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詠柳古詩前兩句是什么描寫,后兩句是什么描寫
詠柳的前兩句是靜態描寫,后兩句是動態描寫。
首句“碧玉妝成一樹高”從整體寫高高的柳樹如同碧玉妝飾而成。是說婀娜玉立的柳樹像精美的碧玉裝扮而成的妙齡少女,千絲萬縷的枝條像少女盛裝上垂掛下來的綠色絲帶。用“碧玉”形容柳樹的嫩綠碧翠,突出它的顏色美。
第二句“萬條垂下綠絲絳”是寫柳枝,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描寫垂下的柳枝猶如萬千條絲帶,突出柳枝的輕柔美,表達出詩人驚喜、贊美和熱愛的情感。
第三句“不知細葉誰裁出”是寫柳葉,突出柳葉精巧纖細的形態美。這首詩句句有特點,句句有韻味。末尾兩句又構成設問,這種自問自答的方式,從寫柳樹巧妙地過渡到寫春風。贊美春風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美的創造者。通篇自始至終都洋溢著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
這首詩的結構獨具匠心,由總到分,條理井然,語言流暢華美,新奇而貼切地運用比擬和比喻,使之成為詠物詩的典范作品。
二、詠柳,后兩句詩的意思
這細細的嫩葉是誰的巧手裁剪出來的呢?原來是那二月里溫暖的春風,它就像一把靈巧的剪刀。
第三句由“綠絲絳”繼續聯想,這些如絲絳的柳條似的細細的柳葉兒是誰剪裁出來的呢?先用一問話句來贊美巧奪天工可以傳情的如眉的柳葉,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風姑娘用她那靈巧的纖纖玉手剪裁出這些嫩綠的葉兒,給大地披上新裝,給人們以春的信息。 這兩句把比喻和設問結合起來,用擬人手法刻畫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穎別致,把春風孕育萬物形象地表現出來了,烘托無限的美感。
總的來說,這首詩的結構獨具匠心,先寫對柳樹的總體印象,再寫到柳條,最后寫柳葉,由總到分,條序井然。在語言的運用上,既曉暢,又華美。
擴展資料: 《詠柳》是盛唐詩人賀知章寫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是一首詠物詩。
詩的前兩句連用兩個新美的喻象,描繪春柳的勃勃生氣,蔥翠裊娜;后兩句更別出心裁地把春風比喻為“剪刀”,將視之無形不可捉摸的“春風”形象地表現出來,不僅立意新奇,而且飽含韻味。 賀知章(659~744),唐代詩人,字季真,自號四明狂客,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市)人。
證圣進士,入麗正殿書院修書,參加撰寫《六典》和《文纂》。后遷禮部侍郎,累遷秘書監,因而人稱“賀監”。
為人曠達不羈,有“清談風流”之譽。
三、小學二年級古詩詠柳前兩句和后兩句各講什么意思
前兩句:詩句: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釋義:碧玉:碧綠色的玉。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綠的柳葉。
妝:裝飾,打扮。一樹:滿樹。
一:滿,全。在中國古典詩詞和文章中,數量詞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確切的數量。
下一句的“萬”,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絳(tāo):用絲編成的繩帶。
這里指像絲帶一樣的柳條。句義: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輕柔的柳枝垂下來,就像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
后兩句:詩句: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釋義: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句義:這細細的嫩葉是誰的巧手裁剪出來的呢?原來是那二月里溫暖的春風,它就像一把靈巧的剪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