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達詩人喜悅的古詩并寫出古詩的賞析
最佳答案檢舉 杜甫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注釋]1.獨步:一個人散步或走路.2.蹊(xī):小路.3.嬌:可愛的.4.恰恰:恰巧碰上.一說鳥叫聲.5.留連:即留戀,舍不得離去.本詩句用來形容蝴蝶在花叢中飛來飛去,戀戀不舍的樣子.“留連”是個“聯綿詞”.構成聯綿詞的兩個字僅僅是這個詞讀音的記錄,而與詞義無關,所以一個聯綿詞可能有幾種不同的書寫形式,如“留連”也寫作“流連”,詞的意義仍然一樣.[簡析]唐肅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詩人杜甫在飽經離亂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暫時有了安身的處所,心情比較舒暢.春暖花開時節,他獨自在江畔散步賞花,寫下了《江畔獨步尋花》一組七首絕句,這是其中的第六首.首句“黃四娘家花滿蹊”,點明尋花的地點.“蹊”是小路.“花滿蹊”是說繁花將小路都蓋住了,連成片了.次句“千朵萬朵壓枝低”.“千朵萬朵”形容數量之多.“壓枝低”中的“壓”和“低”兩個字用得十分貼切、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春花密密層層,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條都壓彎了.這句是上句“滿”字的具體化.第三句“留連戲蝶時時舞”.“留連”是形容蝴蝶飛來飛去舍不得離開的樣子.這句從側面寫出春花的鮮艷芬芳.其實詩人也被萬紫千紅的春花所吸引而留連忘返.第四句“自在嬌鶯恰恰啼”.“嬌”是形容鶯歌柔美圓潤.“恰恰啼”是說正當詩人前來賞花時,黃鶯也在鳴叫.只因為詩人內心歡愉,所以想當然地認為黃鶯特意為自己歌唱.這與上句說彩蝶留連春花一樣,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詩人成功地運用了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這首小詩讀起來就更親切有味。
二、描寫人們心情高興的詩句要古詩的,是要非常欣喜的,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賞析 【原文】 劍外忽傳收薊北, 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 便下襄陽向洛陽. 秋波媚 【宋】陸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 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臺.悲歌擊筑,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云開.灞橋煙柳,曲江池館,應待人來. 早發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①彩云間, 千里江陵②一日還③.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注釋】 ①白帝:今四川省奉節. ②江陵:今湖北省江寧縣. ③一日還:一天就可以到達. 【簡析】 詩是寫景的.唐肅宗乾元二年(759),詩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東還江陵時而作此詩.詩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長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飛的情況.首句寫白帝城之高;二句寫江陵路遙,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聲烘托行舟飛進;四句寫行舟輕如無物,點明水勢如瀉.全詩鋒棱挺拔,一瀉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遠.難怪乎明人楊慎贊曰:“驚風雨而泣鬼神矣!” 唐代詩郊的《登科后》 昔日齷齪不足嗟,今朝曠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唐代孟郊,以詩名聞,未及第時,作《下第》詩云“棄置復棄置,情如刀劍傷”,哀怨清切.貞元十二年進士及第,則作此詩.由“昔日齷齪”到“春風得意”,自然是縱馬長安,在春風中游杏園、雁塔題名。
三、【形容回家喜悅心情的詩詞】
古人言近鄉情怯,談到回家,想到的都是些傷感的詩詞,比如賀知章的《回鄉偶書》,詩經《采薇》里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兮,雨雪霏霏”,宋之問《渡漢江》中的“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漢樂府中的“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如果非要找一首喜悅的,那就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吧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遺),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愿,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四、表達高興心情的詩句求大神幫助表達高興心情的詩句,至少5句.
白日放歌需縱酒,漫卷詩書喜欲狂.——杜甫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賞花歸去馬如飛,去馬如飛酒力微,酒力微醒時已暮,醒時已暮賞花歸. ——蘇軾 (一說秦觀)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杜甫 (春夜喜雨 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臺.悲歌擊筑,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云開.灞橋煙柳,曲江池館,應待人來.——陸游(秋波媚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 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 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卜算子。
五、形容詩人喜悅的詩句
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
自在嬌鶯恰恰啼。
[注釋]
1.獨步:一個人散步或走路。
2.蹊(xī):小路。
3.嬌:可愛的。
4.恰恰:恰巧碰上。一說鳥叫聲。
5.留連:即留戀,舍不得離去。本詩句用來形容蝴蝶在花叢中飛來飛去,戀戀不舍的樣子。“留連”是個“聯綿詞”。構成聯綿詞的兩個字僅僅是這個詞讀音的記錄,而與詞義無關,所以一個聯綿詞可能有幾種不同的書寫形式,如“留連”也寫作“流連”,詞的意義仍然一樣。
[簡析]
唐肅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詩人杜甫在飽經離亂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暫時有了安身的處所,心情比較舒暢。春暖花開時節,他獨自在江畔散步賞花,寫下了《江畔獨步尋花》一組七首絕句,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黃四娘家花滿蹊”,點明尋花的地點。“蹊”是小路。“花滿蹊”是說繁花將小路都蓋住了,連成片了。次句“千朵萬朵壓枝低”。“千朵萬朵”形容數量之多。“壓枝低”中的“壓”和“低”兩個字用得十分貼切、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春花密密層層,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條都壓彎了。這句是上句“滿”字的具體化。第三句“留連戲蝶時時舞”。“留連”是形容蝴蝶飛來飛去舍不得離開的樣子。這句從側面寫出春花的鮮艷芬芳。其實詩人也被萬紫千紅的春花所吸引而留連忘返。第四句“自在嬌鶯恰恰啼”。“嬌”是形容鶯歌柔美圓潤。“恰恰啼”是說正當詩人前來賞花時,黃鶯也在鳴叫。只因為詩人內心歡愉,所以想當然地認為黃鶯特意為自己歌唱。這與上句說彩蝶留連春花一樣,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詩人成功地運用了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這首小詩讀起來就更親切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