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詩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愛問
唐朝著名詩人杜牧游秦淮,在上聽見歌女唱《玉樹后庭花》,綺艷輕蕩,男女之間互相唱和,歌聲哀傷,是亡國之音。
當年陳后主長期沉迷于這種萎靡的生活,視國政為兒戲,終于丟了江山。陳朝雖亡,這種靡靡的音樂卻留傳下來,還在秦淮歌女中傳唱,這使杜牧非常感慨。
他的詩說:這些無知歌女連亡國恨都不懂,還唱這種亡國之音!其實這是借題發揮,他譏諷的實際是晚唐政治:群臣們又沉湎于酒色,快步陳后主的后塵了。秦淮一隅,寄托如此深沉的興亡感,足見金陵在當時全國政治中心已經移向長安的情況下,影響仍然很大。
二、“商女不知亡國恨”是哪首詩里的
杜牧,以濟世之才自負,因而看到唐帝國內憂外患時,“治亂興亡之跡,財賦兵甲之事”(《上李中丞書》),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但因其人性情剛耿,不愿茍合取容,終使招排擠不遇,轉向了縱情酒色的放浪生活,從而使他的詩歌形成了深廣憂憤和旖旎風情間雜的風貌。詩人旅游歷金陵夜泊于秦淮河時,寫下了這樣風貌的一首七絕《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商女”:歌女;“后庭花”即《玉樹后庭花》,靡靡之音,南朝陳后主所作,后人視為亡國不祥之者。
詩中充滿辛辣的嘲諷,寓托著詩人憂心國事的深切悲慨。但這一句看似斥責“商女”,實則別有深意:
歌女們唱什么樂曲,由聽者品味和情趣而定,她們為了生存,是沒有決定權的。可見,作者在這里用的是“曲筆”,真正“不知亡國恨”的,應是那些醉夢生死、不問國事的享樂者!《玉樹后庭花》,是亡國艷曲,可在晚唐國勢衰微,內憂外患并交的時候,有人居然不以國事為念,反而用這種靡靡艷曲尋樂。在這里,詩人巧妙地將歷史與現實結合起來,在婉曲輕利的風調中表現出尖辛的諷諭、深沉的悲慨和無盡的感喟,這實是有因而發。
這首詩寓托幽遠,詠史與感發巧妙對接,情韻俱妙,誠可謂“風飄搖而有遠情,調悠揚而有遠韻”,難怪清沈德潛視其為唐人七絕中的絕唱之一。
三、詩歌賞析泊秦淮杜牧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1)此題考查詩中景物所展現的畫面,作答時要理解詩意.“煙籠寒水月籠沙”的意思是:浩渺寒江之上彌漫著迷蒙的煙霧,皓月的清輝灑在白色沙渚之上.江水、河沙被月夜籠罩,水霧籠罩,顯然是朦朧的,“寒”字又增添了凄冷之情.(2)此題考查了句意理解及作者的情感,作答時要結合全詩加以理解.)“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玉樹后庭花》據說是南朝陳后主所作的樂曲,被后人稱為“亡國之音”.“隔江”承上一句“亡國恨”故事而來,指當年隋兵陳師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陳后主依然沉湎在歌聲女色之中,終于被俘亡國.這兩句詩從字面上看似乎是批評歌女,而實際上是詩人有感于晚唐國事衰微、世風頹靡的現狀,批評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國之將亡的統治者.“猶唱”二字意味深長,巧妙地將歷史、現實和想象中的未來聯系起來,表現出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憂慮.諷刺了權貴階層不顧國家危亡醉生夢死的生活,表達了作者的憤慨之情.答案:(1)參考:如煙的霧氣,朦朧的月色,籠罩在河面以及水邊的河灘上,一片迷蒙的冷寂(2)真正“不知亡國恨”的是那些醉生夢死達官顯貴,《泊秦淮》抒發了詩人心中對世風和時局的憂憤.譯文:浩渺寒江之上彌漫著迷蒙的煙霧,皓月的清輝灑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將小舟泊在秦淮河畔,臨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為亡國之恨黍離之悲,竟依然在對岸吟唱著淫靡之曲《玉樹后庭花》.。
四、
(1)本題考查詩歌煉字賞析.首先在詩文中要找到該煉字,煉字一般為動詞、形容詞或特殊詞(如疊詞、擬聲詞、表顏色的詞等).煉字賞析常見答題格式:字在詩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運用了…的修辭(或化靜為動,或化抽象為具體,或化虛為實)寫出了…的景象,表達了詩人…的思想感情.首句的意思:浩渺寒江之上彌漫著迷蒙的煙霧,皓月的清輝灑在白色沙渚之上.兩個“籠”字將輕煙、寒水、月光、細沙四種景物和諧的融合在一起,組成一幅朦朧淡雅的水邊夜色圖,勾畫了秦淮河兩岸凄清迷離的畫面.(2)本題考查寫作手法和詩人情感.借景抒情(即景生情),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無比關心和深切憂慮的情懷;白描,表達詩人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答案:(1)將輕煙、淡月、寒水、細沙四種景物融為一體,描繪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畫面,渲染了悲涼的氣氛.(2)借景抒情(即景生情),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無比關心和深切憂慮的情懷;白描,表達詩人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譯文:《泊秦淮》浩渺寒江之上彌漫著迷蒙的煙霧,皓月的清輝灑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將小舟泊在秦淮河畔,臨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為亡國之恨黍離之悲,竟依然在對岸吟唱著淫靡之曲《玉樹后庭花》.《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鱖魚歡快地游著,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樣的鮮艷而飽滿.江岸一位老翁戴著青色的箬笠,披著綠色的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悠然自得地垂釣,他被美麗的春景迷住了,連下了雨都不回家.。
五、
(1)首句的意思:浩渺寒江之上彌漫著迷蒙的煙霧,皓月的清輝灑在白色沙渚之上.兩個“籠”字將煙、水、月、沙等意象聯系在一起,描繪出一幅朦朧(迷茫)冷清(悲涼)的水色夜景,渲染出一種凄涼的氣氛,寄托了作者的哀愁與傷感.概述為:此句連用兩個“籠”字,描寫出了秦淮河上一片迷蒙,冷寂的景象,奠定了全詩感傷、憂愁的情感基調.所以第四個選項是錯誤的.(2)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和句子的理解.“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兩句,“不知”、“猶”兩詞,表面上是寫歌女,是對歌女的埋怨;由“亡國恨”、“后庭花”(《玉樹后庭花》據說是南朝陳后主所作的樂曲,被后人稱為“亡國之音”),可以看出詩人更進一步把批判的矛頭指向了當時的統治者,鞭笞權貴的荒淫.這句話表面是指責商女,實是諷刺醉生夢死的統治者,表現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和對當時社會風氣的不滿.用曲筆反映了當時統治階級醉生夢死的生活,體現了作者的憂國憂民之情.答案:(1)D(2)通過寫歌女不知亡國恨來寫上層人物只顧自己享樂不顧國家艱難,表現出辛辣的諷刺,深沉的悲痛,無限的感慨表達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思想.譯文:浩渺寒江之上彌漫著迷蒙的煙霧,皓月的清輝灑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將小舟泊在秦淮河畔,臨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為亡國之恨黍離之悲,竟依然在對岸吟唱著淫靡之曲《玉樹后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