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雪景表相思的詩句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苑中遇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白雪歌送武》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春雪》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絕《踏莎行》
千峰筍石千株玉,萬樹松蘿萬朵銀《南秦雪》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對雪》
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嘲王歷陽不肯飲酒》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北風行》
白雪紛紛何所似?撒鹽空中差可擬《詠雪聯句》
才見嶺頭云似蓋,已驚巖下雪如塵《南秦雪》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江雪》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春雪》
蝴蝶初翻簾繡,萬玉女、齊回舞袖《上林春令》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萬里月明《轉應曲》
投宿侵侵征騎,飛雪滿孤村《南浦·旅懷》
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除夜有懷》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北風行》
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北風行》
亂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風《對雪》
秦中歲云暮,大雪滿皇州《秦中吟·歌舞》
長安大雪天,鳥雀難相覓《雪詩》
江南江北雪漫漫,遙知易水寒《阮郎歸》
瀚海百重波,陰山千里雪《飲馬長城窟行》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從軍行》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觀獵》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塞下曲·其三》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江雪》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從軍行》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行路難》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別董大》
二、雪景的詩句思念
(一) 《靜夜思 》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二)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三)《回鄉偶書》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未改鬢毛催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聞客從何處來
(四)《長干曲 》崔顥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同是長干人,生小不相識。”
(五)《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七)相思 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勸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八)渡桑乾 賈島
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
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并州是故鄉
(九)《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向峰頭望故鄉。
(十)秋思 張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十一)夜雨寄北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十二)天凈沙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十三) 長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十四)長相思 李煜
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鞠花開,鞠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閑。
三、關于雪景思念家鄉的古詩
《回鄉偶書二首》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難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雜 詩》 [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 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渡漢江 唐·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 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 不敢問來人。
【年代】:唐 【作者】:岑參 【 題 】:逢入京使 【內容】: 故國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長干曲四首(其一、其二) 崔顥 “君家何處住? 妾住在橫塘。” 停舟暫借問, 或恐是同鄉。
“家臨九江水, 來去九江側。 同是長干人, 生小不相識。”
泊船瓜洲 (王安石·北宋)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四、關于雪天的思念的句子
以下就是:
1、白雪紛紛何所似,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晉·謝道蘊《詠雪聯句》
2、燕山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臺。唐李白《北風行》
3、嚴冬不肅殺,何以見陽春。唐·呂溫《孟冬蒲津關河亭作》
4、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絕。宋·呂本中《踏莎行》。
5、雪花似掌難遮眼,風力如刀不斷愁。清·錢謙益《雪夜次劉敬仲韻》
6、旋撲珠簾過粉墻,輕于柳絮重于霜。唐·李商隱《對雪二首》
7、斜陽疏竹上,殘雪亂山中。唐·韓翃《褚主簿宅會畢庶子錢員外郎使君》
8、峴山一夜玉龍寒,鳳林千樹梨花老。唐·呂巖《劍畫此詩于襄陽雪中》
9、溪深難受雪,山凍不流云。清·洪升《雪望》
10、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唐·韓愈《春雪》
五、求下雪寄托對遠方的她相思詩句
《詠雪》
作者:吳均
出處:《漢魏六朝詩選》
作品體裁:五言古詩
創作年代:南朝
原文:
微風搖庭樹,細雪下簾隙。
縈空如霧轉,凝階似花積。
不見楊柳春,徒見桂枝白。
零淚無人道,相思空何益。
譯文:
微微的風輕搖著庭院中的樹木,細細的雪落入竹簾的縫隙。
她像霧一般在空中飄轉著,而臺階上凝積著如花美麗。
我無法看到院中楊柳發芽迎春,只見桂枝上發白,但那只是空蕩的樹枝而已。
傷心淚下,此情卻無人可以傾訴,故而,這般多情愁思又有何益?
擴展資料:
作品賞析:
這首詩以詠雪為題,實際上是觀雪感懷。作品中所寫的雪,既不是銀妝素裹的曠野之雪,也不是漫天飛舞的吉征瑞兆之雪,而是江南庭院中的細雪。作者立于簾下,他的眼界也未曾超出庭院的上下前后。
首句寫風搖庭院之樹,是因樹動而知風,并且知是微風,顯然庭樹之動不同于大風下之搖動。次句的“細雪”與前面的“微風”相應,都具有江南雪景的特點。“下簾隙”的“下”,正與風之微、雪之細相應,故能從竹簾縫隙中落入。
“縈空”二句寫雪在空中、階上之姿。這里的“轉”為回環飄動之意。雪縈繞于空中如霧一樣回轉不定,這種狀態唯“細雪”才能有。因其“細”,故能“縈空”,似乎久飄不下;因其“細”,故迷朦“如霧”。
“凝階”與“縈空”相對,但見“縈空”,但見階上之雪凝積如花,而不見其飄落。這與“下簾隙”不同。詩人立于簾下,見簾邊之雪,故知從簾隙落下。至于階上,已為白雪凝積,則不覺其飄落。似乎空中之雪一味飄舞,階上之雪但只凝積,一動一靜,互不相涉。
“似花積”既寫階上雪色,亦隱隱引出下二句。作者寫空中、地上之后,目光復歸于居中的“庭樹”。“不見”二句上承首句的“庭樹”展開。楊柳、桂樹均為庭樹中之一部分。“楊柳春”指葉綠,“桂枝白”指花發。
時值隆冬,桂枝皆白,看似花,但庭中楊柳未綠,則知桂枝之白為非花。從首句至此全是寫景,并且是詩人立于簾下所見之景。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詠雪
六、形容雪天的思念詩句有什么
1、原文:幽州思婦十二月,停歌罷笑雙蛾摧。
倚門望行人,念君長城苦寒良可哀。 出處:唐代·李白《北風行》 釋義:在這冰天雪地的十二月里,幽州的一個思婦在家中不歌不笑,愁眉緊鎖。
她倚著大門,凝望著來往的行人,盼望著她丈夫的到來。她的夫君到長城打仗去了,至今未回。
長城那個地方可是一個苦寒要命的地方,夫君你可要保重啊。 2、原文: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
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出處:宋代·秦觀《踏莎行·郴州旅舍》 釋義:遠方的友人的音信,寄來了溫暖的關心和囑咐,卻平添了我深深的別恨離愁。郴江啊,你就繞著你的郴山流得了,為什么偏偏要流到瀟湘去呢? 3、原文:候館梅殘,溪橋柳細。
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出處:宋代·歐陽修《踏莎行·候館梅殘》 釋義:客舍前的梅花已經凋殘,溪橋旁新生細柳輕垂,春風踏芳草遠行人躍馬揚鞭。走得越遠離愁越沒有窮盡,像那迢迢不斷的春江之水。
4、原文:別后書辭,別時針線,離魂暗逐郎行遠。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
出處:宋代·姜夔《踏莎行·自沔東來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夢而作》 釋義:自從分別以后,她捎來書信中所說的種種,還有臨別時為我刺繡、縫紉的針線活,都令我思念不已。她來到我的夢中,就像是傳奇故事中的倩娘,魂魄離了軀體,暗地里跟隨著情郎遠行。
我西望淮南,在一片潔白明亮的月光下,千山是那么的清冷。想必她的魂魄,也像西斜的月亮,在冥冥之中獨自歸去。
也沒有個人照管。 5、原文:密約沉沉,離情杳杳,菱花塵滿慵將照。
倚樓無語欲銷魂,長空黯淡連芳草。 出處:宋代·寇準《踏莎行·春暮》 釋義:遙想當年依依惜別時的深情約定啊。
如今一別經年,依然杳無音訊,可曉得我這份斷腸的思念嗎?妝奩久未開,菱飾塵灰滿,眼下竟然連照鏡的心都懶了。 只是落寞地倚在欄桿上,心下縱有萬語千言,卻又向誰人說起?惟有無語凝噎,暗自銷魂罷了。
天空灰蒙蒙的,黯然地銜著綿綿不盡的芳草,一如我的思念。
七、描寫雪景的詩句有哪些
1、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出自韓愈《春雪》
詩句表達了這樣一種感情:雖然春色姍姍來遲,但畢竟就要來了。表面是說有雪無花,實際是說白雪比人更等不住,穿樹飛花作春色。這實際是詩人期盼春天,在自然界還沒有春色時幻化出的一片春色,富有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
2、三日柴門擁不開,階除平滿白皚皚。出自唐·柳宗元《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見寄》
柳宗元在永州居住在愚溪一帶,這里雜草從生,蓼花披岸,溪水清寒,道無行人。柴門多日緊閉不開,門前石階鋪滿了白雪皚皚。
3、微風搖庭樹,細雪下簾隙。縈空如霧轉,凝階似花積。不見楊柳春,徒見桂枝白。零淚無人道,相思空何益。出自南朝·吳均《詠雪》
這首詩以詠雪為題,實際上是觀雪感懷。作品中所寫的雪,既不是銀妝素裹的曠野之雪,也不是漫天飛舞的吉征瑞兆之雪,而是江南庭院中的細雪。“微風”、“細雪”“楊柳”“桂枝”,真是不一般的江南雪景。
4、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出自唐·高駢《對雪》
當詩人坐在窗前,欣賞著雪花飄入庭戶,雪花把窗外的竿竿青竹變成了潔白的瓊枝,整個世界都變得明亮了。這樣的雪花,讓詩人不禁感慨,希望白雪能掩蓋住世上一切丑惡,讓世界變得與雪一樣潔白美好。
5、凍云宵遍嶺,素雪曉凝華。入牖千重碎,迎風一半斜。不妝空散粉,無樹獨飄花。縈空慚夕照,破彩謝晨霞。出自唐·李世民《望雪》
某天清晨,詩人醒后看到到處是白色的雪花,內心愉悅,于是創作這首詠雪詩。詩人寫雪,雪飄進窗戶后,變成細碎的粉末,沒人梳妝卻飄灑下香粉,沒有樹林卻偏偏飄來鮮花。雪花亮光照徹天空,使黯淡的夕陽殘照感到羞慚,五彩繽紛的朝霞也失去了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