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昔我往矣下一句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回想當初出征時,楊柳依依隨風吹;如今回來路途中,大雪紛紛滿天飛。 昔:指出征時。
依依:茂盛貌。一說,依戀貌。
思:語末助詞。 霏霏:雪大貌。
昔我往矣 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 雨雪霏霏 ?? 這是詩經里一個著名的句子,它象一幅畫,把一個出門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 出門時是春天,楊樹柳樹依依飄揚,而回來時已經是雨雪交加的冬天。
在一年的當兒,他經歷了什么已經盡在不言中了。 ?? 我們可以想象,他的妻子在家等著他。
我們可以想象他的戀人在故鄉等著他。即便是一年中受盡苦難,也要等到相見的一天。
?? 大雪中有一個人在獨行,遠處有一盞燈在為他亮著。那是他全部希望所在,是他活著的動力。
為了楊柳依依,他可以忍受雨雪霏霏。整篇充滿著人性的美。
古代人的交通不便,造就了人們思維的發達,把人的想象力發揮到極致。 ?? 不敢想象,現在的男女會創造出如此動人心魄的圖畫。
婚姻如同時尚,幾天過后就覺得不新鮮了。流行歌曲唱幾天,換新的是很正常的。
新的式樣不新的,那么換上更新的吧。如果是這樣還倒罷了,以心換心,沒什么不對。
夫妻忠誠,戀人坦蕩。合則留,不合則去,本來是一種理想狀態。
?? 可怕的是人的感情沾染上銅臭。所愛的不是人而是背后的社會關系,以及所帶來的社會利益,金錢、地位等等。
為了金錢和享受,人幾乎會獻出一切,包括肉體,它本身就是賺錢的資源。 ?? “昔我往矣 楊柳依依”的時代已經終結。
有時候我想,為什么我們時代出不了大作品,能永遠影響后來者的作品,原因是這個時代的經濟基礎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更,文化這個精神層次的東西也成了賺錢機器,其他的能逃脫嗎。 “以哀景寫樂”是指詩歌創作中的情景反襯手法,這種手法具有獨特的藝術表現效果,那就是“一倍增其哀樂”。
《采薇》詩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4句運用了這種手法,但并不具有對應關系。運用對比的方式。
將時序之“今——昔”,物候之“柳——雪”,人生之“往——來”剪接融匯,創造出超越現實的典型畫面。短短4句詩,看似平淡,娓娓道來,卻充滿了強大的藝術感染力。
同一個“我”,但有“今昔”之分,同一條路,卻有“楊柳依依”與“雨雪霏霏”之別,而這一切都在這一“往”一“來”的人生變化中生成。
二、昔我往矣,下一句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 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三、詩經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的下句是
詩經 小雅 采薇 采薇采薇 薇亦作止 曰歸曰歸 歲亦莫止 靡家靡室 玁狁之故 不遑啟居 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 薇亦柔止 曰歸曰歸 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 載饑載渴 我戍未定 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 薇亦剛止 曰歸曰歸 歲亦陽止 王事靡盬 不遑啟處 憂心孔疚 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 維常之華 彼路斯何 君子之車 戎車既駕 四牡業業 豈敢定居 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 四牡騤騤 君子所依 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 象弭魚服 豈不日戒 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 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 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 載饑載渴 我心傷悲 莫知我哀。
四、昔我往矣,下一句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啟居,玁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載饑載渴。
我戍未定,靡使歸聘。采薇采薇,薇亦剛止。
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王事靡盬,不遑啟處。
憂心孔疚,我行不來!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
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饑。
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五、昔我往矣的前一句
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的下一句是什么
【年代】:先秦【作者】:詩經【作品】:采薇【內容】: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家靡室,獫狁之故。
不遑啟居,獫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饑載渴。
我戍未定,靡使歸聘。采薇采薇,薇亦剛止。
曰歸曰歸,歲亦陽止。王事靡盬,不遑啟處。
憂心孔疚,我行不來。彼爾維何,維常之華。
彼路斯何,君子之車。戎車既駕,四牡業業。
豈敢定居,一月三捷。駕彼四牡,四牡騤騤。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魚服。
豈不日戒,獫狁孔棘。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饑載渴。
我心傷悲,莫知我哀。【注釋】:出自【詩經·小雅·鹿鳴之什】。
薇,野豌豆苗,可食。 作,生,指初生。
止,語末助詞。 曰,言、說。
一說為語首助詞,無實意。 莫,即今“暮”字。
靡室靡家,無有家室生活。意指男曠女怨。
獫(xian,上聲)狁(yun,上聲),即北狄,匈奴。 不遑,不暇。
啟,跪、危坐。居,安坐、安居。
古人席地而坐,故有危坐、安坐的分別。無論危坐和安坐都是兩膝著席,危坐(跪)時腰部伸直,臀部同足離開;安坐時則將臀部貼在足跟上。
柔,柔嫩。“柔”比“作”更進一步生長。
烈烈,猶熾烈。 載饑載渴,則饑則渴;即又饑又渴。
戍,防守。定,止。
聘,問,謂問候。 【作者小傳】:《詩經》約在公元前六世紀中葉編纂成書,據說是由儒家創始人孔子編定的。
它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作品三百零五篇,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都因音樂得名。“風”是地方樂調,收錄當時十五國的民歌;“雅”分大、小雅,多為貴族所作的樂章;“頌”是用于宗廟祭祀的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