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穩重的詩句
1、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出自宋·蘇洵《心術》
譯文:泰山在眼前崩塌但是臉色不變,麋鹿突然出現在身邊但眼睛不眨。指遇事鎮定自若,不受外界影響。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北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譯文:不因外物的豐富、富有,個人的獲得、擁有而驕傲和狂喜;也不因為外物的丟失、損壞,個人的失意潦倒而悲傷。
3、寵辱易不驚,戀本難為思。——晉·潘岳《在懷縣》
譯文:經歷過大寵大辱就變得不易心驚,喜歡事物的本質就難以過多思考。
4、看門庭花開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 ——明 陳繼儒《幽窗小記》
譯文:為人做事能視寵辱如花開花落般平常,才能不驚;視職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變幻,才能無意。
5、喜怒不形于色,好惡不言于表,悲歡不溢于面,生死不從于天。——東晉陳壽《三國志·蜀志·先主傳》
譯文:不會在臉上表現出開心或者是憤怒的神情,不會把喜愛或是厭惡的人或事情說出來;不會表現出悲傷或開心的神情,生存的方向和如何死亡都由著自己的意愿。
二、描寫“穩重”的詩句有哪些
1. 唐·司空圖《喜山鵲初歸三首》
翠衿紅觜便知機,久避重羅穩處飛。
只為從來偏護惜,窗前今賀主人歸。
山中只是惜珍禽,語不分明識爾心。
若使解言天下事,燕臺今筑幾千金。
阻他羅網到柴扉,不奈偷倉雀轉肥。
賴爾林塘添景趣,剩留山果引教歸。
2. 唐·裴說《湖外送何崇入閣》
因詩相識久,忽此告臨途。
便是有船發,也須容市沽。
精吟五個字,穩泛兩重湖。
長短逢公道,清名振帝都。
3. 宋·陸游《初夜暫就枕》
街鼓冬冬欲斷時,官閑惟與睡相宜。
褰帷臥看初升月,轉枕重思未穩詩。
偃仰少安真得策,久伸徐起頓忘疲。
悠然已在羲皇上,莫遣兒曹取次知。
4. 元·陳雷《寄劉仲原經歷》
鴛鴦湖水漾晴暉,鏡里遙峰入望微。
槐蔭午衙書帙靜,蓮香秋幕吏人稀。
青云步穩名逾重,白石歌長愿已違。
他日相逢話疇昔,應憐憔悴不勝衣。
5. 元·李孝光《鷓鴣天·千載循良漢鮑宣》
千載循良漢鮑宣。云仍儒雅故依然。
龍門他日文章客,雁蕩今朝行地仙。
魚膾玉,酒流泉。紫萸**斗清妍。
祝君此會年年健,藥里陰功已付。
三、關于穩重的詩句
1、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
——出自宋·蘇洵《心術》 譯文:泰山在眼前崩塌但是臉色不變,麋鹿突然出現在身邊但眼睛不眨。指遇事鎮定自若,不受外界影響。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北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譯文:不因外物的豐富、富有,個人的獲得、擁有而驕傲和狂喜;也不因為外物的丟失、損壞,個人的失意潦倒而悲傷。
3、寵辱易不驚,戀本難為思。——晉·潘岳《在懷縣》 譯文:經歷過大寵大辱就變得不易心驚,喜歡事物的本質就難以過多思考。
4、看門庭花開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 ——明 陳繼儒《幽窗小記》 譯文:為人做事能視寵辱如花開花落般平常,才能不驚;視職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變幻,才能無意。 5、喜怒不形于色,好惡不言于表,悲歡不溢于面,生死不從于天。
——東晉陳壽《三國志·蜀志·先主傳》 譯文:不會在臉上表現出開心或者是憤怒的神情,不會把喜愛或是厭惡的人或事情說出來;不會表現出悲傷或開心的神情,生存的方向和如何死亡都由著自己的意愿。
四、形容人穩重的詞語
秉節持重 保持節操,謹慎穩重。
出處:《后漢書·伏湛傳》:“[伏湛]遭時反覆,不離兵兇,秉節持重,有不可奪之志。”
不動聲色 聲:言談;色:臉色。在緊急情況下,說話、神態仍跟平時一樣沒有變化。形容非常鎮靜。
出處:宋·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垂紳正笏,不動聲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不慌不忙 不慌張,不忙亂。形容態度鎮定,或辦事穩重、踏實。
出處:元·高文秀《襄陽會》第三折:“輪起刀來望我脖子砍,不慌不忙縮了頭。”
沉厚寡言 樸實穩重,不愛多說話。同“沉重少言”。
出處:《舊五代史·梁書·末帝本紀上》:“美容儀,性沉厚寡言,雅好儒士。”
沉重寡言 樸實穩重,不愛多說話。同“沉重少言”。
出處:明·朱國禎《涌幢小品·陳同甫談兵》:“同甫夜思,幼安沉重寡言,因酒誤發,若醒而悟,必殺我滅口。”
沉重少言 樸實穩重,不愛多說話。亦作“沉厚寡言”、“沉重寡言”。
出處:《魏書·道武七王傳·河南王曜傳》:“少有父風,頗覽書傳。沉重少言,寬和好士。”
處之泰然 處:處理,對待;泰然:安然,不以為意的樣子。若無其事的樣子。形容處理事情沉著鎮定。也指對待問題毫不在意。
出處: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爰初發跡,遘此顛沛,神情玄定,處之彌泰。”
從容不迫 從容:不慌不忙,很鎮靜;不迫:不急促。不慌不忙,沉著鎮定。
出處:《舊唐書·劉世龍傳》“而思禮以為得計,從容自若,嘗與相忤者,必引令枉誅。”
從容應對 從容:舒緩,悠然。不慌不忙地應付答對。
出處:明·李贄《焚書·雜述·豫約》:“有問乃答,不問即默,安閑自在,從容應答,不敢慢之,不可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