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朋友英年早逝,驚訝痛惜”的詩句都有哪些
1、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宋代:蘇軾
釋義:兩人一生一死,隔絕十年,相互思念卻很茫然,無法相見。不想讓自己去思念,自己卻難以忘懷。
2、夜來攜手夢同游,晨起盈巾淚莫收。 《夢微之》——唐代:白居易
釋義:夜里做夢與你攜手共同游玩,早晨醒來淚水流滿巾也不擦拭。
3、成紀星郎字義山,適歸高壤抱長嘆。 《哭李商隱》——唐代:崔玨
釋義:成紀郎官名字叫李義山,身歸黃土讓人空懷長嘆。
4、古墳零落野花春,聞說中郎有后身。 《蔡中郎墳》——唐代:溫庭筠
釋義:古墳零落唯有野花正逢春,我聽說蔡中郎也有了后身。
5、閑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遣悲懷三首·其三》——唐代:元稹
釋義:閑坐無事為你悲傷為我感嘆,人生短暫百年時間又多長呢!
二、描寫美人英年早逝表示惋惜的句子有哪些
1. 《為薛臺悼亡》
唐代:白居易
半死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傷神。
手攜稚子夜歸院,月冷空房不見人。
2. 《青衫濕·悼亡》
清代:納蘭性德
近來無限傷心事,誰與話長更?從教分付,綠窗紅淚,早雁初鶯。
當時領略,而今斷送,總負多情。忽疑君到,漆燈風飐,癡數春星。
3. 《青衫濕遍·悼亡》
清代:納蘭性德
青衫濕遍,憑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頭扶病,剪刀聲、猶在銀釭。憶生來、小膽怯空房。到而今,獨伴梨花影,冷冥冥、盡意凄涼。愿指魂兮識路,教尋夢也回廊。
咫尺玉鉤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殘陽。判把長眠滴醒,和清淚、攪入椒漿。怕幽泉、還為我神傷。道書生簿命宜將息,再休耽、怨粉愁香。料得重圓密誓,難禁寸裂柔腸。
4. 《悼亡》
唐代:王渙
春來得病夏來加,深掩妝窗臥碧紗。為怯暗藏秦女扇,
怕驚愁度阿香車。腰肢暗想風欺柳,粉態難忘露洗花。
今日青門葬君處,亂蟬衰草夕陽斜。
5. 《悼亡姬》
唐代:韋莊
鳳去鸞歸不可尋,十洲仙路彩云深。若無少女花應老,
為有姮娥月易沈。竹葉豈能消積恨,丁香空解結同心。
湘江水闊蒼梧遠,何處相思弄舜琴。
6. 《代人悼亡》
唐代:魚玄機
曾睹夭桃想玉姿,帶風楊柳認蛾眉。珠歸龍窟知誰見,
鏡在鸞臺話向誰。從此夢悲煙雨夜,不堪吟苦寂寥時。
西山日落東山月,恨想無因有了期。
三、感悟英年早逝的詩詞歌賦
感悟英年早逝的詩詞歌賦有:
1、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出自唐代杜甫《蜀相》,意思是:可惜出師伐魏未捷而病亡軍中,長使歷代英雄們對此涕淚滿裳!
2、非瑜背諾,天不假年。
出自江上柳如煙的策瑜文《周郎》,意思是:不是我周瑜要背棄輔佐孫權的諾言,而是上天不給我時間。
3、但是詩人多薄命 就中淪落不過君。
出自唐代白居易《李白墓》,意思是:雖然你曾寫過驚天動地的文章,可是,詩人一向多薄命,而在薄命詩人中,卻沒有人比你更失意淪落的啊!
4、鄂王墳上草離離,秋日荒涼石獸危。
出自元代趙孟頫《岳鄂王墓》,意思是:岳飛墓上荒草離離,一片荒涼,只有秋草、石獸而已。
5、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出自唐代白居易《夢微之》,意思是:想你逝去九泉尸骨已經化成泥沙,我還暫時寄住人間白發滿頭。
四、推薦幾首“悼英年早逝的同學”的詩詞
1、《哭李商隱·其一》唐·崔玨 成紀星郎字義山,適歸高壤抱長嘆。
詞林枝葉三春盡,學海波瀾一夜干。 風雨已吹燈燭滅,姓名長在齒牙寒。
只應物外攀琪樹,便著霓裳上絳壇。 2、《哭李商隱·其二》唐·崔玨 虛負凌云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
鳥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鳳不來。 良馬足因無主踠,舊交心為絕弦哀。
九泉莫嘆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臺。 3、《李白墓》唐·白居易 采石江邊李白墳,繞田無限草連云。
可憐荒壟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 但是詩人多薄命,就中淪落不過君。
4、《岳鄂王墓》元·趙孟頫 鄂王墳上草離離,秋日荒涼石獸危。 南渡君臣輕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勝悲。
5、《夢微之》唐·白居易 夜來攜手夢同游,晨起盈巾淚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陽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阿衛韓郎相次去,夜臺茫昧得知不?。
五、英年早逝的文人以及其著名詩句有哪些
英年早逝的文人和其詩詞
納蘭容若,,字容若,滿洲正黃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名為性德,一年后太子更名胤礽,于是納蘭又恢復本名納蘭成德。納蘭性德號楞伽山人,清朝著名詞人,父親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學士、一代權臣納蘭明珠,母親愛新覺羅氏是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一品誥命夫人。納蘭性德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文元賞識,推薦給內閣學士徐乾學;十八歲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十九歲參加會試中第,成為貢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錯過殿試,康熙十五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納蘭性德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與好友一聚,一醉一詠三嘆,而后一病不起,七日后,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病逝,年僅三十歲。
著名詩句有:1.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2.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
3.明月多情應笑我,笑我如今,辜負春心,獨自閑行獨自吟。
王勃,字子安,漢族,唐代文學家。古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學世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并稱為“王楊盧駱”、“初唐四杰”。
王勃自幼聰敏好學,據《舊唐書》記載,他六歲即能寫文章,文筆流暢,被贊為“神童”。九歲時,讀顏師古注《漢書》,作《指瑕》十卷以糾正其錯。十六歲時,應幽素科試及第,授職朝散郎。因做《斗雞檄》被趕出沛王府。之后,王勃歷時三年游覽巴蜀山川景物,創作了大量詩文。返回長安后,求補得虢州參軍。在參軍任上,因私殺官奴二次被貶。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親返回時,不幸渡海溺水,驚悸而死。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堪稱一時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閣序》等。二十六去世。
著名詩句有:1.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2.長江悲已滯 萬里念將歸
況屬高風晚 山山黃葉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