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定節假日詩句有哪些
節日:端午節 風俗:劃龍舟,吃粽子。
來歷:為紀念屈原,祭奠河神。 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節日:中秋節 風俗:吃月餅,賞菊,賞月。 來歷:古代神話故事嫦娥奔月 詩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節日:春節 風俗:吃餃子,年夜飯,放鞭炮,貼紅字。
來歷:紀念古人驅趕“年獸”的風俗。 詩句:除夜作 【唐】 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愁鬢明朝又一年。 節日:重陽節 風俗:登高,采菊,喝酒。
祭祀仙人。 來歷:我國古代把九叫做“陽數”,農歷九月九日,兩九相重,都是陽數,因此稱為“重 陽”。
重陽節來源于道教的一個神仙故事: 東漢時,汝南縣里有一個叫桓景的農村小伙子,父母雙全,妻子兒女一大家。日子雖然不算好,半菜半糧也能過得去。
誰知不幸的事兒來了。汝河兩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戶戶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沒人埋。
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時候聽大人們說:“汝河里住有一個瘟魔,每年都要出來到人間走走。
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帶到哪里。桓景決心訪師求友學本領,戰瘟魔,為民除害。
聽說東南山中住著一個名叫費長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裝,起程進山拜師學藝。 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
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晝夜地練開了。轉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走到跟前說:“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來。
你趕緊回鄉為民除害。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你家鄉父老登高避禍。”
桓景回到家鄉,召集鄉親。把大仙的話給大伙兒說了。
九月九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子每人分了一片,說這樣隨身帶上,瘟魔不敢近身。
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啄了一口,說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鄉親們安排 好,就帶著他的降妖青龍劍回到家里,獨坐屋內,單等瘟魔來時交戰降妖。
不大一會兒,只聽汝河怒吼,怪風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來,穿過村莊,走千家串萬戶也不見一個人,忽然抬頭見人們都在高高的山上歡聚。
它竄到山下,只覺得酒氣刺鼻,茱萸沖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見一個人正在屋中端坐。
就吼叫一聲向前撲去。桓景一見瘟魔撲來,急忙舞劍迎戰。
斗了幾個回合,瘟魔戰他不過,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聲把降妖青龍劍拋出,只見寶劍閃著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后,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
人們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的事,父傳子,子傳孫,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 重陽節的來歷 九月初九重陽節,又稱為“重九節”,是一個紀念先人及掃墓的節日。
來源 重陽節,起源于戰國時代,原是一個歡樂的日子。古人將天地萬物歸為陰陽兩類,陰代表黑暗,陽則代表光明、活力。
奇數為陽,偶數為陰。九是奇數,因此屬陽,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陽相重,故稱“重陽”。
這一天,正值仲秋季節,天高氣爽,是登高遠眺,舒暢胸懷的好時光。中國歷代許多文人雅士,每當此時,登上高處,一面飲菊花酒,一面吟詩取樂,留下無數詩篇。
九月,嚴寒的冬關即將降臨,人們開始添置冬裝,他們也不忘在拜祭先人時燒紙衣,讓先人在陰間過冬。這一來,重陽節便演變為掃墓及為先人焚化冬衣的節日。
慶祝方式 重陽節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是家人團聚的佳節;也是一個紀念祖先的家人。在新加坡,仍有一部分會館保留重陽節祭祖的習俗,叫做“秋祭”。
其他人士可以在這一天選擇較有傳統意義的慶祝方式,比如一家人或與友好相約到戶外活動,既可享受大自然的風光,又能聯絡親友之間的感情。 農歷九月初九,月日均是九數,雙陽相重,故名重陽節。
重陽節作為一個以娛樂為主的節日,主要節俗活動是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還要吃糕。 其中最突出的節俗活動是登高,登高之俗始于西漢,劉歆《西京雜記》云:“三月上已,九月重陽,士女游戲,就此祓禊登高”作者將重九與重三相對,并指出了登高驅邪免禍的用意。
唐代詩人杜牧的《九日齊山登高》中也作了描述: 農歷九月九日,是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又稱“重九節”“茱萸節”。今天的重陽節,將傳統習俗與現代文明巧妙結合,已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
我國在1989年將每年的這一天定為老人節,每到這一日,各地都要組織老年人登山秋游,開闊視野,交流感情,鍛煉身體。 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
民間有許多慶祝重陽節的活動,一般包括出游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在民間,茱萸為“避邪翁”,菊花為“延壽客”,兩者結合,給重陽習俗以吉慶之兆。
重陽也叫重九,因為《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相重,古人認為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國時就已出現。
據文獻記載,當時民間就有登高、飲菊花酒的風俗。 我國人民對重陽佳節歷來有著特殊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佳作。
如唐代詩人王維的《九。
二、關于4個法定節日的詩詞
中秋: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李白《月下獨酌》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李白《關山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靜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張九齡《望月懷遠》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月夜憶舍弟》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懷》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
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水調歌頭》 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鳴露草。
卷簾推戶寂無人,窗下咿啞唯楚老。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
--蘇軾《中秋見月和子由》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蘇軾《中秋月》 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
--米芾《中秋登樓望月》 快上西樓,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喚取、玉纖橫笛,一聲吹裂……若得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
--辛棄疾《滿江紅》 待月舉杯,呼芳樽于綠凈。拜華星之墜幾,約明月之浮槎。
--文天祥《回董提舉中秋請宴啟》 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長橋見月圓。漸上遠煙浮草際,忽依高閣墮檐前。
--徐渭《十五夜抵建寧》 淡蕩秋光客路長,蘭橈桂棹泛天香。月明圓嶠人千里,風急輕帆燕一行。
--張煌言《舟次中秋》 端午節: 和端午 張 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 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 只留離騷在世間。
已酉端午 貝 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 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 無酒淵明亦獨醒。
午日觀競渡 邊 貢 共駭群龍水上游, 不知原是木蘭舟。 云旗獵獵翻青漢, 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終古在, 楚鄉遺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會, 醉諷離騷不解愁。
五日(選一) 陳子龍 吳天五月水悠悠, 極目煙云靜不收。 拾翠有人盧女艷, 弄潮幾部阿童游。
珠簾枕簟芙蓉浦, 畫槳琴箏笮艋舟。 擬向龍樓窺殿腳, 可憐江北海西頭。
端 午 (唐)文 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 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今年佳節倍多情, 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 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 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 幾人湮沒幾垂名。 競 渡 歌(節錄) (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后船失勢空揮撓。
五月五日 (北宋) 梅 堯 臣 屈氏已沉死, 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 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 而追沒后蹤。 沅湘碧潭水, 應自照千峰。
乙卯重五詩 (南宋)陸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午日處州禁競渡 (明)湯顯祖 獨寫菖蒲竹葉杯, 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甌江死, 舟楫何勞吊屈來。
七 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 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 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 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 不似今朝豆味香。
三、我國的傳統節日的詩句
我國的傳統節日主要有八個,歷史上描寫我國傳統節日的詩句很多,下面按照時間次序,每個節日選擇流傳較廣比較有名氣的其中一首,供樓主參閱: 1. 描寫除夕的: 除夜 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2. 描寫春節的: 元日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3. 描寫元宵節的: 元夕 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3. 描寫清明節的: 清明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5. 描寫端午節的: 端午 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 描寫中秋節的: 中秋月 蘇軾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7. 描寫七夕節的: 七夕 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繡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8. 描寫重陽節的: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四、中國傳統節日的詩句
1. 關于除夕的詩: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2. 關于春節的詩: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3. 關于元宵節的詩:
《元夕》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4. 關于清明節的詩: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5. 關于端午節的詩:
《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 關于七夕節的詩:
《七夕》
【唐】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繡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7. 關于中秋節的詩:
《中秋月》
【宋】蘇軾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8. 關于重陽節的詩: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五、關于中國節日的詩句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踏莎行 辛棄疾 夜月樓臺, 秋香院宇。
笑吟吟地人來去。 是誰秋到便凄涼, 當年宋玉悲如許。
隨分杯盤, 等閑歌舞。 問他有甚堪悲處。
思量卻也有悲時, 重陽節近多風雨。 4·中秋: 中秋月 宋·蘇軾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水調歌頭》 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5·清明: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六、有哪些中國法定節日,中國法定節日的來歷是什么
清明、端午、中秋。
關于黃金周的存廢和法定節假日的放假方案,從剛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以來,一直是社會爭議和關注的焦點。今天,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研究小組在人民網、新華網、國家發改委網站、新浪網等網站上公布了新的假日方案的草案。
先來看看具體內容。 根據公布的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草案,調整的主要內容包括: 一、國家法定節假日總天數增加1天,即由目前的10天增加到11天; 二、對國家法定節假日時間安排進行調整:元旦放假1天不變;春節放假3天不變,但放假起始時間由農歷年正月初一調整為除夕;"五一"國際勞動節由3天調整為1天,減少2天;"十一"國慶節放假3天不變;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增設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各放假1天(農歷節日如遇閏月,以第一個月為休假日)。
三、允許周末上移下錯,與法定節假日形成連休。 此次國家法定節假日的調整,是因為目前我國實行的春節、"五一"和"十一"的"黃金周"休假方案,在現實中面臨著一些問題:一是缺乏傳統文化特色。
目前法定節假日中只有春節一個傳統節日。二是節假日安排過于集中。
三個"黃金周"中,人員流動數量、交通、旅游安全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三是休假制度落實不夠。
一些職工的年休假權利難以得到保障。 正因為如此,近年來,有關人士多次呼吁要重視中國現行法定節假日安排存在的問題,建議對現行法定節假日安排進行調整。
經過一年多的研究論證,就形成了目前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方案。 據了解,在1995年以前,法定節假日加上星期日,我國勞動者每人每年的休息日只有59天,1995年實行雙休日后增加到111天,1999年實行黃金周后增加到114天。
而在此次公布的新方案草案中,休息日將增加到115天。 根據今天公布的這一方案,經過對節假日前后的周末進行調休,將形成春節和國慶節兩個七天的"黃金周"和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五個三天的"小長假",節假日當然是更頻繁了。
我查了一下2008年的日歷,根據新的方案,一、二、四、五、六、九、十月七個月份都有公眾假期,對于我們調整工作和生活節奏、適當放松休息當然會更有利一些。 在另一方面,正如片子里所說,做出這樣的調整,其中重要的一條原因和動力就是要加大節假日中的傳統文化色彩。
可是為什么要選擇這三個節假日,而增加的這三個節假日又會實實在在帶來什么樣的傳統和文化內容呢?我們來看一個片子。 今天公布的這一方案,已經經過一年多的研究論證比較,并且它還不是最后定稿,其實今天公布草案的目的也就是向社會征求意見。
所以大家如果有不同意見,還可以趕快去投票和發表意見。 調查共有7項內容,其中大家最關注、也是目前意見相對更多元的調查內容是其中的第二項。
第二項調查的內容是,對于將"五一"國際勞動節調整出的2天和新增加的1天用于增加清明、端午、中秋三個傳統節日為國家法定節假日,您的態度是什么。(字版1完) 截止到今天傍晚為止,人民網、新華網和新浪網的關于這一項調查的結果是這樣的。
在大多數網民對調整草案表示支持的同時,也有一些網民表達了反對意見和擔憂情緒。新華社歸納的這方面意見主要集中在: 一是認為很多單位除夕實際已經放假,春節放假提前等于減少1天假期,因春節的重要性建議適當增加放假時間。
二是認為取消“五一”長假,可能會導致出行壓力集中到春節和“十一”,外地人返鄉會更難;同時,長假的取消也減少了一些外地人回家探親的機會。 三是認為“小長假”不利于安排長時間出行,意義不大。
四是懷疑《職工帶薪休假規定》能否得到真正的執行。 關于這些疑問,我們現在來連線清華大學教授蔡繼明。
蔡教授是全國政協委員,也是清華大學假日制度改革課題組的負責人。蔡教授你好。
連線問題: 1、首先是這樣的休假方案,能不能不調整而增加假期,3個黃金周的長假制度已經實行了9年,能不能保留五一長假呢? 2、人們當然還有這樣的疑問,就是減少五一黃金周,會不會帶來國慶黃金周更大的出行人流,以加倍的方式延續了交通、旅游方面的壓力呢? 3、有一些人存在擔心,如果碰到傳統節日和周末重合的情況,怎么處理,比如說2008年的端午和中秋,還有2009年的清明和中秋都在周末? 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方案七項網上調查內容 1. 對于將國家法定節假日總天數由10天增加到11天,您的態度是: 2. 對于將“五一”國際勞動節調整出的2天和新增加的1天用于增加清明、端午、中秋三個傳統節日為國家法定節假日,您的態度是: 3. 對于保留“十一”國慶節和春節兩個黃金周,您的態度是: 4. 對于將春節放假的起始時間由農歷年正月初一調整為除夕(大年三十),您的態度是: 5. 對于調整前后周末形成元旦、清明、國際勞動節、端午、中秋5個連休三天的“小長假”,你的態度是: 6. 對于國家全面推行職工帶薪休假制度,您的態度是: 7. 您的職業是: 就在這個星期一,我們國家也開始就職工帶薪年休假草案征求意見。其實和國外相比,目前我國11天的法定節假日已經達到正常水平,但是帶薪年休假制度并不完善。
比如說在英國,每年的公共假日只有9天,但是帶薪假期。
七、國慶節的詩句
《沁園春·國慶》
近代:柳亞子
華夏神州,萬里河山,換盡舊顏。看風云世界,五湖四海,巨龍聳立,上下千年。
春夏秋冬,花香遍地,綠水青山不夜天。臨國慶,道青春風采,挺立中堅。
中華兒女豪言,創奇跡和平環宇篇。有南方新省,北疆春色,放歌東海,西北高原。
千古英雄,太平盛世,錦繡前程滿故園。今朝起,領風騷千載,萬眾心間。
譯文:華夏大地,萬里的河山,換掉了破舊的容顏。看如今的風云世界,五湖四海,巨龍聳立,上下幾千年。一年四季,花香遍地,綠水青山一片明亮。
到了國慶,祝賀國家的青春風采,挺立中堅。中華兒女的豪言,創造神奇的和平盛世。有南方的新省份,北疆的艷麗景色,放歌東海,西北的高原。千古的英雄人物,太平盛世,到處一片錦繡前程。從如今開始,領風騷千年,在全國人民的心中。
擴展資料:
1、國慶節日的來歷
國慶節是由一個國家制定的用來紀念國家本身的法定假日。它們通常是這個國家的獨立、憲法的簽署、元首誕辰或其他有重大紀念意義的周年紀念日;也有些是這個國家守護神的圣人節。
雖然絕大部分國家都有類似的紀念日,但是由于復雜的政治關系,部分國家的這一節日不能夠稱為國慶日,比如美國只有獨立日,沒有國慶日,但是兩者意義相同。
2、國慶節日的風俗習慣
國慶日,各國都要舉行不同形式的慶祝活動,以加強本國人民的愛國意識,增強國家的凝聚力。各國之間也都要相互表示祝賀。每逢五年或逢十年的國慶日,有的還要擴大慶祝規模。
為慶祝國慶日,各國政府通常要舉行一次國慶招待會,由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或外交部長出面主持,邀請駐在當地的各國使節和其他重要外賓參加。但也有的國家不舉行招待會,如美國、英國均不舉行招待會。
3、國慶節日的意義
國慶紀念日是近代民族國家的一種特征,是伴隨著近代民族國家的出現而出現的,并且變得尤為重要。它成為一個獨立國家的標志,反映這個國家的國體和政體。
國慶這種特殊紀念方式一旦成為新的、全民性的節日形式百,便承載了反映這個國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時國慶日上的大規模慶典活動,也是政府動員與號召力的具體體現。更是國家顯示力量、增強國民信心,體現凝聚力,發揮號召力的有力體現。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沁園春·國慶
八、描寫祖國傳統節日的詩詞
1..春節 王安石的《元日》元日七絕是一首歡慶春節的詩。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2..元宵節 正月十五夜 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游伎皆秾李,行歌徑落梅。 金吾夜不禁,玉漏莫相催。
3..清明節 清明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寒食 韓翃
4..端午節 水調歌頭 端午
暮色掩行跡,懷石自沉江。大夫吟唱何處,殘月冷穹蒼。濁浪滔滔東去,云夢沉浮輾轉,楚地亦神傷。羈客賦騷體,憂患著文章。
擊鼉鼓,投米粽,整行裝。飛舟遏浪,揮槳揎臂吼聲狂。顛沛流離往昔,日麗風和此際,三閭應安詳。歲月如梭逝,風義永流芳。
5..中秋節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懷》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王建《十五夜望月》
晏殊《中秋月》
6..重陽節 九月九日憶上東兄弟(唐)王勃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英少一人
過故人莊 孟浩然
7。冬至 邯鄲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冬至(唐)杜甫
相關的詩詞還有很多,這些只是其中的幾首,不知道夠不夠~~
還有,中國古典文學詩詞,我們身為后人,還是要多學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