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節,除夕古詩詞各三首,不要太長.】
關于除夕的古詩1、北宋 王安石《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2、唐·高適《除夜作》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故鄉今夜思千里,愁鬢明朝又一年.3、唐·張說《欽州守歲》故歲今宵盡,新年明日來.悉心隨斗柄,東北望春回.關于春節的古詩1、文征明《拜年》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2、孟浩然《田家元日》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我年已強壯,無祿尚憂農.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3、查慎行《鳳城新年詞》巧裁幡勝試新羅,畫彩描金作鬧蛾;從此剪刀閑一月,閨中針線歲前多.。
二、關于春節的古詩
關于春節的古詩,現代中國人最熟悉的,大概首推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這首詩,寫得熱鬧生動,有新年的歡樂氣息,也有清新的涵義,因此在民間廣為傳頌,歷經數代而難被人遺忘。王安石這首詩中,出現三個和春節有關的具體意象:爆竹、屠蘇和桃符,這是中國人過年的習俗。爆竹,是發明了火藥的中國人的一個創造,過年放爆竹的習俗,千百年來延續至今,是中國人除舊迎新的特殊方式。
除夕夜,新年鐘聲敲響時,中國大地上四面八方響起的鞭炮,也許是地球上最熱鬧的聲音。春節早晨起來,地上到處可見鞭炮的殘屑。記得很多年前,我曾為《文匯報》的春節畫刊題詩,其中有幅版畫,畫面無人,只有農家院門,門上貼著紅春聯,門前一地鞭炮的碎屑。我的詩句寫些什么已經淡忘,但那畫面還清晰地記得,這畫面的涵義,外國人看不懂,中國人一看就知道是過春節。這幅畫的情景,其實可以用古人的詩句來描繪:“新歷才將半紙開,小庭猶聚爆竿灰”,這是唐代詩人來鵠的詩句。元代大書畫家趙子昂也有一首七絕寫春節放爆竹,寫得比王安石熱鬧得多:“紛紛燦爛如星隕,霍霍喧逐似火攻。”
關于爆竹,范成大的《爆竹行》寫得最詳細,詩中寫的是除夕夜燃放爆竹的過程,如果用來描繪現代人迎新春時的喧鬧景象和內心祈禱,也無不可:
食殘豆粥掃塵罷,
截筒五尺煨以薪,
節間汗流火力透,
健仆取將仍疾走。
兒童卻立避其鋒,
當階擊地雷霆吼。
一聲兩聲百鬼驚,
三聲四聲鬼巢傾。
十聲連百神道寧,
八方上下皆和平。
卻拾焦頭疊床底,
猶有余威可驅癘。
范成大詩中的爆竹,是將竹竿在火中烤熱后擊地爆炸,發出“雷霆吼”,這是真正的爆竹。用紙和火藥制鞭炮,大概是后來的事情了。
王安石《元日》詩中寫到的“屠蘇”,一說是指酒。屠蘇酒,據說是用一種叫屠蘇的草浸泡的酒,只是現在無人知曉屠蘇草為何物,有人認為這就是江南一帶的茅草。也有另一種說法,屠蘇,是一座草庵名,有人在庵中浸泡成藥酒,能健身強骨,此酒便被稱為屠蘇酒。古時風俗,正月初一全家老小要聚在一起喝屠蘇酒,先幼后長,輪流敬酒,最老的長輩總是最后喝。蘇子由晚年詩中曾寫道:“年年最后飲屠蘇,不覺年來七十余”,描寫的就是這種習俗。
“總把新桃換舊符”,說的是桃符。桃符,是畫著神像、寫有神像名字的桃木板,也就是門神。正月初一清晨,將桃符掛在門上迎新避邪,這也是古代民間的一種習俗。到后來,其實是用寫在紅紙上的春聯替代了古時的桃符。王安石這句詩,近代很多人有想象力豐富的解讀,說這是指新生事物總是要取代沒落事物,表現了詩人鼓吹改革的新進思想。這樣的解讀,聯系王安石的身世經歷,不算牽強,不過,我還是在這首詩中更多感受到迎接新春的歡悅。
陸游的七絕《除夜雪》,寫的也是除夕夜守歲迎春節:
北風吹雪四更初,
嘉瑞天教及歲除。
半盞屠蘇猶未舉,
燈前小草寫桃符。
詩中所涉,正是王安石《元日》中的屠蘇和桃符。窗外大雪紛飛,詩人獨自在屋里喝酒寫春聯,迎接新年來臨。這首詩,雖沒有《元日》的歡慶氣氛,卻是過年時一個寂寞文人形象的生動寫照。
趙麗宏
三、描寫春節對聯古詩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壯,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賣癡呆詞 (唐)范成大 除夕更闌人不睡,厭禳鈍滯迫新歲; 小兒呼叫走長街,云有癡呆召人賣. 除夜 (唐)來鵠 事關休戚已成空,萬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曉雞聲絕后,又將憔悴見春風. 元日 (北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守歲 (北宋)蘇軾 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夸! 元日·玉樓春 (北宋)毛滂 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屠蘇沉凍酒. 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態苗條先到柳. 佳人重勸千長壽,柏葉椒花芬翠袖. 醉鄉深處少相知,只與東君偏故舊.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 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已酉新正 (明)葉颙 天地風霜盡,乾坤氣象和; 歷添新歲月,春滿舊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態多; 屠蘇成醉飲,歡笑白云窩. 元旦口占用柳亞子懷人韻 ** 共慶新年笑語嘩,紅巖士女贈梅花; 舉杯互敬屠蘇酒,散席分嘗勝利茶. 只有精忠能報國,更無樂土可為家; 陪都歌舞迎佳節,遙視延安景物華. 春節看花市 林伯渠 邁街相約看花市,卻倚騎樓似畫廊; 束立盆栽成列隊,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燈火人如織,一派歌聲喜欲狂, 正是今年風景美,千紅萬紫報春光. 守歲 唐·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華麗綺宮. 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 階馥舒梅素,盤花卷燭紅. 其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 對聯 百年天地回元氣 一統山河際太平 橫批:國泰民安 百世歲月當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橫批:萬象更新 春花含笑意 爆竹增歡聲 橫批:喜氣盈門 春聯對歌民安國泰 喜字成雙花好月圓 橫批:國泰民安 歲通盛世家家富 人遇年華個個歡 橫批:皆大歡喜 五更分二年年年稱心 一夜連兩歲歲歲如意 橫批:恭賀新春 春滿人間百花吐艷 福臨小院四季常安 橫批:歡度春節 春雨絲絲潤萬物 紅梅點點繡千山 橫批:春意盎然 丹鳳呈祥龍獻瑞 紅桃賀歲杏迎春 橫批:福滿人間 汗馬絕塵安外振中標青史 錦羊開泰富民清政展新篇 橫批:春滿人間 和順一門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橫批:萬象更新 黃鶯鳴翠柳 紫燕剪春風 橫批:鶯歌燕舞 惠通鄰里,門迎春夏秋冬福 誠待世賢,戶納東南西北財 橫批:吉星高照 綠竹別其三分景 紅梅正報萬家春 橫批:春回大地 年年順景則源廣 歲歲平安福壽多 橫批:吉星高照 五更分兩年年年稱心 一夜連兩歲歲歲如意 橫批:恭賀新春 五湖四海皆春色 萬水千山盡得輝 橫批:萬象更新 喜居寶地千年旺 福照家門萬事興 橫批:喜迎新春 喜滋滋迎新年 笑盈盈辭舊歲 橫批:喜迎新春 天增歲月人增壽 春滿乾坤福滿樓 橫批:四季長安 一帆風順吉星到 萬事如意福臨門 橫批:財源廣進 一帆風順年年好 萬事如意步步高 橫批:吉星高照 一干二凈除舊習 五講四美樹新風 橫批:辭舊迎春 一年好運隨春到 四季彩云滾滾來 橫批:萬事如意 一年四季春常在 萬紫千紅永開花 橫批:喜迎新春 一年四季行好運 八方財寶進家門 橫批:家和萬事興 悠悠乾坤共老 昭昭日月爭光 橫批:歡度佳節 佳節迎春春生笑臉 豐收報喜喜上眉梢 橫批:喜笑顏開 習俗 老婆老婆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四、那里找十句寫春節的古詩啊
古詩誦春節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壯,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賣癡呆詞》 (唐)范成大 除夕更闌人不睡,厭禳鈍滯迫新歲; 小兒呼叫走長街,云有癡呆召人賣。
《除夜》 (唐)來鵠 事關休戚已成空,萬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曉雞聲絕后,又將憔悴見春風。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元日 玉樓春》 (宋)毛滂 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屠蘇沉凍酒。
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態苗條先到柳。 佳人重勸千長壽,柏葉椒花芬翠袖。
醉鄉深處少相知,祇與東君偏故舊。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
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已酉新正》 (明)葉颙 天地風霜盡,乾坤氣象和; 歷添新歲月,春滿舊山河。
梅柳芳容?櫻審蚶咸啵? 屠蘇成醉飲,歡笑白云窩。 《癸已除夕偶成》 (清)黃景仁 千家笑語漏遲遲,憂患潛從物外知, 悄立市橋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
《鳳城新年辭》 (清)查慎行 巧裁幡勝試新羅,畫彩描金作鬧蛾; 從此剪刀閑一月,閨中針線歲前多。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蕭疏白發不盈顛,守歲圍爐竟廢眠。
剪燭催干消夜酒,傾囊分遍買春錢。 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換桃符老興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歡笑拜新年。 《元旦口占用柳亞子懷人韻》 ** 共慶新年笑語嘩,紅巖士女贈梅花; 舉杯互敬屠蘇酒,散席分嘗勝利茶。
只有精忠能報國,更無樂土可為家; 陪都歌舞迎佳節,遙視延安景物華。 《春節看花市》 林伯渠 邁街相約看花市,卻倚騎樓似畫廊; 束立盆栽成列隊,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燈火人如織,一派歌聲喜欲狂, 正是今年風景美,千紅萬紫報春光。 。
五、【關于新年的古詩句要整首詩的,寫明作者和題目.】
1.元 日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翻譯:在噼噼啪啪的爆竹聲中,送走了舊年迎來了新年.春風把暖洋洋的暖氣送入屠蘇酒,天剛亮時,家家戶戶都取下了舊桃符,換上新桃符,迎接新春.2.同張將薊門觀燈 唐 孟浩然 異俗非鄉俗,新年改故年.薊門看火樹,疑是燭龍燃.翻譯:在外地的風俗跟家鄉的風俗是不一樣的,新年與舊年也不同.在薊門看煙火,懷疑是燭龍起來了.3.庾樓新歲 唐 白居易 歲時銷旅貌,風景觸鄉愁.牢落江湖意,新年上庾樓.翻譯:年歲銷蝕著旅人的容貌(也就是說在外漂泊的人易老),眼前的景象出動了我的鄉愁,身在江湖盡是失意不得志,新年的時候上庾樓.4.元日 宋 辛棄疾 老病忘時節,空齋曉尚眠.兒童喚翁起,今日是新年.翻譯:生了很長時間的病都往了時節了,直到天快亮的時候才去睡覺,小孩子來叫我起床了,說今天是新年了.。
六、有關春節的古詩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是歷代詩人著力描寫的重要內容。
在這些詩章中,有記錄各種傳統習俗的,有抒發個人情懷的,有描寫喜慶氣象的,可謂五彩紛呈。 臘月廿五日,人們開始打掃衛生,以迎新春。
清代詩人寫道:“茅舍春回事事歡,屋塵收拾號除殘。 太平甲子非容易,新歷頒來仔細看。”
年末歲尾,百姓希望來年五谷豐登,有“祭灶”風俗。晚清詩人羅昭隱這樣描述:“一盞清茶一縷煙,灶神老爺上青天。
玉皇若問人間事,為道文章不值錢。” 除夕守歲,一家人開懷暢飲,團圓取樂,共祝新年。
宋代席振起在《守歲》詩中云:“相邀守歲阿咸家,蠟炬傳紅映碧紗。 三十六歲都浪過,偏從此夜惜年華。”
歲尾年初,家家爆竹,戶戶焰火,不絕于耳,氣勢如虹。元代詩人趙孟鈐凇端暝隆分興擔骸傲醴剎釁痰匕祝一淶羋浣綴臁7追撞永萌縲竊桑艋糶鶿蘋鴯ァ!? 描寫春節喜慶氣氛者,王安石可算寫到極致,他的《元日》詩膾炙人口:“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尤眨馨研綠一瘓煞!? 更有文人志士借春節抒發情懷,留下不少上乘之作。民族英雄文天祥抗元被俘,在獄中度過春節,他慷慨高歌:“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表現了崇高的民族氣節。
清代林則徐流放新疆,時刻心系禁錮。 1842年除夕他在伊犁過除夕,當夜心潮起伏,難以入眠,賦詩道:“流光代謝歲應除,無亦無心判莞枯。
裂碎肝腸憐爆竹,借棲門戶笑桃符。新幡彩勝為爭奮,晚節冰柯也不孤。
正是中原薪瞻日,誰能高枕醉屠蘇。”意境豪雄悲壯,讀來令人振奮。
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也留下不少的春節賦詩。 **的“舉杯互敬屠蘇酒,席散分賞勝利茶。
只有精忠能報國……遙祝延安景物華”;林伯渠的“通宵燈火人如織,一派歌聲喜若狂。正是今年風景好,千紅萬紫報春光”,寫得有聲有色,無疑是對祖國的美好禮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