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變字開頭的成語
1 變本加厲 2 變動不居 3 變風改俗 4 變風易俗 5 變服詭行 6 變躬遷席 7 變古亂常 8 變古易常 9 變古易俗 10 變故易常 11 變化不測 12 變化不窮 13 變化多端 14 變化莫測 15 變化如神 16 變化萬端 17 變化無常 18 變化無方 19 變化無窮 20 變化有時 21 變幻不測 22 變幻莫測 23 變幻無常 24 變幻無窮 25 變跡埋名 26 變醨養瘠 27 變臉變色 28 變名易姓 29 變起蕭墻 30 變容改俗 31 變色易容 32 變色之言 33 變生不測 34 變生意外 35 變生肘腋 36 變俗易教 37 變態百出 38 變危為安 39 變心易慮 40 變姓埋名 41 變炫無窮 42 變顏變色 43 變徵之聲 44 變貪厲薄。
二、以改字開頭的詩詞
周曇 【春秋戰國門·章子】 在家能子必能臣,齊將功成以孝聞。
改葬義無欺死父,臨戎安肯背生君 韋應物 【立夏日憶京師諸弟】 改序念芳辰,煩襟倦日永。夏木已成陰,公門晝恒靜。
長風始飄閣,疊云才吐嶺。坐想離居人,還當惜徂景。
杜甫 【臺上(得涼字)】 改席臺能迥,留門月復光。云行遺暑濕,山谷進風涼。
老去一杯足,誰憐屢舞長。何須把官燭,似惱鬢毛蒼。
陳潤 【東都所居寒食下作】 江南寒食早,二月杜鵑鳴。日暖山初綠,春寒雨欲晴。
浴蠶當社日,改火待清明。更喜瓜田好,令人憶邵平。
盧仝 【蕭宅二三子贈答詩二十首·客謝井】 改邑不改井,此是井卦辭。井公莫怪驚,說我成憨癡。
我縱有神力,爭敢將公歸。揚州惡百姓,疑我卷地皮。
白居易 【白發】 雪發隨梳落,霜毛繞鬢垂。加添老氣味,改變舊容儀。
不肯長如漆,無過總作絲。最憎明鏡里,黑白半頭時。
白居易 【埇橋舊業】 別業埇城北,拋來二十春。改移新徑路,變換舊村鄰。
有稅田疇薄,無官弟侄貧。田園何用問,強半屬他人。
三、“變”字開頭的成語
變本加厲 厲:猛烈。指比原來更加發展。現指情況變得比本來更加嚴重。
變古易常 改變過去的法制和習俗。
變化多端 形容變化極多。也指變化很大。
變化莫測 變化很多,不能預料。
變化無常 無常:沒有常態。指事物經常變化,沒有規律性。
變化無窮 形容不斷變化,沒有止境。
變幻莫測 變幻:變化不可測度。變化很多,不能預料。
變幻無常 指事物經常變化,沒有規律性。
變名易姓 改換了原來的姓名。
變色易容 變、易:改變。色、容:臉色、表情。形容驚惶失措的神情。
變色之言 使臉色改變的話。多指為爭論是非曲直而沖動發怒時說的話。
變生不測 變:有重大影響的突然變化;不測:意外。變故發生于突然之間。
變生肘腋 肘腋:胳肢窩。比喻事變就發生在身邊。
變危為安 變危急為平安。
變動不居 指事物不斷變化,沒有固定的形態。
變風改俗 指改變舊的風氣和習俗。
變風易俗 指改變舊的風氣和習俗。
變躬遷席 移動身體,離開席位。表示謙恭。
變古亂常 更改或打亂祖宗常法。
變古易俗 改變傳統的法制和習俗。
變故易常 改變傳統的法制和準則。
變化不測 變化無常,無法捉摸。
變化不窮 指變化多種多樣,沒有窮盡。
變化如神 神:神奇。形容變化迅速而神奇。
變幻不測 指變化無常,無法預測。
變幻無窮 變化多種多樣,沒有窮盡。極言變化之多。
變醨養瘠 使薄酒變醇,瘠土變得肥沃。比喻改變貧窮落后面貌。
變臉變色 因內心驚、懼、急、怒而改變面色。
變容改俗 指改變風貌習俗。
變俗易教 改變原有的習俗和教化。
變態百出 形容事物形態變化之多。
變心易慮 改變思想;改變打算。
變炫無窮 變化多種多樣,沒有窮盡。極言變化之多。
變顏變色 因內心驚、懼、急、怒而改變面色。
變貪厲薄 指改變、勸勉貪圖財利、行為輕薄的人使之廉潔忠厚。
四、變字開頭的成語有哪些
變字開頭的成語 :
變化多端、
變幻莫測、
變本加厲、
變化如神、
變俗易教、
變貪厲薄、
變跡埋名、
變色易容、
變顏變色、
變徵之聲、
變生意外、
變躬遷席、
變征之聲、
變服詭行、
變動不居、
變醨養瘠、
變褒為貶、
變生肘腋、
變色之言、
變心易慮、
變態百出、
變姓埋名
五、是 字開頭的詩句
是離愁 —— 五代 · 李煜《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是非成敗轉頭空 —— 明 · 楊慎《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是氣所磅礴 —— 宋 · 文天祥《正氣歌》是殆有養致然爾 —— 宋 · 文天祥《正氣歌》是處紅衰翠減 —— 宋 · 柳永《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是以見放 —— 先秦 · 佚名《漁父》【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煜 【作品】:相見歡 【內容】: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1]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2]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3] 【注釋】:[1]鎖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籠罩.[2]離愁:指去國之愁.[3]別是一般:亦做“別是一番”,另有一種之意.詞名《相見歡》詠的卻是離別愁.此詞寫作時期難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詞中的繚亂離愁不過屬于他宮庭生活的一個插曲,如作于歸宋以后,此詞所表現的則應當是他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起句“無言獨上西樓”,攝盡凄惋之神.“無言”者,并非無語可訴,而是無人共語.由作者“無言”、“獨上”的滯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見其孤獨之甚、哀愁之甚.本來,作者深諳“獨自莫憑欄”之理,因為欄外景色往往會觸動心中愁思,而今他卻甘冒其“險”,又可見他對故國(或故人)懷念之甚、眷戀之甚.“月如鉤”,是作者西樓憑欄之所見.一彎殘月映照著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著他視線難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陣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憶?而俯視樓下,但見深院為蕭颯秋色所籠罩.“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還是作者,已無法、也無須分辨,因為情與景已妙合無垠.過片后“剪不斷”三句,以麻絲喻離愁,將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歷來為人們所稱道,但更見作者獨詣的還是結句:“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詩詞家借助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來表現離愁時,或寫愁之深,如李白《遠離別》:“海水直下萬里深,誰人不言此愁古”;或寫愁之長,如李白《秋浦歌》:“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或寫戀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雙溪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或寫愁之多,如秦觀《千秋歲》:“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李煜此句則寫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卻根植于作者的內心深處,無法驅散,歷久彌鮮;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訴諸人們的視覺,而直接訴諸人們的心靈,讀后使人自然地結合自身的體驗而產生同感.這種寫法無疑有其深至之處.《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1、“無言獨上西樓”:“無言”,無盡思緒,無可傾訴;“獨上西樓”:登高問月,無人傾訴、心境落寞的行為觀照;“月如鉤”:寂寞清愁的意象,月圓必缺,載荷著人生的無常之悲.2、“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種著梧桐樹的寂靜庭院為秋色籠罩(梧桐,古有“梧桐樹,三更雨”、“疏雨滴梧桐”等句),“寂寞梧桐”,似有人樹泯合之感;“深院”,庭院深深,音訊隔絕杳無;“清秋”:背景,為通篇充溢的“離愁”愁起之由.全句摹畫了一幅意境朦朧、浸染著哀愁的圖畫.3、“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表現了心宇深處深深的寂寞、萬般的無奈和無法排遣的離愁.4、“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別是一般滋味”指離愁,即“離愁在心頭”之意.如果說前文還用“剪”和“理”的動作對離愁加以形象摹刻,本句則將離愁寫得無可形狀、無以陳述,為更深一層的寫法。
【原文】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注釋】 淘盡:蕩滌一空。漁樵:漁父和樵夫。
渚:水中的的小塊陸地。【鑒賞】 這是楊慎所做《廿一史彈詞》第三段《說秦漢》的開場詞,后毛宗崗父子評刻《三國演義》時將其放在卷首。
詞的開首兩句令人想到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和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以一去不返的江水比喻歷史的進程,用后浪推前浪來比喻英雄叱咤風云的豐功偉績。然而這一切終將被歷史的長河帶走。
“是非成敗轉頭空”是對上兩句歷史現象的總結, 從中也可看出作者曠達超脫的人生 觀。“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青山和夕陽象征著自然界和宇宙的亙古悠長,盡管歷代興亡盛哀、循環往復,但青山和夕陽都不會隨之改變,一種人生易逝的悲傷感悄然而生。
下片為我們展現了一個白發漁樵的形象,任它驚駭濤浪、是非成敗,他只著意于春風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談笑間,固守一份寧靜與淡泊。而這位老者不是一般的漁樵,而是通曉古今的高士,就更見他淡泊超脫的襟懷,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全詞似懷古,似物志。開篇從大處落筆,切入歷史的宏流,四、五句在景語中富哲理、意境深邃。
下片則具體刻畫了老翁形象,在其生活環境、生活情趣中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從而表現出一種大徹大悟的歷史觀和人生觀。此句甚為豪邁、悲壯,其中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獨感,又含高山隱士對名利的澹泊、輕視。
臨江豪邁的英世偉業的消逝,像滾滾長江一樣,洶涌東逝,不可拒,空留偉業。而我認為此句比起東坡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更有悲壯和凄婉之情。
盡管當初英雄們意氣風發,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