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達靜心的詩句
1、“心靜即聲淡,其間無古今。”
《船夜援琴》唐代:白居易 鳥棲魚不動,月照夜江深。身外都無事,舟中只有琴。
七弦為益友,兩耳是知音。心靜即聲淡,其間無古今。
釋義:晴朗之夜,鳥與魚都不動了,那輪皓月浸在幽深的江水里,入了它們的夢吧?此刻身心澄凈,除了舟中的琴,沒有任何事情的騷擾,且獨坐,淡然一曲吧!琴上的七根銀弦就是最知心的朋友,雙耳就是他的知音。當那恬淡自然的聲音溶入心海,整個世界永恒而美麗,誰知,哪里是古,哪里是今?2、“垂釣坐磐石,水清心亦閑。”
《萬山潭作》唐代:孟浩然 垂釣坐磐石,水清心亦閑。魚行潭樹下,猿掛島藤間。
游女昔解佩,傳聞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還。
釋義:我坐在潭邊的石上垂釣,水清澈心境因此而悠閑。魚兒在樹陰下游來游去,猿猴掛在枝上嬉戲打鬧。
神女以玉佩相贈的故事,傳說就發生在這座萬山。我既然無緣有如此奇遇,乘月色唱著歌蕩槳而歸。
3、“汲井漱寒齒,清心拂塵服。” 《晨詣超師院讀禪經》唐代:柳宗元 汲井漱寒齒,清心拂塵服。
閑持貝葉書,步出東齋讀。真源了無取,妄跡世所逐。
遺言冀可冥,繕性何由熟。道人庭宇靜,苔色連深竹。
日出霧露馀,青松如膏沐。澹然離言說,悟悅心自足。
釋義:汲來清涼井水漱口刷牙,心清了再拂去衣上塵土。悠閑地捧起佛門貝葉經,信步走出東齋吟詠朗讀。
佛經真諦世人并無領悟,荒誕之事卻為人們追逐。佛儒精義原也可望暗合,但修養本性我何以精熟。
道人禪院多么幽雅清靜,綠色鮮苔連接竹林深處。太陽出來照著晨霧余露,蒼翠松樹宛若沐后涂脂。
清靜使我恬淡難以言說,悟出佛理內心暢快滿足。4、“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誡子書》兩漢: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釋義: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
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學習。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干,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
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
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么來得及?5、“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飲酒·其五》魏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釋義:居住在人世間,卻沒有車馬的喧囂。
問我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
山中的氣息與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飛鳥,結著伴兒歸來。這里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
二、形容“心靜”的古詩詞有哪些
《清夜琴興》
唐代:白居易
月出鳥棲盡,寂然坐空林。是時心境閑,可以彈素琴。
清泠由木性,恬澹隨人心。心積和平氣,木應正始音。
響馀群動息,曲罷秋夜深。正聲感元化,天地清沉沉。
《歸園田居·其一》
魏晉: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無題·油壁香車不再逢》
宋代:晏殊
油壁香車不再逢,峽云無跡任西東。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幾日寂寥傷酒后,一番蕭瑟禁煙中。
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宋代: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渡漢江》
唐代: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哪些古人心靜如水啊?
陶淵明 王維 蘇軾 鄭板橋 黃庭堅
三、形容心靜的詩句有哪些
1. 《白贊》陳郁
年主九秩開,凡臉映碧眼,心靜寸心安,味窮百事懶。由中以至和,聞道亦非晚。
2. 《山中》陸游
草閣留云宿,溪橋引鶴行。身閑詩曠逸,心靜夢和平。石乳無時滴,松肪徹夜明。山中足幽趣,不是傲公卿。
3. 《性拙》俞桂
性拙難為巧,年來陰屢經。身閑詩謾賦,心靜夢能靈。富貴如朝露,英雄幾曉星。尋思世間事,日影過中庭。
4. 《山居十三首》蔡格
何思何慮只寂然,由來心靜類修禪。一去無多路□□,直啟玄關叩洞天。
5. 《幽興》陸游
池水車初滿,荊籬補已成。身閑詩簡淡,心靜夢和平。雁后寒鴉至,楓先桕葉赬。居然足幽興,未嘆歲崢嶸。
四、表達心靜的句子
1、人生是一場與任何人無關的獨自修行,這是一條悲欣交集的道路,路的盡頭一定有禮物,就看你配不配得到。來到自己身邊的人和事,都是來幫助自己修行的。
2、快樂生活六法則:不欣羨別人,不哀憐自己,不留戀過去,不貪慕未來,只問耕耘,不問收獲。
3、你能騙到的人,都是相信你的人。
4、上善若水,從善如流。
5、心靜了,才能聽見自己的心聲;心清了,才能照見萬物的實性。
6、不甘放下的,往往不是值得珍惜的;汲汲追逐的,往往不是生命需要的。
7、停下來,笑看風云;坐下來,靜賞花開;沉下來,沉靜如海;定下來,靜觀自在。
8、心靜則清,心定則恒。
9、心境平靜無瀾,萬物自然得映;心靈靜極而定,剎那便是永恒。
10、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
11、做人如水。你高,我便退去,決不淹沒你的優點;你低,我便涌來,決不暴露你的缺陷;你動,我便隨行,決不撇下你的孤單;你靜,我便長守,決不打擾你的安寧;你熱,我便沸騰,決不妨礙你的熱情;你冷,我便凝固,決不漠視你的寒冷。
12、其實真正的享受是安閑,而最大的享受是身心平安,并不是在于物質上的豐富或是貧乏。適當的休閑可以讓自己的身心舒暢,呼吸的空氣是新鮮的,還有生活的氣氛是輕松,生活的步調是舒服和諧的,這就是真正的悠閑生活。
五、描寫靜心的詩句
1、"心外無物,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出處《幽窗小記》【明】陳繼儒
意思:心中能做到淡泊明靜,寵辱不驚。心中只是守著一顆平常心,不羨慕榮華富貴,不依賴權勢。心中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純真善良的。總之像是看透了這塵世,心中像是平靜的湖面,去留無意對什么事都放開來看,胸懷浩渺,心境開闊,心中是水波不興。真是去留無意,漫觀天外云轉云舒。
2、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此偈出自《六祖壇經》。乃六祖慧能的禪悟之言,《六祖壇經》是后人根據禪宗六祖惠能的話編著而成。
意思:其實塵在外,心在內,常拂之,心凈無塵; 塵在內,心在外,常剝之,無塵無心; 心中有塵,塵本是心, 何畏心中塵,無塵亦無心?正如慧能所說的 仁者心動 ,又如道家所說的 道可道非常道。它們的道理是一樣的 ,佛家講究萬物在心, 追求修世 ,道家講究無牽無掛, 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脫今世 ,道家則是修行今世, 而追究其原理來說都是一種修行。是一種超脫,卻不是刻意的尋求。主旨在心:世間人,法無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3、心靜即聲淡,其間無古今。——《船夜援琴》【唐】白居易
意思:心中平靜琴聲自然淡雅,我們聽起來就不分古代現代了,強調自然淡雅是彈琴的最高境界。
4、天清江月白,心靜海鷗知——《贈漢陽輔錄事其一》【唐】李白
意思:天色清明的時候,江上明月就很會亮;人的心態平和淡定的時候,海鷗也會感知的。
說的是萬事萬物都有因果,都有條件,還說人的內心活動會折射到外在物質世界。
5、石室人心靜,冰潭月影殘。——《寄白閣默公》【唐】賈島
意思:在石屋里邊帶著,人的心很容易安靜,結冰的水潭里邊,月亮的倒影都殘缺了。就是形容心靜,形容景色安靜。
六、形容靜心的句子
1、靜靜的,學會了一顆心去聆聽,去欣賞。就如同那一湖秋水,淡淡的幾許波紋,卻能承載千年的日月,攬盡萬里的浮云。
2、把自己放在靜心的境界里,悅讀并記錄多彩的自然高尚的人性純潔的心靈美好的情感,感覺很美好,很幸福,很開心!
3、靜心,靜語。輕輕閉上眼睛,用耳去捕捉交織在身旁的聲波,用心去細細勾勒身邊的世界,這就是傾聽的感覺。傾聽--靜心的樂曲。
4、靜心如水,不是自己象波瀾壯闊似的那樣乘風破浪勇往直前的駕馭風帆,而是自己猶如紋絲不動的潭水一樣靜謐安詳卻慢條斯理的漣漪。如此,靜心如水的人往往是靜水深流的表現出一種博大精深的最高境界。
5、靜心是一種美,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純凈和清明。
七、表示“心靜”的詩句有哪些
1.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明代楊慎《臨江仙》
釋義:功利和聲名,轉瞬即逝,只有高高的山峰,永恒的聳立在夕陽的映照下。
2. 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宋代陶淵明《歸去來兮》
釋義:云朵已經無心出山,鳥兒飛累了而回家。 比喻作者自己無意出仕,厭倦官場而隱,表露自己的高潔志趣和找到歸宿的愉悅。
3. 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南唐李煜《浪淘沙令》
釋義:只有迷夢中忘掉自身是羈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時的喜歡。
4. 回首向來瀟灑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北宋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釋義:回頭望去,我來時淋雨的地方,一片蕭條,歸去時又一片平靜,也沒有什么風雨,也無晴。
5. 一蓑煙雨任平生。——北宋蘇軾《定風波》
釋義:披上蓑衣,那么煙雨就用不著在意了,灑脫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