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少女活潑的古詩句
1、《越女詞·其一》唐代詩人李白 原文: 長干吳兒女,眉目艷新月。
屐上足如霜,不著鴉頭襪。 譯文:長干里吳地的姑娘,眉目清秀,嬌艷可比明月。
木屐上那雙不穿襪子的腳,細白如霜。 2、《越女詞·其二》唐代詩人李白 原文: 吳兒多白皙,好為蕩舟劇。
賣眼擲春心,折花調行客。 譯文:吳地的女孩白皙如玉,好做蕩田的游戲。
投去含情的目光,擲去春心,折來鮮花嘲弄行路客。 3、《越女詞·其三》唐代詩人李白 原文: 耶溪采蓮女,見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來。 譯文:若耶溪中采蓮的少女,見到行客,唱著歌兒把船劃回。
嘻笑著藏入荷花叢,假裝怕羞不出來。 4、《越女詞·其四》唐代詩人李白 原文: 東陽素足女,會稽素舸郎。
相看月未墮,白地斷肝腸。 譯文:東陽那兒有個白皙如玉的女孩,會稽這兒有個劃木船的情郎。
看那明月高懸未落,平白地愁斷肝腸。 5、《南鄉子·畫舸停橈》 五代:歐陽炯 畫舸停橈,槿花籬外竹橫橋。
水上游人沙上女,回顧,笑指芭蕉林里住。 譯文:彩飾的小船停下船槳,槿花籬笆外,橫著一座小竹橋。
水上的游人問沙岸上的姑娘家住何處,(姑娘)回過頭來,笑著指向芭蕉林深處。
二、形容女可愛呆萌的詩句
形容女子可愛呆萌的詩句:“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原詩】
長干行(其一)
[唐]李白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
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塵與灰。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
十六君遠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
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
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
八月胡蝶來,雙飛西園草。
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
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
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譯文】
我的頭發剛剛蓋過額頭,便同你一起在門前做折花的游戲。
你騎著竹馬過來,我們一起繞著井欄,互擲青梅為戲。
我們同在長干里居住,兩個人從小都沒什么猜忌。
十四歲時嫁給你作妻子,害羞得沒有露出過笑臉。
低著頭對著墻壁的暗處,一再呼喚也不敢回頭。
十五歲才舒展眉頭,愿意永遠和你在一起。
常抱著至死不渝的信念,怎么能想到會走上望夫臺?
十六歲時你離家遠行,要去瞿塘峽滟滪堆。
五月水漲時,滟滪堆不可相觸,兩岸猿猴的啼叫聲傳到天上。
門前是你離家時徘徊的足跡,漸漸地長滿了綠苔。
綠苔太厚,不好清掃,樹葉飄落,秋天早早來到。
八月里,黃色的蝴碟飛舞,雙雙飛到西園草地上。
看到這種情景我很傷心,因而憂愁容顏衰老。
無論什么時候你想下三巴回家,請預先把家書捎給我。
迎接你不怕道路遙遠,一直走到長風沙。
【賞析】
這是一首愛情敘事詩,對商婦的各個生活階段,通過生動具體的生活側面的描繪,在讀者面前展開了一幅幅鮮明生動的畫面。詩人通過運用形象,進行典型的概括,開頭的六句,婉若一組民間孩童嬉戲的風情畫卷。“十四為君婦”以下八句,又通過心里描寫生動細膩地描繪了小新娘出嫁后的新婚生活。在接下來的詩句中,更以濃重的筆墨描寫閨中少婦的離別愁緒,詩情到此形成了鮮明轉折。“門前遲行跡”以下八句,通過節氣變化和不同景物的描寫,將一個思念遠行丈夫的少婦形象,鮮明地躍然于紙上。最后兩句則透露了李白特有的浪漫主義色彩。這闋詩的不少細節描寫是很突出而富于藝術效果的。如“妾發初覆額”以下幾句,寫男女兒童天真無邪的游戲動作,活潑可愛。“青梅竹馬”成為至今仍在使用的成語。又如“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寫女子初結婚時的羞怯,非常細膩真切。詩人注意到表現女子不同階段心理狀態的變化,而沒有作簡單化的處理。再如“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八月胡蝶黃,雙飛西園草”,通過具體的景物描寫,展示了思婦內心世界深邃的感情活動,深刻動人。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三、描寫女生活潑的句子
1、姐妹倆手拉手跳著,笑著,花裙子迎風擺動,活像一對活潑、愉快的花蝴蝶。
2、你看,她那明亮的大眼睛,那天真活潑的笑臉,多么像一株茁壯成長的向日葵呀!她那紅潤潤的圓臉蛋,像溢滿漿汁的蘋果。
3、她高興得嘴角上翹,變成一彎月牙兒。
4、她的眼睛里有了神采,額頭和嘴角兩旁深深的皺紋里似乎也蓄滿了笑意,連一舉手一投足都帶著一種輕快的節奏。
5、她的眼睛、眉毛亂動,得意得像是在他臉上跳舞。
6、她臉上洋溢著興奮的光芒,就像山坡上綻開的山丹丹花一樣。
7、那姑娘臉上冷不丁地綻出了笑意,滿臉緋紅,像一朵醉了的芍藥花。
8、在黎明的亮光中,我看見他那孩子氣的面孔,因激動而像火一樣的紅潤起來了。
9、像是喝了清醇的酒,嘴角也露出了笑。
10、她高興得嘴角上翹,變成一彎月牙兒。
11、她的眼睛里有了神采,額頭和嘴角兩旁深深的皺紋里似乎也蓄滿了笑意,連一舉手一投足都帶著一種輕快的節奏。
12、姑娘長長的頭發既卷卷地堆在頭上,又松散地披到肩頭,襯得那張臉兒越發有紅似白。
希望下次還有機會合作,祝你學習進步 。
親~, ??ˇ?ˇ??很高興為你回答問題
不明白歡迎追問,滿意請點擊設為滿意答案,謝謝你!
四、描寫孩子活潑可愛的詩句
兒童,天真無邪,活潑可愛,自古就是詩人們的吟詠對象.在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里就有涉及兒童的詩句:“童子佩觿”(《衛風·芄蘭》).西晉詩人左思所作280字的《嬌女詩》可說是中國古典詩歌史上較早的專門寫兒童的詩篇之一.此詩極力描繪詩人的兩個女兒——大女“蕙芳”與小女“紈素”逗人喜愛的嬌態,給讀者以身臨其境、如見其人之感.
在中國古典詩歌史上,無論是涉及兒童的詩句,還是專門吟詠兒童的詩篇,大都寫得富有詩意,頗具童趣.涉及兒童的詩句,出色的有:宋·葉紹翁的“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夜書所見》),以兒童挑燈籬邊捉蟋蟀的無憂無慮反襯詩人客居在外的愁思;宋·雷震的“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村晚》),用牧童短笛的裊裊余音渲染村居生活的意趣和山村迷人的暮景;清·高鼎的“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村居》),拿放紙鳶上藍天的活潑兒童來襯托春光的明媚.這些涉及兒童的詩句,在全詩中主要起襯托作用,詩中的兒童尚不能算是主角.而南宋·楊萬里的詩句“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宿新市徐公店》),描寫兒童的行動更為具體,反映兒童的心理也更為傳神,兒童在詩中已成為主角.這里,詩人借兒童撲蝶、蝶戲兒童的描寫,使天真活潑的兒童形象躍然紙上,可謂妙趣橫生,妙不可言.
專門吟詠兒童的詩篇,大都寫得頗具特色.唐·施肩吾的《**詞》:“**才六歲,未知巧與拙.向夜在堂前,學人拜新月”,寥寥數語,便使一個弄巧成拙、天真爛漫的**形象活現于讀者的面前.明·毛鉉的《**詞》:“下床著新衣,初學小姑拜.低頭羞見人,雙手結裙帶”,寫**學小姑成婚時拜堂,既知“著新衣”,又知“羞見人”,并懂得以“雙手結裙帶”來掩飾自己的羞態,就使一個情竇初開而稚氣未脫的**形象栩栩如生.這兩首詩都是以兒童的稚態見其童心.唐·崔道融的《牧豎》:“牧豎持蓑笠,逢人氣傲然.臥牛吹短笛,耕卻傍溪田”,前兩句,著重寫牧童的神態,突出一個“傲”字;后兩句,突出一個“智”字,也即其“傲”的資本:既能驅牛耕田,又會吹笛.顯然,此詩是以兒童的傲態見其智心.唐·胡令能的《小兒垂釣》:“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寫農村男孩學釣魚,突出“專心”二字,他怕“魚驚”,專注于釣,其“側坐”、以草隱身的形態顯得天真、機靈,而“路人借問”、他“遙招手”而不應答的細節則使此兒童應急的情態更為逼真如畫,個性也更為鮮明.這首詩可謂以兒童的智態見其專心.此外,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責子詩》、南宋大詩人楊萬里的《稚子弄冰》、《嘲稚子》、《與伯勤子文幼楚同登南溪奇觀戲道傍群兒》、清代詩人著名袁枚的《所見》等,也都是別具一格的吟詠兒童的佳作.
古詩吟詠兒童,妙趣橫生,筆法多樣,值得當代詩人們“古為今用”,以創造出富有時代特色的吟詠兒童的詩歌佳作.
五、求寫女子的詩詞詩句
:“含詞未吐,氣若幽蘭”. 膚如凝脂,吹彈可破,如絲綢之光滑,蘆葦之柔韌! 韋莊:“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凍梅花”.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人面桃花相映紅,一笑傾人城,再笑傾人國, 張先 雙蝶繡羅裙。
東池宴,初相見。朱粉不深勻,閑花淡淡香。
細看諸處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亂山昏,來時衣上云。
喬吉 鶯鶯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風風韻韻,嬌嬌嫩嫩,停停當當人人。
晏幾道 彩袖殷勤捧玉鐘,當年拼卻醉顏紅。 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小令尊前見玉簫,銀燈一曲太妖嬈 夢后樓臺高鎖 酒醒簾幕低垂 去年春恨卻來時 落花人獨立 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 兩重心字羅衣 琵琶弦上說相思 當時明月在 曾照彩云歸 李煜 云一纟咼,玉一梭,淡淡衫兒薄薄羅。 輕顰雙黛螺。
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窠。 夜長人奈何!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
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
新貼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窈窕淑女,君子好求。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
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臨潁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揚揚。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云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芙蓉如面柳如眉。
雪膚花貌參差是 風吹仙炔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卷帷望月空長嘆,美人如花隔云端。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
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數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
禁門宮樹月痕過,媚眼惟看宿鷺窠。斜拔玉釵燈影畔,剔開紅焰救飛蛾。
日光斜照集靈臺,紅樹花迎曉露開。昨夜上皇新授菉,太真含笑入簾來。
錿國夫人承主恩,平明騎馬入宮門。卻嫌脂粉污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
輕羅小扇撲流螢。
娉婷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六、描寫孩子活潑可愛的詩句有什么
在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里就有涉及兒童的詩句:“童子佩觿”(《衛風·芄蘭》).西晉詩人左思所作280字的《嬌女詩》可說是中國古典詩歌史上較早的專門寫兒童的詩篇之一.此詩極力描繪詩人的兩個女兒——大女“蕙芳”與小女“紈素”逗人喜愛的嬌態,給讀者以身臨其境、如見其人之感. 在中國古典詩歌史上,無論是涉及兒童的詩句,還是專門吟詠兒童的詩篇,大都寫得富有詩意,頗具童趣.涉及兒童的詩句,出色的有: 宋·葉紹翁的“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夜書所見》),以兒童挑燈籬邊捉蟋蟀的無憂無慮反襯詩人客居在外的愁思; 宋·雷震的“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村晚》),用牧童短笛的裊裊余音渲染村居生活的意趣和山村迷人的暮景; 清·高鼎的“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村居》),拿放紙鳶上藍天的活潑兒童來襯托春光的明媚.這些涉及兒童的詩句,在全詩中主要起襯托作用,詩中的兒童尚不能算是主角. 南宋·楊萬里的詩句“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宿新市徐公店》),描寫兒童的行動更為具體,反映兒童的心理也更為傳神,兒童在詩中已成為主角.這里,詩人借兒童撲蝶、蝶戲兒童的描寫,使天真活潑的兒童形象躍然紙上,可謂妙趣橫生,妙不可言. 唐·施肩吾的《**詞》:“**才六歲,未知巧與拙.向夜在堂前,學人拜新月”,寥寥數語,便使一個弄巧成拙、天真爛漫的**形象活現于讀者的面前.明·毛鉉的《**詞》:“下床著新衣,初學小姑拜.低頭羞見人,雙手結裙帶”,寫**學小姑成婚時拜堂,既知“著新衣”,又知“羞見人”,并懂得以“雙手結裙帶”來掩飾自己的羞態,就使一個情竇初開而稚氣未脫的**形象栩栩如生.這兩首詩都是以兒童的稚態見其童心.唐·崔道融的《牧豎》:“牧豎持蓑笠,逢人氣傲然.臥牛吹短笛,耕卻傍溪田”,前兩句,著重寫牧童的神態,突出一個“傲”字;后兩句,突出一個“智”字,也即其“傲”的資本:既能驅牛耕田,又會吹笛.顯然,此詩是以兒童的傲態見其智心. 唐·胡令能的《小兒垂釣》:“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寫農村男孩學釣魚,突出“專心”二字,他怕“魚驚”,專注于釣,其“側坐”、以草隱身的形態顯得天真、機靈,而“路人借問”、他“遙招手”而不應答的細節則使此兒童應急的情態更為逼真如畫,個性也更為鮮明.這首詩可謂以兒童的智態見其專心。
.。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寫女子活潑可愛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