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萬家燈火的詩句
江樓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東望夕茫茫,山勢川形闊復長。
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樓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涼。
【詩詞注釋】 【注釋】:風吹古木晴天雨①?月照平沙夏夜霜② ①晴天雨:風吹古木,颯颯作響,像雨聲一般,但天空卻是晴朗的,所以叫“晴天雨”。 ②夏夜霜:月照平沙,潔白似霜,但卻是夏夜,所以叫“夏夜霜”。 七律《江樓夕望招客》作于杭州刺史任內。這兩句是說,風吹古木,聲如落雨,月照平沙,白似霜。寫夏夜清涼、優美的風光,逼真、傳神。“晴天雨”、“夏夜霜”比喻新奇,措詞獨特,意境高妙。 蘇軾說“白公晚年詩極高妙”,“‘風吹古木睛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時所不到也” "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一句高妙之處在于:晴本無雨,夏本無霜,風吹古木如聞雨聲,月照平沙似見寒霜,聯想與想象生出清涼,足以消暑. 全詩一“望”字統領全篇。首聯寫眺望的遠景,壯闊而又高遠;頷聯寫近景,燈火闌珊,星河閃爍,都是俯瞰所見;頸聯寫風吹古樹,月照平沙,清新宜人,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視線由遠及近,而一切景物又都籠罩于“夕”字之中。 【賞析】 唐穆宗長慶三年(823),白居易任杭州刺史,這首詩是當時招朋友夜飲的即興之作。這是一首格律工穩的七律,以描寫景色和賞景的感受為中心。描寫景色的層次極為分明,猶如講究透視法的水粉畫一般。首二句突出了登高夕望的氣勢,重點寫山水,山連水,水接天,延綿雄闊。頷聯從俯瞰的角度,寫夜色中的光和亮;萬家燈火與一道星河交相輝映,裝點了錢塘的景色。星河一句,詩人畫出了水中倒影,更增添了幾分澄澈清新的感覺。頸聯兩句開始夾雜感官的錯覺,用比喻和夸張手法寫風月:風吹樹葉之聲頗似沙沙秋雨,月照平沙疑是潔白如霜。同時,詩人又在字面上提醒讀者,此時正值暑“夏”“晴”夜,強調秋涼的感覺不過是一種消暑的手段,于是,很自然地引出末二句主賓夜飲的對話,扣住了“招客”的題意。 如果把此詩比作一幅江樓夕望的畫圖,那么,詩的構思則是作畫的順序。詩人從遠眺起筆,粗線條地勾勒余杭的山水,進而環顧杭城的燈光并由與燈影相輝的星河,自然收到江樓所在的湖水之上,從而慢慢將筆從曠遠的天際轉向樓閣四圍的描寫,再從風聲月色見出消暑的人物形象,景色由遠而近,而感覺則愈來愈細,真可謂“坐馳可以役萬景”,既有眼力,又有筆力。 此詩的兩聯中,“燈火萬家”一聯對得極美,散落的萬家燈火,與一道銀河映入水中,恰好是前面“海天”與“山勢”從傍晚到夜間的變化,給人一種神奇的夢幻之感,頗得后人的贊賞。宋人黃庭堅《登快閣》詩中的名句“澄江一道月分明”,似乎亦受到白氏此詩的影響。 詩中描寫了杭州東面山川的形勢和杭州美麗的夜景,氣勢雄偉,境界開闊。在炎熱的夏天的黃昏,詩人登上望海樓向東遠望,天海一片蒼茫的景象;錢塘江和江兩岸的山勢“闊復長”。詩人寫夜景是從光和聲兩個角度寫的:燈火、銀河、月光從光,夏風從聲,因此繪聲繪色、燦爛奪目,末句以“招客”作結,緊扣題目。
二、萬家燈火的詩句
萬家燈火 ( wàn jiā dēng huǒ )
解 釋 家家點上了燈.形容城市夜晚的景象.
出 處 唐·白居易《江樓夕望招客》:“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用 法 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形容城市夜晚的景象
江樓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東望夕茫茫,山勢川形闊復長.
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樓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涼.
三、描寫萬家燈火的詩句
江樓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東望夕茫茫,山勢川形闊復長。
燈火萬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樓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涼。 【詩詞注釋】 【注釋】:風吹古木晴天雨①?月照平沙夏夜霜② ①晴天雨:風吹古木,颯颯作響,像雨聲一般,但天空卻是晴朗的,所以叫“晴天雨”。
②夏夜霜:月照平沙,潔白似霜,但卻是夏夜,所以叫“夏夜霜”。 七律《江樓夕望招客》作于杭州刺史任內。
這兩句是說,風吹古木,聲如落雨,月照平沙,白似霜。寫夏夜清涼、優美的風光,逼真、傳神。
“晴天雨”、“夏夜霜”比喻新奇,措詞獨特,意境高妙。 蘇軾說“白公晚年詩極高妙”,“‘風吹古木睛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時所不到也” "風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一句高妙之處在于:晴本無雨,夏本無霜,風吹古木如聞雨聲,月照平沙似見寒霜,聯想與想象生出清涼,足以消暑. 全詩一“望”字統領全篇。首聯寫眺望的遠景,壯闊而又高遠;頷聯寫近景,燈火闌珊,星河閃爍,都是俯瞰所見;頸聯寫風吹古樹,月照平沙,清新宜人,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
視線由遠及近,而一切景物又都籠罩于“夕”字之中。 【賞析】 唐穆宗長慶三年(823),白居易任杭州刺史,這首詩是當時招朋友夜飲的即興之作。
這是一首格律工穩的七律,以描寫景色和賞景的感受為中心。描寫景色的層次極為分明,猶如講究透視法的水粉畫一般。
首二句突出了登高夕望的氣勢,重點寫山水,山連水,水接天,延綿雄闊。頷聯從俯瞰的角度,寫夜色中的光和亮;萬家燈火與一道星河交相輝映,裝點了錢塘的景色。
星河一句,詩人畫出了水中倒影,更增添了幾分澄澈清新的感覺。頸聯兩句開始夾雜感官的錯覺,用比喻和夸張手法寫風月:風吹樹葉之聲頗似沙沙秋雨,月照平沙疑是潔白如霜。
同時,詩人又在字面上提醒讀者,此時正值暑“夏”“晴”夜,強調秋涼的感覺不過是一種消暑的手段,于是,很自然地引出末二句主賓夜飲的對話,扣住了“招客”的題意。 如果把此詩比作一幅江樓夕望的畫圖,那么,詩的構思則是作畫的順序。
詩人從遠眺起筆,粗線條地勾勒余杭的山水,進而環顧杭城的燈光并由與燈影相輝的星河,自然收到江樓所在的湖水之上,從而慢慢將筆從曠遠的天際轉向樓閣四圍的描寫,再從風聲月色見出消暑的人物形象,景色由遠而近,而感覺則愈來愈細,真可謂“坐馳可以役萬景”,既有眼力,又有筆力。 此詩的兩聯中,“燈火萬家”一聯對得極美,散落的萬家燈火,與一道銀河映入水中,恰好是前面“海天”與“山勢”從傍晚到夜間的變化,給人一種神奇的夢幻之感,頗得后人的贊賞。
宋人黃庭堅《登快閣》詩中的名句“澄江一道月分明”,似乎亦受到白氏此詩的影響。 詩中描寫了杭州東面山川的形勢和杭州美麗的夜景,氣勢雄偉,境界開闊。
在炎熱的夏天的黃昏,詩人登上望海樓向東遠望,天海一片蒼茫的景象;錢塘江和江兩岸的山勢“闊復長”。詩人寫夜景是從光和聲兩個角度寫的:燈火、銀河、月光從光,夏風從聲,因此繪聲繪色、燦爛奪目,末句以“招客”作結,緊扣題目。
四、描寫“萬家燈火”的詩句有哪些
1,《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陳克
橋北橋南新雨晴。柳邊花底暮寒輕。萬家燈火照溪明。鳧舄差池官事了,木山彩錯市人驚。街頭酒賤唱歌聲。
2,《滿庭芳·千里旌麾》
年代: 宋 作者: 無名氏
千里旌麾,萬家燈火,曉來氣靄佳瑞。寶猊煙里,龜甲錦屏張。盡道蓬萊仙瑞世,九霄外、鳴玉飛香。陰功著,恩疏三品,金誥久彌芳。華堂。絲管□,金樽齊捧,百拜稱觴。看繞庭蘭玉,濟濟成行。占盡人間五福,壺中景、日月偏長。春難老,芳瞳發秀,千歲壽寧康。
3,《上元戲呈貢父》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車馬紛紛白晝同,萬家燈火暖春風。
別開閶闔壺天外,特起蓬萊陸海中。
盡取繁華供俠少,只分牢落與衰翁。
不知太乙游何處,定把青藜獨照公。
4,《游白云歸,感賦四律,并柬同游諸子》
年代: 近代 作者: 寧調元
江水南流夜有聲,萬家燈火夾江明。
我來不勝丘山感,對此難消遲暮情。
狺犬靦顏喧上座,沐猴作態誤蒼生。
酒闌重憶十年事,忽動熱潮憾未平。
5,《和朱給事上元早雪》
年代: 宋 作者: 李復
玉花清曉作余寒,云暗重城晻靄間。
初逐細風飛寂寂,旋隨小雨潤斑斑。
萬家燈火方行樂,九陌輪蹄肯放閑。
向晚霽開斜照在,門前柳色未藏山。
6,《元夕》
年代: 宋 作者: 邵伯溫
從昔遨游盛兩川,充城人物自駢闐。
萬家燈火春風陌,十里綺羅明月天。
7,《和兗弟與梁況之學士同作四絕句·右二首并和》
年代: 宋 作者: 蘇頌
湖上歸時暮氣侵,松香花露拂巾簪。
萬家燈火沙河里,月色相和廓暝陰。
8,《元夕同友街游》
年代: 宋 作者: 曾由基
月韻梅梢漏未央,緩尋夢境小相羊。
萬家燈火天無夜,十里綺羅風自香。
勝友何如羅粉黛,清談端可厭笙簧。
吳儂休作筑城舞,胡越年來共一疆。
9,《中書程先生委校勘春秋分紀大參李雁湖文集因》
年代: 宋 作者: 曾由基
雪柳梢頭鬧玉梅,萬家燈火月樓臺。
校讎幸不開天上,省得扶藜太乙來。
10,《真定懷古》
年代: 元 作者: 陳孚
千里桑麻綠蔭城,萬家燈火管弦清。
恒山北走見云氣,滹水西來聞雁聲。
主父故宮秋草合,尉陀荒冢莫煙平。
開元寺下青苔石,猶有當時舊姓名。
五、描寫萬家燈火的詩句有哪些
描寫萬家燈火的詩句有: 《滿庭芳·千里旌麾》年代: 宋 作者: 無名氏——千里旌麾,萬家燈火,曉來氣靄佳瑞。
《上元戲呈貢父》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車馬紛紛白晝同,萬家燈火暖春風。《游白云歸,感賦四律,并柬同游諸子》年代: 近代 作者: 寧調元——江水南流夜有聲,萬家燈火夾江明。
《和朱給事上元早雪》年代: 宋 作者: 李復——萬家燈火方行樂,九陌輪蹄肯放閑。《元夕》年代: 宋 作者: 邵伯溫——從昔遨游盛兩川,充城人物自駢闐。
萬家燈火春風陌,十里綺羅明月天。和兗弟與梁況之學士同作四絕句·右二首并和》年代: 宋 作者: 蘇頌——湖上歸時暮氣侵,松香花露拂巾簪。
萬家燈火沙河里,月色相和廓暝陰。《元夕同友街游》年代: 宋 作者: 曾由基——月韻梅梢漏未央,緩尋夢境小相羊。
萬家燈火天無夜,十里綺羅風自香。《中書程先生委校勘春秋分紀大參李雁湖文集因》年代: 宋 作者: 曾由基——雪柳梢頭鬧玉梅,萬家燈火月樓臺,校讎幸不開天上,省得扶藜太乙來。
《真定懷古》年代: 元 作者: 陳孚——千里桑麻綠蔭城,萬家燈火管弦清。《浣溪沙》年代: 宋 作者: 陳克橋——北橋南新雨晴。
柳邊花底暮寒輕。萬家燈火照溪明。
六、描寫“萬家燈火”的詩句有哪些
1,《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陳克 橋北橋南新雨晴。
柳邊花底暮寒輕。萬家燈火照溪明。
鳧舄差池官事了,木山彩錯市人驚。街頭酒賤唱歌聲。
2,《滿庭芳·千里旌麾》 年代: 宋 作者: 無名氏 千里旌麾,萬家燈火,曉來氣靄佳瑞。寶猊煙里,龜甲錦屏張。
盡道蓬萊仙瑞世,九霄外、鳴玉飛香。陰功著,恩疏三品,金誥久彌芳。
華堂。絲管□,金樽齊捧,百拜稱觴。
看繞庭蘭玉,濟濟成行。占盡人間五福,壺中景、日月偏長。
春難老,芳瞳發秀,千歲壽寧康。 3,《上元戲呈貢父》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車馬紛紛白晝同,萬家燈火暖春風。
別開閶闔壺天外,特起蓬萊陸海中。盡取繁華供俠少,只分牢落與衰翁。
不知太乙游何處,定把青藜獨照公。 4,《游白云歸,感賦四律,并柬同游諸子》 年代: 近代 作者: 寧調元 江水南流夜有聲,萬家燈火夾江明。
我來不勝丘山感,對此難消遲暮情。狺犬靦顏喧上座,沐猴作態誤蒼生。
酒闌重憶十年事,忽動熱潮憾未平。 5,《和朱給事上元早雪》 年代: 宋 作者: 李復 玉花清曉作余寒,云暗重城晻靄間。
初逐細風飛寂寂,旋隨小雨潤斑斑。萬家燈火方行樂,九陌輪蹄肯放閑。
向晚霽開斜照在,門前柳色未藏山。 6,《元夕》 年代: 宋 作者: 邵伯溫 從昔遨游盛兩川,充城人物自駢闐。
萬家燈火春風陌,十里綺羅明月天。 7,《和兗弟與梁況之學士同作四絕句·右二首并和》 年代: 宋 作者: 蘇頌 湖上歸時暮氣侵,松香花露拂巾簪。
萬家燈火沙河里,月色相和廓暝陰。 8,《元夕同友街游》 年代: 宋 作者: 曾由基 月韻梅梢漏未央,緩尋夢境小相羊。
萬家燈火天無夜,十里綺羅風自香。勝友何如羅粉黛,清談端可厭笙簧。
吳儂休作筑城舞,胡越年來共一疆。 9,《中書程先生委校勘春秋分紀大參李雁湖文集因》 年代: 宋 作者: 曾由基 雪柳梢頭鬧玉梅,萬家燈火月樓臺。
校讎幸不開天上,省得扶藜太乙來。 10,《真定懷古》 年代: 元 作者: 陳孚 千里桑麻綠蔭城,萬家燈火管弦清。
恒山北走見云氣,滹水西來聞雁聲。主父故宮秋草合,尉陀荒冢莫煙平。
開元寺下青苔石,猶有當時舊姓名。
七、有關“萬家燈火闌珊處”的詩句有哪些
1.《浣溪沙(陽羨上元)》
宋代:陳克
橋北橋南新雨晴。柳邊花底暮寒輕。萬家燈火照溪明。
鳧舄差池官事了,木山彩錯市人驚。街頭酒賤唱歌聲。
2.《探春令》
宋代:楊無咎
梅英粉淡,柳梢金軟,蘭芽依舊。見萬家、燈火明如晝。正人月、圓時候。
挨香傍玉偷攜手。盡輕衫寒透。聽一聲、畫角催殘漏。惜歸去、頻回首。
3.《青玉案·元夕》
宋代: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4.《南鄉子·和楊元素時移守密州》
宋代:蘇軾
東武望余杭,云海天涯兩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還鄉,醉笑陪公三萬場。
不用訴離觴,痛飲從來別有腸。今夜送歸燈火冷,河塘,墮淚羊公卻姓楊。
5.《滿庭芳·山抹微云》
宋代:秦觀
山抹微云,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暫停征棹,聊共引離尊。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萬點 一作:數點)
銷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謾贏得、青樓薄幸名存。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