一片,有如云霧,那是不可能與天空相“映”的;而初夏煙雨,無邊無際,將遠處的一切都裹了起來,就更談不上與天空相“映”了。只有在秋天,這“無點亦無聲”的仿佛透明的雨絲,才具備這個特點。
因此,從“雨映寒空”入手,再用“半有無”加以細致描寫,就細致真切地傳達了秋日微雨之神。至于在“空”前著一“寒”字,則是為了表現秋雨生寒的清冷之感,其中并不包含詩人的主觀情緒。
這是一首登樓野望之作。次句寫“登城”。
重樓閑上的這個“閑”字既表明詩人并非第一次登臨此處——那樣會心情迫切,不會著一“閑”字;又暗示他亦非勞人遷客——那樣會侘傺無聊,不可能“閑上”。而主要的,還是點出詩人時有余暇,心自安閑,盡可慢慢欣賞這秋雨中的秋山景色。
詩人縱目野望,詩人用一句詩進行了概括:“淺深山色高低樹。”天高氣清,列岫千重,或近或遠,或蒼或黛,各有“淺深”;而山上樹木則頗為混茫,無可分辨,但見層層樹叢,“高低”不等而已。
“淺深”、“高低”,寫出了秋山的淡遠之境。 這景色是詩人從未發現過的,他顯得更加興致勃勃。
詩人對于“舊相識”的新感受比乍見之時更具魅力。雖然這景色詩人已經見過,但以往他不是在微雨中縱目野望,也沒有如此恬適的情緒,他后來的賞玩之興才特別高。
總之,詩人留連忘返,已陷于凝想之中。他在反復的玩味之后,終于豁然開朗:展現在眼前的這“淺深山色高低樹”,正像“一片江南水墨圖”。
它空靈清逸,蕭疏淡遠,只有水墨畫才有這種意境。以前他從未欣賞到的美,此刻卻悠然心會,于是感到十分愜意。
所以這最后一句就不止是一個精致貼切的比喻,而是飽含了極度愉悅之情。 但“淺深山色高低樹”和“一片江南水墨圖”之間的比喻關系也很有意味。
上句是實景,為了用水墨圖比擬,詩人有意避開色彩,僅用“淺深”二字加以形容;下句則是虛擬的意象,雖是虛擬,卻又極為細致,“水墨圖”前著以“江南”二字,“山色”的清逸瀟灑之致,就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這樣由實入虛,虛實相生,雖無細膩的景物刻畫,卻更能顯示景物的綽約多姿,更能引發讀者悠遠的聯想。
參考資料 于紹卿.《宋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年02月。
六、寫煙雨江南的詩句
1、欹枕江南煙雨 宋 蘇軾 《水調歌頭 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2、三月江南煙雨時 宋 李石 《長相思·花飛飛》3、江南煙雨 宋 管鑒 《玉連環/解連環》4、畫出江南煙雨 宋 沈端節 《謁金門·尋勝去》5、目斷江南煙雨 宋 沈端節 《朝中措·天遙野闊雁書空》6、九月江南煙雨里 宋 程垓 《鳳棲梧/蝶戀花》7、還經盡、江南煙雨 宋 陳德武 《滿江紅·記當年時》8、江南煙雨何堪省 宋 方岳 《蝶戀花·山抹修眉橫綠凈》9、家住江南煙雨 宋 方岳 《漢宮春·問訊何郎》10、江南煙雨黃時 宋 吳文英 《漢宮春·名壓年芳》11、未說煙雨江南 宋 劉辰翁 《酹江月/念奴嬌》12、江南曲曲煙雨 宋 劉辰翁 《水調歌頭·仙掌下馳道》13、江南煙雨 宋 詹玉 《三姝媚》14、江南煙雨塞鴻飛 唐 武元衡 《送張侍御赴京》15、江南正煙雨 李中 《思舊游有感》16、若就以江南煙雨目之 元 王惲 《黑漆弩 游金山寺粼曲子 伯昌嘗以漆弩侑酒》17、夢中煙雨江南 元 魏初 《木蘭花慢 為馮副使壽》18、睡煞江南煙雨 元 白賁 《鸚鵡曲 陽春白雪后集卷一案鸚鵡曲原名?》19、睡江南煙雨 馮子振 《鸚鵡曲 序云,白無咎有鸚鵡曲云,儂家鸚鵡》20、記取江南煙雨里 宋 蘇軾 《贈王寂》21、江南煙雨岸 宋 陸游 《秋晚》22、江南煙雨 元 阿魯威 《雙調 山鬼》23、睡煞江南煙雨 元 白賁 《【正宮】鸚鵝曲》24、占斷江南煙雨綠 宋 陳普 《詠史上·屈原》25、江南煙雨幾悲酸 宋 方岳 《約劉良叔觀苔梅》26、家在江南煙雨里 宋 葛起耕 《暮春雜興》27、畫出江南煙雨村 宋 胡銓 《和張慶符題余作清江引圖》28、漠漠江南煙雨 宋 姜夔 《次韻鴛鴦梅》29、二月江南煙雨多 宋 金君卿 《南塘》30、江南煙雨樓百尺 宋 李石 《扇子詩》31、又落江南煙雨中 宋 利登 《玉臺體》32、又是江南煙雨時 宋 汪炎昶 《梅子》33、四月江南煙雨闊 宋 王柏 《題花光梅十首·實相圓常》34、盡在江南煙雨中 宋 王希呂 《湖山十詠》35、夢繞江南煙雨村 宋 楊冠卿 《詩僧常不輕以梅花句得名于時雪后踏月相過論》36、江南煙雨蔽征輪 宋 葉祖洽 《邵武》37、吟盡江南煙雨村 宋 張瑴 《寄嘉興守令狐挺》38、幻出江南煙雨時 宋 張嵲 《題鮮于蹈夫墨梅二絕句》39、客路江南煙雨里 明 高啟 《江行》40、江南煙雨又蒙蒙 明 楊基 《梅杏桃李》。
七、有關煙雨江南的詩句
相和歌辭。江南曲(一幅很優美的江南水墨,平平如暮煙橫紗,談談如江舟遠山)
張籍(張籍,新樂府運動健將之一,其樂府詩之精神與元白相通,具體手法略異。)
江南人家多橘樹,吳姬舟上織白纻。土地卑濕饒蟲蛇,
連木為牌入江住。江村亥日長為市,落帆渡橋來浦里。
青莎覆城竹為屋,無井家家飲潮水。長江午日酤春酒,
高高酒旗懸江口。倡樓兩岸懸水柵,夜唱竹枝留北客。
江南風土歡樂多,悠悠處處盡經過。
雜曲歌辭。憶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
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相和歌辭。江南曲
陸龜蒙
為愛江南春,涉江聊采蘋。水深煙浩浩,空對雙車輪。
車輪明月團,車蓋浮云盤。云月徒自好,水中行路難。
遙遙洛陽道,夾岸生春草。寄語棹船郎,莫夸風浪好。
相和歌辭。采蓮歸(寫采蓮的風景描寫不錯,盡管景語悲傷)
王勃
采蓮歸,綠水芙蓉衣,秋風起浪鳧雁飛。
桂棹蘭橈下長浦,羅裙玉腕搖輕櫓。葉嶼花潭極望平,
江謳越吹相思苦。相思苦,佳期不可駐。
塞外征夫猶未還,江南采蓮今已暮。今已暮,摘蓮花,
今渠那必盡倡家。官道城南把桑葉,何如江上采蓮花。
蓮花復蓮花,花葉何重迭。葉翠本羞眉,花紅強如頰。
佳人不茲期,悵望別離時。牽花憐共蒂,折藕愛連絲。
故情何處所,新物徒華滋。不惜南津交佩解,
還羞北海雁書遲。采蓮歌有節,采蓮夜未歇。
正逢浩蕩江上風,又值徘徊江上月。蓮浦夜相逢,
吳姬越女何豐茸。共問寒江千里外,征客關山更幾重。
雜曲歌辭。楊柳枝(一句寫柳絮漫天的優美意境)
孫光憲(五代詞人孫光憲,自號葆光子,字孟文。陵州貴平(今四川仁壽縣東北)人。后唐時為陵州判官。后又在南平國任御史大夫等職。降宋后,任黃州刺史。《花間集》共收他的詞61首。是五代詞人中存詞最多的一位。著有《北夢瑣言》等集)
閭門風暖落花干,飛遍江南雪不寒。
獨有晚來臨水驛,閑人多憑赤闌干。
有池有榭即蒙蒙,浸潤翻成長養功。
恰似有人長點檢,著行排立向春風。
根柢雖然傍濁河,無妨終日近笙歌。
驂驂金帶誰堪比,還笑黃鶯不較多。
萬株枯槁怨亡隋,似吊吳臺各自垂。
好是淮陰明月里,酒樓橫笛不勝吹。
春夢(有一種縹緲的思緒,江南在里面是一個美好的夢)
岑參
洞房昨夜春風起,故人尚隔湘江水。
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千里。
江南逢李龜年(落花時節又逢君的美意和優雅)
杜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八、煙雨江南的詩句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江南春》杜牧
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韋莊
閑夢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蕭蕭。——《夢江南·蘭燼落》皇甫松
水國樓臺晚,春郊煙雨收。——《江南春》李中
便風船尾香粳熟,細雨層頭赤鯉跳。——《江南二首》陸龜蒙
渡口過新雨,夜來生白蘋。——《江南春》張藉
吳娘暮雨蕭蕭曲,自別江南更不聞。 ——《多敘江南舊游》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