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人贊頌蠟燭的詩句
1、《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唐代李商隱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譯文: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燃盡成灰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干。
2、《贈別》——唐代杜牧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譯文:案頭蠟燭有心它還會依依惜別,你看它替我們流淚直流到天明。
3、《白蠟燭詩》——唐代孫氏
景勝銀釭香比蘭,一條白玉逼人寒。
他時紫禁春風夜,醉草天書仔細看。
譯文:光亮勝過銀燈,香氣賽過蘭花的白玉一般的白蠟燭,就好比丈夫的才氣。不久,他就會進士及第,待詔翰林,乘醉草擬詔命,到那時讓大家好好看看。
4、《牡丹》——唐代李商隱
石家蠟燭何曾剪,荀令香爐可待熏。
譯文:像石崇家的蠟燭那樣光彩照人,哪里需要剪去燭花?它遍體異香,又何必要像荀令君那樣用香爐熏染呢?
5、《晚坐寄友人》——唐代溫庭筠
遺簪可惜三秋白,蠟燭猶殘一寸紅。
譯文:那個舊簪子已歷三秋,表面已經浮黃泛白,顏色不一。蠟燭燒了一夜,還剩最后一點微光。
二、贊美蠟燭的詩句12
1、“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借蠟燭歌頌教師的奉獻精神 2、“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借燭烘托出久別重逢的情意與溫馨。
3、“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借蠟燭寫離別 4、“燭光里的媽媽”,借蠟燭歌頌母親。5燃燒了自己,照亮了他人李煜 【句】 烏照始潛輝,龍燭便爭秉。
(以下《孔帖》) 田娥 【雜曲歌辭·夜夜曲】 愁人夜獨傷,滅燭臥蘭房。只恐多情月,旋來照妾床。
*** 【雜曲歌辭·第六徹】 閨燭無人影,羅屏有夢魂。近來音耗絕,終日望君門。
張仲素 【雜曲歌辭·宮中樂】 月彩浮鸞殿,砧聲隔鳳樓。笙歌臨水檻,紅燭乍迎秋。
薛維翰 【雜歌謠辭·古歌】 美人閉紅燭,燭坐裁新錦。頻放翦刀聲,夜寒知未寢。
陳叔達 【自君之出矣(一作賈馮吉詩)】 自君之出矣,紅顏轉憔悴。思君如明燭,煎心且銜淚。
陳叔達 【自君之出矣(一作賈馮吉詩)】 自君之出矣,明鏡罷紅妝。思君如夜燭,煎淚幾千行。
楊師道 【詠舞(一作楊希道詩)】 二八如回雪,三春類早花。分行向燭轉,一種逐風斜。
蔣維翰 【古歌二首】 美人閉紅燭,獨坐裁新錦。頻放剪刀聲,夜寒知未寢。
孟浩然 【同張將薊門觀燈】 異俗非鄉俗,新年改故年。薊門看火樹,疑是燭龍燃。
韋應物 【同褒子秋齋獨宿】 山月皎如燭,風霜時動竹。夜半鳥驚棲,窗間人獨宿。
張繼 【飲李十二宅】 重門敞春夕,燈燭靄馀輝。醉我百尊酒,留連夜未歸。
顧況 【山春洞】 引燭踏仙泥,時時亂乳燕。不知何道士,手把靈書卷。
權德輿 【玉臺體十二首】 空閨滅燭后,羅幌獨眠時。淚盡腸欲斷,心知人不知。
韓愈 【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一詠·月池】 寒池月下明,新月池邊曲。若不妒清妍,卻成相映燭。
張仲素 【宮中樂五? 無題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三、贊美蠟燭的詩句12
1、“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借蠟燭歌頌教師的奉獻精神
2、“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借燭烘托出久別重逢的情意與溫馨。
3、“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借蠟燭寫離別
4、“燭光里的媽媽”,借蠟燭歌頌母親。
5燃燒了自己,照亮了他人
李煜 【句】 烏照始潛輝,龍燭便爭秉。(以下《孔帖》)
田娥 【雜曲歌辭·夜夜曲】 愁人夜獨傷,滅燭臥蘭房。只恐多情月,旋來照妾床。
*** 【雜曲歌辭·第六徹】 閨燭無人影,羅屏有夢魂。近來音耗絕,終日望君門。
張仲素 【雜曲歌辭·宮中樂】 月彩浮鸞殿,砧聲隔鳳樓。笙歌臨水檻,紅燭乍迎秋。
薛維翰 【雜歌謠辭·古歌】 美人閉紅燭,燭坐裁新錦。頻放翦刀聲,夜寒知未寢。
陳叔達 【自君之出矣(一作賈馮吉詩)】 自君之出矣,紅顏轉憔悴。思君如明燭,煎心且銜淚。
陳叔達 【自君之出矣(一作賈馮吉詩)】 自君之出矣,明鏡罷紅妝。思君如夜燭,煎淚幾千行。
楊師道 【詠舞(一作楊希道詩)】 二八如回雪,三春類早花。分行向燭轉,一種逐風斜。
蔣維翰 【古歌二首】 美人閉紅燭,獨坐裁新錦。頻放剪刀聲,夜寒知未寢。
孟浩然 【同張將薊門觀燈】 異俗非鄉俗,新年改故年。薊門看火樹,疑是燭龍燃。
韋應物 【同褒子秋齋獨宿】 山月皎如燭,風霜時動竹。夜半鳥驚棲,窗間人獨宿。
張繼 【飲李十二宅】 重門敞春夕,燈燭靄馀輝。醉我百尊酒,留連夜未歸。
顧況 【山春洞】 引燭踏仙泥,時時亂乳燕。不知何道士,手把靈書卷。
權德輿 【玉臺體十二首】 空閨滅燭后,羅幌獨眠時。淚盡腸欲斷,心知人不知。
韓愈 【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一詠·月池】 寒池月下明,新月池邊曲。若不妒清妍,卻成相映燭。
張仲素 【宮中樂五? 無題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四、贊美蠟燭的詩句有哪些
孟浩然 【同張將薊門觀燈】 異俗非鄉俗,新年改故年。
薊門看火樹,疑是燭龍燃。 韋應物 【同褒子秋齋獨宿】 山月皎如燭,風霜時動竹。
夜半鳥驚棲,窗間人獨宿。 張繼 【飲李十二宅】 重門敞春夕,燈燭靄馀輝。
醉我百尊酒,留連夜未歸。 顧況 【山春洞】 引燭踏仙泥,時時亂乳燕。
不知何道士,手把靈書卷。 權德輿 【玉臺體十二首】 空閨滅燭后,羅幌獨眠時。
淚盡腸欲斷,心知人不知。 李煜 【句】 烏照始潛輝,龍燭便爭秉。
(以下《孔帖》) 田娥 【雜曲歌辭·夜夜曲】 愁人夜獨傷,滅燭臥蘭房。只恐多情月,旋來照妾床。
*** 【雜曲歌辭·第六徹】 閨燭無人影,羅屏有夢魂。近來音耗絕,終日望君門。
張仲素 【雜曲歌辭·宮中樂】 月彩浮鸞殿,砧聲隔鳳樓。笙歌臨水檻,紅燭乍迎秋。
薛維翰 【雜歌謠辭·古歌】 美人閉紅燭,燭坐裁新錦。頻放翦刀聲,夜寒知未寢。
陳叔達 【自君之出矣(一作賈馮吉詩)】 自君之出矣,紅顏轉憔悴。思君如明燭,煎心且銜淚。
陳叔達 【自君之出矣(一作賈馮吉詩)】 自君之出矣,明鏡罷紅妝。思君如夜燭,煎淚幾千行。
楊師道 【詠舞(一作楊希道詩)】 二八如回雪,三春類早花。分行向燭轉,一種逐風斜。
蔣維翰 【古歌二首】 美人閉紅燭,獨坐裁新錦。頻放剪刀聲,夜寒知未寢。
孟浩然 【同張將薊門觀燈】 異俗非鄉俗,新年改故年。薊門看火樹,疑是燭龍燃。
韋應物 【同褒子秋齋獨宿】 山月皎如燭,風霜時動竹。夜半鳥驚棲,窗間人獨宿。
張繼 【飲李十二宅】 重門敞春夕,燈燭靄馀輝。醉我百尊酒,留連夜未歸。
顧況 【山春洞】 引燭踏仙泥,時時亂乳燕。不知何道士,手把靈書卷。
權德輿 【玉臺體十二首】 空閨滅燭后,羅幌獨眠時。淚盡腸欲斷,心知人不知。
韓愈 【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一詠·月池】 寒池月下明,新月池邊曲。若不妒清妍,卻成相映燭。
張仲素 【宮中樂五? 無題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五、贊美蠟燭的詩句
無題
作者:【李商隱】 年代:【唐】 體裁:【七律】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杜牧【贈別二首】其二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尊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唐五代-韓翃【寒食】
春城無處不飛花,
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
輕煙散入五侯家。
無題 作者:【李商隱】 年代:【唐】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
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薰微度繡芙蓉。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宿府
【杜甫】 年代:【唐】
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
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庭月色好誰看。
風塵荏苒音書絕,關塞蕭條行路難。
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
無題
作者:【李商隱】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六、贊美蠟燭的詩句
無題 作者:【李商隱】 年代:【唐】 體裁:【七律】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杜牧【贈別二首】其二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尊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唐五代-韓翃【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 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 輕煙散入五侯家。無題 作者:【李商隱】 年代:【唐】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
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薰微度繡芙蓉。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宿府 【杜甫】 年代:【唐】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
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庭月色好誰看。 風塵荏苒音書絕,關塞蕭條行路難。
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無題 作者:【李商隱】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七、描寫蠟燭的詩句或詞語,贊美蠟燭的也行,謝謝了,求求了,感謝,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無題》
陳叔達 【自君之出矣(一作賈馮吉詩)】 自君之出矣,明鏡罷紅妝。思君如夜燭,煎淚幾千行。
楊師道 【詠舞(一作楊希道詩)】 二八如回雪,三春類早花。分行向燭轉,一種逐風斜。
蔣維翰 【古歌二首】 美人閉紅燭,獨坐裁新錦。頻放剪刀聲,夜寒知未寢。
孟浩然 【同張將薊門觀燈】 異俗非鄉俗,新年改故年。薊門看火樹,疑是燭龍燃。
韋應物 【同褒子秋齋獨宿】 山月皎如燭,風霜時動竹。夜半鳥驚棲,窗間人獨宿。
張繼 【飲李十二宅】 重門敞春夕,燈燭靄馀輝。醉我百尊酒,留連夜未歸。
顧況 【山春洞】 引燭踏仙泥,時時亂乳燕。不知何道士,手把靈書卷。
權德輿 【玉臺體十二首】 空閨滅燭后,羅幌獨眠時。淚盡腸欲斷,心知人不知。
韓愈 【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一詠·月池】 寒池月下明,新月池邊曲。若不妒清妍,卻成相映燭。
八、描寫蠟燭的詩句有哪些
1. 李商隱《無題》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2.《長門燭》王建
秋夜床前蠟燭微,銅壺滴盡曉鐘遲。
殘光欲滅還吹著,年少宮人未睡時。
3.《贈別》杜牧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尊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4.《夜歸》白居易
半醉閑行湖岸東,馬鞭敲鐙轡瓏驄。
萬株松樹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
樓角漸移當路影,潮頭欲過滿江風。
歸來未放笙歌散,畫戟門開蠟燭紅。
5.《牡丹》李商隱
錦幃初卷衛夫人,繡被猶堆越鄂君。
垂手亂翻雕玉佩,招腰爭舞郁金裙。
石家蠟燭何曾剪,荀令香爐可待熏。
我是夢中傳彩筆,欲書花葉寄朝云。
古人曾用什么來比喻蠟燭?
應該說,古人用春蠶和蠟燭來比喻老師的敬業精神,自我犧牲的高貴品質。“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出自李商隱的詩《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詩中本意以“春蠶吐絲”、“蠟炬成灰”來比喻對愛人至死不渝的忠貞情感。后世由此引申為對于奉獻精神的贊揚。人們生動地把教師比作“蠟燭”,是對老師的無私奉獻精神和高尚品質給予的高度評價。人們歌頌蠟燭,是因為蠟燭默默地燃燒著自己,用自己的光去照亮別人,直至將自己燃盡。其喻意是說起蠟燭這種品質,人們就聯想到敬愛的老師,老師把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學生,用智慧和品格之光給學生照亮前進的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