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請問有哪些詩句中蘊含科學道理
古詩詞與科學道理:
1、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新月
2、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月初蛾眉月
3、月落烏啼霜滿天 夜半鐘聲到客船, ……………上弦月
4、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玉盤。 ……………滿月
5、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下弦月
6、今宵灑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月末蛾眉月
7、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 滿月
8、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 ……………赤道線速度和公轉
9、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山地垂直氣候
10、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對流層氣溫垂直變化
11、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 …………散射
12、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冷鋒
13、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暖鋒
14、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暖鋒
15、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華南準靜止鋒
16、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 ……… 風力搬運
17、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 ……………昆明準靜止鋒、喀斯特地貌
18、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對流雨
19、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山谷風與地形雨
20、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季風區與非季風區
21、三時已斷黃梅雨,萬里初來船棹風。 …………伏旱
22、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樣春風有兩般。 …………地形坡向與氣候
23、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 …………溫帶大陸性氣候
24、羅浮山下四時春,蘆橘楊梅次第新。 …………南亞熱帶氣候
25、日照胸前暖,風吹背后寒。 …………青藏高寒氣候
26、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高山氣候
27、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潮汐與月相
28、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山地
29、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內蒙古高原
30、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平原
31、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 …………喀期特地貌
32、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 …………地上河
33、一山不容二虎。 …………生態系統能量流動
34、落江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生物循環
35、棗發芽,種棉花。 …………生物指示作用
36、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農業生產的季節性
37、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 …………農業生產的地域性
38、深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 …………農業生產因地制宜
39,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植被與河流
40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水循環
41、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外力作用與地貌
自己找吧 都在里邊
二、求詩句所包含的科學道理 一天內回答謝謝~~
蘇軾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 聲音是如何產生的?現代物理學告訴我們,物體振動產生了聲音。
知道了這個基本原理,我們便對這現象失去了探究的興趣。那么,缺乏科學知識的古人是如何認識聲音現象的?是不是顯得特別愚昧或者幼稚呢?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蘇軾《琴詩》) 悠揚悅耳的琴聲,是從哪里發出的呢?如果是從琴弦上發出,那么把琴放在匣中,無人彈奏,為什么又沒有聲音呢?如果說,琴聲是從琴師的手指上發出的,怎么又不從他的指頭上去聽取琴音呢? 唐代詩人韋應物也發出過類似的疑問,不過他用的是石頭和水的例子:“水性自云靜,石中本無聲。如何兩相激,雷轉空山鳴?”(《聽嘉陵江聲》)水和石頭,本性都是安靜的,互相不接觸的時候,寂靜無聲;但如果碰在一起,那飛瀑流泉撞擊石頭的聲音,卻是如炸雷一般震響在空山中。
這是為什么呢?這個問題實質上和蘇軾的疑問一樣,都是探究聲音的產生的。 歐陽修《贈無為軍彈琴李道士》曰:“彈雖在指聲在意,聽不以耳而以心。
心意既得形骸忘,不覺天地愁云陰。 古詩詞與科學知識: 1、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新月 2、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月初蛾眉月 3、月落烏啼霜滿天 夜半鐘聲到客船, ……………上弦月 4、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玉盤。
……………滿月 5、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下弦月 6、今宵灑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月末蛾眉月 7、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 滿月 8、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 ……………赤道線速度和公轉 9、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山地垂直氣候 10、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對流層氣溫垂直變化 11、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
…………散射 12、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冷鋒 13、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暖鋒 14、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暖鋒 15、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華南準靜止鋒 16、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 ……… 風力搬運 17、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
……………昆明準靜止鋒、喀斯特地貌 18、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對流雨 19、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山谷風與地形雨 20、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季風區與非季風區 21、三時已斷黃梅雨,萬里初來船棹風。
…………伏旱 22、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樣春風有兩般。 …………地形坡向與氣候 23、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
…………溫帶大陸性氣候 24、羅浮山下四時春,蘆橘楊梅次第新。 …………南亞熱帶氣候 25、日照胸前暖,風吹背后寒。
…………青藏高寒氣候 26、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高山氣候 27、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潮汐與月相 28、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山地 29、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內蒙古高原 30、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平原 31、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
…………喀期特地貌 32、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 …………地上河 33、一山不容二虎。
…………生態系統能量流動 34、落江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生物循環 35、棗發芽,種棉花。
…………生物指示作用 36、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農業生產的季節性 37、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
…………農業生產的地域性 38、深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 …………農業生產因地制宜 39,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植被與河流 40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水循環 41、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外力作用與地貌 1、“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說明草原生態系統恢復力穩定性比較高。
2、“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說明溫度對植物生理的影響。
3、“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說明黃梅季節的氣候特征,及蛙的繁殖季節。
4、“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春燕啄春泥”體現了鳥類在繁殖過程中占區、筑巢等行為。 5、“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體現了植物的繁殖能力。
6、“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體現了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7、“一泊浪來一泊去,一重浪來一重生。
相攪相淘無歇日,會教山海一時平”體現了侵蝕作用。 8、“一場秋雨一場寒”說明暖鋒、冷鋒過程的天氣變化。
三、關于科學哲理的詩句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哲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要全面地看問題。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哲理:人們必須不斷的提高自己,才能跟上社會發展的腳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哲理:反映了發展的實質就是新事物終將取代舊事物。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們觀察事物的立足點、立場不同,就會得到不同的結論。
人們只有擺脫了主客觀的局限,置身廬山之外,高瞻遠矚,才能真正看清廬山的真面目。要認清事物的本質,就必須從各個角度去觀察,既要客觀,又要全面。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梅須遜許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哲理: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萬別,就在于她們各有其特殊性的矛盾,真實這種特殊的矛盾規定了一事物區別于其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質。詩中深刻地說明了:每一事物都有自己的特點,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如果離開了對于矛盾特殊性的具體分析,人們就無法區分是未,也就更談不上正確地認識事物。 折戟沉沙鐵圍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哲理: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
外因在一定條件下,對事物的發展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倘若沒有一定的條件,即使是英雄人物也是無法成功的。
四、關于科學哲理的詩句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哲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要全面地看問題。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哲理:人們必須不斷的提高自己,才能跟上社會發展的腳步。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哲理:反映了發展的實質就是新事物終將取代舊事物。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們觀察事物的立足點、立場不同,就會得到不同的結論。人們只有擺脫了主客觀的局限,置身廬山之外,高瞻遠矚,才能真正看清廬山的真面目。要認清事物的本質,就必須從各個角度去觀察,既要客觀,又要全面。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梅須遜許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哲理: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萬別,就在于她們各有其特殊性的矛盾,真實這種特殊的矛盾規定了一事物區別于其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質。詩中深刻地說明了:每一事物都有自己的特點,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如果離開了對于矛盾特殊性的具體分析,人們就無法區分是未,也就更談不上正確地認識事物。
折戟沉沙鐵圍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哲理: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外因在一定條件下,對事物的發展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倘若沒有一定的條件,即使是英雄人物也是無法成功的。
五、關于科學哲理的詩句有哪些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事物普遍聯系
沉舟側畔千帆過 病樹前頭萬木春------事物是不斷聯系的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溫度對生物生長發育的影響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登高望遠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峰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問渠哪得清如許,惟有源頭活水來。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六、反映科學哲理的有關詩句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表示世間萬物新舊的更替,海日,那是一種光明的象征,而殘夜是黑暗的終結;江春是生命勃發的季節,舊年就是過去。作者要告訴我們的是一種充滿著對人生,對社會的哲理性的思考。不管是黑夜還是舊年,終將結束,新的一天,新的開始已經來臨。我們可能對過去的時光不滿意,但未來是光明的海日初升,春江水暖,朝氣蓬勃……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唐代 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也是說新舊事物在不斷的更替,新的事物終會取代舊的事物
另外能體現到這個這里的還有,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等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哲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要全面地看問題。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哲理:人們必須不斷的提高自己,才能跟上社會發展的腳步。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哲理:反映了發展的實質就是新事物終將取代舊事物。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梅須遜許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哲理: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萬別,就在于她們各有其特殊性的矛盾,真實這種特殊的矛盾規定了一事物區別于其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質。詩中深刻地說明了:每一事物都有自己的特點,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如果離開了對于矛盾特殊性的具體分析,人們就無法區分是未,也就更談不上正確地認識事物。
折戟沉沙鐵圍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哲理: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外因在一定條件下,對事物的發展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倘若沒有一定的條件,即使是英雄人物也是無法成功的。
七、含有科學道理的詩句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
道理:告訴我們面對困難不要懼怕,而應該勇往直前!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軾
道理:要認清事物的本質,就必須從各個角度去觀察,既要客觀,又要全面。
問渠那得清如水?為有源頭活水來。 ——朱熹
道理:以池塘為喻,說明了為學之道,必須不斷積累,不斷地吸收新的營養。
沉舟側畔千帆過,并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
道理:無論碰到什么樣的困難或挫折,永遠保持一顆生機勃勃的樂觀向上的心態是最重要的。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
道理:只要人們正視現實,面對重重艱難險阻,不退縮,不畏懼,勇于開拓,發奮前進,那么,前方將是一個充滿光明與希望的嶄新境界。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
道理:要積極參加實踐活動,不斷積累文化知識。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
道理:要珍惜時間,莫虛度光陰。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
道理:想使人的層次高,就要努力,把自己的思維能力,生活能力更上一層樓。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
道理:告訴我們學習小草堅持不懈的努力和頑強的生命力,從哪里摔倒就從哪里站起來
八、反映科學哲理的詩句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題目】題西林壁(宋 蘇軾)
【詩詞原文】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們觀察事物的立足點、立場不同,就會得到不同的結論。人們只有擺脫了主客觀的局限,置身廬山之外,高瞻遠矚,才能真正看清廬山的真面目。要認清事物的本質,就必須從各個角度去觀察,既要客觀,又要全面。
【題目】琴詩(宋 蘇軾)
【詩詞原文】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
【哲理】美妙的樂曲是一個有機整體,而整體都是由若干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部分、要素構成的。在樂曲、琴聲中指頭、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們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唯物辯證法認為,普遍聯系的根本內容,就是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的矛盾雙方的聯系。因此,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頭和琴聲三者之間的矛盾關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內,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與琴、指之間的關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內部矛盾(內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間的關系。前者是音樂產生的根據,后者則是音樂產生的條件,兩者缺一不可。
【題目】觀書有感 (宋 朱熹)
【詩詞原文】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水?為有源頭活水來。
【哲理】以池塘為喻,說明了為學之道,必須不斷積累,不斷地吸收新的營養。事物都是運動、變化、發展的,萬事萬物只有在運動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這種不間斷的運動、變化和發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斷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這種運動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沒有知識的不斷更新,不斷積累,一個人的學問也就回變成一潭死水,毫無生氣和進展了。治學之道如此,辦其他事情也是這樣。
【題目】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宋 楊萬里)
【詩詞原文】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 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攔。
【哲理】詩人借助景物描寫和生動形象的比喻,通過寫山區行路的感受,說明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深刻道理:人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作好充分的估計,不要被一時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把握這首詩的主題時,首先應將文體定位——哲理詩,然后就能較快地知道,此詩明寫登山的感受,實為談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績時,萬萬不可自得自滿,而應不斷進取。
九、【反映科學哲理的詩句.】
1、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 簡析:蘊含新事物孕育于舊事物解體之時的哲理.2、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龜雖壽》) 簡析:發揮主觀能動性,樂觀向上,積極進,將終生有益、無憾.3、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簡析: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生,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常用來表達一種“想要挽留卻又不能留住”的心態.或對人生的感慨:盛衰浮沉,生死聚散,也如這花開花落、燕去燕來.) 4、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過一山攔.(楊萬里《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簡析:它蘊涵著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不被假象所迷惑的道理.5、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觀書有感》) 簡析:借景喻理,說明只有思想永遠活躍,接受種種不同新思想、新知識,方能才思不斷,新水長流.(或:人要心靈澄明,就得不斷學習,時時補充新知.) 6、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清朝趙翼《論詩》) 簡析:常用來贊美人才的人才輩出,也用來表示一代新人過去,又有一代新人出現,長江后浪推前浪.也含有“世事超越前人,不斷創新,不斷進取的必然趨勢”之哲理.7、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簡析:它包含一切有所作為的人都應具有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8、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簡析:歷經“山重水復”讓人懷疑無路可走,卻又意外地呈現出光明前景(或:表現感到困惑時,突然見到希望).9、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簡析:勸勉人們努力珍惜青春年華,世間沒有后悔藥.有“失去才知可貴”的哲理.10、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蘇軾《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 簡析:表現作者雖處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 .只要主觀努力,心理健康,仍然能青春永駐,老當益壯.11、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杜牧的《赤壁》) 簡析:詩中蘊含機遇造人的哲理,且隱含著詩人對自己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慨嘆之情.12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陶淵明《飲酒》) 簡析:它蘊含著這樣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囂人境也無\"喧囂\"之感.13、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 行路難》) 簡析:堅信不怕困難、勇往直前,抱負是必能實現的.14、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 簡析:闡明事物具有兩重性.15、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謝跳樓餞別校書叔云》) 簡析:詩句最具憂愁、苦悶之意.極欲擺脫,卻又無計可除.有“有新栽花花不發”的意蘊,也告誡人們:酒不解真愁.16、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相見歡》) 簡析:詞句用巧妙地比喻寫\"愁\".寓含一種既無可奈何,又無可解脫的別人不能理解的理趣.17、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登飛來峰》) 簡析:詩中蘊含站得高,看得遠的道理.與王之渙“欲窮千里目,更上一曾樓”有異曲同工之妙.18、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簡析:把對朋友的真摯感情升華為哲理,寫出四海之內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還是近鄰一樣的親近,說明知心朋友是聲息相通的.19、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簡析:前三句,表達了作者曠達胸襟,表現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世界上不可能有永遠圓滿的事情.后兩句,從“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來的,通過寫明月來表達對人生美好祝愿,道盡了千載離人心愿的詞句是:20、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 簡析:無論朝代的興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21、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劉楨《贈從弟》) 簡析:只要有堅貞的信念,任何艱難挫折都不會改變節操.22、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簡析:在一處失去的,將會在別出找出來.23、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無題》) 簡析:常用來比喻教師的工作,被人們用來贊美無私奉獻的精神.24、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簡析:表現了豁達的胸懷和奮發向上、努力進取的精神.喻含新事物不斷涌現的理趣.25、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簡析:景物依舊,人事迥異.有“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世事如棋局局新”的理趣.。
一、蘊含科學哲理的詩句
錢塘湖 望海潮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
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
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哲理詩句.(陸游《游山西村》: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王之煥《登鸛雀樓》: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3. 蘇軾 《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4.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5.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6. 杜甫《望岳》: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7.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8. 王安石《等飛來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9. 朱熹《春日》: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10.劉禹錫《烏衣巷》: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11. 王灣《次北固山下》: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12.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離別》: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鄉村《歸園田居》五首·陶淵明 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其二 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
白日掩荊扉,對酒絕塵想。 時復墟曲人,披草共來往。
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其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其四 久去山澤游,浪莽林野娛。
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間,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 借問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沒無復余。 一世棄朝市,此語真不虛。
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 其五 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
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雙雞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 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
軍旅涼州詞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
古 從 軍 行 李頎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營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萄入漢家。
從 軍 行 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關 山 月 李 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塞下曲六首(選一) 李 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望 薊 門 祖 詠 燕臺一望客心驚,笳鼓喧喧漢將營。 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
沙場烽火連胡月,海畔云山擁薊城。 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
前出塞九首(選一) 杜 甫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 茍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
軍 城 早 秋 嚴 武 昨夜秋風入漢關, 朔云邊月滿西山。 更催飛將追驕虜, 莫遣沙場匹馬還。
夜上受降城聞笛 李 益 回樂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 一夜征人盡望鄉。
塞 下 曲(二首) 盧 綸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征 人 怨 柳中庸 歲歲金河復玉關, 朝朝馬策與刀環。 三春白雪歸青冢, 萬里黃河繞黑山。
雁門太守行 李 賀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隴 西 行 陳 陶 誓掃匈奴不顧身, 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 猶是春閨夢里人。
己 亥 歲 曹 松 澤國江山入戰圖, 生民何計樂樵蘇。 憑君莫話封侯事, 一將功成萬骨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