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晚霞的,詩句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莫道桑榆晚,晚霞尚滿天再有:1) 幾百黃昏聲稱海,此刻紅陽可人心。
2) 夕陽牛背無人臥,帶得寒鴉兩兩歸。 3) 一溪綠水皆春雨,半岸清山半夕陽。
4) 夕陽芳草本無恨,才子佳人空自悲。 5) 東風料峭客帆遠,落葉夕陽天際明。
6) 橫煙秋水上,疏雨夕陽中。 7) 送飛鳥以極目,怨夕陽之西斜。
8) 日晚菱歌唱,風煙滿夕陽。 9) 南憶新安郡,千山帶夕陽。
10) 形影騰騰夕陽里,數峰危翠滴漁船。 11) 小店青簾疏雨后,遙村紅樹夕陽間。
12) 空林網夕陽,寒鳥赴荒園。 13) 千秋釣舸歌《明月》,萬里沙鷗弄夕陽。
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峰無語立斜陽。 14) 鳥聲幽谷樹,山影夕陽村。
15) 東方紅陽再度起,何時落入青山后 16) 一片暈紅才著雨,幾絲柔柳乍和煙。倩魂銷盡夕陽前。
17)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18) 夕陽在西峰,疊翠縈殘雪。
19) 河水平秋岸,關門向夕陽。 20) 夕陽薰細草,江色映疏簾。
21) 老牛粗了耕耘債,嚙草坡頭臥夕陽。 22)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23) 新月已生飛鳥外,落霞更在夕陽西。
24) 高城滿夕陽,何事欲沾裳。 25) 閶閭城碧鋪秋草,鳥鵲橋紅帶夕陽。
26) 今日亂離俱是夢,夕陽唯見水東流。 27) 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
28) 東風漸急夕陽斜,一樹夭桃數日花。
二、形容晚霞很美的詩句
1、過雨園林綠漸濃,晚霞明處暮云重。
——趙彥端《浣溪沙·過雨園林綠漸濃》 意為:下過雨的園林景色越來越濃綠,晚霞明亮之處暮云重重。 2、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王勃《滕王閣序》 意為:一直大雁飛上天空與即將消失的晚霞融為一體,江水與這漫天的景象相映成。 3、白露收殘暑,清風襯晚霞。
——仲殊《南柯子》 意為:白露漸漸退去殘留的暑熱,清風徐來與晚霞相輝映。 4、雨歇晚霞明,風調夜景清。
——劉禹錫 《秋晚新晴夜月如練有懷樂天》 意為:雨停了,天空的晚霞明亮了,晚風送來了夜晚的清涼。 5、綠水藏春日,青軒秘晚霞。
——李白《宴陶家亭子》 意為:碧綠的河水中藏著春色,小青軒里藏著晚霞。 。
三、描寫晚霞的,詩句
1、《山行》清代:施閏章
野寺分晴樹,山亭過晚霞。
春深無客到,一路落松花。
譯文:山野寺廟把林子分開了,山亭好像從晚霞中間穿過去。春已經深了,可是從沒有客人到來;一路走來,仿佛聽到了松花落地的聲音。
2、《曉至湖上》清代:厲鶚
出郭曉色微,臨水人意靜。水上寒霧生,彌漫與天永。
折葦動有聲,遙山淡無影。稍見初日開,三兩列舴艋。
安得學野鳧,泛泛逐清影。
譯文:出城天色剛破曉微明,站立水邊讓我心意稍微寧靜。水面泛起的薄霧彌漫開來仿佛與天相連。水中的葦草彎曲下來發出聲響,遙遠的青山如黛仿佛連淡淡的影子也若有似無。一會兒過后晨日初起,遠處三三兩兩的小舟泛在水上。怎么能夠學得野鴨一般,能去追逐那遠方的清影呢。
3、《落日憶山中》唐代:李白
雨后煙景綠,晴天散馀霞。東風隨春歸,發我枝上花。
花落時欲暮,見此令人嗟。愿游名山去,學道飛丹砂。
譯文:雨后原野一片翠綠,煙景渺茫, 晴空里余霞像一幅幅綺錦。東風跟隨春姑娘回來了,催開了我家的鮮花。現在正是花落日暮的時候,怎么不讓人嗟嘆不止?我想去游名山大川,找仙人學道煉丹砂金丹。
4、《訴衷情令》宋代:康與之
夕陽西下,塞雁南飛,渭水東流。
譯文:黃昏時候,惟見塞雁南來,渭水東流,益覺傷感。
5、《滿庭芳》宋代:秦觀
山抹微云,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暫停征棹,聊共引離尊。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
譯文:會稽山上,云朵淡淡的像是水墨畫中輕抹上去的一半;越州城外,衰草連天,無窮無際。城門樓上的號角聲,時斷時續。在北歸的客船上,與歌妓舉杯共飲,聊以話別。回首多少男女間情事,此刻已化作縷縷煙云散失而去。眼前夕陽西下,萬點寒鴉點綴著天空,一彎流水圍繞著孤村。
擴展資料:
形成原理
晚霞的形成是由于空氣對光線的散射作用。當太陽光射入大氣層后,遇到大氣分子和懸浮在大氣中微粒,就會發生散射,這些大氣分子和微粒本身是不會發光的,但由于它們散射了太陽光,使每一個大氣分子形成了一個散射光源。
根據瑞利散射定律,太陽光譜中的波長較短的紫、藍、青等顏色的光最容易散射出來,而波長較長的紅、橙、黃等顏色的光透射能力很強。因此,我們看到晴朗的天空總是呈蔚藍色,而地平線上空的光線只剩波長較長的黃、橙、紅光了。這些光線經空氣分子和水汽等雜質的散射后,那里的天空就帶上了絢麗的色彩。
俗話說“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這就是說,早晨出現鮮紅的朝霞, 說明大氣中水滴已經很多,預示天氣將要轉雨。如果出火紅色或金黃色的晚霞,表明西方已經沒有云層,陽光才能透射過來形成晚霞,因此預示天氣將要轉晴。 在日出和日落前后的天邊,有時會出現五彩繽紛的霞。日出前后在東方天空看到霞稱早霞,日落前后的霞稱晚霞。
四、描寫秋天晚霞的景象
我愛晚霞,尤其愛秋天的晚霞。至于到底是什么原因,我自己也說不清楚,只是無理由地愛那晚霞。很可能這個時候已經是秋水長天,天高云淡,空氣的透明度強,夕陽可以無遮攔地射向遠方,于是晚霞便顯得最綺麗無比吧。
夕陽西下的太陽陡然間大了起來,像一個紅彤彤的燈籠懸掛在天邊,耀眼明亮,把西邊的天燒成了一片絢爛的緋紅。何止是西邊的天際呢,就連半空中所有的云彩,甚至東邊的云朵,也都被它那緋紅渲染得斑斕明麗,仿佛整個蒼穹瞬時穿了一件華彩絕倫的錦衣一般。
晚霞的顏色越來越深了,已經紅得發紫,頭頂上的那幾片云彩已經褪去了顏色,幾乎和深藍的天的顏色沒有什么兩樣了。這個時候,幾只歸巢的小麻雀嘰嘰喳喳地叫著,呼朋喚友地飛過去,在晚霞的映襯下變成了世界上最美麗的小鳥兒。誰家的公雞打著鳴,嘹亮地敲著耳鼓;幾只悠閑的狗汪汪地叫著,似乎發現了什么可疑的跡象。老太太們“雞姑姑——,雞姑姑——”地喚著她們的心愛的雞啊鴨啊的進窩舍。
秋天的晚霞好美啊!它有時候像一只金色的龍在天空飛舞,有時候變成駕著仙鶴的老翁……咦!那不是《哪吒傳奇》里面的太乙真人嗎?怎么沒有看到哪吒呢?哦,看見了,在那呢!西邊紅彤彤的一片是什么,看上去像個圍了肚兜的小孩,再仔細看看,原來是紅孩兒啊!他正伸出雙手向老翁飛奔而去呢!
秋天的晚霞好美啊!晚霞把彩色的光灑在小溪里,使小溪變得五彩繽紛,就像一個頑皮的小孩一樣,和它身邊的小草小魚嬉戲著,玩耍著。晚霞把彩色的柔光灑在魚塘里,就像給碧水插上了一朵朵絨花。塘里的魚兒三個一群,五個一伙,悠閑地游動著。有時它們擠在一起好像在竊竊私語。有時它們凝視晚霞,好像議論著晚霞的奇異。魚兒的游動吸引了我,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幅奇景:一群群金色的鯉魚仿佛成了塘中的霞光。一抬頭,看到天空中的晚霞又好像是群群彩魚在天際游動。
五、描寫晚霞的詩句
1、采桑子·殘霞夕照西湖好 宋代:歐陽修 殘霞夕照西湖好,花塢蘋汀,十頃波平,野岸無人舟自橫。
西南月上浮云散,軒檻涼生。蓮芰香清。
水面風來酒面醒。 譯文:西湖風光好,你看那夕陽映著晚霞的暮色,岸上的花塢,長滿水草的小洲一片橙紅。
寬廣的湖面波平似鏡,小船橫靠在那靜寂無人的岸邊。浮云消散,西南方露出了明月。
傍水的欄桿邊上涼風習習,帶來了陣陣蓮荷清香。這拂水的涼風,吹醒了游人的酒意。
2、天凈沙·秋思 元代: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譯文:天色黃昏,一群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發出凄厲的哀鳴。小橋下流水嘩嘩作響,小橋邊莊戶人家炊煙裊裊。
古道上一匹瘦馬,頂著西風艱難地前行。夕陽漸漸地失去了光澤,從西邊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獨的旅人漂泊在遙遠的地方。 3、天凈沙·秋 元代: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
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譯文:太陽漸漸西沉,已銜著西山了,天邊的晚霞也逐漸開始消散,只殘留有幾分黯淡的色彩,映照著遠處安靜的村莊是多么的孤寂,拖出那長長的影子。
霧淡淡飄起,幾只烏黑的烏鴉棲息在佝僂的老樹上,遠處的一只大雁飛掠而下,劃過天際。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紅的楓葉、金黃的花朵,在風中一齊搖曳著,顏色幾盡妖艷。
4、樂游原 / 登樂游原 唐代: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譯文:傍晚時心情不快,駕著車登上古原。夕陽啊無限美好,只不過接近黃昏。
5、使至塞上 唐代: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譯文:乘單車想去慰問邊關,路經的屬國已過居延。千里飛蓬也飄出漢塞,北歸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煙直上,無盡黃河上落日渾圓。到蕭關遇到偵候騎士,告訴我都護已在燕然。
。
六、描寫晚霞的詩詞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錢起 【訪李卿不遇】
畫戟朱樓映晚霞,高梧寒柳度飛鴉.門前不見歸軒至,城上愁看落日斜.
陳嘉言 【晦日宴高氏林亭】
公子申敬愛,攜朋玩物華.人是平陽客,地即石崇家.水文生舊浦,風色滿新花.日暮連歸騎,長川照晚霞.
劉禹錫
【秋晚新晴夜月如練有懷樂天】
雨歇晚霞明,風調夜景清.月高微暈散,云薄細鱗生.露草百蟲思,秋林千葉聲.相望一步地,脈脈萬重情.
居易 【庾順之以紫霞綺遠贈,以詩答之】
千里故人心鄭重,一端香綺紫氛氳.開緘日映晚霞色,滿幅風生秋水紋.為褥欲裁憐葉破,制裘將翦惜花分.不如縫作合歡被,寤寐相思如對君.
趙彥端 浣溪沙 過雨園林綠漸濃.晚霞明處暮云重.小橋東畔再相逢.睡起未添雙鬢綠,汗融微退小妝紅.幾多心事不言中.
白居易 庾順之以紫霞綺遠贈以詩答之 開緘日映晚霞色,滿幅風生秋水紋。
李白 宴陶家亭子 綠水藏春日,青軒秘晚霞。
盧照鄰 長安古意 龍銜寶蓋承朝日,鳳吐流蘇帶晚霞。
劉禹錫 浪淘沙 女郎剪下鴛鴦錦,將向中流定晚霞。
錢起 訪李卿不遇 畫戟朱樓映晚霞,高梧寒柳度飛鴉。
李嶠 晚景悵然簡二三子 氣引迎寒露,光收向晚霞。
陳嘉言 晦日宴高氏林亭 日暮連歸騎,長川照晚霞。
七、描寫秋天景色的詩句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裊裊:形容微風吹拂。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動。
木葉:枯黃的樹葉。 戰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蕭瑟:寂寞蕭條的樣子。
燎栗:凄涼。若在遠行:好象人在遠行之中。
戰國楚·宋玉《九辯》 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漢·劉徹《秋風辭》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櫚庭:櫚巷庭院。 晉·陶淵明《酬劉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迢迢:形容夜長。
亭亭:遠貌。 晉·陶淵明《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齊·蕭愨《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關。眺:遠望。
平楚:平野。蒼然:草木茂盛的樣子。
兩句寫初秋之景。 南朝齊·謝朓《宣城郡內登望》 亭皋木葉下,隴首秋云飛 亭皋:水邊平地。
木葉:樹葉。隴首:山名,在今陜西、甘肅之間。
南朝梁·柳渾《搗衣詩》 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樹葉落下。
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肅榆中與青海西寧之間。玉門: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西。
兩句寫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別詩》 樹樹秋聲,山山寒色 秋聲:秋天西風作,草木零落,多肅殺之聲。
北周·庾信《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志銘》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維:語助詞,無義。序:時節。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騖:鳥名,野鴨。齊飛:落霞從天而下,孤騖由下而上,高下齊飛。
一色:秋水碧而連天,長空藍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唐·王績《野望》 掛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 唐·宋之問《始安秋日》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聲。
唐·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這兩句寫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紅葉飄零,所余不多。 唐·王維《闕題二首·山中》 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頎《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唐·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劉長卿《游休禪師雙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 唐·李白《贈廬司戶》 雨色秋來寒,風嚴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對雨感時見贈》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酣:盡情飲酒。
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煙:人家炊煙。寒橘柚:秋日寒煙使橘袖也帶有寒意。
兩句寫人家縷縷炊煙,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顯微黃,呈現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高鳥黃云暮,寒蟬碧樹秋 唐·杜甫《晚秋長沙蔡五侍御飲筵送殷六參軍歸灃州覲省》 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信宿:連宿兩夜。
故:仍然。 唐·杜甫《秋興八首》 翟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 唐·杜甫《秋興八首》 遠岸秋沙白,連山晚照紅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長風吹白茅,野火燒枯桑 白茅;茅草。
描寫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風吹卷著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燒著枯萎的桑樹。 唐·岑參《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 秋風萬里動,日暮黃云高 唐·岑參《鞏北秋興寄崔明允》 返照亂流明,寒空千嶂凈 返照:晚照,夕照。
亂流:縱橫錯雜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錢起《杪秋南山西峰題準上人蘭若》 萬葉秋聲里,千家落照時 落照:夕陽西下。 唐·錢起《題蘇公林亭》 宿雨朝來歇,空山秋氣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韋金部》 雨徑綠蕪合,霜園紅葉多 綠蕪:綠草。合:長滿。
意謂雨后庭中小徑長滿綠草,霜后花園中落滿紅葉,庭院一片荒涼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馬宅》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唐·劉禹錫《秋詞二首》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
嗾:慫恿。 劉禹錫《秋詞二首》 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描寫荷葉在秋風中向東傾斜,暗寓傷秋的情緒。
府·杜牧《 齊安郡中偶題二首》 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輕羅小扇:輕薄的絲制團扇。這兩句描寫紅燭在秋夜中發出寒光,照著畫屏,女郎手持精致的團扇追撲螢火山。
唐·杜牧《秋夕》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天階:宮中的臺階。 唐·杜牧《秋夕》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秋陰不散:雖已是秋天,但連日陰云漠漠,故不見嚴霜降落。
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聽雨吉:雨打枯荷,單調、凄涼。
唐·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秋山野客醉醒時,百尺老松銜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去雁聲遙人語絕,誰家素機織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時,百尺老松銜半月。”
老樹呈秋色,空池浸月華 唐·劉得仁《池上宿》 秋宵月色勝春宵,萬里霜天靜寂寥 唐·戎昱《戲題秋月》(又作:秋宵月色勝春宵,萬里天涯靜寂。
八、描寫秋的詩句
名句精講—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潘洪剛 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
句出自王勃的《滕王閣序》,素稱千古絕唱。它那強大的藝術魅力究竟來自何處?來自于它所賦予讀者的一種五彩斑斕的美?一種美的最完美塑造? 首先是色彩美。
夕陽之下,晚霞絢爛耀眼,而鶩的羽毛是深色的,加上是逆光,所以孤鶩近乎一個暗影,而晚霞不可能遮布西邊半個天空,尚在碧空顯露,碧空相對于落霞光度稍遜,但相對于孤鶩來說卻較亮,它們——孤鶩、落霞、碧空——就成了明暗的對比——孤鶩的影子更加深暗,晚霞和碧空則更加燦爛。孤鶩的顏色以綠、褐、紫等為主,屬于冷色,而且它們之間是補色關系。
晚霞的背景是晴空,它是藍寶石色的,和晚霞的顏色也是互補色的。我們知道,當互為補色的兩種顏色相鄰時,能構成最強的對比,在效果上,能使雙方達到最大的鮮明度。
王勃巧妙地運用了這一對比,使整個圖案顯得格外地鮮明而美麗。 其次是動態美。
孤鶩是在“飛”的,云霞是在“落”的,只有天空是凝然不動的。秋水雖然平靜,但并不是冬天的止水,水面上不會死氣沉沉。
微風過處,秋水上會不斷地泛起漣漪,漣漪過處,平滑如鏡的水面上倒映著的景物會被蕩開,依稀透出水下的景物:水草、乃至魚蝦等等。這分明是一幅流動著的美麗圖畫。
其三是虛實美。碧空高深無比,紅霞稍低些,而孤鶩又更低,這就有了三個層次,而它們下邊又有秋水。
秋天的水是寧靜的,當“秋水共長天一色”之時,天上的畫卷自然地映在水中,所謂“天光云影共徘徊”,水中又有了三個層次。而且,在天上越高的景物,在水中的倒影就越深。
這就構成了實景與虛景的對比。況且微風過處,秋水泛起漣漪,平滑如鏡的水面上倒映著的景物會被蕩開,依稀透出水下的景物:水草、乃至魚蝦等等,這和水面上的映像同樣構成了一種虛實之美。
其四是立體空間美。“秋水共長天一色”,在天邊,天空和水面?地面 這兩個本來并不相交的平面經過持續的變形相交了,這符合人們的視覺習慣,并能使人感到整個畫面具有三維立體空間的真實感。
不僅如此,“秋水共長天一色”把人們的視線引到水天相接之處,這是人們視線所能達到的最遠的地方。而“落霞與孤鶩齊飛”又把人們的視線引到天頂,這是人們視野中最高之處。
這一景象又映在秋水中,使具有最大高度的景物又有了最大的深度。有遠有高有深,境界開闊,給人一種強烈的立體美。
其五是引人遐思的想象之美。此句中,鳥是有生命的,而天空和云霞則是無生命的,這里,后者成了前者活動的背景,而前者則是后者中一個有情感、有意志的動點,令人想到有生和無生;晚霞長空亙古常存,而孤鶩則只是一個匆匆過客,給人一種永恒和短暫的感觸;“孤”鶩與“落”霞齊飛,一只“孤”鶩,緣何而孤?飛向那里?……令人頓生情思;“秋水共長天一色”,遠方水天相接之處,茫茫緲緲,那里是王勃的心緒所在?那里景色又如何?……給人以無窮的遐想。
九、描寫秋天的景色詩句
秋風入庭樹,孤客最先聞。——唐·劉禹錫《秋風引》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唐·李白《子夜吳歌秋歌》
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唐·賈島《憶江上吳處士》
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漢·劉徹《秋風辭》
寒風摧樹木,嚴霜結庭蘭。——漢 ·樂府古辭《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落葉西風時候,人共青山都瘦。——宋·辛棄疾《昭君怨》
十分秋色無人管,半屬蘆花半蓼花。——元·黃庚《江村即事》
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唐·李白《聽蜀僧浚彈琴》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唐·張籍《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元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一、描寫晚霞的句子
1.晚霞如錦,五彩繽紛、璀璨奪目
2.啊!晚霞,多么奇麗,它一會兒像一匹駿馬在奔馳,一會兒像一頭雄獅在怒吼,一會兒像朵朵鮮花綻開……我看著看著,身體感到輕飄飄的,仿佛自己也成了一片晚霞。一會兒,一道霞光射來,晚霞閃耀著絢麗的光彩,我把眼睛微微睜開,眼前頓時出現了赤、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我的身體好像也被色彩裹住了。
我低頭一看,碧綠的魚塘像個葫蘆形的大寶石。晚霞把彩色的柔光灑在魚塘里,就像給碧水插上了一朵朵絨花。塘里的魚兒三個一群,五個一伙,悠閑地游動著。有時它們擠在一起好像在竊竊私語。有時它們凝視晚霞,好像議論著晚霞的奇異。魚兒的游動吸引了我,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幅奇景:一群群金色的鯉魚仿佛成了塘中的霞光。一抬頭,看到天空中的晚霞又好像是群群彩魚在天際游動。
3.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霽.四圍山一竿殘照里,錦屏風又添鋪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