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到了青翠挺拔的竹子,我就想到了什么古詩來贊美它的品格
竹石 作者: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詩句譯文;
緊緊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縫中。
千磨萬擊身骨仍堅勁,任憑你刮東西南北風。
擴展資料
詩的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首先把一個挺立峭拔的、牢牢把握著青山巖縫的翠竹形象展現在了讀者面前。一個“咬”字使竹人格化。”咬”是一個主動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動作。它不僅寫出了翠竹緊緊附著青山的情景。
更表現出了竹子那種不畏艱辛,與大自然抗爭,頑強生存的精神。緊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巖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礎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巖石之中。在作者鄭板橋詩、畫中的竹又往往與“石”是分不開的。
有時侯,石構成竹的對立面,如“畫根竹枝插塊石,石比竹枝高一尺,雖然一尺讓它高,年來看我掀天力”;有時候石成為竹的背景,如”秋風昨夜渡瀟湘,觸石穿林慣作狂;惟有竹枝渾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場”。
在這首詩里,竹石則形成了一個渾然的整體,無石竹不挺,無竹山不青。這兩句詩也說明了一個簡單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強。
二、【大風把竹子都吹歪了讓我想到詩句是什么】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李嶠《風》這是一首狀物詩,詩人巧妙地運 用比興及對偶等修辭手法,通過自然 之景“葉”“花”“浪”“竹”四種自然界物象 在風力作用下的變化,間接地讓人看 到了風的力量,讓人真切地感受到了 風的魅力與威力.“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風,能吹落晚秋的樹葉,能催開早春 二月的鮮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風,刮過江河時,能卷起漫天狂瀾, 掀起千尺巨浪;風,經過竹林時,可 把修直挺拔的萬竿翠竹吹得傾斜披這是一首歌詠風的詩.在詩人眼 中,風是有生命、有感情的,會隨著 時間、地點的不同,而有各種不同的 面貌,給人不一樣的感受.詩中所描 述的,便是作者平日的觀察.秋風一吹來,便會使枝葉零落, 令人感到蕭瑟、凄涼;但是一到了二 月,和煦的春風一起,花朵綻放花 蕾,大地又充滿了生機.有時大風從 江面上吹過,掀起千尺巨浪,有時微 風吹入竹林,千萬根竹子隨著風東倒 西斜,又是另一番景象.這首詩讓人看到了風的力量: 風,能使晚秋的樹葉脫落,能催開早 春二月的鮮花,它經過江河時能掀起 千尺巨浪,刮進竹林時可把萬棵翠竹 吹得歪歪斜斜.。
三、看到竹子,能想起鄭板橋的哪首詩
竹石
竹石·鄭燮 (板橋)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注釋]
1. 《竹石》是一首題畫詩。
2. 咬定:比喻根扎得結實,像咬著不松口一樣。
3. 磨:折磨。堅勁:堅定強勁。
4. 爾:那。這句意思說:隨那東南西北風猛刮,也吹不倒它。
[解說] 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題畫詩。首二句說竹子扎根破巖中,基礎牢固。次二句說任憑各方來的風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擊打,它們仍然堅定強勁。作者在贊美竹石的這種堅定頑強精神中,隱寓了自己風骨的強勁。“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常被用來形容革命者在斗爭中的堅定立場和受到敵人打擊決不動搖的品格。
[作者簡介]鄭燮(音謝)(1693-1765),字克柔,號板橋,興化(今江蘇省興化縣)人,清代著名書畫家。
[譯文]竹子牢牢地咬定青山,把根深深地扎在破裂的巖石中。經受了千萬種磨難打擊,它還是那樣堅韌挺拔;不管是東風西風,還是南風北風,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讓它屈服。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看到竹子想到什么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