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容對方不了解我的心里的詩句
1《詩經》之《王風 黍離》:“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原意為:了解我心情的人,認為我心中惆悵;不了解我心情的,還以為我呆在這兒有什么要求呢!
2,《論語 學而》:“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強調個人修養。
3,屈原《離騷》:“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讒而齊怒。”意即:楚王[你]不覺察我的本心啊,反而聽信讒言[火上加油]燃燒起怒火[一同發難] 。強調楚王失察。(如果朋友之間相互調侃,一人正色道:“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讒而齊怒。”另一人以“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答之,可謂連璧。)
4,陳勝:“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粗俗直接。
5,如果顯得孤高一些:“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雛竟未休”(李商隱·《安定城樓》)。或者:“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又似乎有些狂氣。
6,誠如樓上所言,“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其出處不詳,按出現的時間順序,應該是元代高明所著的《琵琶記》最早。網上有帖子說最早的出處是《封神演義》,但《封神演義》為明代天啟年間所作,而《琵琶記》卻是在元末,所以《琵琶記》最早,除非找到比《琵琶記》更早的。但是更早的至今只能找到半句,在唐代齊澣的詩中有“將心托明月,流影入君懷”的說法,這不能算。
7,以上都是稍顯其志的,至如以隱喻來表達內心情感的,幾乎篇篇皆是。如果你考了第一名,別人妒嫉你,你可以微嘆一聲“高處不勝寒”;如果你是男生且失戀了,大叫一聲“天涯何處無芳草”,別人都能理解,如果是女生有人追求,可到處炫耀“氓之蚩蚩,抱布貿絲,非來貿絲,來即我謀”,呵呵呵。
至于愁緒,不但詩詞曲能拿來佐興,還有《秋色賦》、《秋聲賦》、《赤壁賦》拿來借鑒。
古典詩詞幾乎都是具象的,心情有好多種,具體哪一種,要對應而論。
二、表達不相信別人的詩句有哪些
1、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明.周希陶修訂《增廣賢文》
譯文:逢:遇見。指人與人互相欺瞞,不把實際情況或心里話說出來。
2、易漲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復小人心。 ——明.周希陶修訂《增廣賢文》
譯文:漲也容易退也容易的是山間的溪水,容易反復、變化無常是小人的心性。
做事無常,心性變化不定是小人的一貫特點,所以,與小人相處,要處處小心謹慎,因為他們心胸狹窄,最容易記仇,一丁點的小事,君子一笑而過,而小人卻會深記在心,并會伺機報復。
3、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明.周希陶修訂《增廣賢文》
譯文:你可以畫虎畫皮,但是很難透過他們的皮肉,直接畫出骨頭;認識一個人容易,但要了解一個人的內心卻很困難。
你可以了解一個人,知道他長什么樣,但是很難知道他內心在想什么。可以解釋為,透過現象認識本質是很難的或者是人心難測。
4、人情似紙番番薄,世事如棋局局新。——明.周希陶修訂《增廣賢文》
譯文:世俗人的感情好比一張張紙,張張都是一樣薄;人世間的事情好比一盤棋,一局更比一局新。
5、矮人看戲何曾見?都是隨人說短長。——清.趙翼 《論詩》
譯文: 矮子在臺下看戲,哪里看得到臺上在演些什么呢?只不過跟隨別人說好就好,說壞就壞。
這是在提醒人們,凡是要有主見,不能隨意盲從,聽信別人說什么就是什么。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追求別人但別人不了解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