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齒輪是如何來的
齒輪在傳動中的應用很早就出現了。
公 元前4世紀,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在《機 械問題》中,就闡述了用青銅或鑄鐵齒輪傳遞 旋轉運動的問題。中國古代發明的指南車中 已應用了整套的輪系。
不過,古代的齒輪是 用木料制造或用金屬鑄成的,只能傳遞軸間 的回轉運動,不能保證傳動的平穩性,齒輪的 承載能力也很小。 據史料記載,遠在公元前 400?前200年的中國古代就已開始使用齒 輪。
在我國山西出土的青銅齒輪是迄今已發 現的最古老齒輪,作為反映古代科學技術成 就的指南車就是以齒輪機構為核心的機械 裝置。 一開始,齒輪不是在水碾裝置方面得到 應用,就是用于提水裝置。
這一直可追溯到 公元前3?前2世紀的古埃及的托勒密王朝。 那時,端面齒輪、傘形齒輪,通常對一個像“燈 籠”一樣的小齒輪組件進行驅動。
在歐洲、亞 洲和非洲,一種有齒輪的提水裝置被人們廣 泛使用。 公元前3世紀,有一位學者在著作中提 到過蝸桿,他的發明者是古希臘的阿基米德。
所謂蝸桿,實際上是在兩根互相垂直的軸間 進行傳遞運動的一種方法。等到公元前2世 紀的時候,一個名叫維特魯維斯的羅馬工程 師,在對水力碾子進行革新的過程中,使用了 一種類似的齒輪系統,運用垂直的水輪對冠 狀齒輪驅動碾砣加以配合。
更重要的是,第一副金屬齒輪在羅馬時 代問世。 特別是青銅齒輪,它既容易澆鑄,磨 損率又不高。
不過,當時它們的用途還主要 集中于天文儀器和機械玩具方面。 14世紀,人們發明了機械時鐘,這使齒輪 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特別要指出的是,18? 19世紀以來,齒輪在各種機床中的應用,為齒 輪的發展開辟了更為廣闊的應用前景。 1781年,英國著名的發明家瓦特通過不 斷試驗,研究出一種行星齒輪系統。
它是用 一個小的齒輪圍繞著一個較大的齒輪運動, 與行星繞太陽運動非常相似。這樣,蒸汽機 的往復運動就變為一種旋轉運動。
1828年,一個名叫佩格爾的法國人采用 了差動齒輪,并最早使之用于蒸汽船上。 1896年,一個叫賴利的英國發明家發明了最 早的現代周轉齒輪。
僅過了一年,英屆的工 程師蘭奇斯特又把它用在了汽車上。時至今 日,汽車自動變速器的主要零件還包括周轉 齒輪系統。
齒輪的意義是巨大的。如果人們沒有研 究出齒輪,就不會進入到工業時代,說不定人 們還生活在農業社會呢。
二、齒輪作文
有青翠高大的松柏,有玲瓏芬艷的野花,高與低、綠與紅,點染完美的畫卷;有如云朵飄飄的風帆,有如赤鱗翔浪的木船,枝與本,動與靜,成就遠航的輕騎。
燦爛的陽光下,有“萬類霜天競自由”,也正是魚與鳥、人與獸、雷與電、風與雨,補起乾坤中萬象爭榮的麗景。讓參差咬合,長短互補,在競爭的天地間,讓前進的齒輪運轉!上蒼造就鴻蒙之初的太陽與星斗,于是我們有光明的白晝和燦爛的星空。
大鵬飛過天際時,小小的雀在檐頭嬉耍,因著小雀,我愛大鵬的凌云之志,因著大鵬,我愛小雀的溫順可人。競爭中沒有永遠的勝負,只是這充滿意義的過程中,有許許多多的長長短短。
時間為你記下,回首時,是緊緊咬合的齒輪。推進長與短的互補,閃爍著雙贏的智慧。
時鐘一下一下走過,每一步都有齒輪的轉動,每一步都寫下長與短的補合。愛因斯坦這科學之壇的巨匠,在太長的生命路途中,寫下波爾的名字。
也許是面紅耳赤的唇槍舌戰,也許是互不相讓的據理力爭。競爭中,兩位科學家的長長短短補出了偉大的友誼,補出了人類世界的科學,補出了永遠閃爍明光的智慧。
雙贏是合作的雙手種下的果實,這果實屬于雙方,這果實又豈限于雙方?牛頓與伽利略,開普勒與第谷,一對對智慧的星辰在相互映照下,照徹了整個的人類原本蒙昧、無知的夜。前進的齒輪,一次次長與短的咬合,推進著文明的腳步。
競爭中的雙贏是和諧的表征。春花與秋月共同詮釋的是古典文化的馨香;詩詞與歌賦共同點綴了華夏青銅般的滄桑藝韻。
鼓角與絲竹,各自有著不同音韻,然而各異的聲響,不只為著其自身存在的價值,還應有合奏鳳鳴凰吟般悠遠樂曲的意義。競爭中的雙贏,為著造一片共同的藍天和一盤有力的齒輪。
有青松翠柏的高大挺拔,才有無名花草的別有馨香;有如云飛飄的風帆,于是更顯似赤鱗翔浪的輕舟;喜翼可蔽空的大鵬,更愛檐頭私語的麻雀;慕步行萬里的風,更羨瀟灑的雨。長短咬合,有一輪推進文明的齒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