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容蜀國的詩句
送嚴黃門拜御史大夫再鎮蜀川兼覲省(岑參) 授鉞辭金殿,承恩戀玉墀。
登壇漢主用,講德蜀人思。副相韓安國,黃門向子期。
刀州重入夢,劍閣再題詞。春草連青綬,晴花間赤旗。
山鶯朝送酒,江月夜供詩。許國分憂日,榮親色養時。
蒼生望已久,來去不應遲。西蜀送許中庸歸秦赴舉(陳羽) 春色華陽國,秦人此別離。
驛樓橫水影,鄉路入花枝。日暖鶯飛好,山晴馬去遲。
劍門當石隘,棧閣入云危。獨鶴心千里,貧交酒一卮。
桂條攀偃蹇,蘭葉藉參差。旅夢驚蝴蝶,殘芳怨子規。
碧霄今夜月,惆悵上峨嵋。鳳棲梧/蝶戀花(程垓) 門外飛花風約住。
消息江南,已釀黃梅雨。蜀客望鄉歸不去。
當時不合催南渡。憂國丹心曾獨許。
縱吐長虹,不奈斜陽暮。莫道春光難攬取。
少陵辨得尋花句。覽皮先輩盛(崔璐) 河岳挺靈異,星辰精氣殊。
在人為英杰,與國作禎符。襄陽得奇士,俊邁真龍駒。
勇果魯仲由,文賦蜀相如。渾浩江海廣,葩華桃李敷。
小言入無間,大言塞空虛。幾人游赤水,夫子得玄珠。
鬼神爭奧秘,天地惜洪爐。既有曾參行,仍兼君子儒。
吾知上帝意,將使居黃樞。好保千金體,須為萬姓謨。
過隆中(崔道融) 玄德蒼黃起臥龍,鼎分天下一言中。可憐蜀國關張后,不見商量徐庶功。
華清宮三十韻(杜牧) 繡嶺明珠殿,層巒下繚墻。仰窺丹檻影,猶想赭袍光。
昔帝登封后,中原自古強。一千年際會,三萬里農桑。
幾席延堯舜,軒墀接禹湯。雷霆馳號令,星斗煥文章。
釣筑乘時用,芝蘭在處芳。北扉閑木索,南面富循良。
至道思玄圃,平居厭未央。鉤陳裹巖谷,文陛壓青蒼。
歌吹千秋節,樓臺八月涼。神仙高縹緲,環佩碎丁當。
泉暖涵窗鏡,云嬌惹粉囊。嫩嵐滋翠葆,清渭照紅妝。
帖泰生靈壽,歡娛歲序長。月聞仙曲調,霓作舞衣裳。
雨露偏金穴,乾坤入醉鄉。玩兵師漢武,回手倒干將。
黥鬣掀東海,胡牙揭上陽。喧呼馬嵬血,零落羽林槍。
傾國留無路,還魂怨有香。蜀峰橫慘澹,秦樹遠微茫。
鼎重山難轉,天扶業更昌。望賢余故老,花萼舊池塘。
往事人誰問,幽襟淚獨傷。碧檐斜送日,殷葉半凋霜。
迸水傾瑤砌,疏風罅玉房。塵埃羯鼓索,片段荔枝筐。
鳥啄摧寒木,蝸涎蠹畫梁。孤煙知客恨,遙起秦陵傍。
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韻(杜牧) 昔事文皇帝,叨官在諫垣。奏章為得地,齚齒負明恩。
金虎知難動,毛厘亦恥言。撩頭雖欲吐,到口卻成吞。
照膽常懸鏡,窺天自戴盆。周鐘既窕槬,黥陣亦瘢痕。
鳳闕觚棱影,仙盤曉日暾。雨晴文石滑,風暖戟衣翻。
每慮號無告,長憂駭不存。隨行唯跼蹐,出語但寒暄。
宮省咽喉任,戈矛羽衛屯。光塵皆影附,車馬定西奔。
億萬持衡價,錙銖挾契論。堆時過北斗,積處滿西園。
接棹隋河溢,連蹄蜀棧刓。漉空滄海水,搜盡卓王孫。
斗巧猴雕刺,夸趫索掛跟。狐威假白額,梟嘯得黃昏。
馥馥芝蘭圃,森森枳棘藩。吠聲嗾國猘,公議怯膺門。
竄逐諸丞相,蒼茫遠帝閽。一名為吉士,誰免吊湘魂。
間世英明主,中興道德尊。昆岡憐積火,河漢注清源。
川口堤防決,陰車鬼怪掀。重云開朗照,九地雪幽冤。
我實剛腸者,形甘短褐髡。曾經觸蠆尾,猶得憑熊軒。
杜若芳洲翠,嚴光釣瀨喧。溪山侵越角,封壤盡吳根。
客恨縈春細,鄉愁壓思繁。祝堯千萬壽,再拜揖余樽。
八哀詩·贈左仆射鄭國公嚴公武(杜甫) 鄭公瑚璉器,華岳金天晶。昔在童子日,已聞老成名。
嶷然大賢后,復見秀骨清。開口取將相,小心事友生。
閱書百紙盡,落筆四座驚。歷職匪父任,嫉邪常力爭。
漢儀尚整肅,胡騎忽縱橫。飛傳自河隴,逢人問公卿。
不知萬乘出,雪涕風悲鳴。受詞劍閣道,謁帝蕭關城。
寂寞云臺仗,飄飖沙塞旌。江山少使者,笳鼓凝皇情。
壯士血相視,忠臣氣不平。密論貞觀體,揮發岐陽征。
感激動四極,聯翩收二京。西郊牛酒再,原廟丹青明。
匡汲俄寵辱,衛霍竟哀榮。四登會府地,三掌華陽兵。
京兆空柳色,尚書無履聲。群烏自朝夕,白馬休橫行。
諸葛蜀人愛,文翁儒化成。公來雪山重,公去雪山輕。
記室得何遜,韜鈐延子荊。四郊失壁壘,虛館開逢迎。
堂上指圖畫,軍中吹玉笙。豈無成都酒,憂國只細傾。
時觀錦水釣,問俗終相并。意待犬戎滅,人藏紅粟盈。
以茲報主愿,庶或裨世程。炯炯一心在,沉沉二豎嬰。
顏回竟短折,賈誼徒忠貞。飛旐出江漢,孤舟輕荊衡。
虛無馬融笛,悵望龍驤塋。空馀老賓客,身上愧簪纓。
昔游(杜甫) 昔者與高李,晚登單父臺。寒蕪際碣石,萬里風云來。
桑柘葉如雨,飛藿去裴回。清霜大澤凍,禽獸有馀哀。
是時倉廩實,洞達寰區開。猛士思滅胡,將帥望三臺。
君王無所惜,駕馭英雄材。幽燕盛用武,供給亦勞哉。
吳門轉粟帛,泛海陵蓬萊。肉食三十萬,獵射起黃埃。
隔河憶長眺,青歲已摧頹。不及少年日,無復故人杯。
賦詩獨流涕,亂世想賢才。有能市駿骨,莫恨少龍媒。
商山議得失,蜀主脫嫌猜。呂尚封國邑,傅說已鹽梅。
景晏楚山深,水鶴去低回。龐公任本性,攜子臥蒼苔。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見寄(杜甫) 自蒙蜀州人日作,不意清詩久零落。今晨散帙眼忽開,迸淚幽吟事如昨。
嗚呼壯士多慷慨,合沓高名動寥廓。嘆我凄凄求友篇,感時郁郁匡君略。
錦里春光空爛熳,瑤墀侍臣已冥莫。
二、描述蜀國的詞語
蜀國是中國古代先秦時期的蜀族在現今四川建立的國家,后被秦國所滅。
蜀族是先秦時期一個不同于華夏族群的古老民族。“蜀”字最早發現于商代的甲骨文中,據記載武王伐紂時蜀人曾經相助。
但關于蜀國的歷史在先秦文獻中一直沒有詳細記載,直到東晉常璩的《華陽國志·蜀志》中才記載了關于蜀國的歷史和傳說。 古蜀人先祖為蜀山氏,有觀點認為:蜀山氏與蠶叢氏是從岷江上游興起的,是古羌人的一個分支。
蜀國不只擁有單獨一個王朝,在秦滅蜀之前,蜀分別由蠶叢氏、柏灌氏、魚鳧氏、開明氏諸族統領。開明五世之前,蜀國的都城建于廣都樊鄉(即今天的雙流縣)。
到了開明九世建都于成都。開明十二世時“五丁力士”開辟了石牛道,打通了從蜀至秦的信道。
公元前316年秦惠王在位時秦國滅掉了蜀國,蜀地從此成為秦國的糧倉,為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秦滅蜀后,蜀人殘部一支在王子安陽王帶領下輾轉南遷,最后到達交趾,在現今越南北部建立了一個新的王朝,并持續了一百多年。
關于蜀國歷史最著名的詩句是李白在《蜀道難》中所寫:“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李商隱在《錦瑟》中有“望帝春心托杜鵑”的詩句。
相傳望帝原名杜宇,立荊州一個傳說死而復生的人鱉靈為丞相。當時洪水泛濫,而蜀國四面環山,中間是盆地,水流不出去,鱉靈鑿穿巫山,引導水流出去,形成今天的長江。
隔幾年,望帝因他功高,傳位于他,自己修道,死后化為杜鵑鳥。 1986年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出土了大量文物,文物的風格與同時期中原一帶的文化迥然不同,同時文物的精美也表明古代蜀人達到了相當發達的文明程度。
國君 蠶叢氏(蠶叢王朝) 柏灌氏(柏灌王朝) 魚鳧氏(魚鳧王朝) 杜宇(號,望帝。他所建立的王朝只有他一位君主,他最后把君主位置禪讓給鱉靈) 鱉靈(號,叢帝。
建立開明王朝,成為開明王朝第一代君主) 盧保(開明二世) 開明王朝共歷十二位君主。于公元前316年,秦惠王派張儀,司馬錯等伐蜀,蜀滅。
據載,秦滅蜀,蜀一位王子(安陽王)南逃到交趾(今越南北部)建立了新的王朝。 首都 1.岷江 2.樊鄉(即今天的雙流縣) 3.成都 [編輯本段]蜀漢 蜀國,蜀漢的別稱。
221年,劉備在四川(蜀)成都稱帝,續漢之大統,國號「漢」。史稱蜀漢,又稱季漢。
蜀漢(221--263年)始于昭烈帝劉備,終于后主劉禪,歷二帝,共四十三年。鼎盛時期占據荊州、益州。
三國之一,主要擁有益州,漢中,南蠻等地(今四川及云南、貴州北部、陜西舊漢中府一帶)。 東漢末年,劉備與河東關羽、涿縣張飛結為兄弟,募兵參加鎮壓黃巾。
先后任安喜尉、高唐令、平原縣令、平原相、徐州牧、鎮東將軍、封宜城亭侯等,后封左將軍、豫州牧。在官渡之戰時,為曹操所敗,逃至新野。
公元208年三顧茅廬,得諸葛亮(孔明)輔助,聯合孫權,大敗曹操于赤壁,又南收荊州四郡。后來接劉璋邀請入川抗拒張魯,后吞并益州。
建安二十四年己亥(公元219年)劉備自立為漢中王,與曹操、孫權成鼎足之勢。后關羽率軍征發荊州北部,因呂蒙偷襲荊州南部而宣告失敗,而劉備同時也丟失荊州領土。
獻帝延康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劉備于魏黃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四月,正式在武擔稱帝,定都四川成都,國號“漢”,史稱“蜀漢”,年號“章武”。蜀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劉備率軍征發孫權,為陸遜敗于彝陵,不久病逝,由長子劉禪即位,史稱后主。
后主期間諸葛亮曾七出祁山(詳見諸葛亮北伐),但是屢屢無功;姜維九伐中原(詳見姜維北伐),卻次次失敗。蜀漢四相相繼死后,內廷逐漸為宦官把持,使得前方戰事不為劉禪所知,最終為魏將鐘會、鄧艾所滅,劉禪自赴而降,蜀國滅亡。
后來姜維意圖借助鐘會之力復國,但是計劃失敗。 蜀漢2帝 廟號 謚號 封號 名字 在位時間 無 蜀漢昭烈帝 蜀先主 劉備 (開國皇帝221-223 在位2年) 無 孝懷皇帝 蜀后主 劉禪 (223-263 在位41年) [編輯本段]前蜀 前蜀,五代時十國之一,王建所建,都成都(今屬四川)。
盛時疆域約為今四川大部、甘肅東南部、陜西南部、湖北西部。歷二主,共三十五年。
王建原為唐忠武軍將領, 后入為禁軍, 光啟二年 (886),出為壁州(今四川通江)刺史。大順二年(891) 攻占成都,據西川。
乾寧四年(897),占有東川梓(今四川三臺)、渝(今重慶)諸州,遂有全蜀之地。天復二年(902)取山南西道(今陜西漢中)。
三年,唐封王建為蜀王。后梁開平元年(蜀仍稱天復七年,907)王建稱帝,國號蜀,史稱前蜀。
前蜀永平五年(915),王建又取秦(今甘肅秦安北)、鳳(今陜西鳳縣東)、成(今甘肅成縣)、階(今甘肅康縣)四州,擴境至大散關。天漢元年(917),王建改國號為漢。
次年,復號為蜀(見前蜀高祖王建)。 唐末大亂,不少世族、文人投奔蜀土,王建多加錄用,有的被任為宰相,但實權常由宦官和王建養子掌握,統治集團內部矛盾尖銳,有時互相廝殺。
永平三年,太子元膺便在一場斗爭中被殺。光天元年 (918),王建。
三、《蜀漢》這首古詩描寫的是哪位歷史人物及生活朝代
蜀相
作者: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介紹:
《蜀相》是唐代詩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覽武侯祠時創作的一首詠史懷古詩。此詩借游覽古跡,表達了詩人對蜀漢丞相諸葛亮雄才大略、輔佐兩朝、忠心報國的稱頌以及對他出師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詩中既有尊蜀正統的觀念,又有才困時艱的感慨,字里行間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懷。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轉,自然緊湊。前兩聯記行寫景,灑灑脫脫;后兩聯議事論人,忽變沉郁。全篇由景到人,由尋找瞻仰到追述回顧,由感嘆緬懷到淚流滿襟,頓挫豪邁,幾度層折。全詩所懷者大,所感者深,雄渾悲壯,沉郁頓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四、關于關羽的詩句
關羽(約160年—219年),約生于東漢桓帝年間,字云長,本字長生,河東解縣人(今山西運城市)。
三國時期蜀漢著名將領。死后受民間信仰,又經歷代朝廷褒封,被人奉為關圣帝君,佛教稱為伽藍菩薩。
生平因犯事逃亡至幽州涿郡。188年,劉備在涿縣組織起了一支義勇軍參與撲滅黃巾軍的戰爭,關羽與張飛同在其中。
三人情同兄弟,劉備坐下時,二人常不辭辛勞隨身守護,有時一站就是大半天。三人討伐黃巾有功,輾轉擔任許多官職后,投奔昔日同窗公孫瓚,劉備被封為平原國相,時關羽、張飛任別部司馬,分統部曲。
后劉備領有徐州,可是被袁術和呂布襲擊,劉備投向曹操,曹操薦舉劉備為左將軍,關羽、張飛則為中郎將。198年,曹操擊敗呂布,劉備再占領徐州,命關羽守下邳(另有當時官拜豫州牧的劉備以關羽代理徐州牧的說法)。
200年,劉備被曹操擊敗,關羽被擒,曹操為了留關羽為己用,待以厚禮,更任命為偏將軍。后袁紹派大將顏良攻白馬的劉延,曹操命張遼與關羽突擊顏良,關羽刺殺顏良于萬軍之中,并斬其首,被封為漢壽亭侯。
關羽獲悉劉備的音信后,離開曹操回到劉備身邊。 劉備投靠劉表,屯兵于新野。
208年,曹操南下,劉備棄新野行陸路南逃,另遣關羽乘數百艘船駛向江陵會合,但劉備于途中被曹操軍追至,幸而關羽剛駛至漢津,一同乘船至夏口。赤壁之戰后,劉備奪下荊南,關羽被封元勛,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這其間襄陽正給曹操統治,所以駐于江北。
劉備平定蜀地后,授權關羽掌管荊州。 215年,孫權對北方戰爭失利,又稱赤壁之戰中遠較劉備出力為多,轉而向劉備索討荊州,劉備拒絕,孫權遂命呂蒙偷襲荊州南部,另派魯肅牽制關羽,最終孫劉決定平分荊州,但雙方關系已趨惡化,孫權方仇視劉備關羽君臣。
219年,劉備稱漢中王,封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同年關羽揮軍北上,進攻樊城,曹操派大將于禁援救,時大雨令漢水暴漲,淹覆七軍,關羽生擒于禁,斬殺龐德,進一步圍困曹軍大將曹仁于樊城,并另派遣軍隊包圍襄陽。
當時曹操治下許多盜匪早已受關羽遙控,更有許多叛亂也都想引關羽為援,關羽威震華夏。 219年10月,魏王曹操欲遷都避其鋒芒,司馬懿、蔣濟等勸阻,并建議挑撥孫權攻打關羽。
同時孫權因一向對關羽不滿,又對荊州覬覦已久,主動向曹操請纓攻打關羽后方。呂蒙再度受命偷襲荊州,荊州守將麋芳、士仁不戰而降,以致關羽只知后方生變,不知荊州已輕易陷落。
同時關羽和前來救援的徐晃作戰失利,解除對樊城的包圍南撤,但水軍仍然控制漢水。關羽如昔試圖和平解決與昔日盟友孫權間的紛爭,使者反遭呂蒙利用動搖關羽軍心,關羽軍隊漸漸解散,唯有退至麥城。
12月,試圖詐降以乘機回蜀,被呂蒙看破,在途中被潘璋手下馬忠擒獲,于臨沮被斬。后劉禪追謚關羽為壯繆侯。
特征19世紀日本畫家歌川國芳依三國演義所繪的關羽刮骨療毒圖關羽有美須髯,勇武不凡、忠義雙全;好讀書,呂蒙稱他“長而好學”。投降曹營時,雖受盡禮遇,但仍心向劉備。
為人善待士卒。更曾刮骨療毒,事緣一次被毒箭射傷左臂,每到陰雨,骨別疼痛,一名醫師(有說是華佗)說要刮骨去毒才可病愈,關羽即伸臂給醫師,開始刮骨,血流到盤,但關羽卻一面食肉飲酒,神態自若。
但他生性高傲,對士大夫非常驕矜。與同僚關系也不太好,如馬超歸附時,關羽寫信給諸葛亮問“馬超的才能可與什么人相比?”,及黃忠為后將軍,憤怒地說∶“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兩事幸得諸葛亮與費詩解說。
而糜芳、士仁、潘浚都與關羽有隙。 子女關平,關羽長子,跟隨關羽征戰,后于麥城被俘,于臨沮被斬。
關興,關羽次子,少已有名,深得諸葛亮器重,弱冠后擔任侍中、中監軍,數年后死去。 關氏,關羽之女,孫權曾為子求婚,遭關羽所拒,并辱罵來使。
孫關統,關興長子,妻為公主,官至虎賁中郎將,卒,無子。 關彝,關興次子,關統死后承襲其位。
后裔一說蜀漢滅亡后,龐德之子,龐會盡殺關氏為父報仇,關羽一脈已斷。但這段記載的可信度有爭議。
后世解州、當陽、洛陽等地關姓氏族,常自稱為關羽后裔,然多無可查考。 評價三國志作者陳壽評曰:“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
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并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
郭嘉、程昱稱關羽、張飛:“萬人敵” 劉曄稱關羽、張飛:“勇冠三軍” 周瑜稱關羽、張飛:“熊虎之將” 傅干:“勇而有義,皆萬人之敵,而為之將。” 溫恢:“關羽驍銳。”
楊戲的《季漢輔臣贊》中贊關云長、張益德:“關、張赳赳,出身匡世,扶翼攜上,雄壯虎烈。藩屏左右,翻飛電發,濟于艱難,贊主洪業,侔跡韓、耿,齊聲雙德。
交待無禮,并致奸慝,悼惟輕慮,隕身匡國。 ” 關羽和張飛在當時在后世都成為勇猛善戰的代名詞: 晉書劉遐傳:“晉劉遐每擊賊,陷堅摧鋒,冀方比之關羽、張飛。”
魏書崔延伯傳:“崔公,古之關張也。” 可參考趙翼著《廿二史札記》卷七關張之勇的部份,詳細整理了古人以關羽、或關張用作勇將代名詞的資料。
戲劇清代安順地戲面具關羽像中國傳統戲曲中關羽的角色。
五、關于奇景的詩句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海》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題西林壁》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酈道元)《三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望廬山瀑布》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杜甫)《登岳陽樓》太一石鱉崖口潭舊廬招王學士 岑參 驟雨鳴淅瀝,颼飗溪谷寒.碧潭千馀尺,下見蛟龍蟠.石門吞眾流,絕岸呀層巒.幽趣倏萬變,奇觀非一端.偶逐干祿徒,十年皆小官.抱板尋舊圃,弊廬臨迅湍.君子滿清朝,小人思掛冠.醉酒漉松子,引泉通竹竿.何必濯滄浪,不能釣嚴灘.此地可遺老,勸君來考盤.登玉山諸峰 錢起 郭南云水佳,訟簡野情發.紫芝每相引,黃綬不能紲.稍入石門幽,始知靈境絕.冥搜未寸晷,仙徑俄九折.蟠木蓋石梁,崩巖露云穴.數峰拔昆侖,秀色與空澈.玉氣交晴虹,桂花留曙月.半巖采珉者,一點如片雪.真賞無前程,奇觀寧暫輟.更聞東林磬,可聽不可說.興中尋覺化,寂爾諸象滅.大風 陸游 今年毒熱不可支,白汗如雨愁纖絺.皇天悔禍為一洗,秋風作意來如期.聲如怒濤撼坤軸,夜半折我南齋竹.幽人晨起得奇觀,鳳尾襳襪一簾綠.冬日讀白集愛其貧堅志士節病長高人情之句作 陸游 勁風東北來,茆屋吹欲裂.出門有奇觀,湖上千峰雪.日高炊未具,歲晚衣百結.士豈無一長,所要全大節.飯三折鋪鋪在亂山中 陸游 平生愛山每自嘆,舉世但覺山可玩.皇天憐之足其愿,著在荒山更何怨.南窮閩粵西蜀漢,馬蹄幾歷天下半.山橫水掩路欲斷,崔嵬可陟流可亂.春風桃李方漫漫,飛棧凌空又奇觀.但令身健能強飯,萬里只作游山看.海中醉題時雷雨初霽天水相接也 陸游 羈游那復恨,奇觀有南溟.浪蹴半空白,天梁無盡青.吐吞交日月,澒洞戰雷霆.醉后吹橫笛,魚龍亦出聽.水調歌頭 陳造 勝日探梅去,邂逅得奇觀.南枝的皪,陡覺品俗又香慳.曾是瑤妃清瘦,帝與金丹換骨,酒韻上韶顏.百疊侈羅袂,小立耐春寒.凝香地,古仙伯,玉塵間.煩公持并三友,秀色更堪飡.定笑芙蓉騷客,認作東風桃杏,醉眼自相謾.相見落詩筆,字字漱龍闌.念奴嬌 張元干 吳松初冷,記垂虹南望,殘日西沈.秋入青冥三萬頃,蟾影吞盡湖陰.玉斧為誰,冰輪如許,宮闕想寒深.人間奇觀,古今豪士悲吟.蒼弁丹頰仙翁,淮山風露底,曾賦幽尋.老去專城仍好客,時擁歌吹登臨.坐揖龍江,舉杯相屬,桂子落波心.一聲猿嘯,醉來虛籟千林.念奴嬌 張元干 垂虹望極,掃太虛纖翳,明河翻雪.一碧天光波萬頃,涌出廣寒宮闕.好事浮家,不辭百里,俱載如花頰.琴高雙鯉,鼎來同醉孤絕.浩蕩今夕風煙,人間天上,別似尋常月.陶冶三高千古恨,賞我中秋清節.八十仙翁,雅宜圖畫,寫取橫江楫.平生奇觀,夢回猶竦毛發.念奴嬌 史浩 銀塘江上,展鮫綃初見,長天一色.風拭菱花光照眼,誰許紅塵輕積.轉盼馮夷,奔云起電,兩岸驚濤拍.振空破地,水龍爭噴吟笛.客有步屧江干,胸吞奇觀,寄英詞元白.素壁淋浪翻醉墨,飄灑神仙蹤跡.好待波勻,橫飛小艇,快引香筒碧.煙消月出,不眠拼了通夕.新荷葉 趙彥端 玉井冰壺,人間有此清秋.笑語雍雍,從今庭戶初修.迎風待月,香凝處、四卷簾鉤.月波奇觀,未饒當日南樓.聞說三吳,江湖勝、從古風流.況有雙轓,舊諳黃閣青油.金甌屢啟,應難解、久為人留.天池波滟,可憐蘋滿汀洲.念奴嬌 曹冠 蜀川三峽,有高唐奇觀,神仙幽處.巨石巉巖臨積水,波浪轟天聲怒.十二靈峰,云階月地,中有巫山女.須臾變化,陽臺朝暮云雨.堪笑楚國懷襄,分當嚴父子,胡然無度.幻夢俱迷,應感逢魑魅,虛言冥遇.仙女恥求媒,況神清直,豈可輕誣污.逢君之惡,鄙哉宋玉詞賦.水調歌頭 張孝祥 青嶂度云氣,幽壑舞回風.山神助我奇觀,喚起碧宵龍.電掣金蛇千丈,雷震靈鼉萬壘,洶洶欲崩空.盡瀉銀潢水,傾入寶蓮宮.坐中客,凌積翠,看奔洪.人間應失匕箸,此地獨從容.洗了從來塵垢,潤及無邊焦槁,造物不言功.天宇忽開霽,日在五云東.念奴嬌 京鏜 錦城城北,有平湖、仿佛西湖西畔.載酒郊坰修禊事,雅稱蘭舟同泛.麥垅黃輕,榿林綠重,莫厭春光晚.棹歌聲發,飛來鷗鷺驚散.好是水漲彌漫,山圍周幣,不盡青青岸.除卻錢塘門外見,只說此間奇觀.句引游人,追陪佳客,三載成留戀.古今陳跡,從教分付弦管.。
六、關于三國諸葛亮的詩句
【諸葛亮詩歌】五古?讀諸葛武侯傳書 唐?李白 漢道昔云季,群雄方戰爭。
霸圖各未立,割據資豪英。 赤伏起頹運,臥龍得孔明。
當其南陽時,隴畝躬自耕。 魚水三顧合,風云四海生。
武侯立岷蜀,壯志吞咸京。 何人先見許,但有崔州平。
余亦草間人,頗懷拯物情。 晚途值子玉,華發同衰榮。
托意在經濟,結交為弟兄。 毋令管與鮑,千載獨知名。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八陣圖 唐?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閣夜 唐?杜甫 野哭幾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詠懷古跡 唐?杜甫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福移漢祚難恢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書憤 宋?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有感 宋?文天祥 平生心事付悠悠,風雨燕南老楚囚。 故舊相思空萬里,妻孥不見滿三秋。
絕憐諸葛隆中意,羸得子長天下游。 一死皎然無復恨,忠魂多少暗荒丘。
臥龍 明?佚名 身未升騰思退步,功成應憶去時言。只因先主丁寧后,星落秋風五丈原。
【諸葛亮對聯】 淡泊以明志; 寧靜而致遠。 ——羅貫中《三國演義》中賦于諸葛草廬的門聯 駑馬并麒麟; 寒鴉配鸞鳳。
——羅貫中《在國演義》中以除庶之口賦詠諸葛亮 經天緯地之才; 出鬼入神之計。 ——羅貫中《三國演義》中再以徐庶之口賦詠諸葛亮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戰;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后來治蜀要深思。
——清代趙藩撰 成都武侯祠“攻心”聯 丞相當年曾駐馬; 江山終古此蟠龍。 ——佚名題江蘇省南京清涼山駐馬坡武侯祠 薦公一掬建業水; 聽我三終梁父吟。
——顧孝廉題江蘇省南京清涼山駐馬坡武侯祠 許先帝馳驅來連吳會; 有儒者氣象上繼伊周。 ——劉忠誠題江蘇省南京清涼山駐馬坡武侯祠 風景依然,名士曾杭衣帶水; 云霄如在,寓公為集草堂資。
——陳宗濂題江蘇省南京清涼山駐馬坡武侯祠 駐馬此重經,莫問渠天發殘碑,臨硎斷闕; 臥龍如何作,愿為我翦除他族,開濟清時。 ——馮夢華題江蘇省南京清涼山駐馬坡武侯祠 慕綸巾羽扇風流,俎豆維新,恍之西蜀祠堂南陽廬舍; 冠鐘阜石城名勝,江山依舊,渺矣吳宮花草晉代衣冠。
——佚名題江蘇省南京清涼山駐馬坡武侯詞 八千余年上下古; 七十二家文字奇。 ——清?顧槐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云歸大漠隨舒卷; 門對寒流自古今。
——佚名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龍去崇朝作霖雨; 我來高臥想羲皇。 ——佚名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諸葛大名垂宇宙; 元戎小隊出郊坰。
——佚名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梁父吟成高士志; 出師表見老臣心。 ——佚名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真人白水生文敘; 名士青山臥武侯。
——陶澍典諸葛亮題湖南省南陽城樓 旨尋六家,業窺五際; 內學七緯,旁通三微。 ——清?顧嘉蘅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自古宇宙垂名,布衣有幾? 能使山川增色,陋世何妨。
——單家駒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 ——清?顧嘉蘅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器學潛藏,抱膝長吟田父樂; 經綸躍展,鞠躬盡瘁老臣心。
——吳慶桐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庵垂兩千年,問吳宮魏闕安在; 人居三代下,比商伊周呂何如。 ——佚名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先生本天下才,世人莫之許也; 數語備當時事,將軍豈有意乎。
——佚名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德深于眾,名垂青史,江河行地; 功高于世,聲震寰宇,日月經天。 ——佚名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地無論宛襄,有諸葛廬自堪千古; 統并存吳魏,讀隆中對早定三分。
——黃劍三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七、關于錦城的詩句
描寫“錦城”的詩句如下:
1.《登錦城散花樓》 唐 李白
日照錦城頭,朝光散花樓。
金窗夾繡戶,珠箔懸銀鉤。
飛梯綠云中,極目散我憂。
暮雨向三峽,春江繞雙流。
今來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2.《贈花卿》 唐 杜甫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3.《贈花卿》 唐 杜甫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4.《錢氏池上芙蓉》 明 文徵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 芙蓉宛轉在中洲。
美人笑隔盈盈水, 落日還生渺渺愁。
露洗玉盤金殿冷, 風吹羅帶錦城秋。
相看未用傷遲暮, 別有池塘一種幽。
5.《魏城逢故人》 唐 羅隱
一年兩度錦城游,前值東風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礙馬,好云無處不遮樓。
山將別恨和心斷,水帶離聲入夢流。
今日因君試回首,淡煙喬木隔綿州。
6.《錦城春望》 唐 卓英英
和風裝點錦城春,細雨如絲壓玉塵。
漫把詩情訪奇景,艷花濃酒屬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