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容舍得的詩句
人生在世,行路匆匆,舍的微笑,得到的是友誼;舍得誠實,得到的是朋友;舍得面子,到得是實在;舍得虛名,得到的是逍遙;舍得紅塵,得到的是天尊;舍得小,就可以得到大;舍得近,就有可能得到遠。
人生在世,功敗垂成,皆在取舍之間,有舍才有得,不舍則不得。舍得守護,才有愛情;舍得花錢,才有財富;舍得小利,才有朋友;舍得計較,才有幸福;舍得微笑,才有和諧;舍得酒色,才有健康;舍得世俗,才有灑脫;舍得高傲,才有尊重;舍得小家,才有大家;舍得播種,才有收獲。
二、佛學有關舍得方面的古詩
舍得詩
舍得,舍得,
有舍才有得沒得,
舍不在,
無舍不見得
只有舍得舍,
才能得到得
只得不舍,
有違道德,
只舍不得,
不合規則
有舍有得,
心安理得,
必有所得
積小得為大得,
終有所得
讀皇甫湜公安園池詩書其后二首
韓愈
晉人目二子,其猶吹一吷。區區自其下,顧肯掛牙舌。
春秋書王法,不誅其人身。爾雅注蟲魚,定非磊落人。
湜也困公安,不自閑窮年。枉智思掎撫,
糞壤污穢豈有臧。誠不如兩忘,但以一概量。
我有一池水,蒲葦生其間。蟲魚沸相嚼,日夜不得閑。
我初往觀之,其后益不觀。觀之亂我意,不如不觀完。
用將濟諸人,【舍得】業孔顏。百年詎幾時,君子不可閑。
題李上謨壁
李商隱
舊著思玄賦,新編雜擬詩。江庭猶近別,山【舍得】幽期。
嫩割周颙韭,肥烹鮑照葵。飽聞南燭酒,仍及撥醅時。
鸚鵡曲 陸羽風流
馮子振
兒啼漂向波心住。【舍得】陸羽喚誰父。杜司空席上從容,點出茶甌花雨。散蓬萊兩腋清風,未便玉川仙去。待中泠一滴分時,看滿注黃金鼎處。
三、與“舍得”有關的的詩句有哪些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孟子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老子
《魚我所欲也》作者:孟子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譯文:魚是我所喜愛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都得到的話,那么我就只好放棄魚而選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愛的,道義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都具有的話,那么我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道義了。生命是我所喜愛的,但我所喜愛的還有勝過生命的東西,所以我不做茍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厭惡的,但我所厭惡的還有超過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災禍我不躲避。如果人們所喜愛的東西沒有超過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樣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們所厭惡的事情沒有超過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夠用來逃避災禍的壞事,哪一樁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采用;采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見,他們所喜愛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義”);他們所厭惡的,有比死亡更嚴重的事(那就是“不義”)。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只不過有賢能的人不喪失罷了。
一碗飯,一碗湯,得到它就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會餓死。可是輕蔑地呼喝著給人吃,饑餓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腳踢給別人吃,乞丐也因輕視而不肯接受。
高官厚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它。這樣,高官厚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妻妾的侍奉和認識的窮人感激我嗎?以前(有人)寧肯死也不愿接受,現在(有人)卻為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寧肯死也不愿接受,現在(有人)卻為了妻妾的侍奉卻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寧肯死也不愿接受,現在(有人)為了認識的窮人感激自己卻接受了它。這種做法不是可以讓它停止了嗎?這就叫做喪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出處:選自《孟子·告子上》(《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1980年版)。中心論點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或者是“舍生取義。”解題:孟子主張人性是善的,他認為人生而具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 只要不使這些善心喪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備“仁義理智”。
本文提出在“生”和“義”不能兼顧的情況下,應該舍生取義的觀點。
四、描寫舍得的句子
“舍得”一詞,最早出自于明代袁了凡先生所著的《了凡四訓,后與中國傳統的思想相互融合,隨著時代的更迭,逐步演繹成為一種哲理。“舍得”在哲學范疇有著極為豐富的內涵。
“舍得”二字,其實已經囊括了人生所有的智慧.舍得既是一種處世的哲學,也是一種做人做事的藝術。舍得,舍得,有舍才能有得,大善大智之人都能舍敢舍,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其實在我們現實中表現最為常見的沒有舍的現象多為自私、小氣、不懂得和周圍的人分享成功等等,這樣的人的結果往往都是眾叛親離,沒有朋友,事業也不會一帆風順。
“舍與得”相生相克,相輔相成。“舍得”兩字的真正蘊含的人生的真諦就是該舍就舍,該得就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的大智慧。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今天就簡單給你分析這么多吧,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五、關于舍得的詩句
人生在世,行路匆匆,舍的微笑,得到的是友誼;舍得誠實,得到的是朋友;舍得面子,到得是實在;舍得虛名,得到的是逍遙;舍得紅塵,得到的是天尊;舍得小,就可以得到大;舍得近,就有可能得到遠。
人生在世,功敗垂成,皆在取舍之間,有舍才有得,不舍則不得。舍得守護,才有愛情;舍得花錢,才有財富;舍得小利,才有朋友;舍得計較,才有幸福;舍得微笑,才有和諧;舍得酒色,才有健康;舍得世俗,才有灑脫;舍得高傲,才有尊重;舍得小家,才有大家;舍得播種,才有收獲。
一.舍得,即愿意付出,不吝惜。最早出自佛經《了凡四訓》。
二.含義 書法《舍得》 顧名思義, 有舍才有得,要想得,必須舍棄。 三.文學解釋 李保坤小篆書法:舍得 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
舍得是一種人生智慧和態度,出自于《易經》。舍得不是舍與得之間的日常計較,而是擁有超越境界來對已得和可得的東西進行決斷的情懷和智慧。
四.人生哲學 舍得既是一種處世的哲學,也是一種做人做事的藝術。舍與得就如水與火、天與地、陰與陽一樣,是既對立又統一的矛盾概念,相生相克,相輔相成,存于天地,存于人世,存于心間,存于微妙的細節,囊括了萬物運行的所有機理。
萬事萬物均在舍得之中,才能達至和諧,達到統一。你若真正把握了舍與得的機理和尺度,便等于把握了人生的鑰匙和成功的機遇。
要知道,百年的人生,也不過就是一舍一得的重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