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容看問題全面的格言,俗語,詩句
遠大抱負的名言名句 : 磨劍莫磨錐,磨錐成小利。
——(唐)元稹 壯士心是箭,為君射斗牛。——(唐)孟郊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唐)杜甫 麒麟墜地思千里。——(宋)黃庭堅 愛國的名言名句: 寸寸山河寸寸金。
——(清)黃遵憲 魚要大海,鳥要天空,人要祖國。——俄羅斯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 (宋) 文天祥 鄉思巢歸鳥。——(唐)溫庭筠 用比喻手法寫愁的名言名句 : 一水牽愁萬里長。
——(唐)李白 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唐)劉禹錫 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宋) 秦觀 無邊絲雨細如愁。 ——(宋)秦觀 愁腸若牽繩。
——(唐)韓愈 寫雪的名言名句 :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無私玉萬家。—— (宋)黃庚 雪壓山頹,誰撒下,瓊花玉蕊。
—— (宋)呂勝己 無風起玉沙,海樹放銀花。—— (元)張小山 雪的波濤! 一個白銀的宇宙!——郭沫若《女神》。
二、《題西林壁》詩句中哪一句具有很好的哲理告訴我們要全面的看問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句話告訴我們看問題要全面。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說理,談游山的體會。為什么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呢?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局部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游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
這句詩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啟迪人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于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范圍,擺脫主觀成見。
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 題西林壁》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詩作。這是一首詩中有畫的寫景詩,又是一首哲理詩,哲理蘊含在對廬山景色的描繪之中。前兩句描述了廬山不同的形態變化。廬山橫看綿延逶迤,崇山峻嶺郁郁蔥蔥連環不絕;側看則峰巒起伏,奇峰突起,聳入云端。從遠處和近處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氣勢又不相同。后兩句寫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從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會有不同的印象,原來是因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說,只有遠離廬山,跳出廬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廬山的真正儀態。全詩緊緊扣住游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借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說明要全面看問題的詩句是哪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