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關茱萸的詩句
茱萸詩年代:【唐】 作者:【徐鉉】萬物慶西成,茱萸獨擅名。
芳排紅結小,香透夾衣輕。宿露沾猶重,朝陽照更明。
長和菊花酒,高宴奉西清。行路難年代:【南北朝】 作者:【吳均】洞庭水上一株桐,經霜觸浪困嚴風。
昔時抽心耀白日,今旦臥死黃沙中。洛陽名工見咨嗟,一翦一刻作琵琶。
白璧規心學明月,珊瑚映面作風花。帝王見賞不見忘,提攜把握登建章。
掩抑摧藏張女彈,殷勤促柱楚明光。年年月月對君子,遙遙夜夜宿未央。
未央采女棄鳴篪,爭先拂拭生光儀。茱萸錦衣玉作匣,安念昔日枯樹枝。
不學衡山南嶺桂,至今千年猶未知。落花落年代:【唐】 作者:【王勃】落花落,落花紛紛漠。
綠葉青跗映丹萼,與君裴回上金閣。影拂妝階玳瑁筵,香飄舞館茱萸幕。
落花飛,撩亂入中帷。落花春正滿,春人歸不歸。
落花度,氛氳繞高樹。落花春已繁,春人春不顧。
綺閣青臺靜且閑,羅袂紅巾復往還。盛年不再得,高枝難重攀。
試復旦游落花里,暮宿落花間。與君落花院,臺上起雙鬟。
湘州九日城北亭子年代:【唐】 作者:【張說】西楚茱萸節,南淮戲馬臺。寧知沅水上,復有菊花杯。
亭帳憑高出,親朋自遠來。短歌將急景,同使興情催。
九日年代:【唐】 作者:【張諤】秋來林下不知春,一種佳游事也均。絳葉從朝飛著夜,黃花開日未成旬。
將曛陌樹頻驚鳥,半醉歸途數問人。城遠登高并九日,茱萸凡作幾年新。
山茱萸年代:【唐】 作者:【王維】朱實山下開,清香寒更發。幸與叢桂花,窗前向秋月。
九日年代:【唐】 作者:【耿湋】重陽寒寺滿秋梧,客在南樓顧老夫。步蹇強登游藻井,發稀那更插茱萸。
橫空過雨千峰出,大野新霜萬葉枯。更望尊中菊花酒,殷勤能得幾回沽。
秋園年代:【唐】 作者:【司空曙】傷秋不是惜年華,別憶春風碧玉家。強向衰叢見芳意,茱萸紅實似繁花。
漁家傲年代:【宋】 作者:【歐陽修】青女霜前催得綻。金鈿亂散枝頭遍。
落帽臺高開雅宴。芳尊滿。
挼花吹在流霞面。桃李三春雖可羨。
鶯來蝶去芳心亂。爭似仙潭秋水岸。
香不斷。年年自作茱萸伴。
醉蓬萊年代:【宋】 作者:【蘇軾】笑勞生一夢,羈旅三年,又還重九。華發蕭蕭,對荒園搔首。
賴有多情,好飲無事,似古人賢守。歲歲登高,年年落帽,物華依舊。
此會應須爛醉,仍把紫菊茱萸,細看重嗅。搖落霜風,有手栽雙柳。
來歲今朝,為我西顧,酹羽觴江口。會與州人,飲公遺愛,一江醇酎。
臨江仙年代:【宋】 作者:【謝逸】木落江寒秋色晚,颼颼吹帽風輕。丹楓樓外搗衣聲。
登高懷遠,山影雁邊橫。露染宮黃庭菊淺,茱萸煙拂紅輕。
尊前誰整醉冠傾。酒香薰臉,落日斷霞明。
吳宮怨年代:【唐】 作者:【張籍】吳宮四面秋江水,江清露白芙蓉死。吳王醉后欲更衣,座上美人嬌不起。
宮中千門復萬戶,君恩反覆誰能數。君心與妾既不同,徒向君前作歌舞。
茱萸滿宮紅實垂,秋風裊裊生繁枝。姑蘇臺上夕燕罷,他人侍寢還獨歸。
白日在天光在地,君今那得長相棄。九日年代:【唐】 作者:【楊衡】**紫菊傍籬落,摘菊泛酒愛芳新。
不堪今日望鄉意,強插茱萸隨眾人。九日與友人登高年代:【唐】 作者:【鮑溶】云木疏黃秋滿川,茱萸風里一尊前。
幾回為客逢佳節,曾見何人再少年。霜報征衣冷針指,雁驚幽夢淚嬋娟。
古來醉樂皆難得,留取窮通付上天。九日越臺年代:【唐】 作者:【李群玉】旭日高山上,秋天大海隅。
黃花羅粔籹,絳實簇茱萸。病久歡情薄,鄉遙客思孤。
無心同落帽,天際望歸途。對菊年代:【唐】 作者:【齊己】蝶醉風狂半折時,冷煙清露壓離披。
欲傾琥珀杯浮爾,好把茱萸朵配伊。孔雀毛衣應者是,鳳凰金翠更無之。
何因栽向僧園里,門外重陽過不知。明日重九亦以病不赴述古會再用前韻年代:【宋】 作者:【蘇軾】月入秋帷病枕涼,霜飛夜簟故衾香。
可憐吹帽狂司馬,空對親舂老孟光。不作雍容傾座上,翻成骯臟倚門旁。
人間此會論今古,細看茱萸感嘆長。秋夜年代:【宋】 作者:【陸游】老覺人間歲月遒,愔愔窗戶一燈幽。
讀書已廢虛長夜,護塞無共負盛秋。病齒何堪食粱肉,殘軀惟念制衣裘。
重陽臥看登高侶,滿把茱萸只自愁。重陽年代:【宋】 作者:【文天祥】風卷車塵弄曉寒,天涯流落寸心丹。
去年醉與茱萸別,不把今年作健看。九日置酒年代:【宋】 作者:【宋祁】秋晚佳辰重物華,高臺復帳駐鳴笳。
邀歡任落風前帽,促飲爭吹酒上花。溪態澄明初畢雨,日痕清澹不成霞。
白頭太守真愚甚,滿插茱萸望辟邪。重陽年代:【宋】 作者:【戴復古】茱萸半紫菊花黃,時節催人日夜忙。
便使老夫年滿百,無過二十二重陽。九日年代:【宋】 作者:【范仲淹】欲賦前賢九日詩,茱萸相斗一枝枝。
可憐宋玉情無限,爭似陶潛醉不知。綠鬢愛隨風景變,黃華能與歲寒期。
登高回處狂多少,笑殺襄陽拍手兒。臘月菊年代:【宋】 作者:【方回】九日侵尋蠟口徂,金鈿尚可泛屠蘇。
鑿冰池畔枝尤勁,栽竹林邊蕊不枯。同味遲生新枸杞,齊名久謝舊茱萸。
土龍棄我登高侶,端肯趨時媚我無。九日獨酌年代:【宋】 作者:【韓元吉】茱萸滿把半青紅,強擬登臨少客同。
碧樹池塘秋色里,黃花時節雨聲中。官閑覓句能。
二、重陽節詩句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九日作 (唐)王縉 莫將邊地比京都,八月嚴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無。 九日 (唐)楊衡 黃花紫菊傍籬落,摘菊泛酒愛芳新。
不堪今日望鄉意,強插茱萸隨眾人。 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得枝字 韋安石 重九開秋節,得一動宸儀。
金風飄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覽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臨深應在即,居高豈忘危。 醉花蔭 (宋)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于長安還揚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賦韻 (南朝 陳)江總 心逐南云逝,形隨北雁來。 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沉醉東風 重九 (元)關漢卿 題紅葉清流御溝,賞黃花人醉歌樓。
天長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時候,衰柳寒蟬一片愁, 誰肯教白衣送酒。
九日 (明)文森 三載重陽菊,開時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對故園花。
野曠云連樹,天寒雁聚沙。 登臨無限意,何處望京華。
三、重陽節菊花黃的詩句
九九重陽,天高氣爽,親朋好友,三五成群,身佩茱萸,攜帶佳釀,欣欣然聯袂登山,一睹如畫江山,飽覽金秋美景。
中國歷代詩人騷客以重陽為題,寫下了無數名篇佳作,我們采擷幾首,感受重陽節的獨特魅力。 在重陽詩中,最膾炙人口的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了。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這首抒情小詩是他17歲時所作。當時,詩人在長安謀取功名,繁華的帝都對一個少年游子來說,是舉目無親的“異鄉”。
而遠在故鄉的兄弟們今天登高時,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卻發現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內。但是他遺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鄉的兄弟共度佳節,反倒是兄弟們未完全團聚。
這正是此詩深厚、新穎處,因而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千百年來,為人們所傳誦。 賞菊是重陽的節目之一。
秋高氣爽,菊花盛開,窗前籬下,片片金黃,時逢佳節,共賞菊花,別有一番情趣。孟浩然在《過故人莊》中寫道:“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詩人念念不忘的是重陽節到來時要回來賞菊。王勃的“九日重陽節,開門見菊花”;范成大的“世情兒女無高韻,只看重陽一日花”等等,都道出了賞菊飲酒的情趣,語言雋永,詩意清新。
唐*孟浩然*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筵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宋*范曾大 重陽后菊花 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 世情兒女無高韻,只看重陽一日花。
李清照的《醉花陰·重陽》詞寫道,“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是一首有名的重陽詞。
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寫中加進自己濃重的感情色彩,把客觀環境和內在情緒交織在一起,賞菊時的孤獨凄涼心情躍然紙上。 宋*李清照*醉花陰*重陽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寫的重陽詩,情調與古人截然不同。**在《采桑子·重陽》一詞中,以雄視千古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克敵制勝的大無畏英雄氣概,寫下了“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的不朽詩篇。
采桑子.重陽 ** 1929.10 人生易老天難老, 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 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 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 廖廓江天萬里霜。
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閩西龍巖召開了紅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會上**被**、陳毅等批評搞“家長制”,未被選為前敵委員會書記。**隨即離開部隊,到上杭指導地方工作,差點死于瘧疾。
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大病初愈的**才在上海中央(當時由**主持)“九月來信”的支持下恢復職務。這首詩反映了病中的心情。
千百年來,這些詩篇為重陽節增添了無限光彩,今天讀來依然能讓人感受重陽的獨特魅力。甫一搜索,發現還有更多的描寫重陽和菊花的詩篇。
唐*李煜*謝新恩 冉冉秋光留不住,滿階紅葉暮。又是過重陽,臺榭登臨處。
茱萸香墮, 紫菊氣,飄庭戶,晚煙籠細雨。雍雍新雁咽寒聲,愁恨年年長相似。
唐*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 北山白山里,隱者自怡悅。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舟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北宋*李清照*行香子 天與秋光,轉轉情傷,探金英知近重陽。薄衣初試,綠蟻新嘗,漸一番風,一番雨,一番涼。
黃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時往事愁腸。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聞砧聲搗,蛩聲細,漏聲長。 北宋*李之儀*千秋歲 中秋才過,又是重陽到。
露乍冷,寒將報。綠香催渚芰,黃密攢庭草。
人未老,藍橋謾促霜砧搗。照影蘭缸暈,破戶銀蟾小。
樽在眼,從誰倒。強鋪同處被,愁卸歡時帽。
須信道,狂心未歇情難老。 北宋*柳永*斗百花 颯颯霜飄鴛瓦,翠幕輕寒微透, 長門深鎖悄悄,滿庭秋色將晚。
眼看菊蕊,重陽淚落如珠,長是淹殘粉面。 鸞輅音塵遠。
無限幽恨,寄情空殢紈扇。 應是帝王,當初怪妾辭輦, 陡頓今來,宮中第一妖嬈,卻道昭陽飛燕。
北宋*晏幾道*蝶戀花 庭院 碧苔紅葉遍, 金菊開時,已近重陽宴。 日日露荷凋綠扇,粉塘煙水澄職練。
試倚涼風醒酒面, 雁字來時,恰向層樓見。 幾點護霜云影轉,誰家蘆管吹秋怨。
北宋*晏幾道*阮郎歸 天邊金掌露成霜, 云隨雁字長。 綠杯紅袖稱重陽, 人情似故鄉。
蘭佩紫,菊簪黃, 殷勤理舊狂。 欲將沉醉換悲涼, 清歌莫斷腸。
南宋*辛棄疾*踏莎行 夜月樓臺,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來去。 是誰秋到便凄涼?當年宋玉悲如許! 隨分杯盤,等閑歌舞,問他有甚堪悲處? 思量卻也有悲時,重陽節近多風雨。
金*段克己*滿江紅 雨后荒園,群卉盡,律殘無射。 疏籬下,此花能保,英英鮮質。
盈把足娛陶令意, 夕餐誰似三閭詰。 到而今,狼藉委蒼苔,無人惜。
堂上客,頭空白,都無語,懷疇昔 恨因循過了,重陽佳節。 颯颯涼風吹汝急, 汝身孤特應難立。
漫臨風,三嗅繞芳叢,歌還泣。 元*元無名氏*水仙子 青山隱隱水茫茫,時節登高卻異鄉。
孤城孤客孤舟上,鐵石人也斷腸, 淚漣漣斷送了秋光。 黃花夢,一。
四、有關茱萸的詩句
茱萸詩 年代:【唐】 作者:【徐鉉】 萬物慶西成,茱萸獨擅名。
芳排紅結小,香透夾衣輕。宿露沾猶重,朝陽照更明。
長和菊花酒,高宴奉西清。行路難 年代:【南北朝】 作者:【吳均】 洞庭水上一株桐,經霜觸浪困嚴風。
昔時抽心耀白日,今旦臥死黃沙中。洛陽名工見咨嗟,一翦一刻作琵琶。
白璧規心學明月,珊瑚映面作風花。帝王見賞不見忘,提攜把握登建章。
掩抑摧藏張女彈,殷勤促柱楚明光。年年月月對君子,遙遙夜夜宿未央。
未央采女棄鳴篪,爭先拂拭生光儀。茱萸錦衣玉作匣,安念昔日枯樹枝。
不學衡山南嶺桂,至今千年猶未知。落花落 年代:【唐】 作者:【王勃】 落花落,落花紛紛漠。
綠葉青跗映丹萼,與君裴回上金閣。影拂妝階玳瑁筵,香飄舞館茱萸幕。
落花飛,撩亂入中帷。落花春正滿,春人歸不歸。
落花度,氛氳繞高樹。落花春已繁,春人春不顧。
綺閣青臺靜且閑,羅袂紅巾復往還。盛年不再得,高枝難重攀。
試復旦游落花里,暮宿落花間。與君落花院,臺上起雙鬟。
湘州九日城北亭子 年代:【唐】 作者:【張說】 西楚茱萸節,南淮戲馬臺。寧知沅水上,復有菊花杯。
亭帳憑高出,親朋自遠來。短歌將急景,同使興情催。
九日 年代:【唐】 作者:【張諤】 秋來林下不知春,一種佳游事也均。絳葉從朝飛著夜,黃花開日未成旬。
將曛陌樹頻驚鳥,半醉歸途數問人。城遠登高并九日,茱萸凡作幾年新。
山茱萸 年代:【唐】 作者:【王維】 朱實山下開,清香寒更發。幸與叢桂花,窗前向秋月。
九日 年代:【唐】 作者:【耿湋】 重陽寒寺滿秋梧,客在南樓顧老夫。步蹇強登游藻井,發稀那更插茱萸。
橫空過雨千峰出,大野新霜萬葉枯。更望尊中菊花酒,殷勤能得幾回沽。
秋園 年代:【唐】 作者:【司空曙】 傷秋不是惜年華,別憶春風碧玉家。強向衰叢見芳意,茱萸紅實似繁花。
漁家傲 年代:【宋】 作者:【歐陽修】 青女霜前催得綻。金鈿亂散枝頭遍。
落帽臺高開雅宴。芳尊滿。
挼花吹在流霞面。桃李三春雖可羨。
鶯來蝶去芳心亂。爭似仙潭秋水岸。
香不斷。年年自作茱萸伴。
醉蓬萊 年代:【宋】 作者:【蘇軾】 笑勞生一夢,羈旅三年,又還重九。華發蕭蕭,對荒園搔首。
賴有多情,好飲無事,似古人賢守。歲歲登高,年年落帽,物華依舊。
此會應須爛醉,仍把紫菊茱萸,細看重嗅。搖落霜風,有手栽雙柳。
來歲今朝,為我西顧,酹羽觴江口。會與州人,飲公遺愛,一江醇酎。
臨江仙 年代:【宋】 作者:【謝逸】 木落江寒秋色晚,颼颼吹帽風輕。丹楓樓外搗衣聲。
登高懷遠,山影雁邊橫。露染宮黃庭菊淺,茱萸煙拂紅輕。
尊前誰整醉冠傾。酒香薰臉,落日斷霞明。
吳宮怨 年代:【唐】 作者:【張籍】 吳宮四面秋江水,江清露白芙蓉死。吳王醉后欲更衣,座上美人嬌不起。
宮中千門復萬戶,君恩反覆誰能數。君心與妾既不同,徒向君前作歌舞。
茱萸滿宮紅實垂,秋風裊裊生繁枝。姑蘇臺上夕燕罷,他人侍寢還獨歸。
白日在天光在地,君今那得長相棄。九日 年代:【唐】 作者:【楊衡】 **紫菊傍籬落,摘菊泛酒愛芳新。
不堪今日望鄉意,強插茱萸隨眾人。九日與友人登高 年代:【唐】 作者:【鮑溶】 云木疏黃秋滿川,茱萸風里一尊前。
幾回為客逢佳節,曾見何人再少年。霜報征衣冷針指,雁驚幽夢淚嬋娟。
古來醉樂皆難得,留取窮通付上天。九日越臺 年代:【唐】 作者:【李群玉】 旭日高山上,秋天大海隅。
黃花羅粔籹,絳實簇茱萸。病久歡情薄,鄉遙客思孤。
無心同落帽,天際望歸途。對菊 年代:【唐】 作者:【齊己】 蝶醉風狂半折時,冷煙清露壓離披。
欲傾琥珀杯浮爾,好把茱萸朵配伊。孔雀毛衣應者是,鳳凰金翠更無之。
何因栽向僧園里,門外重陽過不知。明日重九亦以病不赴述古會再用前韻 年代:【宋】 作者:【蘇軾】 月入秋帷病枕涼,霜飛夜簟故衾香。
可憐吹帽狂司馬,空對親舂老孟光。不作雍容傾座上,翻成骯臟倚門旁。
人間此會論今古,細看茱萸感嘆長。秋夜 年代:【宋】 作者:【陸游】 老覺人間歲月遒,愔愔窗戶一燈幽。
讀書已廢虛長夜,護塞無共負盛秋。病齒何堪食粱肉,殘軀惟念制衣裘。
重陽臥看登高侶,滿把茱萸只自愁。重陽 年代:【宋】 作者:【文天祥】 風卷車塵弄曉寒,天涯流落寸心丹。
去年醉與茱萸別,不把今年作健看。九日置酒 年代:【宋】 作者:【宋祁】 秋晚佳辰重物華,高臺復帳駐鳴笳。
邀歡任落風前帽,促飲爭吹酒上花。溪態澄明初畢雨,日痕清澹不成霞。
白頭太守真愚甚,滿插茱萸望辟邪。重陽 年代:【宋】 作者:【戴復古】 茱萸半紫菊花黃,時節催人日夜忙。
便使老夫年滿百,無過二十二重陽。九日 年代:【宋】 作者:【范仲淹】 欲賦前賢九日詩,茱萸相斗一枝枝。
可憐宋玉情無限,爭似陶潛醉不知。綠鬢愛隨風景變,黃華能與歲寒期。
登高回處狂多少,笑殺襄陽拍手兒。臘月菊 年代:【宋】 作者:【方回】 九日侵尋蠟口徂,金鈿尚可泛屠蘇。
鑿冰池畔枝尤勁,栽竹林邊蕊不枯。同味遲生新枸杞,齊名久謝舊茱萸。
土龍棄我登高侶,端肯趨時媚我無。九日獨酌 年代:【宋】 作者:【韓元吉】 茱萸滿把半青紅,強擬登臨少客同。
碧樹池塘秋色里,黃花時節雨。
五、重陽節的詩句
知兄弟登高處,便插茱萸少一人。
重陽席上賦白菊
【唐】白居易
滿園花菊郁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九日登巴臺
【唐】白居易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開。
閑聽竹枝曲,淺酌茱萸杯。
去年重陽日,漂泊湓城隈。
今歲重陽日,蕭條巴子臺。
旅鬢尋已白,鄉書久不來。
臨觴一搔首,座客亦徘徊。
九日題涂溪
【唐】白居易
蕃草席鋪楓葉岸,《竹枝》歌送菊花杯。
明年尚作南賓守,或可重陽更一來。
九日醉吟
【唐】白居易
有恨頭還白,無情菊自黃。
一為州司馬,三見歲重陽。
劍匣塵埃滿,籠禽日月長。
身從漁父笑,門任雀羅張。
問疾因留客,聽吟偶置觴。
嘆時論倚伏,懷舊數存亡。
奈老應無計,治愁或有方。
無過學王績,唯以醉為鄉。
閏九月九日獨飲
【唐】白居易
黃花叢畔綠尊前,猶有些些舊管弦。偶遇閏秋重九日,
東籬獨酌一陶然。自從九月持齋戒,不醉重陽十五年。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唐】岑參
九日黃花酒,登高會昔聞。
霜威逐亞相,殺氣傍中軍。
橫笛驚征雁,嬌歌落塞云。
邊頭幸無事,醉舞荷吾君。
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九日登山
【唐】李白
淵明歸去來,不與世相逐。為無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黃花菊。我來不得意,虛過重陽時。
題輿何俊發,遂結城南期。筑土按響山,俯臨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越女彈霜絲。自作英王胄,斯樂不可窺。
赤鯉涌琴高,白龜道馮夷。靈仙如仿佛,奠酹遙相知。
古來登高人,今復幾人在。滄洲違宿諾,明日猶可待。
連山似驚波,合沓出溟海。揚袂揮四座,酩酊安所知。
齊歌送清揚,起舞亂參差。賓隨落葉散,帽逐秋風吹。
別后登此臺,愿言長相思。
六、有關茱萸的詩句有哪些
1、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2、唐·王勃《落花落》
落花落,落花紛漠漠。
綠葉青跗映丹萼,與君裴回上金閣。
影拂妝階玳瑁筵,香飄舞館茱萸幕。
落花飛,燎亂入中帷。
落花春正滿,春人歸不歸。
落花度,氛氳繞高樹。
落花春已繁,春人春不顧。
綺閣青臺靜且閑,羅袂紅巾復往還。
盛年不再得,高枝難重攀。
試復旦游落花里,暮宿落花間。
與君落花院,臺上起雙鬟。
3、五代·李煜《謝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冉冉秋光留不住,滿階紅葉暮。
又是過重陽,臺榭登臨處,茱萸香墜。
紫菊氣,飄庭戶,晚煙籠細雨。
雍雍新雁咽寒聲,愁恨年年長相似。
4、五·李煜《謝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冉冉秋光留不住,滿階紅葉暮。
又是過重陽,臺榭登臨處,茱萸香墜。
紫菊氣,飄庭戶,晚煙籠細雨。
雍雍新雁咽寒聲,愁恨年年長相似。
5、宋·蘇軾《西江月·重九》
點點樓頭細雨,重重江外平湖。當年戲馬會東徐,今日凄涼南浦。
莫恨黃花未吐,且教紅粉相扶。酒闌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間今古。
七、關于茱萸的詩句
在重陽節這一天,按照我國民間風俗,人們除登高望遠、暢飲菊花酒外,還要身插茱萸或佩帶茱萸香囊。
重陽節與茱萸的關系,最早見于《續齊楷記》中的一則故事:汝南人桓景隨費長房學道。一日,費長房對桓景說,九月九那天,你家將有大災,其破解辦法是叫家人各做一個彩色的袋子,里面裝上茱萸,纏在臂上,登高山,飲菊酒。
九月初九這天,桓景一家人照此而行,傍晚回家一看,果然家中的雞犬牛羊都已死亡,而全家人因外出而安然無恙。于是茱萸“辟邪”便流傳下來。
重陽這一天,采摘它的枝葉.連果實用紅布縫成一小囊,佩帶身上,可用來辟除邪惡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