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詩鑒賞中關于賞析句子的答題步驟是怎樣的
詩歌鑒賞各種題型答題步驟 一、“分析詩歌的形象”答題步驟:①總說:概括說明詩歌塑造的形象特點。
②聯系具體詩句,簡要說明形象的基本特征是如何展現的。③指出形象的意義。
(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二、“分析詩歌的意境”答題步驟: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
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
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清新自然、恬靜優美,生機勃勃、生意盎然,雄渾壯闊、高闊深遠,蕭瑟凄涼、孤寂冷清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么而“感傷”。
三、“賞析關鍵字詞”答題步驟:①解釋該字本身的意思,及其在此語境中的含義。②分析該字所在詩句的內容(若有藝術手法,點明)。
③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情感,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四、“賞析重要詩句”答題步驟:①抓住關鍵字詞,結合全詩主旨闡釋本句詩的語境及其獨特的表現力。
(如果本句用了藝術手法,請指出并做簡要分析)②概括本句詩中所表達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五、“分析詩歌的思想感情”答題步驟:①總說:全詩(詩歌的某些句子)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②結合具體的意象、詩句進行分析。(如果作者在表達思想感情時用了表達技巧,請點明) 六、“分析詩歌的藝術手法”答題步驟:①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②結合詩句闡釋這種手法在詩句中是如何使用的。③此手法的作用(術語),刻畫了對象的什么特點,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七、“分析語言特色(風格)”答題步驟:①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②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③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二、請問一下古詩鑒賞中關于賞析句子的答題步驟是怎樣的
一是試題切入角度小,但以對全詩的理解為基礎,且離不開景、情、境;二是文字淺易,抒發的是人之常情,如山水情、故園情、別離情等。
考生一般對考點比較熟 悉,能比較輕松地讀懂詩歌,但答題結果卻年年失分嚴重。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答題不規范,容易漏掉一些要點,以致于只能“意會”而不能有效地“言傳”。
答題自然要根據試題的要求給出相應的答案。就古詩鑒賞題而言,大體上可歸納出五種問答模式,本文對之加以例析,供大家參考。
第一種模式 分析意境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題步驟: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
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
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么而“感傷”。
答題示例: 絕句二首(其一) 杜 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于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筑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 睡不動(步驟一)。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
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后愉悅閑適的心境(步驟三)。 第二種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
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準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表現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寫手法、修辭手法三大類。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兩種。“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就是直抒胸臆。
間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詠物詩;托物寓理,如“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一般是哲理詩。
描寫手法主要有:(1)襯托,分正襯和反襯。正襯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反襯又有動靜襯,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聲寂襯,如“日 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以樂景襯哀情,如“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等。(2)聯想和想像,又叫虛實結合,如“野花留寶靨,碧草見羅裙”。
(3)對比。(4)白描。
如“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田野無閑田,農夫皆餓死”。
修辭手法在古詩中經常出現的有:(1)比興。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詠之物。
(2)比喻。(3)擬人。
(4)夸 張。(5)雙關。
如“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
如“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此外還有設 問、反問、反語等。
答題步驟:(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么是用了這種手法。
(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早 行 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
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此詩主要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襯手法(步驟一)。
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境的寂靜(步驟二)。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飄泊引起的孤獨寂寞(步驟三)。
第三種模式 分析語言特色 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 答題步驟:(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
(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春 怨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請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 答:此詩語言特點是清新自然,口語化(步驟一),“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樸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步驟二)。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驟三)。
第四種模式 煉字型 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 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
三、詩詞賞析中煉字的答題步驟
1.先解釋該字的意義:本意,引申義或在本詩(詞)中的意義
2.看看此字是否有特殊用法。如是否活用,是否使用修辭等等。這一步一般是回答這個字好在哪里,之前是單純從詞法的角度分析,突出該字的非同一般。接下來還要將它代人原詩理解。
3.代入。先從整體上把握,理解全詩,再重點品味該字所在詩句及其上下句,看看有沒有什么其他的藝術特色,或是對詩人情感的抒發,以及讀者對該詩的理解有沒有什么幫助。如該字是否為詩(詞)眼,是否和上下詩句照應,是否雙關,設伏等等。
例:賞析"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
1.綠,本意為綠色,通常作名詞或形容詞使用。本詩中活用為動詞,使。(變)綠
2.用“綠”字而不用“到”、“過”、“入”、“滿”等字,是因“綠”字給了讀者的色彩感和想像的空間。
原來這個“綠”字是一個表顏色的形容詞,用在詩中變成了使動用法的動詞,有色彩感和動態感,給人以視覺上的形象美。
從修辭上講這是一種移覺手法,也叫通感。風一般只能以聽覺和感覺辨別,但春天卻是惠風和暢,吹面不寒,過耳無聲的。現在用“綠”去描寫它,化不十分容易傳達的聽覺、感覺而為視覺,即見出春風的到來,又表現出春風到后江南水鄉的變化,一派生機,欣欣向榮,給人以強烈的美的感受。(2,3步可合)
四、詩歌的答題步驟和技巧
詩歌鑒賞答題技巧 詩歌的表達技巧 1、修辭方法:比喻、擬人、設問、反問、借代、對偶、夸張、襯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復等。
2、表達方式:記敘、議論、描寫、抒情。 抒情:可分為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寫:可分為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明暗結合、正側結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樂景寫哀、哀景寫樂等。 3、表現手法:賦、比、興;抑揚變化、鋪陳描寫、象征聯想、襯托、對比、想象、聯想、照應、托物言志等。
4、篇章結構:開門見山、曲筆入題、卒章顯志、以景結情、總分得當、以小見大、層層深入、過渡照應、伏筆鋪墊等。 5、思想感情有: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境優美、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旨遠等。 二、詩歌鑒賞表達程式 這首詩采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鑒賞及答題 第一種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2\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題步驟: 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
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
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
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么而“感傷”。 第二種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
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準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表現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寫手法、修辭手法三大類。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兩種。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就是直抒胸臆。
間接抒情: 1\借景抒情,如“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2\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詠物詩; 3\托物寓理,如“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一般是哲理詩。
描寫手法主要有: (1)襯托,分正襯和反襯。正襯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反襯又有動靜襯,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聲寂襯,如“日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以樂景襯哀情,如“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等。 (2)聯想和想像,又叫虛實結合,如“野花留寶靨,碧草見羅裙”。
(3)對比。 (4)白描。
如“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田野無閑田,農夫皆餓死”。
修辭手法在古詩中經常出現的有: (1)比興。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詠之物。
(2)比喻。(3)擬人。
(4)夸張。 (5)雙關。
如“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6)用典。
如“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此外還有設問、反問、反語等。
4\答題步驟: (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么是用了這種手法。
(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第三種模式 分析語言特色 1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
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3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
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 4答題步驟: (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 (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第四種模式 煉字型 1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 2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
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并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4答題步驟: (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第五種模式 一詞領全詩型 1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么? 2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3答題步驟: (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五、句子賞析的答題技巧
①從句式入手
常見的幾種句式表達效果為;
1疑問句,吸引讀者,制造懸念
2設問句,提醒注意,引發思考
3反問句,加強語氣
4 感嘆句,抒情強烈。
答題格式;這是個。。。.句,表達了。。..(作用 )
②從修辭角度入手
答題格式;運用。。。.的修辭手法,寫出了。。..的特點,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從用詞角度入手
答題格式 ;“。。..”一詞,寫出了。。。的特點或內容,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④從表達方式入手
散文常用的表達方式及作用;1、議論,點明事件的意義或文章的主旨,起到統領全篇、畫龍點睛的效果 。2、抒情,可以使文章具有感染力。3、描寫,可使人、景、物再現的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生動形象。4、記敘,可使讀者對人物活動和事件的發展、全貌有個清晰的了解。
答題格式;運用了。。.的表達方式,點明了(寫出、抒發或交代)。。..
⑤從語句所在位置入手
一般有;從結構上統領全文、引出下文的。。.、為下文。。..做鋪墊
等;在中間語句的作用一般是結構上承上啟下、照應、伏筆;結尾的語句,作用一般是深化中心,升華主題,照應題目或開頭,使結構嚴謹等。
六、語文古代詩歌鑒賞答題技巧
詩歌的表達技巧
1、修辭方法:比喻、擬人、設問、反問、借代、對偶、夸張、襯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復等。
2、表達方式:記敘、議論、描寫、抒情。
抒情:可分為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寫:可分為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明暗結合、正側結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樂景寫哀、哀景寫樂等。
3、表現手法:賦、比、興;抑揚變化、鋪陳描寫、象征聯想、襯托、對比、想象、聯想、照應、托物言志等。
4、篇章結構:開門見山、曲筆入題、卒章顯志、以景結情、總分得當、以小見大、層層深入、過渡照應、伏筆鋪墊等。
5、思想感情有: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境優美、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旨遠等。
七、詩歌鑒賞的答題技巧
分析古詩的藝術形象。
提問方式:對這首詩中的形象作簡要分析。 提問變體:這首詩寫出了景物怎樣的特點?試對詩所吟詠某某形象作簡要分析,試分析詩人主人公的形象。
解答分析:①分析景物形象要通過分析詩歌中的意象,分析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②借物抒懷、托物言志的詩,往往在對事物形象的描繪中寄寓詩人的思想感情和人生理想,因此既要分析詩中所描繪物的形象,也要分析詩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③分析人物形象,就要借助詩歌中人物外貌、神態、舉止的描寫,體會作品主人公鮮活的形象,進而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及思想感情。 答題步驟:①首先分析詩歌中的景物形象、事物形象或人物形象。
②進而分析詩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分析古詩的意境。
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分析意境應該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缺一不可。 解答步驟:①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
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②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
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注意描繪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語言力求優美。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的具體。
答題示例,(2008年高考海南、寧夏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8~9題。 題李世南畫扇 蒸 肇 野水潺潺平落澗,秋風瑟瑟細吹林。
逢人抱甕知村近,隔塢聞鐘覺寺深。 ①請簡單描述一下李世南畫的扇面中應有的景物,這樣一幅畫面呈現出什么樣的氣 氛? 答案: ②古人的題畫詩往往會闡發畫面以外的意趣,你覺得這首詩哪些描寫表現了畫面以 外的景和趣?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答案: 分析古詩的語言特色。
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或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解答分析:這種題型重在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
一般用詞有: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等。 解答步驟:①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
②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③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2008年高考北京卷)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3題。 酬王處士九日見懷之作 顧炎武 是日驚秋老,相望各一涯。
離懷消濁酒,愁眼見黃花 天地存肝膽,江山閱鬢華、多 蒙千里訊,逐客已無家。 注釋:顧炎武,明清之際著名學者、詩人。
明末投身反宦官、權貴的斗爭中。清兵南 下,參加人民抗清起義。
入清后,多次拒絕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勢,志存 恢復。 問:一般認為顧炎武的詩風接近杜甫。
請指出顧炎武這首詩的風格特征,并作簡要分析。 答案: 分析古詩的煉字技巧。
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 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要把這個字得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并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解答步驟:①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②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如何辨析詩歌的詩眼? 詩眼就是一首詩或某句中最能體現作者思想觀點、情感態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動性或情趣性的詞語,它往往是詩中最精煉傳神的一個詞語。
解答步驟同4 答題示例:(2008年高考全國I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江間作四首(其三) 潘大臨 西山通虎,赤壁隱龍宮。
形勝三分國,波流萬世功。沙明拳宿鷺,天闊退飛鴻。
最羨漁竿客,歸船雨打篷。 第三聯兩句中各有一個字用得十分傳神,請找出來,并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答案: 分析古詩的表現手法。 提問分析: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
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準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分為抒情手法、描寫手法、修辭手法三大類) 解答步驟:①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②結合詩句闡釋為什么是用了這種手法。 ③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取得了什么藝術效果。
答題示例(2008年高考遼寧卷)閱讀下面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問題。 [正宮]塞鴻秋潯陽即景 周德清 長江萬里白如練,淮山數點青如淀。
江帆幾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飛如電。晚云都變 露,新月初學扇,塞鴻一字來如線。
(1)請各舉一例說明這首散曲運用的三種修辭方法。 答案: (2)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來又構成了一幅色彩絢麗的潯陽山水圖。
請分別從寫景的 順序和動靜的角度對這首散曲作簡要賞析。 答案: 分析句意 設問方式這句詩好在哪里? 設問變式:(1)最后兩句是什么意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結合全詩談談你對第四聯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賞析。
(3)這句詩有什么含義和作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解答提示:解。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詩句在詩中的作用答題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