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神獸辟邪的詩句
貔貅,又名天祿、辟邪、百解,共四個名字,是中國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龍頭、馬身、麟腳,形似獅子,毛色灰白,會飛。貔貅兇猛威武,它在天上負責巡視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擾亂天庭。
《貔貅出世》 詩經
三代神器夏商周, 龍生九子名貔貅。
銅鐵爐中翻火焰, 幾千寒暑幾春秋?
1、《水龍吟·雷臺銅奔馬》 唐朝:張行
燕馱天馬翱翔,雷臺風雨鳴鼉鼓。昆侖玉策,祁連綠草,山丹牧旅。汗血凝霜,精鬃裊霧,崢嶸虎步。向前敲壯骨,亂塵飛銹,銅聲吼,流沙怒。
遙想當年漢武,獵河西、貔貅飆舉。悠悠絲路,綿綿車仗,威嚴駕馭。千古風光,萬年富貴,蟻槐驚悟。嘆黃粱未熟,前塵猶夢,后蹤追溯.
2、《滿江紅(萬灶貔貅)》 宋朝:黃機
萬灶貔貅,便直欲、掃清關洛。長淮路、夜亭警燧,曉營吹角。綠鬢將軍思飲馬,黃頭奴子驚聞鶴。想中原、父老已心知,今非昨。狂鯢剪,於菟縛。單于命,春冰薄。政人人自勇,翹關還槊。旗幟倚風飛電影,戈鋌射月明霜鍔。且莫令、榆柳塞門秋,悲搖落。
3、《夏州叛 滿庭芳》 宋朝:徐君寶妻
漢上繁華,江南人物,尚余宣政風流。綠窗朱戶,十里爛銀鉤。一旦刀兵齊舉,旌旗擁、百萬貔貅。長驅入,歌樓舞榭,風卷落花愁。
清平三百載,典章文物,掃地俱休。幸此身未北,猶客南州。破鑒徐郎何在?空惆悵,相見無由。從今后,夢魂千里,夜夜岳陽樓。
4、《望海潮》 元朝:李踐
飛鴻凌月,霜城著雪,胡歌更上云頭。鐵甲冷肩,征袍露趾,青衫壯士多謀。鏖戰動貔貅。盡半生殘夢,一夕寒秋。千里荒城,倦尋幽水、洗吳鉤。
5、《望海潮(上太原知府王君貺尚書)》 明朝:沈唐
山光凝翠,川容如畫,名都自古井州。簫鼓沸天,弓刀似水,連營十萬貔貅。金騎走長楸。少年人一一,錦帶吳鉤。路入榆關,雁飛汾水正宜秋。
追思昔日風流。有儒將醉吟,才子狂游。松偃舊亭,城高故國,空馀舞榭歌樓。方面倚賢侯。便恐為霖雨,歸去難留。好向西溪,恣攜弦管宴蘭舟。
二、有關辟邪的成語有哪些
桃弧棘矢、放辟邪侈、除邪懲惡、除邪去害、憤世疾邪 1、【成語】: 桃弧棘矢 【拼音】: táo hú jí shǐ 【解釋】: 桃木做的弓,棘枝做的箭,古人認為可辟邪。
【出處】: 《左傳·昭公四年》:“桃弧棘矢,以除其災。” 【拼音代碼】: thjs 【用法】: 作狀語、賓語;用于迷信 2、【成語】: 放辟邪侈 【拼音】: fàng pì xié chǐ 【解釋】: 放、侈:放縱;辟、邪:不正派,不正當。
指肆意作惡。 【出處】: 《孟子·梁惠王上》:“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己。”
【舉例造句】: 然而民不知義,復迫困窮,放辟邪侈而入于罪者,非陛下陷之乎? ★宋·程頤《上仁宗皇帝書》? 【拼音代碼】: fpxc 【近義詞】: 為非作歹、肆無忌憚、放僻邪侈 【用法】: 作謂語、定語;指肆意作惡 【英文】: indulge in evidoings 3、【成語】: 除邪懲惡 【拼音】: chú xié chéng è 【解釋】: 懲:處罰。清除邪氣,懲辦壞人。
【出處】: 魯迅《編校后記》:“他愛看俠士小說,固此發了游俠狂,硬要到各處去除邪懲惡,碰了種種釘子。” 【舉例造句】: 他的小說大多歌頌除邪懲惡的英雄人物。
【拼音代碼】: cxce 【用法】: 作謂語、定語;指消除邪惡 【英文】: remove noxious influences and get rid of evil 4、【成語】: 除邪去害 【拼音】: chú xié qù hài 【解釋】: 清除邪惡,去掉禍害。 【出處】: 元·無名氏《謝金吾》第四折:“長國姑除邪去害,保忠良重鎮關津。”
【拼音代碼】: cxqh 【近義詞】: 除邪去惡 【用法】: 作謂語、賓語;用于處事 5、【成語】: 憤世疾邪 【拼音】: fèn shì jí xié 【解釋】: 猶憤世嫉俗。 【出處】: 唐·韓愈《雜說》之三:“怪神之事,孔子之徒不言,余將特取其憤世疾邪而作之,故題之云爾。”
【舉例造句】: 退而思其言,類東方生滑稽之流,豈其憤世疾邪者耶? ★明·劉基《賣柑者言》 【拼音代碼】: fsjx 【近義詞】: 憤世嫉邪、憤世疾俗 【用法】: 作謂語、定語、賓語;指憎恨世俗。
三、有關辟邪的成語有哪些
桃弧棘矢、放辟邪侈、除邪懲惡、除邪去害、憤世疾邪
1、【成語】: 桃弧棘矢
【拼音】: táo hú jí shǐ
【解釋】: 桃木做的弓,棘枝做的箭,古人認為可辟邪。
【出處】: 《左傳·昭公四年》:“桃弧棘矢,以除其災。”
【拼音代碼】: thjs
【用法】: 作狀語、賓語;用于迷信
2、【成語】: 放辟邪侈
【拼音】: fàng pì xié chǐ
【解釋】: 放、侈:放縱;辟、邪:不正派,不正當。指肆意作惡。
【出處】: 《孟子·梁惠王上》:“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己。”
【舉例造句】: 然而民不知義,復迫困窮,放辟邪侈而入于罪者,非陛下陷之乎? ★宋·程頤《上仁宗皇帝書》?
【拼音代碼】: fpxc
【近義詞】: 為非作歹、肆無忌憚、放僻邪侈
【用法】: 作謂語、定語;指肆意作惡
【英文】: indulge in evidoings
3、【成語】: 除邪懲惡
【拼音】: chú xié chéng è
【解釋】: 懲:處罰。清除邪氣,懲辦壞人。
【出處】: 魯迅《編校后記》:“他愛看俠士小說,固此發了游俠狂,硬要到各處去除邪懲惡,碰了種種釘子。”
【舉例造句】: 他的小說大多歌頌除邪懲惡的英雄人物。
【拼音代碼】: cxce
【用法】: 作謂語、定語;指消除邪惡
【英文】: remove noxious influences and get rid of evil
4、【成語】: 除邪去害
【拼音】: chú xié qù hài
【解釋】: 清除邪惡,去掉禍害。
【出處】: 元·無名氏《謝金吾》第四折:“長國姑除邪去害,保忠良重鎮關津。”
【拼音代碼】: cxqh
【近義詞】: 除邪去惡
【用法】: 作謂語、賓語;用于處事
5、【成語】: 憤世疾邪
【拼音】: fèn shì jí xié
【解釋】: 猶憤世嫉俗。
【出處】: 唐·韓愈《雜說》之三:“怪神之事,孔子之徒不言,余將特取其憤世疾邪而作之,故題之云爾。”
【舉例造句】: 退而思其言,類東方生滑稽之流,豈其憤世疾邪者耶? ★明·劉基《賣柑者言》
【拼音代碼】: fsjx
【近義詞】: 憤世嫉邪、憤世疾俗
【用法】: 作謂語、定語、賓語;指憎恨世俗
四、介紹古人辟邪的方法
常用辟邪方法十則 第10 唾液。
人陽氣最為鬼之所懼,人之陽氣最重在于唾液,古代驅魔師常用此法擊鬼。 缺點:但威力不大,對厲鬼不太管用。
但仍是必不可少之物。 第9 大蒜。
此物烈性,氣味香烈,百蟲不招。且有避鬼妙用,西方人更是把它和十字架并列在一起避鬼。
缺點:威力對猛鬼效果不太顯著,僅對一般的鬼有效。而且大蒜的氣味并不是所有人可以接受。
第8 狗牙。狗兒夜間狂吠,必定看到了人看不見的東西,狗卻可以保身而退,關鍵在于狗牙有懾邪之威氣。
缺點:同上,對付一般鬼有效。威力對猛鬼效果不太顯著。
第7 桃木劍。古代驅魔師的必備用具,桃木有辟邪之氣,且有正運氣。
大的桃木劍,小的劍形桃木飾物都具有辟邪之用。 缺點:容易失效,(受潮,弄臟等)威力中等。
第6 鐘馗像。鐘馗乃捉鬼圣人,百鬼見此人,如同小偷見警察,不敢近身。
要請人專門畫的才行!印刷品無用,廢紙一張。 缺點:攜帶不方便,而且容易被人說迷信。
威力中等。 第5 父母所賜之物。
必為父母(只能是父母!!!如于父母不和則無用或失效。親情越濃,正氣越大)曾經經常戴過的東西,然后贈與你佩帶。
貼身衣物,飾物都可(媽媽的項鏈,爸爸的皮帶,年輕時穿過的風衣等)。 親情的盛陽之氣可抱做一團,化為烈火,令鬼膽寒。
缺點:偏偏就有人和父母關系不好,甚至反目成仇。此招只對相濡以沫,相親相愛的家庭管用。
第4 玉。越是天然的純玉,其品質越為高貴,在地底埋藏多年,集浩然君子正氣于一身,此物之威力,可保人畜平安。
令眾鬼膽寒,不敢近身。但但市面上用塑料和玻璃假冒的不在少數。
缺點:價格昂貴,而且易買到假品(玻璃的,塑料的。汗~~~~)。
第3 玳瑁。辟邪之不可多得極品!乃龜科動物“玳瑁”之精血凝固而成,和玉有不相上下之地位。
古代富貴人家必佩帶。 在我國海南盛產,但市面上用塑料和玻璃假冒的不在少數。
缺點:價格昂貴,而且易買到假品(玻璃的,塑料的。汗~~~~)。
第2 陽光。沒有哪個鬼敢在烈日之下肆虐的,鬼遇陽光,必定叫它形神俱滅,化為烏有!!!陽光之烈,令全部的鬼魂飛魄散。
并且增加人的陽氣,驅走邪陰之。所以平時要讓屋內多進陽光,引正氣避邪氣。
缺點:但因受時間限制,不可能24小時有陽光,所以有局限性。 第1 陽剛正氣。
自古邪不壓正,正氣乃烈性,避鬼。尤其是剛正之人血氣更為陽剛,為鬼之所懼。
所以古人云:“不做虧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門”。 所以平時多做善事,便積累一身正血。
相反若是做傷天害理茍且之事,內心發虛,陽氣自損。還有,身體越是健康,心情越好,人越精神,陽氣越旺。
很多人半夜過墳地,走荒山,住陰地,一點事情沒有,就是因為此。一個人氣正了,心里就亮堂,問心無愧,鬼見了也敬畏。
是不敢近身的。一身正氣是可以陪你一輩子的,這是其他辟邪器物遠不能及的,當之無愧排名第一。
缺點:不正之人大有人在,心不正氣則虛。氣虛則陽弱,鬼也欺軟怕硬,你氣虛,它自然欺負你了。
五、辟邪是什么意思
辟邪方法 一個“四”字+個“正”字 是“罡”GANG字 右手申出“劍指”(舌指和中指并合伸直,為劍指) 寫“罡”字在左手手掌(左手為掌) 然后 寫好了之后 左手握拳,最后左手又變掌 向前面推出或向你覺得邪的地方推出。
。
。
。
。
。
。
。
。
。
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獸,似獅而帶翼。《急就篇》:“射鬾辟邪除群兇。”
唐顏師古注:“射鬾、辟邪、皆神獸名。……辟邪、言能辟御妖邪也。”
《小爾雅·廣言》:“辟,除也。”可見辟邪之義,是驅走邪穢,被除不祥。
古代織物、軍旗、帶鉤、印紐、鐘紐等物,常用辟邪為飾,《博古圖》有辟邪車。 南朝陵墓前常有辟邪石雕。
據考古界研究“辟邪”即“符拔”。現都統稱“辟邪”。
1。避兇 “辟”即“避”,“邪”即“兇”、“不好”。
辟邪是一類銘記歷史教訓、避免重蹈覆轍的信物。廣義而言,民間使用的辟火、辟水、辟兵、辟車等都可稱為辟邪。
辟邪起源于原始宗教中的特怖符號,是禁忌的對象,與圖騰相對。 不同部落形成的背景不同,圖騰和禁忌的對象也是不同的。
商周時期,饕餮紋飾在青銅禮器上廣泛應用,是一類常見的辟邪。傳說饕餮是一類猛獸,貪婪狠毒,食人未半而死。
商代和西周以此為禁忌,將其圖案鑄在青銅禮器表面,祭祀時,下面以炭火焚燒、上面以熱水蒸煮,使其倍受折磨和煎熬,以示懲戒。 東漢時,人們又常以龜為辟邪,已見有龜形爐灶、龜形水壺等文物現世。
傳說龜為龍之九子之一,龍生了九個兒子,但沒有一個成龍,尤其令人難堪的是,其中一個竟是烏龜,是“龜兒子”。為了表示對“龜兒子”、“王八犢子”的懲治,漢人使其陷于大苦,或做成器物受烘煮,或令其馱碑負重,以示鎮壓。
雷臺漢墓中,有八只石龜分別置于兩具棺槨的四角,即是“鎮壓”的意思,表達了雷臺漢墓主人對不肖子孫的忿忿之情,其情形無異于破口大罵。 南宋抗金名將岳飛是民族英雄,但被秦檜夫婦陷害,獲“莫須有”之罪而死。
岳墳遂以秦檜夫婦為辟邪,鑄像于岳墳旁邊,以示紀念。 現代的辟邪除了保留傳統之外,種類更趨于多元。
在我國東北,多以日本戰刀為辟邪。一件品相好、工藝精、又見過血的日本戰刀特別受到收藏家的青睞,市價每每過萬。
廳堂之上高高懸掛殺我同胞的日本戰刀,以示永志不忘,表達了東北人的勇氣和尚武精神。 2。
神獸辟邪 辟邪南方人稱貔貅又名天祿。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龍頭、馬身、麟腳,形狀似獅子,毛色灰白,會飛。
貔貅兇猛威武,它在天上負責的巡視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擾亂天庭。 古時候人們常也用貔貅來作為軍隊的稱呼。
它有嘴無肛門,能吞萬物而從不瀉,可招財聚寶,只進不出,神通特異。 現在很多中國人配戴貔貅的玉制品正因如此。
3。招財進寶話辟邪 中國文物學會監制發行了“中國歷代名玉”系列復原品。
10件歷代名玉,件件精美絕倫,每件都有其不同來歷和獨特的文化內涵。其中一件是漢朝時期的辟邪。
此次復原選取的辟邪高15。 1厘米,長21厘米,采用上等的新疆玉雕刻而成。
據悉,作品出自蘇州琢玉大師之手。 辟邪,又名天綠,貔貅,是中國古代文化傳說中的一種神獸,也是龍的第九子。
它龍頭、馬身、麟角,貌似金蟾,外形似獅子,全身披鱗,甲形如麒麟。龍生九子,神通不一。
傳說辟邪勝其父千倍,能騰云駕霧,號令雷霆,有辟邪擋煞,鎮宅護院之威力。 傳說辟邪喜食金銀,其最大的特點就是有嘴無肛門。
據說是因為曾經觸犯天條而被玉皇大帝懲罰,因此只能進不能出。除了以財為食,辟邪還食各種猛獸,邪靈,且護主心強,有鎮宅辟邪的作用,所以稱為辟邪。
于是,辟邪在人們眼中就成為吸財納寶,辟邪擋煞,有著特異神通的神獸。 辟邪以財為食,廣納四方之財,所以生意人喜歡的不是龍,而是辟邪。
很多人都喜歡在桌上擺放一個辟邪,或隨身佩帶。在東南沿海地區,人們更相信辟邪有鎮宅作用。
當地經常臺風肆虐,人們祈求神靈庇佑。辟邪是龍的九子中最威猛的一個,并且從不主動發起攻擊,而是坐等對手上門,人們覺得它既勇猛又穩健,最適合守家護院。
在漢代,漢高祖劉邦曾命名辟邪為帝寶,列為皇帝專用之物。 玉制的辟邪多為人們隨身攜帶的護身掛件。
玉制品能護身辟邪的理念在中國源遠流長。玉,在山川孕育幾千甚至上億年,玉石中含有大量礦物元素,人們也常說“人養玉,玉養人”。
傳說中辟邪生性懶散,平日總喜歡睡覺,收藏者每天最好把它拿在手里把玩一番,就為要叫醒它,這樣財源就會滾滾而來。 所以民間有“一摸辟邪運程旺盛,再摸辟邪財源滾滾,三摸辟邪平步青云”的說法。
如此看來,辟邪成為人們喜愛的收藏品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漢魏玉辟邪 玉器上的辟邪,今所見最早作品為漢魏至南北朝物,現將此期的典型代表作分述如下: 迄今所知,漢代遺址和墓葬中曾出土三件玉辟邪,其中兩件于1966年在陜西省咸陽市西漢渭陵遺址出土,一高2。
5厘米,長5。8厘米,圓雕,作昂首前視,張口露齒,頭頂中部有獨角,頷下有須,尾垂于地,腹兩側有羽翅,表面保留一些原玉璞皮質色,呈挺胸伏臥狀。
另一件長7厘米,高5。4厘米,形式與前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