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抒胸臆詩句鑒賞
直抒胸臆詩詞代表-----念奴嬌·赤壁懷古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念奴嬌》詞分上下兩闋。上闋詠赤壁,下闋懷周瑜,并懷古傷己,以自身感慨作結。 作者吊古傷懷,想古代豪杰,借古傳頌之英雄業績,思自己歷遭之挫折。不能建功立業,壯志難酬,詞作抒發了他內心憂憤的情懷。 上闋詠赤壁,著重寫景,為描寫人物作烘托。前三句不僅寫出了大江的氣勢,而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進來,表達了對英雄的向往之情。假借“人道是”以引出所詠的人物。“亂”“穿”“驚”“拍”“卷”等詞語的運用,精妙獨到地勾畫了古戰場的險要形勢,寫出了它的雄奇壯麗景象,從而為下片所追懷的赤壁大戰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環境氣氛。 下闋著重寫人,借對周瑜的仰慕,抒發自己功業無成的感慨。寫“小喬”在于烘托周瑜才華橫溢、意氣風發,突出人物的風姿,中間描寫周瑜的戰功意在反襯自己的年老無為。“多情”后幾句雖表達了傷感之情,但這種感情其實正是詞人不甘沉淪,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表現,仍不失英雄豪邁本色。 用豪壯的情調書寫胸中塊壘。 詩人是個曠達之人,盡管政治上失意,卻從未對生活失去信心。這首詞就是他這種復雜心情的集中反映,詞中雖然書寫失意,然而格調是豪壯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題作品顯然不同。詞作中的豪壯情調首先表現在對赤壁景物的描寫上。長江的非凡氣象,古戰場的險要形勢都給人以豪壯之感。周瑜的英資與功業無不讓人艷羨。 烘托和映襯 這首詞中作者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卻從“千古風流人物”說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戰時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詞中有兩種映襯:一種是實景和虛景相互映襯,另一種是周瑜的“雄姿英發”和作者的“早生華發”相互映襯。 用“大江東去”四字來雄視千古,自古以來,無人超越。它極簡潔、質樸卻有氣象宏大,聲勢極豪壯,并且富含哲理,把讀者帶到千古興亡的歷史氛圍之中,抒發了詩人對往昔英雄人物的無限懷念,這是其他詩人所無法比擬的。 《念奴嬌》一詞在寫作方法上的主要特點是結合寫景和懷古來抒發感情。如上半闋對赤壁的描寫和贊美,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下半闋刻畫周瑜形象傾注了作者對歷史英雄的敬仰。最后借“一樽還酹江月”表達自己的感慨。全詞意境開闊,感情奔放,語言也非常生動形象。 這首被譽為“千古絕唱”的名作,是宋詞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詞最杰出的代表。它寫于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七月,是蘇軾貶居黃州時游黃風城外的赤壁磯時所作。
二、誰能找出幾句直抒胸臆的詩句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日月。-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將進酒》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蜀相》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樂游原》
三、《聞雁》中直抒胸臆,抒發了深濃的鄉思之情的句子:
韋應物
故園眇何處? 歸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 高齋聞雁來。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韋應物由尚書比部員外郎出任滁州刺史。首夏離京,秋天到任。這首《聞雁》大約就是他抵滁后不久寫的。
這是一個秋天的雨夜。獨坐高齋的詩人在暗夜中聽著外面下個不停的淅淅瀝瀝的秋雨,益發感到夜的深沉、秋的凄寒和高齋的空寂。這樣一種蕭瑟凄寂的環境氣氛不免要觸動遠宦者的歸思。韋應物家居長安,和滁州相隔兩千余里。即使白天登樓引領遙望,也會有云山阻隔、歸路迢遞之感;暗夜沉沉,四望一片模糊,自然更不知其眇在何處了。故園的眇遠,本來就和歸思的悠長構成正比,再加上這漫漫長夜、綿綿秋雨,就更使這歸思無窮無已、悠然不盡了。一、二兩句,上句以設問起,下句出以慨嘆,言外自含無限低徊悵惘之情。“方”字透出歸思正殷,為三、四高齋聞雁作勢。
正當懷鄉之情不能自已的時候,獨坐高齋的詩人聽到了自遠而近的雁叫聲。這聲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顯得分外凄清,使得因思鄉而永夜不寐的詩人浮想聯翩,觸緒萬端,更加難以為懷了。詩寫到這里,戛然而止,對“聞雁”而引起的感觸不著一字,留給讀者自己去涵詠玩索。“歸思后乃說聞雁,其情自深。一倒轉說,則近人能之矣。”(沈德潛《高詩別裁》)
光從文字看,似乎詩中所抒寫的不過是遠宦思鄉之情。但滲透在全詩中的蕭瑟凄清情調和充溢在全詩中的秋聲秋意,卻使讀者隱隱約約感到在這“歸思”、“聞雁”的背后還隱現著時代亂離的面影,蘊含著詩人對時代社會的感受。
沈德潛說:“五言絕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蘇州之古澹,并入化機”(《說詩晬語》)。古澹,確是韋應物五言絕句的風格特征。從這首《聞雁》可以看出,他是在保持絕句“意當含蓄,語務舂容”的特點的同時,有意識地運用古詩的句格、語言與表現手法,以構成一種高古澹遠的意境。詩句之間,避免過大的跳躍,語言也力求樸質自然而避免雕琢刻削,一、二兩句還雜以散文化的句式句法。這種風格,與白居易一派以淺易的語言抒寫日常生活情趣(如白居易的《問劉十九》),判然屬于兩途。
《聞雁》中直抒胸臆,抒發了深濃的鄉思之情的句子:淮南秋雨夜, 高齋聞雁來。
四、“直抒胸臆”的古詩有哪些
1. 《念奴嬌·赤壁懷古》 宋代: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檣櫓 一作:強虜)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人生 一作:人間;尊 通:樽)【翻譯】大江浩浩蕩蕩向東流去,滔滔巨浪淘盡千古英雄人物。
那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那就是三國周瑜鏖戰的赤壁。陡峭的石壁直聳云天,如雷的驚濤拍擊著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萬堆白雪。
雄壯的江山奇麗如圖畫,一時間涌現出多少英雄豪杰。遙想當年的周瑜春風得意,絕代佳人小喬剛嫁給他,他英姿奮發豪氣滿懷。
手搖羽扇頭戴綸巾,談笑之間,強敵的戰船燒得灰飛煙滅。我今日神游當年的戰地,可笑我多情善感,過早地生出滿頭白發。
人生猶如一場夢,且灑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賞析】此詞懷古抒情,寫自己消磨壯心殆盡,轉而以曠達之心關注歷史和人生。
上闋以描寫赤壁磯風起浪涌的自然風景為主,意境開闊博大,感慨隱約深沉。起筆凌云健舉,包舉有力。
將浩蕩江流與千古人事并收筆下。《念奴嬌》詞分上下兩闕。
上闕詠赤壁,下闕懷周瑜,并懷古傷己,以自身感慨作結。作者吊古傷懷,想古代豪杰,借古傳頌之英雄業績,思自己歷遭之挫折。
不能建功立業,壯志難酬,詞作抒發了他內心憂憤的情懷。上闕詠赤壁,著重寫景,為描寫人物作烘托。
前三句不僅寫出了大江的氣勢,而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進來,表達了對英雄的向往之情。假借“人道是”以引出所詠的人物。
“亂”“穿”“驚”“拍”“卷”等詞語的運用,精妙獨到地勾畫了古戰場的險要形勢,寫出了它的雄奇壯麗景象,從而為下片所追懷的赤壁大戰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環境氣氛。下闕著重寫人,借對周瑜的仰慕,抒發自己功業無成的感慨。
寫“小喬”在于烘托周瑜才華橫溢、意氣風發,突出人物的風姿,中間描寫周瑜的戰功意在反襯自己的年老無為。“多情”后幾句雖表達了傷感之情,但這種感情其實正是詞人不甘沉淪,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表現,仍不失英雄豪邁本色。
2. 《登幽州臺》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涕下 一作:淚下)【翻譯】先代的圣君,我見也沒見到, 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時候?想到宇宙無限渺遠,我深感人生短暫, 獨自憑吊,我涕淚縱橫凄惻悲愁!【賞析】人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諫,但沒有被武則天所采納,屢受打 擊,心情郁郁悲憤。詩寫登上幽州的薊北樓遠望,悲從中來,并以“山河依舊,人物不同”來抒發自 己“生不逢辰”的哀嘆。
語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藝術表現上,前兩句是俯仰古 今,寫出時間的綿長;第三句登樓眺望,寫空間的遼闊無限;第四句寫詩人孤單悲苦 的心緒。
這樣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動人。句式長短參錯,音節前緊后舒,這樣抑揚變 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3. 《望岳》唐代:杜甫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曾 通:層)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翻譯】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偉?走出齊魯,依然可見那青青的峰頂。神奇自然匯聚了千種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黃昏。
層層白云,蕩滌胸中溝壑;翩翩歸鳥,飛入賞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
【賞析】全詩以詩題中的“望”字統攝全篇,句句寫望岳,但通篇并無一個“望”字,而能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可見詩人的謀篇布局和藝術構思是精妙奇絕的。這首詩寄托雖然深遠,但通篇只見登覽名山之興會,絲毫不見刻意比興之痕跡。
若論氣骨崢嶸,體勢雄渾,更以后出之作難以企及。4. 《秋詞》唐代:劉禹錫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翻譯】自古以來每逢秋天都會感到悲涼寂寥,我卻認為秋天要勝過春天。
萬里晴空,一只鶴凌云飛起,就引發我的詩興到了藍天上了。【賞析】 全詩氣勢雄渾,意境壯麗,融情、景、理于一爐,表現出的高揚精神和開闊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響的秋歌,為我們后人留下的,卻是一份難能可貴的精神財富。
5. 《游子吟》作者:孟郊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翻譯】慈祥的母親手里把著針線。
為將遠游的孩子趕制新衣。臨行她忙著縫得嚴嚴實實, 是耽心孩子此去難得回歸。
誰能說象小草的那點孝心, 可報答春暉般的慈母恩惠?【賞析】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中親切真淳地吟頌了偉大的人性美——母愛。
詩的開頭兩句,所寫的人是母與子,所寫的物是線與衣,然而卻點出了母子相依 為命的骨肉之情。中間兩句集中寫慈母的動作和意態,表現了母親對兒子的深篤之 情。
雖無言語,也無淚水,卻充溢著愛的純情,扣人心弦,催人淚下。最后兩句是前 四句的升華,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熾烈的情懷,對于春日般的母愛,小草似 的兒女,怎能報答于萬一呢? 全詩無華麗的詞藻,亦無巧琢雕飾,于清新流暢,淳樸素淡。
五、誰能找出幾句直抒胸臆的詩句
將進酒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樂府】 類別:【】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六、離騷中哪些詩句是詩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詩句
1.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寫自己對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寫小人們的種種丑態、伎倆,自己不為所動,寧死也不與他們同流合污。)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寫自己與小人們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可調和的,自己愿意為正道而死。)
不吾知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寫自己雖然遭到貶抑,但仍要一如既往地修身潔行,而不論別人怎么看待自己。)
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重申自己始終以“好修”為樂,即使為此遭受極刑也決不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