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居易的詩 最窮的婦人
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
他一生作詩很多,其中以諷諭詩為最有名,語言通俗易懂,被稱為“老嫗能解”。 白居易曾將自己的詩分成諷諭、閑適、感傷和雜律四大類。
諷諭詩是白詩中的精華。代表作有《新樂府》50首,《秦中吟》10首。
它們廣泛反映了中唐社會生活各方面的重大問題,著重描寫了現實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這些詩措辭激烈,毫無顧忌,突破了“溫柔敦厚”的詩教傳統,在古代批評時政的詩歌中十分突出。
他的諷諭詩多直賦其事,敘事完整,情節生動,概括深廣,主題集中,形象鮮明,語言明白。 我們在這冊中所要學習的《觀刈麥》便是作者早期的一首著名的諷諭詩。
這首詩敘述明白曉暢,結構層次也非常清晰自然。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詩歌一開頭便交代了寫作背景,表明是五月麥收的農忙季節。
接著“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兩句描寫了婦女帶著小孩趕往田間地頭給正在割麥的青壯年送水送飯的情景。隨后,寫到了青壯年們的勞累和辛苦,他們“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不顧烈日的烘烤,腳踩發燙的土地,不辭辛勞地在南岡麥田低頭收麥。“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盡管他們已經筋疲力盡,但為珍惜這晝長的夏天也顧不得炎熱太陽的炙人了。詩到此處,一家人辛苦忙碌的景展現在我們面前,為此讀者也給予了深深的憐憫之情。
接著,作者又描繪了令人心酸的圖景。“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手懸敝筐。”一個貧窮的婦女懷抱幼小的孩子,手里提個破籃子在一旁揀拾收麥時遺落的麥穗。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原來為了繳納官稅,她家買光了田地,如今無田可種,無麥可收,只好靠著別人收割時散落的碎麥來過活,真是令人同情與傷心。 以上描寫的兩種情景深刻地揭示了在繁重的賦稅壓迫下的農民們的艱難生活,他們辛苦忙碌的種田,但仍然沒有保障,今天的割麥人很有可能成為明天的拾麥者,這強烈的諷諭盡在其中。
【注釋】 這首詩是元和二年(807)作者任盩厔(今陜西周至)縣尉時寫的,是作者早期一首著名諷諭詩。 這首詩敘事明白,結構自然,層次清楚,順理成章。
詩一開頭,先交代背景,標明是五月麥收的農忙季節。接著寫婦女領著小孩往田里去,給正在割麥的青壯年送飯送水。
隨后就描寫青壯年農民在南岡麥田低著頭割麥,腳下暑氣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經累得筋疲力盡還不覺得炎熱,只是珍惜夏天晝長能夠多干點活。寫到此處,這一家農民辛苦勞碌的情景已經有力地展現出來。
接下來又描寫了另一種令人心酸的情景:一個貧婦人懷里抱著孩子,手里提著破籃子,在割麥者旁邊拾麥。為什么要來拾麥呢?因為她家的田地已經“輸稅盡”——為繳納宮稅而賣光了,如今無田可種,無麥可收,只好靠拾麥充饑。
這兩種情景交織在一起,有差異又有關聯:前者揭示了農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賦稅的繁重。繁重的賦稅既然已經使貧婦人失掉田地,那就也會使這一家正在割麥的農民失掉田地。
今日的拾麥者,乃是昨日的割麥者;而今日的割麥者,也可能成為明日的拾麥者。強烈的諷諭意味,自在不言之中。
詩人由農民生活的痛苦聯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適,感到慚愧,內心里久久不能平靜。這段抒情文字是全詩的精華所在。
它是作者觸景生情的產物,表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寫諷諭詩,目的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在這首詩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農民和作為朝廷官員的自己作鮮明對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謂用心良苦。 白居易是一位最擅長寫敘事詩的藝術巨匠。
他的敘事詩能曲盡人情物態,把其中所敘的事件寫得曲折詳盡,娓娓動聽。而且,他的敘事詩里總是有著心靈的揭示,因而總是蘊含著感情的。
在《觀刈麥》里,他雖然著墨不多,但是卻把割麥者與拾麥者在夏收時那種辛勤勞碌而又痛苦的生活情景,描寫得生動真切,歷歷如畫。不僅寫了事,而且寫了心,包括作者本人的心和勞動人民的心。
詩人的心弦顯然是被耳聞目睹的悲慘景象振動了,顫栗了,所以才提起筆來直歌其事,所以在字里行間都充滿對勞動者的同情和憐憫。象“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這樣的詩句,里面包含著作者多少同情之感、憐憫之意啊!因而這首《觀刈麥》在敘事當中是有著作者情的滲透、心的跳動的,作者的心同他所敘的事是融為一體的。
值得稱道的是,作者在真實地寫勞動人民之事的同時,還能夠真實地寫出勞動人民之心,尤其是刻畫出勞動人民在某種特定情況下的變態心理,深刻地揭示詩的主題。《賣炭翁》中“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寫的是。
二、詩詞問答,問最窮的夫人
最窮的夫人: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敞筐(白居易) 《觀刈麥》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其他古詩之最:1、最貴的書信: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 2、世上最長的臉:去年一滴相思淚,今年剛流到腮邊(蘇小妹戲東坡) 3、最窮的夫人: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敞筐(白居易) 4、最快的船: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 5、最害羞的人: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 6、最多的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 7、最消瘦的人: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 8、最憔悴的人: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 9、最憂愁的人: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10、眼里最差的人: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 11、最深的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 12、最凄美的愛情: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元好問) 13、最高的樓: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李白) 14、最大的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 15、架子最大的人: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 16、最深的雪:夜來城外三尺雪,曉駕炭車碾冰轍(白居易) 17、最長的頭發:白發三千丈,緣何似個長(李白) 18、被風吹得最遠的房子:茅飛渡江撒江郊,高者掛之長林梢(杜甫) 19、最長久的恨:天和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白居易) 20、最荒涼的地方: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 21、最美的笑: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白居易) 22、最貴的信: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春望》 23、最難請的人: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24、精神最好的人————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25、思維最亂的人————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26、恨的最長的人————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27、最痛苦的離別——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28、最奇特的江水: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29、最深的感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王倫送我情 30、最荒蕪的地方: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 31、最長的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32、最長的頭發:白發三千丈 33、最難攀登的道路:“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34、白得最快的頭:“朝如青絲暮成霜.” 35、水上最快的舟:“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36、最高的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37、最強勁的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犁花開.” 38、最奇妙的泉水:“山中一夜雨,樹上白重泉.” 39、最美麗的笑容:“回頭一白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40、最遙遠的鄰居:“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41、最難請的人:“千喚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笆半遮面.” 42、最貴重的酒席:“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 43、最難尋找的東西:“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44、最寂靜的環境:“千上鳥飛絕,萬徑人綜滅.” 45、最大的雪花-----燕山雪花大如席 46、最空曠的環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47、最長的頭發-----百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48、最難找的人-----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49、最強的春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50、最遠的鄰居-----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51、最高的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52、最美的笑容-----回有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53、最快的舟-------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也過萬重山 54、最難請的人-----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55、最苗條的人-----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56、最差的眼力-----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57、眼淚最多的人---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58、最癡心的人-----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59、最愁的人-------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60、最快的船——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 61、最害羞的人——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
三、有關窮困的詩句
《詩經》中有一部分就是關于勞動人民的詩歌,比如我們語文課本中學過的《伐檀》: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輻兮,寘之河之側兮,河水清且真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億兮?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輪兮,寘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淪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鶉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還有一首也是比較出名的,《賣炭翁》
白居易
賣炭翁, 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 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 心憂炭賤愿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 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饑日已高, 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 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 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余斤, 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紗一丈綾, 系向牛頭充炭直.
還有杜甫的“三吏”“三別”,即:《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的簡稱.這六首詩是杜甫于乾元二年(759年)三月,有計劃、有安排寫成的作品.當年三月,唐朝六十萬大軍敗于鄴城,國家局勢十分危急.為了迅速補充兵力,統治者實行了無限制、無章法、慘無人道的拉夫政策.杜甫親眼目睹了這些現象,懷著矛盾、痛苦的心情,寫成這六首詩作.這次戰爭,與天寶年間的窮兵黷武有所不同,它是一種救亡圖存的努力.所以,杜甫一面深刻揭露兵役的黑暗,大罵“天地終無情”,一面又不得不擁護這種兵役;他既同情人民的痛苦,又不得不含淚安慰、勸勉那些未成丁的“中男”走上前線.百姓在難以忍受的殘酷壓迫下,妻勸夫,母送子,先后走上戰場,有的老嫗甚至獻出了生命.杜甫在揭露統治階級兇殘苛暴的同時,以無限同情和感激的心情,用唯妙唯肖的筆觸,歌頌了廣大的人民.“三吏”與“三別”,表現手法不盡相同,所謂“三吏夾帶問答敘事,三別純托送者行者之間”.在“三吏”中,因為夾帶問答,所以杜甫本人出場;在“三別”中,因為通篇都是人物的獨白,所以杜甫沒有露面.從文學源流上看,“三吏”“三別”上承《詩經》、漢樂府風格,下啟白居易諸人新樂府,是杜甫現實主義創造的一個頂點.憫農》
——唐·李紳
其一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其二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田家》
——唐·聶夷中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
《潯溪棹歌》
——清·董恂
米憑轉斗接青黃,加一錢多幸已償.
二月新絲五月谷,為誰辛苦為誰忙?
《觀刈麥》
——唐·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復有貧婦人,抱子在背傍.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田家輸稅盡,拾此充饑腸.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四、描寫窮苦的詩句
1唐朝李申:《憫農一》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料料皆辛苦。
2唐朝李申:《憫農二》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尤餓死。
3宋朝張俞:《蠶婦》
昨日入蠶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4宋朝梅堯臣:《陶者》
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十指不粘泥,
5再來一首長的:唐朝白居易的《賣炭翁》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注,直為通假字,古通值)
五、李白的描寫窮婦人的一首詩
【文言文】李白讀書未成,棄去。道逢老嫗磨杵 。白問其故,曰:“欲作針。”白笑其出。老嫗曰:“功到自然耳。”白大為感動,遂還讀卒業,卒成名士。
【譯文】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一天,乘老師不在屋,悄悄溜出門去玩兒。
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么?”
老婆婆說:“我在磨針。”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杵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針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說:“只要天天磨鐵杵總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
聰明的李白聽后,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奮讀書。
嘉慶《彭山縣志·古跡》載:“象耳摩崖,在治北三十里,即象耳山。層崖峭壁,神工鬼斧,奇態萬狀。上刻李白留題‘藤蘿蓊蔚中,恍然有蛟龍盤拿之勢’。”武氏巖上刻有“磨針溪”三字,相傳李白讀書山中,學未成棄去,適過一溪看見一老嫗磨鐵杵,李白問:“何為?”老嫗曰:“欲作針耳。”白感其言,遂還卒業。嫗自言武勝。李白后來將溪旁一巖取名“武氏巖”,將磨針處取名“磨針溪”。“鐵杵磨針”一典故即出于此。前蜀王建時諫大夫、哲學家杜賓圣來此游覽時,就題詩追念清蓮居士的高潔情懷——“山中尤有讀書臺,風掃晴嵐畫障開。華月冰壺依舊在,青蓮居士幾時來”。至今寺周、湖畔尚存歷代留題二十七幅。
嘉慶《彭山縣志·古跡》載:“象耳摩崖,在治北三十里,即象耳山。層崖峭壁,神工鬼斧,奇態萬狀。上刻李白留題‘藤蘿蓊蔚中,恍然有蛟龍盤拿之勢’。”武氏巖上刻有“磨針溪”三字,相傳李白讀書山中,學未成棄去,適過一溪看見一老嫗磨鐵杵,李白問:“何為?”老嫗曰:“欲作針耳。”白感其言,遂還卒業。嫗自言武勝。李白后來將溪旁一巖取名“武氏巖”,將磨針處取名“磨針溪”。“鐵杵磨針”一典故即出于此。前蜀王建時諫大夫、哲學家杜賓圣來此游覽時,就題詩追念清蓮居士的高潔情懷——“山中尤有讀書臺,風掃晴嵐畫障開。華月冰壺依舊在,青蓮居士幾時來”。至今寺周、湖畔尚存歷代留題二十七幅。
六、白居易的詩,復自貧婦人后一句是什么
觀刈麥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七、
1,最快的船-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 2,最害羞的人-猶抱琵琶半遮面,千呼萬喚始出來.(白居易) 3,最多的愁-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李煜) 4,最消瘦的人-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李清照) 5,最深的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贈我情.(李白) 6,最高的樓-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李白)7,最大的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 8,架子最大的人-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 9,最長的的頭發-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李白) 10,最窮的婦人-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白居易)還好詩詞功底不錯。
八、形容窮的詩句
這年頭,多窮也不會吃不飽穿不暖,主要是一種感覺:
出門挽玉手
玉手在岳家
岳家住哪里
我得去打聽
走到腿腳酸
不舍得打的
荷包不豐滿
處處得留意
萬一失業了
街頭很冷滴
回家種地去
實在不甘心
一心發大財
財路在哪里
努力定成功
我看不一定
得過暫且過
還好肚不餓。
九、描寫“不甘貧窮”的詩句有哪些
描寫“不甘貧窮”的詩句:
1. 貧交行
唐代:杜甫
君不見管鮑貧時交,此道今人棄如土。
2. 汝墳貧女
宋代:梅堯臣
汝墳貧家女,行哭音凄愴。
3. 觀刈麥
唐代:白居易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4. 客至
唐代:杜甫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5. 桃花庵歌
明代:唐寅
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不甘貧窮
拼音:bú gān pín qióng
造句:
(1) 你追我趕,誰也不甘貧窮。
(2) 敵人不甘貧窮,妄想卷土重來。
(3) 他是個不甘貧窮的小老虎。
(4) 盡管家境貧寒,但在學習上他不甘貧窮。
(5) 小紅上進心很強,什么事也不甘貧窮。
(6) 這個不甘貧窮的女強人又走了工作崗位。
(7) 正是兵荒馬亂之時,他也不甘貧窮,時不時的鬧出一場場好戲。
(8) 新中國的青少年,要有力爭上游、不甘貧窮的精神。
(9) 這道題我怎么也做不出來,搞得我寢不安席,不甘貧窮。
(10) 許多話,像骨鯁在喉,不甘貧窮,不吐不快,不吐不甘!
(11) **生前為了國家大事,經常是不甘貧窮,食不甘味。
(12) 近年來,他也不甘貧窮,往股市上投了一些錢,天天到股市上轉一轉,便有了喜怒哀樂。
(13) 他永遠都是不甘貧窮,總想和人要較量一下,比個高低。
(14) 武警官兵在抗洪第一線個個驍勇善戰,不甘貧窮。
(15) 在事業上,他從來都是不甘貧窮的。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最窮的婦人詩句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