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古詩上兩句: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下面兩句是什么
沒有下一句 【第一句】: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意思: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終歸是淺薄的,未能理解知識的真諦,要真正理解書中的深刻道理,必須親身去躬行實踐.出自:《冬夜讀書示子聿》 年代:宋 作者:陸游 體裁:七絕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第二句】: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意思:表面上是為什么渠水這樣清?因為有川流不息的源頭 實質上是只有不斷補充新知識,才能達到新境界.出自:《觀書有感》 宋.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1130-1200),南宋詩人,哲學家. 【第三句】: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意思:把人情世故弄懂就是學問,有一套應付本領也是文章.出自:四大名著《紅樓夢》 分析:“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一對聯是儒家的傳統觀念,表達的是儒家思想中的入世的一面,也是封建道德標準之一.而《紅樓夢》所表達的是反封建的思想,也就是反封建正統的思想,因而脂硯齋會把它評為“此聯極俗”.【第四句】: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意思:學會明辨是非是一個十分艱苦的歷程,但只有這樣,才會得出真知灼見.出自:出自劉禹錫《浪濤沙》全詩: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逐客似沙沉.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第五句】: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意思:落紅,脫離花枝的花,并不是沒有感情的東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麗的春花成長.不為獨香,而為護花.出自:作者:龔自珍 作品:己亥雜詩 內容: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思想感情:表達自己雖前途不暢也不忘報國的情懷.背景:一八三九年,龔自珍辭官南歸,后又北上接眷屬,在南北往返途中,寫下了短詩315首,本詩是第一首,寫他被迫辭官,離開北京時所抒發的感想.。
二、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使要躬行
冬夜讀書示子聿 (宋) 陸游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這首詩的意思是說,古人做學問是不遺余力的。
終身為之奮斗,往往是年輕時開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終歸是淺薄的,未能理解知識的真諦,要真正理解書中的深刻道理,必須親身去躬行實踐。
賞析:這是一首教子詩,子聿(yù),詩人的小兒子,是要告訴兒子做學問的道理。首句是對古人刻苦做學問精神的贊揚。
“遺”,即保留。“無遺力”,即無保留,竭盡全力之意。
次句是說做學問的艱難。只有從少年開始,養成良好習慣,打好扎實基礎,并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最后才能有所成就。
否則只能是“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是以古人刻苦學習的精神及做學問的艱難來告誡自己的兒子:做學問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
后兩句,詩人更進一步指出實踐經驗的重要性。“紙上得來”,指的是書本知識。
“絕知此事”,指的是真正把握事物的底蘊。“躬行”,就是指親自去實踐。
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學問,固然很重要,但僅此還不夠,因為那只是書本知識,書本知識是前人實踐經驗的總結,能否符合此時此地的情況,還有待實踐去檢驗。一個既有書本知識,又有實踐經驗的人,才是真正有學問的人。
這首詩以思想和哲理取勝,使我們在理性的思辨中,得到教益。“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出自陸游的《冬夜讀書示子聿》一詩。意思是說,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畢竟比較膚淺,要透徹地認識事物還必須親自實踐。
全詩: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朱熹的《觀書有感》中的兩句詩“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作者設問:這“半畝方塘”為什么這么清澈呢?并自答:因為有這源頭活水不斷地補充進來,才使得它這么清澈。 這幅美麗的自然風光圖卷,已經令人讀后清新明快了,更讓人拍案叫絕的是一看題目,是觀書的感想,頓時這美的意境升華,與讀書融合了。
原來,大學者朱熹在贊美讀書有所領悟,心靈中感知的暢快、清澈、活潑,以水塘和云影的映照暢敘出來了。他的心靈為何這樣澄明呢?因為總有像活水一樣的書中新知,在源源不斷地給他補充啊 朱熹用這兩句詩來說明生活是寫作的源頭活水,用心觀察才能發現源頭活水,汲取源頭活水,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一對聯是儒家的傳統觀念,表達的是儒家思想中的入世的一面,也是封建道德標準之一。
而《紅樓夢》所表達的是反封建的思想,也就是反封建正統的思想,因而脂硯齋會把它評為“此聯極俗”。 那么到底這對聯傳達的思想認識好不好呢?如果處身于曹雪芹或者魯迅的時代,我們肯定說不好。
因為當某些人自稱世事洞明、人情練達的時侯,我們要么正在為能否達到這一層次而奮斗而苦悶,要么正在象阿Q一樣在饑餓線上掙扎。而現在不同了。
凡是能上網來回答問題的同志們誰能和阿Q的地位相同呢,所以我們都認為對聯好。出自《紅樓夢》第五回的一副對聯。
是說明白事理,掌握事實規律是一種學問,恰當地處理事情,總結出來的規律就是文章。 浪淘沙 劉禹錫 莫道讒言如浪深, 莫言遷客似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 吹盡寒沙始到金。 淘金要千遍萬遍的過濾,雖然辛苦,但只有淘盡了泥沙,才會露出閃亮的黃金。
《乙亥雜詩》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落紅,本指脫離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沒有感情的東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麗的春花成長。
不為獨香,而為護花。表現詩人雖然脫離官場,依然關心著國家的命運,不忘報國之志,充分表達詩人的壯懷,成為傳世名句。
回答者:450867952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4-5 20:33 1:“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出自陸游的《冬夜讀書示子聿》一詩。
意思是說,從書本上得到 的知識畢竟比較膚淺,要透徹地認識事物還必須親自實踐。全 詩: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 此事要躬行。 2:“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出自朱熹的詩《觀書有感》。大意是問它怎么會如此澄澈明麗? 原來有一股活水不斷從源頭流來。
“源頭活水”可引申為著書人 不斷地讀書學習,加強修養;也可理解為生活實踐豐富。全詩: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 活水來。 3: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出自《紅樓夢》第五回中的一副對聯。其大意是:明白世事, 掌握其規律,這些都是學問;恰當地處理事情,懂得道理,總 結出來的經驗就是文章。
4: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出自劉禹錫的《浪淘沙九首》。
其大意是:學會明辨是非是一個 十分艱苦的歷程,但只有這樣,才會得出真知灼見。全詩:莫道 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 金。 5: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出自龔自珍的《己亥雜詩》。意思是說,花雖然敗落了,化作 春泥了,還要為后來的花提供養料。
從中可以感受到詩人為國 家、為人民無私奉獻的精神。全詩:浩蕩。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紙上得來終覺淺補充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