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言文《昭君出塞》原文及翻譯大神們幫幫忙
昭君字嬙,南郡人也.初,元帝時,以良家子選入掖庭.時呼韓邪來朝,帝敕以宮女五人賜之.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景裴回,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于失信,遂與匈奴.?(《南匈奴傳》)? 王昭君字嬙,是南郡人.最開始在漢元帝的時候,作為良家子弟入選宮廷.有一次呼韓邪(匈奴單于)來朝貢,皇帝下令準備賜給他五個宮女.而昭君入宮已經有好幾年了,一直見不到皇上,心中非常幽怨壓抑,于是請求朝廷讓她一起(被賜給呼韓邪單于).等到呼韓邪辭別的宴會上,漢元帝命五個女孩子出示,發現昭君容貌驚人,裝飾華麗,宮廷都為之生輝,左右都為之動容,漢元帝非常驚訝,想留下她,但又不能失信匈奴,于是就這樣,昭君被賜給了匈奴人.。
二、描寫“王昭君出塞”的詩句有哪些
《王昭君》
唐.李白
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歸。
漢月還從東海出,明妃西嫁無來日。燕支長寒雪作花,
蛾眉憔悴沒胡沙。生乏黃金枉圖畫,死留青冢使人嗟。
《王昭君》
唐.李白
昭君拂玉鞍。上馬啼紅頰。
今日漢宮人。明朝胡地妾。
《相和歌辭·王昭君》
唐.駱賓王【樂府】
斂容辭豹尾,緘怨度龍鱗。金鈿明漢月,玉箸染胡塵。
妝鏡菱花暗,愁眉柳葉嚬。惟有清笳曲,時聞芳樹春。
《相和歌辭·王昭君》
唐.梁獻【樂府】
圖畫失天真,容華坐誤人。君恩不可再,妾命在和親。
淚點關山月,衣銷邊塞塵。一聞陽鳥至,思絕漢宮春。
《王昭君辭》
魏晉.石崇
我本漢家子。將適單于庭。辭決未及終。前驅已抗旌。
仆御涕流離。轅馬為悲鳴。哀郁傷五內。泣淚沾朱纓。
行行日已遠。乃造匈奴城。延我于穹廬。加我閼氏名。
殊類非所安。雖貴非所榮。父子見侮辱。對之慚且驚。
殺身良未易。默默以茍生。茍生亦何聊。積思常憤盈。
愿假飛鴻翼。棄之以遐征。飛鴻不我顧。佇立以屏營。
昔為匣中玉。今為糞土英。朝華不足歡。甘為秋草幷。
傳語后世人。遠嫁難為情。
三、關于昭君出塞的詩詞
關于王昭君的詩詞:《王昭君》紅顏落雁香空老,殘夢依稀化逝花。
胡漢親和柔骨獻,怨傷彈淚濺琵琶。 《王昭君》 作者:杜牧 新豐綠樹起黃埃,數騎漁陽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 萬國笙歌醉太平,倚天樓殿月分明。
云中亂拍祿山舞,風過重巒下笑聲。 《詠懷古跡五首》 作者: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王昭君》 作者:李白昭君拂玉鞍,上馬啼紅顏。
今日漢宮人,明朝胡地妾。 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歸。 《王昭君歌》 作者:劉長卿自矜驕艷色,不顧丹青人。
那知粉繪能相負,卻使容華翻誤身。 上馬辭君嫁驕虜,玉顏對君啼不語。
北風雁急浮云秋,萬里獨見黃河流。 纖腰不復漢宮寵,雙蛾長向胡天愁。
琵琶弦中苦調多,蕭蕭羌笛聲相和。 誰憐一曲傳樂府,能使千秋傷綺羅。
《怨詞》 作者:王昭君 秋木萋萋,其葉萎黃,有鳥處山,集于芭桑。 養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離宮絕曠,身體摧藏,志念沒沉,不得頡頏。 雖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獨伊何,來往變常。
翩翩之燕,遠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進阻且長,嗚呼哀哉!憂心惻傷。
四、昭君出塞的詩句
明妃曲(其一) 宋·王安石
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濕春風鬢腳垂。低徊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
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著盡漢宮衣;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
家人萬里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憶;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
詠懷古跡其三
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夜月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一)
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濕春風鬢腳垂。
低回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
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死毛延壽。
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著盡漢宮衣。
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
家人萬里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憶。
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
(二)
明妃初嫁與胡兒,氈軍百兩皆胡妃。
含情欲說獨無處,傳與琵琶心自知。
黃金桿撥春風乎,彈看飛鴻勸胡酒。
漢宮侍女暗垂淚,沙上行人卻回首。
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
可憐青冢已蕪沒,尚有哀弦留至今。
《王嬙》(《西京雜記》) (漢)元帝后宮既多,不得常見,乃使畫工圖其形,案圖召幸。諸宮人皆賂畫工,多者十萬,少者亦不減五萬。獨王嬙不肯,遂不得見。匈奴入朝,求美人為閼氏,于是上案圖以昭君行。及去,召見。貌為后宮第一,善應對,舉止閑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國,故不復更人,乃窮案其事。畫工皆棄市,籍其家資巨萬。
庾信《昭君辭應詔》
斂眉光祿塞,還望夫人城。片片紅顏落,雙雙淚眼生。
冰河牽馬渡,雪路抱鞍行。胡風入骨冷,夜月照心明。
方調琴上曲,變入胡笳聲。
李白《王昭君》
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歸。
漢月還從東海出,明妃西嫁無來日; 燕支常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沒胡沙;
生乏黃金枉圖畫,死留青冢使人嗟。
《王昭君》另一
昭君拂玉鞍,上馬蹄紅顏。 今日漢宮人,明朝胡地妾。
駱賓王《王昭君》
斂容辭豹尾,緘恨度龍鱗。金鈿明漢月,玉箸染胡塵。
古鏡菱花暗,愁眉柳葉顰。唯有清笳曲,時聞芳樹春。
五、《昭君出塞》詩學問
> 琵琶呀,伴我的琵琶: 趁著如今人馬不喧嘩, 只聽得啼聲得得, 我想憑著切膚的指甲 彈出心里的嗟呀。
琵琶呀,伴我的琵琶: 這兒沒有青草發新芽, 也沒有花枝低椏; 在敕勒川前,燕支山下, 只有冰樹結瓊花。 琵琶呀,伴我的琵琶: 我不敢瞧落日照平沙, 雁飛過暮云之下, 不能為我傳達一句話 到煙靄外的人家。
琵琶呀,伴我的琵琶: 記得當初被選入京華, 常對著南天悲咤, 那知道如今去朝遠嫁, 望昭陽又是天涯。 琵琶呀,伴我的琵琶: 你瞧太陽落下了平沙, 夜風在荒野上發, 與一片馬嘶聲相應答, 遠方響動了胡笳。
又一首新歌律詩的代表之作。 每節字數相等,句式相同,押相同韻。
更為重要的是,傳達了一種古典情調。正如沈從文所言,朱湘的詩是“古典”與“奢華”的。
而在本文中,這種古典美是如何營構的呢?筆者試圖探究這一問題。 首先,便是形式上的。
新格律本身既是一種新的古典主義。 平仄與韻律總是承繼傳統、對抗現代的。
其次,便是意象。昭君出塞當然是古典題材。
敕勒川、燕支山、落日照平沙、雁飛暮云下等,皆是古典詩歌的經典意象,代表一種揮之不去的鄉愁。再次,情調是東方的。
下面具體解析: 隨著人馬喧嘩聲的遠去,“我”漸入孤寂,相伴的只有馬蹄得得之聲,積郁已久的苦悶是否可以通過琵琶的彈奏來緩解呢? 青草發新芽與花枝低椏,也許能給孤苦寂寞的異客帶來些微的慰藉與暖意,但沒有,目之所及,只有冰樹、瓊花的荒涼與冷漠。 。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情景不再。在寒冷的季節,這片大地只有空曠、蒼涼、肅殺。
這一小節以靜景寫死寂、冷漠的氛圍。 在第三小節,詩歌的世界終于出現一絲暖色。
“落日照平沙”與“雁飛過暮云之下”暗藏玄機。 “落日照平沙”語出宋朝戴復古的《江村晚眺》: 江頭落日照平沙,潮退漁船擱岸斜。
白鳥一雙臨水立,見人驚起入蘆花。 可見,《江村晚眺》抒寫的是一種平靜、閑適的江村生活。
再此處運用,似乎給詩添一點暖色,實則不然。“我”不敢看落日照平沙。
因為那會使我想起故鄉生活的美妙。——在記憶中,家鄉的傍晚總是平淡、悠閑而醉人,是許多人鄉愁的落腳之處。
有暖意而不敢接近,更顯現實的殘酷無情。——不敢看“落日照平沙”,實則是不敢、不愿接觸、直面這個冷冰冰的現實。
這個永遠無法醒來的夢。 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游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
“雁”更是中國古典詩歌的經典意象。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歸》:“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
早在花開之前,就起了歸家的念頭;但等到雁已北歸,人還沒有歸家。詩人在北朝做官時,出使南朝陳,寫下這思歸的詩句,含蓄而又婉轉。
以雁寫思的還有“夜聞歸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歐陽修《戲答元稹》)、“殘星數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唐人趙嘏《長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鴻雁悲鳴紅蓼風”(宋人戴復古《月夜舟中》)等。 鴻雁作為傳送書信的使者在詩歌中的運用也就普遍了。
如“鴻雁幾時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懷李白》)、“朔雁傳書絕,湘篁染淚多” 再如: 李商隱《霜月》: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李清照《一剪梅》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溫庭筠《瑤瑟怨》 冰簟銀床夢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輕。
雁聲遠過瀟湘去,十二樓中月自明。 在此處,見雁飛暮云下,鄉愁遂更加濃郁。
雖有“鴻雁傳書”的傳說,但現在的雁兒卻不能為我傳達一句話,到那遙遠的故鄉。此節,以暖色寫悲情。
第四節,與“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當初被選入京華,即“悲咤”不已。
“哪知道”現在卻又遠離朝廷,離家也更遠了,自是悲上加悲,難以言說。 。
只說一句“望昭陽又是天涯”,猶如識盡愁滋味的曾經少年,扭過頭去,卻道“天涼好個秋”。 每節均以“琵琶呀,伴我的琵琶”領起,加之局勢錯落有致,形式本身即給人以一唱三嘆的效果。
如悲泣、似傾訴。太陽落下了平沙,夜風帶來馬的嘶鳴。
更顯環境惡劣與主人公的悲苦。遠方響動的胡笳,昭示了目的地的接近、另一種生活的開始。
這,才剛剛開始。
是否到時連悲咤的機會都沒有了呢? 詩人對一小女子心理的深刻、細膩的描寫,仿佛昭君再現。人文關懷精神彰顯,濃郁的東方情調在新詩中魅力不減。
。
六、昭君出塞為主題的詩句
昭君辭
梁·沈約
朝發披香殿,夕濟汾陽河。于茲懷九逝,自此斂雙娥。沾妝如湛露,繞臉狀流波。日見
奔沙起,稍覺轉蓬多。胡風犯肌骨,非直傷綺羅。銜涕試南望,關山郁嵯峨。始作陽春曲,
終成苦寒歌。惟有三五夜,明月暫經過。
王昭君二首
唐·白居易
滿面胡沙滿鬢風,眉消殘黛臉消紅。
愁苦辛勤憔悴盡,如今卻似畫圖中。
漢使卻回憑寄語,黃金何日贖蛾眉。
君王若問妾顏色,莫道不如宮里時。
題昭君墓
翦伯贊
漢武雄圖載史篇,長城萬里遍烽煙。
何如一曲琵琶好,鳴鏑無聲五十年。
王昭君二首
李白
【其一】
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歸。
漢月還從東海出,明妃西嫁無來日。
燕支長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沒胡沙。
生乏黃金枉圖畫,死留青冢使人嗟。
【其二】
昭君拂玉鞍,上馬啼紅頰。
今日漢宮人,明朝胡地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