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求徐渭《題葡萄圖》賞析
徐渭題詩《葡萄圖》
明朝嘉靖年間,官居別駕的雷鳴陽在凈眾寺后的南山上,由下至頂建造了三座十分精致的山亭。史稱鳴陽三亭。亭子建好后,還沒有為亭子題名立匾。想請一位博學多才的名士,依山景轉換之狀,題寫三座亭名,雷鳴陽想到了會稽山陰才子徐渭。
徐渭不負厚望,上山觀景擬名,勞累一天,為鳴陽三亭題寫了“滴翠亭”、“怡心亭”、“觀潮亭”三塊匾額,見晚霞吐彩,日色已晚,就借宿在凈眾寺中。閑來無事,徐渭想與方丈對奕一局。剛踏進方丈室,迎面墻上掛著的一幅《葡萄圖》吸引了他。他仔細觀賞,精心揣摸,覺得此圖神形皆備,物似現今、栩栩如生,非高手難以繪就,只是如此精美之圖,為何沒有題字落款!徐渭感到十分納悶就向方丈請教。方丈解釋道:這是先朝敝寺祖師智淵大師遺作。因他一生喜愛自己栽種的野藤葡萄,又擅長繪畫,留下此圖,成為本寺歷代傳世之寶。至于沒有題字落款,先祖師曾有遺言,凡能看得中此畫的人,必是飽學之士,務請題字落款,平庸之輦,不可與之涂鴉,免得污了此圖。因此多少年來,無人敢為此圖題字落款。“噢,原來如此!” 徐渭釋然道。方丈又道:施主乃大明才子,貧僧早有耳聞。今日有緣光臨敝寺,實在是三生有幸,懇請施主為先祖師遺圖增色,題詩既為敝寺增光,亦為先祖師遺圖,請施主幸勿推卻。徐渭見方丈一片至誠,難以推諉,只得從命。他凝視著葡萄圖。思慮良久,心想,智淵大師能從山間野藤葡萄中尋覓良種栽培,以其揚名,而我滿腹文才,卻似明珠復土無人識得,只落得懷才不遇,仕途失意,一生坎坷,如今年已五旬,還顛沛流離……想到這里,不由悲從中來,于是提筆在圖上寫下了一首《題葡萄圖》的詩: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誦晚風,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扔野藤中。這悲涼凄切的詩句,徐渭從心底里發出了世道不公,壯志難酬的時代感嘆!
徐渭,又號青藤老人,多才多藝,才華橫溢,尤工寫意花卉,詩才亦高。詩人一生坎坷,數度自殺而未遂,半生漂泊潦倒。本詩雖為題畫之作,卻是詩人生命的真實刻畫:半生落魄,獨對晚風,畫作雖如珠玉之寶,卻閑拋野藤之中。詩與人生,詩與現實,一脈貫通,是詩人激憤、苦痛和狂傲的真切情感體現。
實在是找不到賞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