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雞和龍的故事
據說,遠古時代的龍是沒有角的,那時的龍在地上生活。
它憑著自己身強體壯,能飛,善游,想當屬相,也想當獸王,取代虎的地位。于是,人間產生了龍虎斗,結果是難分難解。
最后,玉帝覺得它們斗得太不像話,下旨叫它們來天宮評理,臨行時,龍想到自己雖然高大,卻不及老虎威風,怕玉帝小看自己,當不上獸王也排不上屬相。這時,龍的小弟蜈蚣出主意:“公雞有一對漂亮的角,不防借來戴上,這一定會給龍大哥添幾分威風。”
龍聽大喜,便同蜈蚣來找公雞借角。公雞聽說龍要借它的角,死活不肯,龍一見急了,對天發誓道:“如果我不還你的角,回陸地就死。”
蜈蚣也在一帝擔任保道。“如果龍大哥不還你的角你一口把我吃掉。”
公雞見蜈蚣作保便把角借給了龍。龍和虎到了天宮,玉帝見龍和虎都十分威風,便下令龍虎都作獸王,虎為陸地百獸之王,龍作水中水族之王。
虎既然可以當屬相,龍也可以成為屬相,只不過得在后面一些。于是,龍和虎皆大歡喜,告辭玉帝回到凡間,回來后,龍心里想,如果把角還給公雞,水族們見我這么丑能服我管呢?于是決定不還公雞的角,一頭扎進水中,現也不上陸地了。
公雞見龍不還角,氣得滿臉通紅,也遷怒于蜈蚣,蜈蚣嚇得從此鉆進石縫中。今天我們還可以見到,公雞的臉總是紅的、蜈蚣也難得爬出地面,公雞見到蜈蚣總是一口一個吃掉,并且總是在喊:“龍哥哥,還我的角!”而龍呢,再也沒有到陸地上來了。
雖然龍是十二生肖中唯一虛構的動物,但中國人對它卻是又敬又怕、有一種特殊的感情,龍的地位之高任何動物也無法與之比較,中國人心中,它是一種能呼風喚雨,騰云駕霧的神物。帝王自稱自己是真龍天子、百姓自己是龍的傳人。
人們發揮出無限的想象力,將龍說得神奇而偉大,把各種動物的形象聚于龍一身、有獸的野性、人的悟性、神的靈性,并創造了許多龍的傳說,這些傳說經過民間的加工和文人的潤色后,更加令人神往了。人們敬龍、愛龍、的心理更升華為一種崇拜。
也許,這也是龍成為生肖的文化因素。凌晨7--9時(“辰時”)。
傳說這是群龍行雨的時候,龍是神話中的動物,于是辰時屬龍。男龍+女雞:可結為夫婦,不過她帶有相當的功利性,會有紅杏出墻的預謀。
如果男屬龍和女屬雞相遇了,而沒有把對方留下的話,那么就是你自己的損失,也是對你喜歡的他她不負責。女龍+男雞:可有美滿的婚姻,但你得要有一份可以讓他炫耀的職業。
有時候男屬雞雖然嘮叨一點,說話喋喋不休的樣子,但是女屬龍不會介意男屬雞這些,而是在乎男屬雞的內心是怎么看待自己的,如果男屬雞是真心愛自己的,那么一切的事情,都不是困難,男屬雞和女屬龍是相互體諒相互理解的伴侶,在生活上工作上都彼此扶持,所以說男屬雞和女屬龍結婚的話是非常恩愛的。男雞+女龍:可以協調,但你比較注重她的事業與地位,因為你要用她來炫耀自己。
男屬雞是一個情緒力控制相當好的人,天生就有一個頭腦清醒的思路,善于思解和剖析問題,所以往往男屬雞天生就帶有智慧的天份一樣,女屬龍是一個開朗大方的人,堅強勝過男人,有較強的女人魅力,而且女屬龍可以把男屬雞的潛質發揮到最好,所以男屬雞和女屬龍生活在一起,物質基礎都會非常豐富,因為女屬龍把男屬雞的潛力發揮出來那股力量是相當大的。女雞+男龍:關系很好,你能從他那兒得到益處。
其實男屬龍和女屬雞的頭腦都很發達,在工作上,或者做什么事情,你們的能力都沒有很大的差距,而且你們各自都很獨立,不會非常依賴著對方,愿意自己去打造自己的事業,其實男屬龍和女屬雞一起相處,是能互相幫助事業的配對,不僅可以讓自己的經濟得以提高,而且還會擁有幸福美滿的家庭。屬雞的屬相婚配表:1921年、1933年、1945年、1957年、1969年、1981年、1993年、2005年、2017年 宜配:牛、龍、蛇,此中屬相相配祥開白事,有天賜之福,并有名望,功利榮達,家事亨通。
忌配:兔、狗、雞,金雞玉犬難逃避,合婚雙份不可遷,多災多難。解釋:酉雞與辰龍六合,因此最宜找個屬龍的對象,此乃上上等婚配。
其次是與巳蛇丑牛三合,故也宜找個屬蛇屬牛的,此乃上等婚配。酉雞與卯兔相沖,因此最忌找屬兔的,此乃下下等婚配。
酉雞又與戌狗相害,故也不宜找屬狗的,此乃中下等婚配。有時也講酉酉自刑,故也應避免同屬相的,此乃中下等婚配。
屬龍的屬相婚配表:1916年、1928年、1940年、1952年、1964年、1976年、1988年、2000年、2012年 宜配:鼠、猴、雞大吉,締結良緣,勤儉發家,日見昌盛,富貴成功,子孫繼世。忌配:狗、兔,不能和睦終世,破壞離別,不得心安。
解釋:辰龍與酉雞六合,因此最宜找個屬雞的對象,此乃上上等婚配。其次是與申猴子鼠三合,故也宜找個屬猴屬鼠的,此乃上等婚配。
辰龍與戌狗相沖,因此最忌找屬狗的,此乃下下等婚配。辰龍與卯兔又有相害的成分,故也不宜找屬兔的,此乃中下等婚配。
有時也講辰辰自刑,故也要注意避免同屬相的,此乃中下等婚配。
二、水和龍有關的詩句
有很多,提供一部分共你參考吧: 1、河海應龍(先秦·屈原·《天問》)2、熊咆龍吟殷巖泉(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3、九重彩浪浮龍蓋(宋·無名氏·《鷓鴣天》)4、龍涎沈水總銷魂(宋·張元干·《浣溪沙》)5、龍涎沈水是淺(宋·劉辰翁·《水調歌頭》)6、龍淵水風恬浪靜(宋·釋祖欽·《偈頌一百二十三首》)7、龍出水來鱗甲就(唐·呂巖·《七言》)8、龍魚未知水為命(宋·釋正覺·《頌古一百則》)9、簫管迎龍水廟前(唐·李約·《觀祈雨》)10、龍得水時增意氣(宋·釋祖欽·《偈頌七十二首》)11、龍起猶聞晉水清(唐·杜甫·《諸將五首》)12、借水沈、龍涎旋碾(宋·朱敦儒·《杏花天》)13、水亭初試小龍團(宋·李昴英·《浣溪沙》)14、自然如龍得水(宋·釋智朋·《偈傾一百六十九首》)15、同飲龍淵無義水(宋·釋普寧·《偈頌四十一首》)16、兩龍躍出浮水來(唐·張建封·《競渡歌》)17、水沈龍腦作燎焚(宋·陸游·《前有樽酒行》)18、龍驤仙掌巖頭水(宋·白玉蟾·《題武夷五首》)19、戰水定驚龍(南北朝·庾信·《擬詠懷詩 二三》)20、冰洞寒龍半匣水(唐·李賀·《靜女春曙曲》)21、銀漏滴殘龍腦水(宋·莫將·《木蘭花/玉樓春》)22、冰洞寒龍半匣水(唐·李賀·《靜女春曙曲》)23、即今龍廄水(唐·杜甫·《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24、水心龍鏡(宋·陳德武·《百字謠/念奴嬌》)25、潛龍不離滔滔水(宋·釋延壽·《山居詩》)26、明朝酌取龍湫水(宋·黃干·《紹熙庚戍十月偕趙仲宗舜和潘謙之曾魯仲游九》)27、水馀龍鏡色(唐·劉長卿·《九日題蔡國公主樓》)28、水落龍蛇出(唐·劉禹錫·《觀八陣圖》)29、激水方龍戰(唐·李白·《觀佽飛斬蛟龍圖贊》)30、龍藏寒水靜(宋·舒岳祥·《秋日山居好十首》)31、龍檻沉沉水殿清(唐·李商隱·《吳宮》)32、龍笛吟寒水(唐·李白·《陪宋中丞武昌夜飲懷古》)33、灑水凈龍須(唐·劉禹錫·《病中一二禪客見問,因以謝之》)34、龍在水長碧(唐·孟郊·《游終南龍池寺》)35、兩龍躍出浮水來(唐·薛逢·《觀競渡》)36、水盡銅龍滴漸微(唐·徐夤·《曉》)37、龍游滄海水茫茫(宋·彭秋宇·《秋興》)38、旌幢點水睡龍驚(宋·陳造·《十絕句寄趙帥》)39、慎勿見水踴躍學變化為龍(唐·杜甫·《桃竹杖引,贈章留后(竹兼可為簟,名桃笙)》)40、馬如龍、鈿車如水(宋·王嵎·《夜行船》)41、問龍乞水歸洗眼(宋·蘇軾·《游徑山》)42、耆車如水馬若龍(遼·蕭總管·《契丹風土歌》)43、龍擊驅遼水(唐·楊師道·《奉和圣制春日望海》)44、虬龍水間吟(唐·儲光羲·《終南幽居獻蘇侍郎三首時拜太祝未上》)45、云龍出水風聲急(唐·張佐·《憶游天臺寄道流》)46、水精宮、金鎖龍盤(宋·趙佶·《聒龍謠》)47、應龍無水謾通神(唐·薛逢·《賀楊收作相》)48、買得龍媒越水濆(唐·劉威·《傷曾秀才馬》)49、龍溪之水清無底(唐·何敬·《題吉州龍溪》)50、甚鼎湖、龍去水空流(元·耶律鑄 ·《木蘭花慢 丙戌歲,游永安故宮,遍覽太液池》)51、溪橋水淺影如龍(宋·劉鑒·《梅四首》)52、龍旟西幸水滔滔(唐·許渾·《驪山》)53、葛水霧中龍乍變(唐·韋莊·《放榜日作》)54、登龍有路水不峻(唐·杜牧·《賀崔大夫崔正字》)55、斬龍堰濉水(唐·王珪·《詠淮陰侯》)56、城繞青山龍暖水(唐·王建·《溫泉宮行》)57、湛湛直通龍渡水(宋·劉接·《句》)58、力推獰龍借水飲(宋·劉堯夫·《句》)59、龍壁春阻水抹川(宋·陶弼·《句》)60、劍動星光水有龍(宋·朱浚·《句》)61、水盡銅龍滴漸微(唐·徐寅·《曉》)62、水狀龍縈盤(唐·李白·《下陵陽沿高溪三門六剌灘》)63、潭底龍游水沫開(唐·李端·《題云際寺準上人房》)64、水淬龍蝹蝹(唐·孟郊·《贈劍客李園聯句》)65、大小藏蘊靈兮下有龍湫水泠泠(宋·白玉蟾·《武夷歌》)66、水截龍章試虎斑(宋·陳師道·《寄豫章公三首》)67、鳧水松龍是弟兄(宋·呂祖儉·《慈溪龍虎軒偶成》)68、龍文遠水吞平岸(唐·元稹·《早春登龍山靜勝寺,時非休浣,司空特許是行》)69、兩派龍湫水(宋·戴復古·《雁山總題此山本朝方顯》)70、籜龍環水小方壺(宋·李彌遜·《次韻林仲和筠莊》)71、群仙下云龍出水(唐·盧綸·《慈恩寺石磬歌》)72、硯水恐藏龍(唐·李洞·《觀水墨障子》)73、白龍湫水落陳山(清·朱彝尊·《鴛鴦湖棹歌 之六十七》)74、耆車如水馬若龍(宋·姜夔·《契丹歌》)75、龍驤水犀手(宋·李壁·《真州元夕和韻二首》)76、獻花借水辨龍蛇(宋·釋道川·《頌古二十八首》)77、龍挾水云飛(宋·釋文珦·《旱雨》)78、水滑帶龍涎(唐·杜牧·《暝投云智寺渡溪不得卻取沿江路往》)79、渡水常憂化作龍(唐·白居易·《與微之唱和,來去常以竹筒貯詩,陳協律美而》)80、綠鴨回塘養龍水(唐·李商隱·《射魚曲》)81、劍水不分龍(唐·魏氏·《贈外》)82、咒水夜潭龍怖劍(宋。
三、含有藏和龍的詩詞
《琵琶》李世民半月無雙影,全花有四時。
摧藏千里態,掩抑幾重悲。促節縈紅袖,清音滿翠帷。
駛彈風響急,緩曲釧聲遲。空余關隴恨,因此代相思。
《賦得弱柳鳴秋蟬》李世民散影玉階柳,含翠隱鳴蟬。微形藏葉里,亂響出風前。
《戲題畫》李旦喚出眼,何用苦深藏。縮卻鼻,何畏不聞香。
《唐大饗拜洛樂章?致和》武則天神功不測兮運陰陽,包藏萬宇兮孕八荒。天符既出兮帝業昌,愿臨明祀兮降禎祥。
《石淙》武則天三山十洞光玄箓,壓嶠金巒鎮紫微。均露均霜標勝壤,交風交雨列皇畿。
萬仞高巖藏日色,千尋幽澗浴云衣。且駐歡筵賞仁智,雕鞍薄晚雜塵飛。
《餞荊州崔司馬》蘇颋茂禮雕龍昔,香名展驥初。水連南海漲,星拱北辰居。
稍發仙人履,將題別駕輿。明年征拜入,荊玉不藏諸。
《游禁苑幸臨渭亭遇雪應制》徐彥伯玉律藏冰候,彤階飛雪時。日寒消不盡,風定舞還遲。
瓊樹留宸矚,璇花入睿詞。懸知穆天子,黃竹謾言詩。
《春閨》徐彥伯戍客戍清波,幽閨幽思多。暗梁聞語燕,夜燭見飛蛾。
寶鴨藏脂粉,金屏綴綺羅。裁衣卷紋素,織錦度鳴梭。
有使通西極,緘書寄北河。年光只恐盡,征戰莫蹉跎。
《相和歌辭?董逃行》張籍洛陽城頭火曈曈,亂兵燒我天子宮。宮城南面有深山,盡將老幼藏其間。
重巖為屋橡為食,丁男夜行候消息。聞道官軍猶掠人,舊里如今歸未得。
董逃行,漢家幾時重太平。《洛陽行》張籍洛陽宮闕當中州,城上峨峨十二樓。
翠華西去幾時返,梟巢乳鳥藏蟄燕。御門空鎖五十年,稅彼農夫修玉殿。
六街朝暮鼓冬冬,禁兵持戟守空宮。百官月月拜章表,驛使相續長安道。
上陽宮樹黃復綠,野豺入苑食麋鹿。陌上老翁雙淚垂,共說武皇巡幸時。
《董逃行》張籍洛陽城頭火曈曈,亂兵燒我天子宮。宮城南面有深山,盡將老幼藏其間。
重巖為屋橡為食,丁男夜行候消息。聞道官軍猶掠人,舊里如今歸未得。
董逃行,漢家幾時重太平。《古樹》張籍古樹枝柯少,枯來復幾春。
露根堪系馬,空腹定藏人。蠹節莓苔老,燒痕霹靂新。
若當江浦上,行客祭為神。《新城甲仗樓》張籍謝氏起新樓,西臨城角頭。
圖功百尺麗,藏器五兵修。結締榱甍固,虛明戶檻幽。
魚龍卷旗幟,霜雪積戈矛。暑雨熇烝隔,涼風宴位留。
地高形出沒,山靜氣清優。睥睨斜光徹,闌干宿靄浮。
芊芊粳稻色,脈脈苑谿流。郡化黃丞相,詩成沉隱侯。
居茲良得景,殊勝峴山游。《贈殷山人》張籍郁郁山中客,知名四十年。
恓惶身獨隱,寂寞性應便。世業公侯籍,生涯黍稷田。
藤懸讀書帳,竹系網魚船。已種千頭橘,新開數脈泉。
閑游攜酒遠,幽語向僧偏。入洞題松過,看花選石眠。
避喧長汩沒,逢勝即留連。自古多高跡,如君少比肩。
耕耘此辛苦,章句已流傳。昔日交游盛,當時省閣賢。
同袍還共弊,連轡每推先。講序居重席,群儒愿執鞭。
滿堂虛左待,眾目望喬遷。才異時難用,情高道自全。
畏人顏慘澹,疏物勢迍邅。賢者聞知命,吾生復禮玄。
深藏報恩劍,久緝養生篇。憔悴眾夫笑,經過郡守憐。
夕陽悲病鶴,霜氣動饑鹯。處士誰能薦,窮途世所捐。
伯鸞甘寄食,元淑苦無錢。策蹇秋塵里,吟詩黃葉前。
故裘馀白領,廢瑟斷朱弦。志氣終猶在,逍遙任自然。
家貧念婚嫁,身老戀云煙。放逸棲巖鹿,清虛飲露蟬。
鄭逃秦谷口,嚴愛越溪邊。霄漢予猶阻,榮枯子不牽。
山城一相遇,感激意難宣。《贈王司馬》張籍白笏朱衫年少時,久登班列會朝儀。
貯財不省關身用,行義唯愁被眾知。藏得寶刀求主帶,調成駿馬乞人騎。
未曾相識多聞說,遙望長如白玉枝。《樂府雜曲?鼓吹曲辭?艾如張》李賀錦襜褕,繡襠襦,強強飲啄哺爾雛。
隴東臥穗滿風雨,莫信龍媒隴西去。齊人織網如素空,張在野春平碧中。
網絲漠漠無形影,誤爾觸之傷首紅。艾葉綠花誰翦刻,中藏禍機不可測。
《雜曲歌辭?神仙曲》李賀碧峰海面藏靈書,上帝揀作神仙居。晴時笑語聞空虛,斗乘巨浪騎鯨魚。
春羅翦字邀王母,共宴紅樓最深處。鶴羽沖風過海遲,不如卻使青龍去。
猶疑王母不相許,垂露娃鬟更傳語。《春歸昌谷》李賀束發方讀書,謀身苦不早。
終軍未乘傳,顏子鬢先老。天網信崇大,矯士常慅慅。
逸目駢甘華,羈心如荼蓼。旱云二三月,岑岫相顛倒。
誰揭赪玉盤,東方發紅照。春熱張鶴蓋,兔目官槐小。
思焦面如病,嘗膽腸似絞。京國心爛漫,夜夢歸家少。
發軔東門外,天地皆浩浩。青樹驪山頭,花風滿秦道。
宮臺光錯落,裝盡偏峰嶠。細綠及團紅,當路雜啼笑。
香風下高廣,鞍馬正華耀。獨乘雞棲車,自覺少風調。
心曲語形影,只身焉足樂。豈能脫負檐,刻鶴曾無兆。
幽幽太華側,老柏如建纛。龍皮相排戛,翠羽更蕩掉。
驅趨委憔悴,眺覽強容貌。花蔓閡行輈,縠煙暝深徼。
少健無所就,入門愧家老。聽講依大樹,觀書臨曲沼。
知非出柙虎,甘作藏霧豹。韓鳥處矰繳,湘鯈在籠罩。
狹行無廓落,壯士徒輕躁。《艾如張》李賀錦襜褕,繡襠襦。
強飲啄,哺爾雛。隴東臥穟滿風雨,莫信籠媒隴西去。
齊人織網如素空,張在野田平碧中。網絲漠漠無形影,誤爾觸之傷首紅。
艾葉綠花誰剪刻,中藏禍機不可測。《神仙曲》李賀碧峰海面藏靈書,上帝揀作神仙居。
清明笑語聞空虛,斗乘巨浪騎鯨。
四、和龍有關的詩句
《白龍》
年代: 宋 作者: 陸游
九月癸酉暮,白龍見西方。
是時久晴明,日落天正蒼,玉宇無纖云,凌空獨高翔。
蜿蜒久乃隱,父老嘆未嘗。
清臺占五行,此事實殊常。
我非劉子政,聊記以短章。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蜀道難》
《驪龍》
年代: 宋 作者: 無名氏
有美為鱗族,潛蟠得所從。標奇初韞寶,表智即稱龍。
大壑長千里,深泉固九重。奮髯云乍起,矯首浪還沖。
荀氏傳高譽,莊生冀絕蹤。仍知流淚在,何幸此相逢。
《龍蛇歌》
年代: 先秦 作者: 先秦無名
龍欲上天。五蛇為輔。
龍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
一蛇獨怨。終不見處所。
題吳彥嘉所藏張秋蟾龍圖》
年代: 元 作者: 方行
張公畫龍人不識,筆法遠自僧繇得。
掛向高堂神鬼驚,恍惚電光來破壁。
夜當渤澥開筆力,元氣淋淫浸無極。
吞吐日月天地昏,摩蕩云雷太陰黑。
江翻石轉窈莫測,雪濤卷空銅柱側。
洞庭扶桑非爾誰,顛倒滄溟為窟宅。
乃知前圖只數尺,坐令萬里起古色。
何當置我君山湖上之高峰,聽此老翁吹鐵笛。
五、雞和龍真的在一起好嗎
人們常說,“青虎黑豬上等婚,黃龍白雞更相投”,然后又有一首詩是這樣說的,“黃龍白雞更相投,過門發達好來由。兒女成才子孫壯,福壽長綿永不休。”可見,龍與雞的婚姻結合,那是很福壽綿長的。為什么呢?
1.從六合來看,龍雞相合,是六合。
2.從性格上來說,屬龍的人多數熱情慷慨,討人喜歡。屬雞的人天生浪漫。二人在性格上還是挺像的,有共同語言,能夠相互理解,可以生活的很好。
3.從感情上來說,屬龍的人在愛情面前被動,屬雞的人則易表現主動。屬龍的人重視事業而少顧家庭,屬雞的人則重視家庭而全心付出。屬龍的人情緒波動大,而屬雞的人能夠把握愛情。二人互補,沒有什么可以比這更好的搭配了。難怪人們會說龍雞相配是“龍鳳絕配”呢?
5. 從年齡上來看,黃龍是戊辰年出生屬龍的人,即生于1988年的人。白雞是辛酉年出生屬雞的人,即生于1981年的人。二人歲數相差既不大,也不小,剛剛在安全范圍之內。二個相差有一定歲數的人在一起,男的會比較成熟一些,會較為疼愛容忍自己的小妻子。所以,黃龍與白雞成婚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強,還是天下絕配。
合婚呢,是比較復雜的一件事,具體的,還要參考雙方的生辰八字等等來考慮,所以上述講的也只是一般情況,僅供參考。另外對婚姻而言,命理相合與否只是輔助的參考,最主要的是,容忍與理解。只有如此,婚姻才能長久的走下去。
六、帶“雞”的詩句
【縛雞行】 唐·杜甫 小奴縛雞向市賣,雞被縛急相喧爭。
家中厭雞食蟲蟻,不知雞賣還遭烹。蟲雞于人何厚薄,吾叱奴人解其縛。
雞蟲得失無了時,注目寒江倚山閣。 【南朝】 唐·李商隱 玄武湖中玉漏催,雞鳴埭口繡襦回。
誰言瓊樹朝朝見,不及金蓮步步來。敵國軍營漂木柹,前朝神廟鎖煙煤。
滿宮學士皆顏色,江令當年只費才。 【飲席戲贈同舍】 唐·李商隱 洞中屐響省分攜,不是花迷客自迷。
珠樹重行憐翡翠,玉樓雙舞羨鹍雞。蘭回舊蕊緣屏綠,椒綴新香和壁泥。
唱盡陽關無限疊,半杯松葉凍頗黎。 【寄令狐學士】 唐·李商隱 秘殿崔嵬拂彩霓,曹司今在殿東西。
賡歌太液翻黃鵠,從獵陳倉獲碧雞。曉飲豈知金掌迥,夜吟應訝玉繩低。
鈞天雖許人間聽,閶闔門多夢自迷。 【槿花二首】 唐·李商隱 燕體傷風力,雞香積露文。
殷鮮一相雜,啼笑兩難分。月里寧無姊,云中亦有君。
三清與仙島,何事亦離群。 【蠅蝶雞麝鸞鳳等成篇】 唐·李商隱 韓蝶翻羅幕,曹蠅拂綺窗。
斗雞回玉勒,融麝暖金釭。玳瑁明書閣,琉璃冰酒缸。
畫樓多有主,鸞鳳各雙雙。 【破鏡】 唐·李商隱 玉匣清光不復持,菱花散亂月輪虧。
秦臺一照山雞后,便是孤鸞罷舞時。 【賦得雞】 唐·李商隱 稻粱猶足活諸雛,妒敵專場好自娛。
可要五更驚曉夢,不辭風雪為陽烏。 【馬嵬二首】 唐·李商隱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西南行卻寄相送者】 唐·李商隱 百里陰云覆雪泥,行人只在雪云西。
明朝驚破還鄉夢,定是陳倉碧野雞。 【琴曲歌辭·蔡氏五弄·秋思二首】 唐·李白 春陽如昨日,碧樹鳴黃鸝。
蕪然蕙草暮,颯爾涼風吹。天秋木葉下,月冷莎雞悲。
坐愁群芳歇,白露凋華滋。 【古風】 唐·李白 大車揚飛塵,亭午暗阡陌。
中貴多黃金,連云開甲宅。路逢斗雞者,冠蓋何輝赫。
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世無洗耳翁,誰知堯與跖。
【古風】 唐·李白 玄風變太古,道喪無時還。擾擾季葉人,雞鳴趨四關。
但識金馬門,誰知蓬萊山。白首死羅綺,笑歌無時閑。
綠酒哂丹液,青娥凋素顏。大儒揮金椎,琢之詩禮間。
蒼蒼三株樹,冥目焉能攀。 【古風】 唐·李白 鳳饑不啄粟,所食唯瑯玕。
焉能與群雞,刺蹙爭一餐。朝鳴昆丘樹,夕飲砥柱湍。
歸飛海路遠,獨宿天霜寒。幸遇王子晉,結交青云端。
懷恩未得報,感別空長嘆。 【秋思】 唐·李白 春陽如昨日,碧樹鳴黃鸝。
蕪然蕙草暮,颯爾涼風吹。天秋木葉下,月冷莎雞悲。
坐愁群芳歇,白露凋華滋。 【秋浦歌十七首】 唐·李白 秋浦錦駝鳥,人間天上稀。
山雞羞淥水,不敢照毛衣。 【贈郭季鷹】 唐·李白 河東郭有道,于世若浮云。
盛德無我位,清光獨映君。恥將雞并食,長與鳳為群。
一擊九千仞,相期凌紫氛。 【宿鰕湖】 唐·李白 雞鳴發黃山,暝投鰕湖宿。
白雨映寒山,森森似銀竹。提攜采鉛客,結荷水邊沐。
半夜四天開,星河爛人目。明晨大樓去,岡隴多屈伏。
當與持斧翁,前溪伐云木。 【羌村】 唐·杜甫 群雞正亂叫,客至雞斗爭。
驅雞上樹木,始聞叩柴荊。父老四五人,問我久遠行。
手中各有攜,傾榼濁復清。苦辭酒味薄,黍地無人耕。
兵革既未息,兒童盡東征。請為父老歌,艱難愧深情。
歌罷仰天嘆,四座淚縱橫。 【晚出左掖】 唐·杜甫 晝刻傳呼淺,春旗簇仗齊。
退朝花底散,歸院柳邊迷。樓雪融城濕,宮云去殿低。
避人焚諫草,騎馬欲雞棲。 【西郊】 唐·杜甫 時出碧雞坊,西郊向草堂。
市橋官柳細,江路野梅香。傍架齊書帙,看題減藥囊。
無人覺來往,疏懶意何長。 【寒食】 唐·杜甫 寒食江村路,風花高下飛。
汀煙輕冉冉,竹日靜暉暉。田父要皆去,鄰家鬧不違。
地偏相識盡,雞犬亦忘歸。 【惡樹】 唐·杜甫 獨繞虛齋徑,常持小斧柯。
幽陰成頗雜,惡木剪還多。枸杞因吾有,雞棲奈汝何。
方知不材者,生長漫婆娑。 【王十七侍御掄許攜酒至草堂奉寄此詩便請邀高三十五使君同到】 唐·杜甫 老夫臥穩朝慵起,白屋寒多暖始開。
江鸛巧當幽徑浴,鄰雞還過短墻來。繡衣屢許攜家醞,皂蓋能忘折野梅。
戲假霜威促山簡,須成一醉習池回。 【山館】 唐·杜甫 南國晝多霧,北風天正寒。
路危行木杪,身遠宿云端。山鬼吹燈滅,廚人語夜闌。
雞鳴問前館,世亂敢求安。 【絕句六首】 唐·杜甫 日出籬東水,云生舍北泥。
竹高鳴翡翠,沙僻舞鹍雞。 【刈稻了詠懷】 唐·杜甫 稻獲空云水,川平對石門。
寒風疏落木,旭日散雞豚。野哭初聞戰,樵歌稍出村。
無家問消息,作客信乾坤。 【斗雞】 唐·杜甫 斗雞初賜錦,舞馬既登床。
簾下宮人出,樓前御柳長。仙游終一閟,女樂久無香。
寂寞驪山道,清秋草木黃。
七、雞和龍真的在一起好嗎
人們常說,“青虎黑豬上等婚,黃龍白雞更相投”,然后又有一首詩是這樣說的,“黃龍白雞更相投,過門發達好來由。
兒女成才子孫壯,福壽長綿永不休。”可見,龍與雞的婚姻結合,那是很福壽綿長的。
為什么呢?1.從六合來看,龍雞相合,是六合。2.從性格上來說,屬龍的人多數熱情慷慨,討人喜歡。
屬雞的人天生浪漫。二人在性格上還是挺像的,有共同語言,能夠相互理解,可以生活的很好。
3.從感情上來說,屬龍的人在愛情面前被動,屬雞的人則易表現主動。屬龍的人重視事業而少顧家庭,屬雞的人則重視家庭而全心付出。
屬龍的人情緒波動大,而屬雞的人能夠把握愛情。二人互補,沒有什么可以比這更好的搭配了。
難怪人們會說龍雞相配是“龍鳳絕配”呢? 5. 從年齡上來看,黃龍是戊辰年出生屬龍的人,即生于1988年的人。白雞是辛酉年出生屬雞的人,即生于1981年的人。
二人歲數相差既不大,也不小,剛剛在安全范圍之內。二個相差有一定歲數的人在一起,男的會比較成熟一些,會較為疼愛容忍自己的小妻子。
所以,黃龍與白雞成婚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強,還是天下絕配。合婚呢,是比較復雜的一件事,具體的,還要參考雙方的生辰八字等等來考慮,所以上述講的也只是一般情況,僅供參考。
另外對婚姻而言,命理相合與否只是輔助的參考,最主要的是,容忍與理解。只有如此,婚姻才能長久的走下去。
八、水和龍有關的詩句
有很多,提供一部分共你參考吧: 1、河海應龍(先秦·屈原·《天問》) 2、熊咆龍吟殷巖泉(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3、九重彩浪浮龍蓋(宋·無名氏·《鷓鴣天》) 4、龍涎沈水總銷魂(宋·張元干·《浣溪沙》) 5、龍涎沈水是淺(宋·劉辰翁·《水調歌頭》) 6、龍淵水風恬浪靜(宋·釋祖欽·《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7、龍出水來鱗甲就(唐·呂巖·《七言》) 8、龍魚未知水為命(宋·釋正覺·《頌古一百則》) 9、簫管迎龍水廟前(唐·李約·《觀祈雨》) 10、龍得水時增意氣(宋·釋祖欽·《偈頌七十二首》) 11、龍起猶聞晉水清(唐·杜甫·《諸將五首》) 12、借水沈、龍涎旋碾(宋·朱敦儒·《杏花天》) 13、水亭初試小龍團(宋·李昴英·《浣溪沙》) 14、自然如龍得水(宋·釋智朋·《偈傾一百六十九首》) 15、同飲龍淵無義水(宋·釋普寧·《偈頌四十一首》) 16、兩龍躍出浮水來(唐·張建封·《競渡歌》) 17、水沈龍腦作燎焚(宋·陸游·《前有樽酒行》) 18、龍驤仙掌巖頭水(宋·白玉蟾·《題武夷五首》) 19、戰水定驚龍(南北朝·庾信·《擬詠懷詩 二三》) 20、冰洞寒龍半匣水(唐·李賀·《靜女春曙曲》) 21、銀漏滴殘龍腦水(宋·莫將·《木蘭花/玉樓春》) 22、冰洞寒龍半匣水(唐·李賀·《靜女春曙曲》) 23、即今龍廄水(唐·杜甫·《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 24、水心龍鏡(宋·陳德武·《百字謠/念奴嬌》) 25、潛龍不離滔滔水(宋·釋延壽·《山居詩》) 26、明朝酌取龍湫水(宋·黃干·《紹熙庚戍十月偕趙仲宗舜和潘謙之曾魯仲游九》) 27、水馀龍鏡色(唐·劉長卿·《九日題蔡國公主樓》) 28、水落龍蛇出(唐·劉禹錫·《觀八陣圖》) 29、激水方龍戰(唐·李白·《觀佽飛斬蛟龍圖贊》) 30、龍藏寒水靜(宋·舒岳祥·《秋日山居好十首》) 31、龍檻沉沉水殿清(唐·李商隱·《吳宮》) 32、龍笛吟寒水(唐·李白·《陪宋中丞武昌夜飲懷古》) 33、灑水凈龍須(唐·劉禹錫·《病中一二禪客見問,因以謝之》) 34、龍在水長碧(唐·孟郊·《游終南龍池寺》) 35、兩龍躍出浮水來(唐·薛逢·《觀競渡》) 36、水盡銅龍滴漸微(唐·徐夤·《曉》) 37、龍游滄海水茫茫(宋·彭秋宇·《秋興》) 38、旌幢點水睡龍驚(宋·陳造·《十絕句寄趙帥》) 39、慎勿見水踴躍學變化為龍(唐·杜甫·《桃竹杖引,贈章留后(竹兼可為簟,名桃笙)》) 40、馬如龍、鈿車如水(宋·王嵎·《夜行船》) 41、問龍乞水歸洗眼(宋·蘇軾·《游徑山》) 42、耆車如水馬若龍(遼·蕭總管·《契丹風土歌》) 43、龍擊驅遼水(唐·楊師道·《奉和圣制春日望海》) 44、虬龍水間吟(唐·儲光羲·《終南幽居獻蘇侍郎三首時拜太祝未上》) 45、云龍出水風聲急(唐·張佐·《憶游天臺寄道流》) 46、水精宮、金鎖龍盤(宋·趙佶·《聒龍謠》) 47、應龍無水謾通神(唐·薛逢·《賀楊收作相》) 48、買得龍媒越水濆(唐·劉威·《傷曾秀才馬》) 49、龍溪之水清無底(唐·何敬·《題吉州龍溪》) 50、甚鼎湖、龍去水空流(元·耶律鑄 ·《木蘭花慢 丙戌歲,游永安故宮,遍覽太液池》) 51、溪橋水淺影如龍(宋·劉鑒·《梅四首》) 52、龍旟西幸水滔滔(唐·許渾·《驪山》) 53、葛水霧中龍乍變(唐·韋莊·《放榜日作》) 54、登龍有路水不峻(唐·杜牧·《賀崔大夫崔正字》) 55、斬龍堰濉水(唐·王珪·《詠淮陰侯》) 56、城繞青山龍暖水(唐·王建·《溫泉宮行》) 57、湛湛直通龍渡水(宋·劉接·《句》) 58、力推獰龍借水飲(宋·劉堯夫·《句》) 59、龍壁春阻水抹川(宋·陶弼·《句》) 60、劍動星光水有龍(宋·朱浚·《句》) 61、水盡銅龍滴漸微(唐·徐寅·《曉》) 62、水狀龍縈盤(唐·李白·《下陵陽沿高溪三門六剌灘》) 63、潭底龍游水沫開(唐·李端·《題云際寺準上人房》) 64、水淬龍蝹蝹(唐·孟郊·《贈劍客李園聯句》) 65、大小藏蘊靈兮下有龍湫水泠泠(宋·白玉蟾·《武夷歌》) 66、水截龍章試虎斑(宋·陳師道·《寄豫章公三首》) 67、鳧水松龍是弟兄(宋·呂祖儉·《慈溪龍虎軒偶成》) 68、龍文遠水吞平岸(唐·元稹·《早春登龍山靜勝寺,時非休浣,司空特許是行》) 69、兩派龍湫水(宋·戴復古·《雁山總題此山本朝方顯》) 70、籜龍環水小方壺(宋·李彌遜·《次韻林仲和筠莊》) 71、群仙下云龍出水(唐·盧綸·《慈恩寺石磬歌》) 72、硯水恐藏龍(唐·李洞·《觀水墨障子》) 73、白龍湫水落陳山(清·朱彝尊·《鴛鴦湖棹歌 之六十七》) 74、耆車如水馬若龍(宋·姜夔·《契丹歌》) 75、龍驤水犀手(宋·李壁·《真州元夕和韻二首》) 76、獻花借水辨龍蛇(宋·釋道川·《頌古二十八首》) 77、龍挾水云飛(宋·釋文珦·《旱雨》) 78、水滑帶龍涎(唐·杜牧·《暝投云智寺渡溪不得卻取沿江路往》) 79、渡水常憂化作龍(唐·白居易·《與微之唱和,來去常以竹筒貯詩,陳協律美而》) 80、綠鴨回塘養龍水(唐·李商隱·《射魚曲》) 81、劍水。
九、繁和龍開頭的詩句
名相既雙寂,繁華奚所榮。——李適《七月十五日題章敬寺 》
芳尊滿衢室,繁吹凝煙空。 ——李適《豐年多慶·九日示懷》
繁林已墜葉,寒菊仍舒榮。——李適《九月十八賜百僚追賞因書所懷》
1.龍湫之勢高絕天.一線瀑走兜羅綿.
--清. 袁枚
2.龍舟沒何處.獨樹江上老.
--唐. 曹鄴
3.龍舟移棹晚.獸錦奪袍新.
--唐. 杜甫
4.龍文虎脊皆君馭.歷塊過都見爾曹.
--唐. 杜甫
5.龍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唐. 李白
6.龍脊貼連錢.銀蹄白踏煙.
--唐. 李賀
7.龍綃殼綻紅紋粟.魚目珠涵白膜漿.
--唐. 徐寅
8.龍頭舴艋吳兒意.筍柱秋千游女并.
--宋. 張先
9.龍艘古渡.馬耳淚如雨.
--唐. 李治
10.龍種生南岳.孤翠郁亭亭.
--唐. 陳子昂
一、形容 雞的 詩句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雄雞一聲天下白。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鵝豕雞棲稻粱肥,山村水閣酒旗風.
羞逐長安社中兒,赤雞白狗賭梨粟。
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
荒路曖交通,雞犬互鳴吠.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半臥方入夢,村外又鳴雞。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輪雞唱五更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