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批判古代封建迷信”的古詩有哪些
1.《賈生》唐.李商隱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2.《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唐.杜甫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轉拙。
許身一何愚!竊比稷與契。 居然成瓠落,白首甘契闊。
蓋棺事則已,此志常覬豁。 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
取笑同學甕,浩歌彌激烈。 非無江海志,瀟灑送日月; 生逢堯舜君,不忍便永訣。
當今廊廟具,構廈豈云缺? 葵藿傾太陽,物性固難奪。 顧惟螻蟻輩,但自求其穴; 胡為慕大鯨,輒擬偃溟渤? 以茲誤生理,獨恥事干謁。
兀兀遂至今,忍為塵埃沒? 終愧巢與由,未能易其節。 沉飲聊自適,放歌破愁絕。
歲暮百草零,疾風高岡裂。 天衢陰崢嶸,客子中夜發。
霜嚴衣帶斷,指直不能結。 凌晨過驪山,御榻在嵽躡。
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 瑤池氣郁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歡娛,樂動殷膠葛。 賜浴皆長纓,與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撻其夫家,聚斂貢城闕。
圣人筐篚恩,實欲邦國活。 臣如忽至理,君豈棄此物?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戰栗! 況聞內金盤,盡在衛霍室。
中堂舞神仙,煙霧蒙玉質。 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勸客駝蹄羹,霜橙壓香桔。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 北轅就涇渭,官渡又改轍。
群水從西下,極目高突兀。 疑是崆峒來,恐觸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撐聲悉索。 行旅相攀援,川廣不可越。
老妻既異縣,十口隔風雪。 誰能久不顧?庶往共饑渴。
入門聞號啕,幼子饑已卒! 吾寧舍一哀,里巷亦嗚咽。 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
豈知秋禾登,貧窮有倉卒。 生當免租稅,名不隸征伐。
撫跡猶酸辛,平人固騷屑。 默思失業徒,因念遠戍卒。
憂端齊終南,鴻洞不可掇。 3.《夢游天姥吟留別 》 唐.李白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 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唯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 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4.《兵車行》 唐.杜甫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
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
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5.《八駿圖》唐.白居易 穆王八駿天馬駒,后人愛之寫為圖。
背如龍兮頸如象,骨竦筋高脂肉壯。日行萬里速如飛,穆王獨乘何所之?四荒八極踏欲遍,三十二蹄無歇時。
屬車軸折趁不及,黃屋草生棄若遺。瑤池西赴王母宴,七廟經年不親薦。
璧臺南與盛姬游,明堂不復朝諸侯。《白云》《黃竹》歌聲動,一人荒樂萬人愁。
周從后稷至文武,積德累功世勤苦。豈知才及四代孫,心輕王業如灰土。
由來尤物不在大,能蕩君心則為害。文帝卻之不肯乘,千里馬去漢道興。
穆王得之不為戒,八駿駒來周室壞。至今此物世稱珍,不知房星之精下為怪。
八駿圖,君莫愛。 第一首詩出自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一首借古諷今的詠史詩《賈生》。
譯文漢文帝在宣室求問被貶謫的賢臣,賈誼的才華和格調更是無可比倫。談至深夜漢文帝挪動雙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垂詢民生卻是窮究鬼神。
賞析這是一首托古諷時,意在借賈誼的遭遇,抒寫詩人懷才不遇的感慨。詩選取漢文帝宣室召見賈誼,夜半傾談的情節,寫文帝不能識賢,任賢;“不問蒼生問鬼神”卻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藥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賢,不顧民生的昏庸特性。
詩寓慨于諷,諷刺效果頗好。
二、有什么批判古人的詩么
有許多詠史詩,也可以算是批判古人,尤其是統治者的荒淫無道吧。
【北齊二首】李商隱
一笑相傾國便亡,何勞荊棘始堪傷。
小憐玉體橫陳夜,已報周師入晉陽。
巧笑知堪敵萬幾,傾城最在著戎衣。
晉陽已陷休回顧,更請君王獵一圍。
——批判北齊后主的。
【隋宮】李商隱
紫泉宮殿鎖煙霞,欲取蕪城作帝家。
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
地下若逢陳后主,豈宜重問后庭花。
——批判隋煬帝的。
【焚書坑】章碣
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
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元來不讀書。
——批判秦始皇的
三、【請告訴我一些魯迅批判歷史人物的名言(越多越好,】
意思完了而將文字拉長,更是無聊之至. 《致趙家璧》1934年12月25日 在或一時代的社會里,事情越平常,就越普遍,也就愈合于作諷刺. 《且介亭雜文二集·什么是“諷刺”?》 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譏諷又不過是喜劇的變簡的一支流. 《墳·再論雷峰塔的倒掉》 諷刺文學是能死于自身的故意的戲笑的. 《且介亭雜文二集·〈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序》 油滑是創作的大敵. 《故事新編·序言》 非有天馬行空似的大精神即無大藝術的產生. 《苦悶的象征·引言 》我一向的寫東西,卻如廚子做菜,做是做的,可是說不出什么手法之類. 《致王冶秋》1935年11月18日 現在所謂的教育,世界上無論那一國,其實都不過是制造許多適應環境的機器的方法罷了. 《兩地書·四》 認真讀書的人,一不可倚仗選本,二不可憑信標點. 《且介亭雜文二集·“題未定”草》 讀死書是害己,一開口就害人;但不讀書也并不見得好.至少,譬如要批評托爾斯泰,則他的作品是必得看幾本的. 《花邊文學·讀幾本書》 文化的改革如長江大河的流行,無法遏止,假使能夠遏止,那就成為死水,縱不干涸,也必腐敗的. 《且介亭雜文二集·從“別字”說開去》 “一勞永逸”的話,有是有的,而“一勞永逸”的事卻極少,就文字而論,中國的這方塊字便決非“一勞永逸”的符號. 《花邊文學·再論重譯》 ……父母對于子女,應該健全的產生,盡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 《墳·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 青年應當有朝氣,敢作為,…… 《墳·寡婦主義》 ……現在的青年最要緊的是“行”,不是“言”. 《華蓋集·青年必讀書》青年思想簡單,不知道環境之可怕,只要一時聽得暢快,說得暢快,而實際上卻是大大的得不償失. 《致曹靖華》1933年11月31日 我想,無論是學文學的,學科學的,他應該先看一部關于歷史的簡明而可靠的書. 《且介亭雜文·隨便翻翻 》 以過去和現在的鐵鑄一般的事實來測將來,洞若觀火! 《南腔北調集·〈守常全集〉題記 》 我們看歷史,能夠據過去以推知未來,看一個人的已往的經歷,也有一樣的效用. 《華蓋集·答ks君》 中國歷史的整數里面,實在沒有什么思想主義在內.這整數只是兩種物質,——是刀與火,“來了”便是他的總名. 《熱風·五十九 “圣武”》 比較是醫治受騙的好方子. 《且介亭雜文·隨便翻翻》 學外國文,斷斷續續,是學不好的. 《致唐弢》1936年3月17日 倘能生存,我當然仍要學習,…… 《且介亭雜文末編·答徐懋庸并關于抗日統一戰線問題》 只要一比較,許多事便明白:看書和畫,亦復同然. 《集外集拾遺補編·致的讀者諸君》 辱罵和恐嚇決不是戰斗. 《南腔北調集·辱罵和恐嚇決不是戰斗》 人生卻不在拼湊,而在創造,幾千百萬的活人在創造. 《準風月談·難得糊涂》 什么事情都是干,干,干! 《華蓋集·碎話》 坐著而等待平安,等待前進,倘能,那自然是很好的,但可慮的是老死而所等待的卻終于不至…… 《華蓋集·這個與那個》 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可以走,做夢的人是幸福的;倘沒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緊的是不要去驚醒他. 《墳·娜拉走后怎樣》 一個人走不了方向不同的兩條路. 《華蓋集續編·廈門通信(二)》 有誰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的么,我以為在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 《吶喊·自序》 時間就是性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于謀財害命的. 《且介亭雜文·門外文談》 一到再不自欺欺人的時候,也就是到了看見希望的萌芽的時候. 《華蓋集·補白》 家是我們的生處,也是我們的死所. 《南腔北調集·家庭為中國之基本》 死者倘不埋在活人的心中,那就真真死掉了. 《華蓋集續編·空談》 即使“目不識丁”的文盲,由我看來,其實也并不如讀書人所推想的那么愚蠢.他們是要智識,要新的智識,要學習,能攝取的. ……那消化的力量,也許還賽過成見更多的讀書人. 《且介亭雜文·門外文談》 老百姓雖然不讀詩書,不明史法,不解在瑜中求瑕,屎里覓道,但能從大概上看,明黑白,辨是非,往往有決非清高通達的士大夫所可幾及之處的. 《且介亭雜文二集·“題未定”草(六至九)》 中國的國魂里大概總是有這兩種魂,官魂和匪魂. …… “民魂”,是國魂的第三種. …… 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 《華蓋集續編·學界的三魂 》 我們是應該將“名人的話”和“名言”分開來的,名人的話并不都是名言;許多名言,倒出自田夫野老之口. 《且介亭雜文二集·名人和名言》 專門家除了他的專長之外,許多見識是往往不及博識家或常識者的. 《且介亭雜文二集·名人和名言》 古人所傳授下來的經驗,有些實在是極可寶貴的,因為它曾經費去許多犧牲,而留給后人很大的益處. 《南腔北調集·經驗 》 許多歷史的教訓,都是用極大的犧牲換來的.譬如吃東西罷,某種是毒物不能吃,我們好像全慣了,很平常了.不過,這一定是以前有多少人吃死了,才知道的.所以我想,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誰敢去吃它呢?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過,不過不好吃,所以后人不吃了.像這種人我們當極端感謝的. 《集外集。
四、有一首批判古代封建迷信的古詩
62歲的李白(701-762年),生于701年,漢族,身高六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江油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其大膽而優雅的詩歌,豐富的想象力,語言傳遞自然,和諧的多變氣質。他是很好的民俗,神話中的營養物質,構成了其獨特的瑰麗絢爛的色彩,因為屈原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杜甫說:“大李杜”,是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學習和被稱為“詩人。
“李白,土生土長的隴西紀(今甘肅省成紀靜寧縣鄉鎮),隋朝,碎葉城遷移到中亞地區(現近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即李白就出生在這里。五歲時,他的家人搬到了綿州暴露縣(今四川江油)。
單獨20出川的年齡,就開始了廣泛的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以東吳,越,居住在安陸(今湖北安陸)。他周游各地,希望廣交朋友,干謁名人,導致轉診,一舉登上高,實現政治。
62歲的李白(701-762年),生于701年,漢族,身高六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江油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大膽而優雅的詩歌,豐富的想象力,語言傳遞自然,和諧的多變氣質。
他是很好的民俗,神話中的營養物質,構成了其獨特的瑰麗絢爛的色彩,因為屈原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杜甫說:“大李杜”,是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學習和被稱為“詩人。“李白,土生土長的隴西紀(今甘肅省成紀靜寧縣鄉鎮),隋朝,碎葉城遷移到中亞地區(現近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即李白就出生在這里。
五歲時,他的家人搬到了綿州暴露縣(今四川江油)。單獨20出川的年齡,就開始了廣泛的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以東吳,越,居住在安陸(今湖北安陸)。
他周游各地,希望廣交朋友,干謁名人,導致轉診,一舉登上高,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然而,十幾年漫游,但一無所獲。
他北上太原長安東到齊,魯左右,并在山東任城(今山東濟寧)的居民。然后,他做了很多名人,創造了很多很好的詩,詩名滿天下。
天寶初年,吳Renyun推薦道士,皇帝召他進京,命他拜翰林。因為在天寶三年或四年(公元744或745年)財大氣粗誹謗遺憾不久,被排擠出京。
從那時起,他姜呼埃流連忘返沿思想極端無聊。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祿山叛亂,那么他在隱居廬山,王勇酈離嗯下,東征軍李白被邀請下到幕府下降。
后李林崇反抗,被摧毀,李白受到影響,被判處流放夜郎(今貴州),中途于奢也提出,在迅揚(今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往來。代宗寶應元年(公元762),卒于當涂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