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最好是明朝的 送別詩詞
話別秦六郎 袁崇煥
海鱷波鯨夜不啾,故人談劍剡溪頭。
言深夜半猶疑晝,酒冷涼生始覺秋。
水國芙蓉低睡月,江湄楊柳軟維舟。
自憐作賦非王粲,戛玉鳴金有少游。
金閶送別圖 唐寅
金閶楊柳麥塵絲,又送吾兒上路岐。
若到長安見知己,為言貧甚轉工詩。
尋芳草 別恨 明 夏完淳
幾陣杜鵑啼,卻在那,杏花深處。小禽兒,喚得人歸去,喚不得愁歸去。 離別又春深,最恨也,多情飛絮。恨柳絲,系得離愁住,系不得離人住。
送明卿之江西 李攀龍 明
青楓颯颯雨凄凄,秋色遙看入楚迷。
誰向孤舟憐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送妻弟魏生還里 王世貞 明
阿姊扶床泣,諸甥繞膝啼。
平安只兩字,莫惜過江題。
二、清、明朝的詩(各15首)
《詠同心蘭四絕句》 清 錢謙益 新妝才罷采蘭時,忽見同心吐一枝。
珍重天公裁剪意,妝成斂拜喜盈眉。 《 題畫 》清?鄭燮 蘭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長。
堅貞還自抱,何事斗群芳? 《嶠壁蘭》 峭譬一千尺,蘭花在空碧。 下有采樵人,伸手摘不得。
《得意寫之》 蘭草與三臺,無人敢筆栽。 取得新奇法,墨香吹出來。
《韜光庵為松岳上人作畫》 元日畫蘭竹,遠寄郭云亭。 萬水千山外,知余老更新。
《題王蔗村鏡影圖》清?蔣士銓 鑒空無我相,水靜波亦止。 手拈幽蘭花,妙香乃如此。
《寫蘭石有寄》清?智永 一片空山石,數莖幽谷草。 寫寄風塵人,莫忘林泉好。
《題畫蘭》 清?黃任 之一 何來爾室香?四壁即空谷。 一拳古而媚,美人伴幽獨。
之二 沅澧多所思,遠道我心? 。 紙窗招香魂,貌之不敢佩。
之三 磁斗寄綺石,源清者香遠。 君從輞川來,而得此粉本。
《蘭》 清?馬駘 叢蘭發幽崖,托根近霄漢。 泉水自流出,天風吹不斷。
《冬蘭》清?曹寅 冬草漫碧寒,幽蘭亦作花。 清如辟谷士,瘦似琢詩家。
叢秀幾釵股,頂分雙髻丫。 夕窗香思發,風影欲箐紗。
《珠蘭》清?姚燮 香粟佛天飯,蕊珠仙界衣。 托名應自貴,含蕾再難微。
蕩子甘心與,村娘愧發稀。 一春清素愿,消受露華霏。
《卓子任至署館論詩時盆蘭初放》清?孔尚任 過雨江城濕,探梅野寺寒。 往來敦古處,吟嘯慰閑官。
不信詩全警,常愁字未安。 相將情話久,臭味比幽蘭。
畫蘭》清?譚嗣同 雁聲吹夢下江皋,楚竹湘 起暮濤。 帝子不來山鬼哭,一天風雨寫離騷。
《柬魏默源》清?何紹基 蕙抱蘭懷只自憐,美人遙在碧云邊。 東風不救紅顏老,恐誤青春又一年。
《畫蘭》清?孫原湘 離騷一種舊根苗,湘水湘云綠共搖。 認取春風雙影子,不聞香氣也魂銷。
題 《空谷幽蘭圖》清?汪士慎 蘭草堪同隱者心,自榮自萎白云深。 春風歲歲生空谷,留得清香入素琴。
《題蘭花冊》清?李方膺 問天莫笑總無知,也惜幽蘭鬢漸絲。 當戶已愁鋤已盡,入山又恐負芳時。
《蘭溪》清?黃任 如畫山城 小濱,樓臺一半枕通津。 縱然不達瀟湘路,香草名溪更感人。
《荊門雜詠》清?李友棠 憔悴江潭賦九歌,楓林葉下洞庭波。 蛾眉自古傷謠諑,獨采秋蘭吊汩羅。
《畫蘭》清?馬駘 昨日街頭賣菜翁,見我寫蘭說寫蔥。 我有株蔥曾失卻,被君偷入畫圖中。
明朝古詩 湘妃怨》明·李夢陽 采蘭湘北芷,搴木澧南潯。 淥水含瑤彩,微風托玉音。
云起蒼梧夕,日落洞庭陰。 不知篁竹苦,惟見淚斑深。
《 蘭 》明 陳汝言 蘭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為世人賞,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時,根株離本鄉。 雖承愛護力,長養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綠葉恐雕傷。 何如在林壑,時至還自芳。
《垂蘭》明·李日華 從風不獵香,俯溪自憐影。 空山狼藉春,半屬野樵領。
《題畫蘭》明·陳獻章 陰崖百草枯,蘭蕙多生意。 君子居險夷,乃與恒人異。
《題蘭竹卷》 明·文彭 偶培蘭蕙兩三栽,日燠風微次第開。 坐久不知香在堂,開窗時有蝶飛來。
《子昂蘭》明·史鑒 國香零落佩 空,芳草青青合故宮。 誰道有人和淚寫,托根無地怨東風。
《畫蘭》明·李日華 江南四月雨晴時,蘭吐幽香竹弄姿。 蝴蝶不來黃鳥睡,小窗風卷落花絲。
懊恨幽蘭強主張,開花不與我商量。 鼻端觸著成消受,著意尋香又不香。
《王楚玉畫蘭》明·陳繼儒 年來空谷半霜風,留得遺香散草叢。 只恐樵人溷蘭艾,紅顏收在束薪中。
《 蘭 》明·董其昌 綠衣青蔥傍石栽,孤根不與眾花開。 酒闌展卷山窗下,習習香從紙上來。
無邊蕙草裊春煙,谷雨山中叫杜鵑。 多少朱門貴公子,何人消受靜中緣。
《水墨蘭花》明·徐渭 綠水唯應漾白蘋,胭脂只念點朱唇。 自從畫得湘蘭后,更不閑題與俗人。
作者:林鴻 朝代:明 投贈張紅橋 桂殿焚香酒半醒, 露華如水點銀屏。 含情欲訴心中事, 羞見牽牛織女星。
作者:解縉 朝代:明 斧 斫削群才到鳳池。 良工良器兩相資。
他年好攜朝天去。 奪取蟾宮第一枝。
五月十九日大雨 作者:劉基 朝代:明 風驅急雨灑高城,云壓輕雷殷地聲。 雨過不知龍去處,一池草色萬蛙鳴。
北風行 作者:劉基 朝代:明 城外蕭蕭北風起,城上健兒吹落耳。 將軍玉帳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飛。
古戍 作者:劉基 朝代:明 古戍連山火,新城殷地笳。 九洲猶虎豹,四海未桑麻。
天迥云垂草,江空雪覆沙。 野梅燒不盡,時見兩三花。
我愛秋香 作者:唐寅 朝代:明 我畫藍江水悠悠, 愛晚亭上楓葉愁。 秋月溶溶照佛寺, 香煙裊裊繞經樓。
花下酌酒歌 作者:唐寅 朝代:明 九十春光一擲梭,花前酌酒唱高歌。 枝上花開能幾日,世上人生能幾何。
好花難種不長開,少年易過不重來。 人生不向花前醉,花笑人生也是呆。
唐伯虎與祝枝山聯句詠奇石 作者:唐寅 朝代:明 嵯峨怪石倚云間,拋擲于今定幾年。 苔蘚作毛因雨長,藤蘿穿鼻任風牽。
從來不食溪邊草,自古難耕隴上田。 恨殺牧童鞭不起,笛聲斜掛夕陽煙。
三、關于明朝 的詩
明代詩文數量卻浩如煙海,不僅作家眾多,而且各成流派。永樂至正統年間,文壇上出現了以內閣大學士楊士奇、楊榮、楊溥為首的“臺閣體”詩派。明中葉,在反對臺閣體冗沓文風的斗爭中,先有弘治、正德年間的李夢陽、何景明為首的“前七子”崛起,繼而又有嘉靖、萬歷間李攀龍、王世貞為首的“后七子”雄踞文壇。他們以復古為號召,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 當前、后七子復古運動興起時,文壇上又相繼迭起“唐宋派”和“公安派”。
【劉伯川席上作】 飛雪初停酒未消,溪山深處踏瓊瑤。 不嫌寒氣侵入骨,貪看梅花過野橋。 小注:本詩是明代大臣楊士奇十四歲時所作。關于此詩的來由,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楊士奇十四五歲時,一次與朋友陳孟潔一起去拜見他父親的好友劉伯川。當時正值寒冬,一場大雪過后,山明水秀的村莊田野變成了一個銀白的世界。三人酒酣耳熱,沿著小溪漫步。劉伯川讓兩個少年每人作詩一首,表達志向。楊士奇寫了以上這首詩,陳孟潔則寫了另外一首:“十年勤苦事雞窗,有志青云白玉堂。會待香風楊柳陌,紅樓爭看綠衣郎。”意思是說,自己從小刻苦讀書,等到自己中了進士或狀元,騎馬游街之時,那些官宦人家的女子一定會非常愛慕我,要爭著觀看我的風采。劉伯川笑著對他說:“十年寒窗,只是為了博得紅樓女子的一笑,日后當為風流進士。”對楊士奇的這首詩則說:“你的詩不失寒士本色,目前雖然如梅花處境貧寒,但將來必成大器,好好努力吧,可惜我看不到那天了。” 劉伯川卒后,孟潔果登第,為翰林庶吉士,而士奇官至少師。皆如伯川言。 【發淮安】 岸蓼疏紅水荇青,茨菰花白小如蓱。 雙鬟短袖慚人見,背立船頭自采菱。 【楊白花】 楊白花,逐風起。 含霜弄雪太輕盈,蕩日搖春無定止。 樓中美人雙翠顰,坐見紛紛渡江水。 天長水闊花緲茫,一曲悲歌思千里。 【巫山高】 巫山高高十二峰,連崖疊褵如游龍。 當時陽臺下神女,翠斂紅銷空處所。 朝朝峽里望氛氳,可憐猶似作行云。 相思已下沾裳淚,況復猿聲不可聞。 【入薊州界】 云凈天清紫翠浮,好山消盡越鄉愁。 行人如有江南興,馬上題詩入薊州。 【宣德丙午謁二陵(二首)】 去年侍從謁長陵,此日重來慟倍增。 春柳春花渾似昔,獻陵陵樹復層層。 君恩追憶不勝哀,老淚干枯病骨摧。 陵下一來腸一斷,余生知復幾回來。 【清明有感】 西江南望渺天涯,歲歲清明不在家。 蕩日飄風無定著,亂人情思是楊花。 【題少保楊澹庵江鄉歸趣圖】 巴陵西畔楚江分,曾泛湖波望岳云。 借得君山小龍笛,月明吹向洞庭君。 【江上早行】 漢陽磯上鼓初稀,煙柳昽昽一鵲飛。 乘月不知行處遠,滿江風露濕人衣。 【三十六灣】 湘陰縣南江水斜,春來兩岸無人家。 深林日午鳥啼歇,開遍滿山紅白花。
四、哪位告訴我明朝思念的詩句給我一些
《除夜太原寒甚》
作者:于謙
寄語天涯客,輕寒底用愁。春風來不遠,只在屋東頭。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閉門》
作者:唐寅
雨打梨花深閉門,忘了青春,誤了青春。賞心樂事共誰論?花下銷魂,月下銷魂。愁聚眉峰盡日顰,千點啼痕,萬點啼痕。曉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卜算子·秋色到空閨》
作者:夏完淳
秋色到空閨,夜掃梧桐葉。誰料同心結不成,翻就相思結。十二玉闌干,風動燈明滅。立盡黃昏淚幾行,一片鴉啼月。
五、求明代詩人高啟一首悼念女兒的詩的名字
《見花憶亡女書》 高啟
中女我所憐,六歲自抱持;
懷中看哺果,膝上教誦詩。
晨起學姊妝,鏡臺強臨窺;
稍知愛羅綺,家貧術能為。
嗟我久失意,雨雪走路歧;
暮歸見歡迎,憂懷每成怡。
如何屬疾朝,復值事變時;
聞驚遽沉殞,藥餌不得施。
倉皇具薄棺,哭送向遠陂;
茫茫已難尋,惻惻猶苦悲。
即思去年春,花開舊園池;
牽我樹下行,令我折好枝。
今年花復開,客居遠江湄;
家全爾獨歿,看花空淚垂。
一觴不**,夕幔風凄其。
六、明朝的詩
臨江仙 【原文】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譯文】 滾滾的長江向東流去,一代代英雄象浪花一樣轉瞬既逝。
無論是非還是成敗到頭來都是一場空。青山還是和原來一樣,卻不知過去了多少日日夜夜。
白了頭發的漁夫和憔夫在江邊上已經習慣了這世事的春夏秋冬酸甜苦辣。閑暇時,坐下來擺上一壺酒,談笑著說起古今天下的往事。
【注釋】 淘盡:蕩滌一空。 漁樵:漁父和樵夫。
渚:水中的的小塊陸地。 【鑒賞】 這是楊慎所做《廿一史彈詞》第三段《說秦漢》的開場詞,后毛宗崗父子評刻《三國演義》時將其放在卷首。
詞的開首兩句令人想到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和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以一去不返的江水比喻歷史的進程,用后浪推前浪來比喻英雄叱咤風云的豐功偉績。然而這一切終將被歷史的長河帶走。
“是非成敗轉頭空”是對上兩句歷史現象的總結, 從中也可看出作者曠達超脫的人生 觀。“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青山和夕陽象征著自然界和宇宙的亙古悠長,盡管歷代興亡盛哀、循環往復,但青山和夕陽都不會隨之改變,一種人生易逝的悲傷感悄然而生。
下片為我們展現了一個白發漁樵的形象,任它驚駭濤浪、是非成敗,他只著意于春風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談笑間,固守一份寧靜與淡泊。而這位老者不是一般的漁樵,而是通曉古今的高士,就更見他淡泊超脫的襟懷,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全詞似懷古,似物志。開篇從大處落筆,切入歷史的宏流,四、五句在景語中富哲理、意境深邃。
下片則具體刻畫了老翁形象,在其生活環境、生活情趣中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從而表現出一種大徹大悟的歷史觀和人生觀。 此句甚為豪邁、悲壯,其中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獨感,又含高山隱士對名利的澹泊、輕視。
臨江豪邁的英世偉業的消逝,像滾滾長江一樣,洶涌東逝,不可拒,空留偉業。而我認為此句比起東坡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更有悲壯和凄婉之情。
盡管當初英雄們意氣風發,春風得意,但曾經的浴血廝殺,曾經的金戈鐵馬,已隨時間遠去,一切成敗得失功過是非都已經過去,被歷史的長河所吞噬。 歷史給人的感受是濃厚、深沉的,不似單刀直入的快意,而似歷盡榮辱后的滄桑。
“青山依舊在”即象是對英雄偉業的映證,又象對其的否定,但這些都不必深究,“幾度夕陽紅”,面對似血的殘陽,歷史仿佛也凝固了。“依舊”和“幾度”在變與不變的現實中掙扎。
或許世界真的就是如此,充滿著變與不變。 在這凝固地歷史畫面上,白發的漁夫、悠然的樵漢,意趣盎然于秋月春風。
但“慣”字又表現出了莫名的孤獨與滄涼。或許當一切都過去的時候,心中才會有這份憑吊古戰場的蒼涼而從容,沉郁而超然。
“一壺濁酒喜相逢”使這份孤獨與滄涼有了一份安慰,有朋自遠方來的喜悅,給這首的詞的寧靜氣氛增加了幾份動感。“濁酒”顯現出了主人與來客友誼的高淡平和,其意本不在酒。
在這些高山隱士心中,那些名垂千古的豐功偉績只不過是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何足道哉! 石灰吟 [明] 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 , 烈火焚燒若等閑 。 粉身碎骨渾不怕 , 要留清白在人間 。
譯文 經歷千錘萬鑿才出了深山, 經歷烈火焚燒也如同平常一樣。 即使粉身碎骨也完全不害怕, 只要留下清清白白在人間。
論詩 清.趙翼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譯文: 李白和杜甫的詩篇經成千上萬的人傳頌,現在讀起來感覺已經沒有什么新意了 我們的大好河山每代都有才華橫溢的人出現,他們的詩篇文章以及人氣都會流傳數百年。 文徵明《絕句》 公事歸來衣雪埋,兒童燈火小茅齋。
人家不必論貧富,才有讀書聲便佳。 石灰吟 [明] 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 , 烈火焚燒若等閑 。
粉身碎骨渾不怕 , 要留清白在人間 。 譯文 經歷千錘萬鑿才出了深山, 經歷烈火焚燒也如同平常一樣。
即使粉身碎骨也完全不害怕, 只要留下清清白白在人間。 論詩 清.趙翼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譯文: 李白和杜甫的詩篇經成千上萬的人傳頌,現在讀起來感覺已經沒有什么新意了 我們的大好河山每代都有才華橫溢的人出現,他們的詩篇文章以及人氣都會流傳數百年文徵明《絕句》 公事歸來衣雪埋,兒童燈火小茅齋。
人家不必論貧富,才有讀書聲便佳。 石灰吟 [明] 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 , 烈火焚燒若等閑 。
粉身碎骨渾不怕 , 要留清白在人間 。 譯文 經歷千錘萬鑿才出了深山, 經歷烈火焚燒也如同平常一樣。
即使粉身碎骨也完全不害怕, 只要留下清清白白在人間。 論詩 清.趙翼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譯文: 李白和杜甫的詩篇經成千上萬的人傳頌,現在讀起來感覺已經沒有什么新意了 我們的大好河山每代都有才華橫溢的人出現,他們的詩篇文章以及人氣都會流傳數百年文徵明《絕句》 公事歸來衣雪埋,兒童燈火小茅齋。
人家不必論貧富,才有讀書聲便佳。 石。
七、明代的古詩詞
楊榮《小山》
瑤空涌出秀芙蓉,寶樹參差近九重。波泛羽觴來玉澗,泉垂珠箔噴金龍。四時佳氣浮丹闕,八表晴嵐露碧峯。喜遇太平無事日,共沾雨露沐恩濃。
劉基《感懷》
結發事遠游,逍遙觀四方。天地一何闊,山川杳茫茫。眾鳥各自飛,喬木空蒼涼。登高見萬里,懷古使心傷。佇立望浮云,安得凌風翔。
劉基《水龍吟》
雞鳴風雨瀟瀟,側身天地無劉表。啼鵑迸淚,落花飄恨,斷魂飛繞。月暗云霄,星沉煙水,角聲清裊。問登樓王粲,鏡中白發,今宵又添多少。 極目鄉關何處?渺青山、髻螺低小。幾回好夢,隨風歸去,被渠遮了。寶瑟弦僵,玉笙指冷,冥鴻天杪。但侵階莎草,滿庭綠樹,不知昏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