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神榜里的詩句
鴻鈞老祖 高臥九重云,蒲團了道真。
天地玄黃外,吾當掌教尊。 盤古生太極,兩儀四象循。
一道傳三友,二教闡截分。 玄門都領袖,一氣化鴻鈞。
元始天尊 混沌從來道德奇,全憑玄理立玄機。太極兩儀并四象,天開于子任為之,地丑人寅吾掌教,黃庭兩卷度群迷。
玉京金闕傳徒眾,火種金蓮是我為。六根清靜除煩惱,玄中妙法少人知。
二指降龍能伏虎,目運祥光天地移。頂上慶云三萬丈,遍身霞繞彩云飛。
閑騎逍遙四不相,默坐覺檀九龍車。飛來異獸為扶手,喜托三寶玉如意。
白鶴青鸞前引道,后隨丹鳳舞仙衣,羽扇分開云霧隱,左右仙童玉笛吹,黃巾力士聽敕命,香煙滾滾眾仙隨。闡道法揚真教主,元始天尊離玉池。
混元初判道為尊,煉就乾坤清濁分。 太極兩儀生四象,如今還在掌中存。
鴻蒙初判有聲名,煉得先天聚五行。 頂上三花朝北闕。
胸中五氣透南溟。 群仙隊里稱元始。
玄妙門庭話未生。 漫道香花隨輦轂。
滄桑萬劫壽同庚。 太上老君 鴻蒙剖破玄黃景。
又在人間治五行。 度得軒轅升白晝。
函關施法道常明。 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仙音隔隴聞。
辟地開天為教主,爐中煉出錦乾坤。 不二門中法更玄,汞鉛相見結胎仙。
未離母腹頭先白,才到神霄氣已全。 室內煉丹攙戊己,爐中有藥奪先天。
生成八景宮中客,不記人間幾萬年 玄黃外兮拜明師,混沌時兮任我為。 五行兮在吾掌握,大道兮度進群迷。
清靜兮修成金塔,閑游兮曾出關西。 兩手包羅天地外,腹安五岳共須彌。
先天而老后天生,借李成形得姓名。 曾拜鴻鈞修道德,方知一氣化三清。
通天教主 辟地開天道理明,談經論法碧游京。 五氣朝元傳妙訣,三花聚頂演無生。
頂上金光分五彩,足下紅蓮逐萬程。 八卦仙衣飛紫氣,三鋒寶劍號青蘋。
伏虎降龍為第一,擒妖縛怪任縱橫。 徒眾三千分左右,后隨成姓盡精英。
天花亂墜無窮妙,地擁金蓮長瑞禎。 度盡眾生成正果,養成正道屬無聲。
對對幡幢前引道,紛紛音樂及時鳴。 奎牛穩坐截教主,仙童前后把香焚。
靄靄沉檀云霧長,騰騰殺氣自氤氳。 白鶴唳時天地轉,青鸞展翅海山澄。
通天教主離金闕,來聚群仙百萬名。 鴻鈞生化見天開,地丑人寅上法臺。
煉就金身無量劫,碧游宮內育多才。 接引道人 極樂之鄉客,西方妙術神。
蓮花為父母,九品立吾身。 池邊分八德,常臨七寶園。
波羅花開后,遍地長金珍。 談講三乘法,舍利腹中存。
有緣生此地,久后幸沙門。 大仙赤腳棗梨香,足踏詳云更異常。
十二蓮臺演法寶,八德池邊現白光。 壽同天地言非廖,福經洪波語豈狂。
修成舍利名胎息。請閑極樂是西方。
準提道人 大覺金仙不二時,西方妙法祖菩提。 不生不滅三三行,全氣全神萬萬慈。
空寂自然隨變化,真如本性任為之。 與天同壽莊嚴體,歷劫明心大法師 身出蓮花清凈臺,二乘妙典法門開。
玲瓏舍利超凡俗,瓔珞明珠絕世矣。 八德池中生紫焰,七珍妙樹長金苔。
只因東土多英俊,來遇前緣結圣胎 準提菩薩產西方,道德根深妙莫量。 荷葉有風塵色相,蓮花無雨立津梁。
金弓銀戟非防患,寶杵魚腸另有方。 漫道孔宣能變化,婆娑樹下號明王。
孔宣 混沌初分吾出世,兩儀太極任搜求。 如今了卻生生理,不向三乘妙里游。
女媧娘娘 一天瑞彩紫霞浮,香靄氤氳擁鳳軥。 展翅鸞凰綿雅馴,飄飖童女自優游。
幡幢繚繞迎華蓋,瓔珞飛揚罩冕旒。 止為昌期逢泰運,故教仙圣至中州。
二、封神榜 詩詞
話說老子在陷仙門大戰,自己頂上現出玲瓏寶塔,在空中那怕他雷鳴風吼;老子自思:他只知仗他道術,不知守己修身,我也顯一顯玄都紫府手段,與他的門人看
看。把青牛一拍,跳出圈子來,把魚尾冠一推,只見頂上三道氣出,化為三清,老子復與通天教主來戰。只聽得正東上一聲鐘響,來了一位道人,戴九云冠,穿大紅
白鶴絳綃衣,騎獸而來,手仗一口寶劍,大呼曰:"李道兄!吾來助你一臂之力!"通天教主認不得,隨聲問曰:"那道者是何人?"道者答曰:"吾有詩為證:
『混元初判道如先,常有常無得自然;
紫氣東來三萬里,函關初度五千年。』"
道人作罷詩曰:"吾乃上清道人是也。"仗手中劍來取。通天教主不知上清道人出於何處,慌忙招架,只聽得正南上又有鐘響,來了一位道者,戴如意
冠,穿淡黃八卦衣,騎天馬而來,一手執靈芝如意,大呼曰:"李道兄!我來佐你共伏通天道人。"把天馬一兜,仗如意打來。通天教主曰:"來者何人?"道人
曰:"我也認不得,還稱你做截教之主,聽我道來。詩曰:
『函關初出至昆侖,一統華夷屬道門;
我體本同天地老,須弭山倒性還存。』
吾乃玉清道人是也。"通天教主不知其故,自古至今,鴻鈞一道傳三友,上清、玉清不知從何教而來?手中雖是招架?心中甚是疑惑,正尋思未已,正
北上又是一聲玉磬響,來了一位道人;戴九霄冠,穿八寶萬壽紫霞衣,一手執龍須扇,一手執三寶玉如意,騎地獅而來。大呼:"李道兄!貧道來輔你共破陷仙
也!"通天教主又見來了這一位蒼顏鶴發道人,心上愈覺不安,忙問曰:"來者何人?"道人曰:"你聽我道來:
『混沌從來不計年,鴻蒙剖處我居先;
叁同先天地玄黃理,任我傍門望眼穿。"
吾乃太清道人是也。"四位天尊裹住了通天教主,或上或下,或左或右,通天教主止有招架之功。
三、封神榜 詩詞
話說老子在陷仙門大戰,自己頂上現出玲瓏寶塔,在空中那怕他雷鳴風吼;老子自思:他只知仗他道術,不知守己修身,我也顯一顯玄都紫府手段,與他的門人看看。
把青牛一拍,跳出圈子來,把魚尾冠一推,只見頂上三道氣出,化為三清,老子復與通天教主來戰。只聽得正東上一聲鐘響,來了一位道人,戴九云冠,穿大紅白鶴絳綃衣,騎獸而來,手仗一口寶劍,大呼曰:"李道兄!吾來助你一臂之力!"通天教主認不得,隨聲問曰:"那道者是何人?"道者答曰:"吾有詩為證: 『混元初判道如先,常有常無得自然; 紫氣東來三萬里,函關初度五千年。
』" 道人作罷詩曰:"吾乃上清道人是也。"仗手中劍來取。
通天教主不知上清道人出於何處,慌忙招架,只聽得正南上又有鐘響,來了一位道者,戴如意冠,穿淡黃八卦衣,騎天馬而來,一手執靈芝如意,大呼曰:"李道兄!我來佐你共伏通天道人。"把天馬一兜,仗如意打來。
通天教主曰:"來者何人?"道人曰:"我也認不得,還稱你做截教之主,聽我道來。詩曰: 『函關初出至昆侖,一統華夷屬道門; 我體本同天地老,須弭山倒性還存。
』 吾乃玉清道人是也。"通天教主不知其故,自古至今,鴻鈞一道傳三友,上清、玉清不知從何教而來?手中雖是招架?心中甚是疑惑,正尋思未已,正北上又是一聲玉磬響,來了一位道人;戴九霄冠,穿八寶萬壽紫霞衣,一手執龍須扇,一手執三寶玉如意,騎地獅而來。
大呼:"李道兄!貧道來輔你共破陷仙也!"通天教主又見來了這一位蒼顏鶴發道人,心上愈覺不安,忙問曰:"來者何人?"道人曰:"你聽我道來: 『混沌從來不計年,鴻蒙剖處我居先; 叁同先天地玄黃理,任我傍門望眼穿。" 吾乃太清道人是也。
"四位天尊裹住了通天教主,或上或下,或左或右,通天教主止有招架之功。
四、封神演義中的詩詞
1、青山相待,白云相愛。
夢不到紫羅袍共黃金帶。一茅齋,野花開,管甚誰家興廢誰成敗。
陋巷單瓢亦樂哉。貧,氣不改!達,志不改! 這是黃蓉相答樵子時所唱的曲子,我之所以喜歡它,是因為曲中之詞有視富貴如浮云的豪氣,又有隱居山林不求功名的灑脫。
最后一句“貧,氣不改!達,志不改!”更說明人不可因環境的變遷而改變自己的心志,頗似陶淵明的不為五斗米折腰,而“陋巷單瓢亦樂哉”一句,更有古人顏回之風,安貧樂道不為富貴貧窮所困,這也是我所向往的境界,與其汲汲營營于名利,求取榮華富貴,倒不如隱居山林做個閑云野鶴之人來得瀟灑! 2、最愛的詩句: 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說《神雕》的結局很“郭襄”,應是無人置疑。
郭襄給人的感動,是處在武林詭譎的氛圍中,還能保住純真的心、質樸的氣,讀郭襄,就像在將窒息的空氣里聞到清新。然而,神雕俠的三枚金針打開了小小女孩的心扉,情竇初開的新蕊,還沒得到愛情滋養,就悄悄葬了心。
我特別愛吟詠“此時此夜難為情”一句,感慨金庸給了郭襄生命,卻又難為了她的似水柔情。 3、最愛的詩句: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元好問的經典名句,由大魔頭李莫愁吟出,特別教人震撼。 不過,回頭想想,如果是黃蓉、小龍女、趙敏來吟,就單單是甜蜜的少女初戀情懷了。
金庸把名詞給了李莫愁,正因為李莫愁殺人如麻,但在冷酷的表相下,隱藏著她對愛情的渴望,即使在多年以后,陸展元都已成白骨,仍在午夜夢回時挑動李莫愁的芳心,更是讓她魂縈夢系。 “生死相許”是多少男女一生都在追求的夢,就算是女魔頭,心里也有愛情的詩。
4、最愛的詩句: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 主宰一部《天龍八部》的,不是豪邁的幫主喬峰,不是倜儻的公子哥兒段譽,當然也不是幸運的小和尚虛竹,真正的主宰,是無常的“命運”。
喬峰以一腔血氣,欲緝殺父母之兇,卻誤殺了情人阿朱;段譽不愛江山,只求語嫣的愛情,卻不料求來的是親妹妹;虛竹一心只想做個好和尚,卻是武功、美女、掌門,無從可卻地送上門來。掃地僧該掃的,怕不是兩代的武林情仇,而是人心中對無常世界的有意執著,一切都“如夢幻泡影”,那怕你是英雄、太子或高僧? 5、焚我殘軀,熊熊圣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為善除惡,唯光明故。
喜樂悲愁,皆歸塵土。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悲天憫人,慷慨悲壯,聞之不覺涕下! 6、最愛的詩句: 煢煢白兔,東走西顧,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這是楊過在絕情谷拒絕裘千尺提親時所吟之詩,它總讓我聯想到杜甫的名句:“只聞新人笑,哪聞舊人哭?”巧的是,這十六個字正是因古代美男子竇玄貪新忘舊,而他的糟糠妻在悲憤之余所寫下的。 然而楊過跟竇玄,是何等不同?盡管面臨生死之危,他對小龍女依舊不離不棄,非卿莫娶。
小龍女何其有幸?竇玄妻何其不幸?而公孫綠萼愛上楊過這樣心有別屬卻又深情專一之人,又不知該歸類為何項?總之,楊過不顧情花毒而吟出這首詩的氣概,實足以令天下薄情郎汗顏。 7、最愛的詩句: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這是一篇祝賀女子出嫁的民歌,在《神雕俠侶》中,楊過跟程英、陸無雙對抗李莫愁時,程英所唱的曲子。程英一生孤苦,當時以為會死,但她可以死在楊過身邊,她就十分心滿意足了。
寫得樂觀、輕快,是《神雕俠侶》中少有的歡愉詩詞,所以我很喜歡。 8、最愛的詩句: 焚我殘軀,熊熊圣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
為善除惡,惟光明故,喜樂悲愁,皆歸塵土。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明教這個革命團體,最浪漫的地方,在于團體性地朝革命目標前進,一但知其不可為,仍然執著化生命為醒世之大愛。《倚天屠龍記》中,最驚心動魄的一幕,是明教在光明頂遭六大派圍剿,全體教眾面對身死教滅,依然端坐頌咒,悲憐世人哀苦的莊嚴場面。
佛教說同體大悲,展書及此,誰能自持。也就因這股傻勁,明教的革命,神圣,卻也可愛。
9、最愛的詩句: 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
倚天不出,誰與爭鋒。 金庸善長以劍喻人,寥寥數語,道盡武林辛酸,為了漫漫至尊路,岳不群自殘、歐陽鋒鄙行、金輪法王失佛心志成武學龍象。
令至尊夢扼腕的是,武林中多共生的瑜亮,因此號令天下,終成南柯,倚天一出,則鹿鼎爭逐。寶刀神劍,誰能勝出,猶在未定之天;至尊夢卻是一代復一代,一書又一書,捧書自省,展望白云蒼狗,感慨至深。
10、最愛的詩句: 四張機,鴛鴦織就欲雙飛,可憐未老頭先白;春波碧草,曉寒深處,相對浴紅衣。 瑛姑的愛情,是“不愛帝王愛頑童”的少女戀愛憧憬。
段皇爺可以給的,是綾羅綢緞,是金璧輝煌,卻就是少了少女幻想相印的一顆心;周伯通闖入了這個等待的寂寞,卻匆匆地要燕渡寒潭,不留影痕地走,可不知人可以走,心卻如何忍分離? “可憐未老頭先白”,織錦鴛鴦留不住頑童,瑛姑卻把心駐足在少女的夢中了,。
五、《封神榜》里的詩句
鴻鈞老祖高臥九重云,蒲團了道真。
天地玄黃外,吾當掌教尊。盤古生太極,兩儀四象循。
一道傳三友,二教闡截分。玄門都領袖,一氣化鴻鈞。
太上老君鴻蒙剖破玄黃景。又在人間治五行。
度得軒轅升白晝。函關施法道常明。
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仙音隔隴聞。辟地開天為教主,爐中煉出錦乾坤。
不二門中法更玄,汞鉛相見結胎仙。未離母腹頭先白,才到神霄氣已全。
室內煉丹攙戊己,爐中有藥奪先天。生成八景宮中客,不記人間幾萬年玄黃外兮拜明師,混沌時兮任我為。
五行兮在吾掌握,大道兮度進群迷。清靜兮修成金塔,閑游兮曾出關西。
兩手包羅天地外,腹安五岳共須彌。先天而老后天生,借李成形得姓名。
曾拜鴻鈞修道德,方知一氣化三清。3.元始天尊 混元初判道為尊,煉就乾坤清濁分。
太極兩儀生四象,如今還在掌中存。鴻蒙初判有聲名,煉得先天聚五行。
頂上三花朝北闕。胸中五氣透南溟。
群仙隊里稱元始。玄妙門庭話未生。
漫道香花隨輦轂。滄桑萬劫壽同庚。
4.通天教主 辟地開天道理明,談經論法碧游京。五氣朝元傳妙訣,三花聚頂演無生。
頂上金光分五彩,足下紅蓮逐萬程。八卦仙衣飛紫氣,三鋒寶劍號青蘋。
伏虎降龍為第一,擒妖縛怪任縱橫。徒眾三千分左右,后隨成姓盡精英。
天花亂墜無窮妙,地擁金蓮長瑞禎。度盡眾生成正果,養成正道屬無聲。
對對幡幢前引道,紛紛音樂及時鳴。奎牛穩坐截教主,仙童前后把香焚。
靄靄沉檀云霧長,騰騰殺氣自氤氳。白鶴唳時天地轉,青鸞展翅海山澄。
通天教主離金闕,來聚群仙百萬名。鴻鈞生化見天開,地丑人寅上法臺。
煉就金身無量劫,碧游宮內育多才。5.接引道人極樂之鄉客,西方妙術神。
蓮花為父母,九品立吾身。池邊分八德,常臨七寶園。
波羅花開后,遍地長金珍。談講三乘法,舍利腹中存。
有緣生此地,久后幸沙門。大仙赤腳棗梨香,足踏詳云更異常。
十二蓮臺演法寶,八德池邊現白光。壽同天地言非廖,福經洪波語豈狂。
修成舍利名胎息。請閑極樂是西方。
6.準提道人大覺金仙不二時,西方妙法祖菩提。不生不滅三三行,全氣全神萬萬慈。
空寂自然隨變化,真如本性任為之。與天同壽莊嚴體,歷劫明心大法師身出蓮花清凈臺,二乘妙典法門開。
玲瓏舍利超凡俗,瓔珞明珠絕世矣。八德池中生紫焰,七珍妙樹長金苔。
只因東土多英俊,來遇前緣結圣胎準提菩薩產西方,道德根深妙莫量。荷葉有風塵色相,蓮花無雨立津梁。
金弓銀戟非防患,寶杵魚腸另有方。漫道孔宣能變化,婆娑樹下號明王。
7.孔宣混沌初分吾出世,兩儀太極任搜求。如今了卻生生理,不向三乘妙里游。
8.女媧娘娘一天瑞彩紫霞浮,香靄氤氳擁鳳軥。展翅鸞凰綿雅馴,飄飖童女自優游。
幡幢繚繞迎華蓋,瓔珞飛揚罩冕旒。止為昌期逢泰運,故教仙圣至中州。
六、封神英雄榜姜子牙的詩句
1、微妙之音,皆在外候。
2、舉而不用,是有求賢之名,而無用賢之實也。 3、為之不密,密而不富者,盜在其室。
4、得賢將者兵強國昌,不得賢將者,兵弱國亡。 5、將不仁,則三軍不親;將不勇,則三軍不為動。
6、凡舉兵帥師,以將為命。命在通達,不守一術。
因能授職,各取所和工,隨時變化,以為紀鋼。故將有股肱羽翼七十二人,以應天道。
備數如法,審知命理,殊能異技,萬事畢矣。 7、為將者,受命忘家;當敵忘身。
8、外亂而內整。示饑而實飽,內精而外鈍。
一合一離,一聚一散。陰其謀,密其機,高其壘,伏其銳士。
寂若無聲,敵不知我所備。欲其西,襲其東。
9、兵勝之術,密察敵人之機,而速乘其利,復疾擊其不意。 10、民不失務則利之,農不失時則成之,省刑罰則生之,薄賦斂則與之,儉宮室臺榭則樂之,吏清不苛擾則喜之。
民失其務則害之,農失其時則敗之,無罪而罰則殺之,重賦斂則奪之,多營宮室臺榭以疲民力則苦之,吏濁苛擾則怒之。故善為國者,馭民如父母之愛子,如兄之愛弟,見其饑寒則為之憂,見其勞苦則為之悲,賞罰如加于身,賦斂如取已物。
此愛民之道也。 11、國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將。
將者,國之輔,先王之所重也。 12、伏羲、神農,教而不誅。
13、其法以天清凈,無陰云風雨,夜半遣輕騎,往至敵人之壘,去九百步外,遍持律管當耳,大呼驚之。有聲應管,其來甚微;角聲應管,當以白虎;徵聲應管,當以玄武;商聲應管,當以朱雀;羽聲應管,當以勾陳;五管聲盡不應者,宮也,當以青龍(原注其聲應乎角音之管,是敵陳木神用事矣。
當以白虎方位,日時勝之。蓋角聲屬木,白虎屬金,以金能克木也。
余仿此。 14、主以禮使將,將以忠受命。
15、民之所欲,天必從之。 16、任賢使能,而官有材,而賢者歸之矣。
故賞在於成民之生,罰在於使人無罪,是以賞罰施民,而天下化矣。 17、不須兵器,可以守國。
耒耜是其弓弩,杷是其矛戟,簦笠是其兜鍪,鐮斧是其攻具。 18、國不可從外治,軍不可從中御。
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應敵。 19、凡兵之道,莫過乎一。
一者,能獨往獨來。 20、地薄者大木不產,水淺者大魚不游。
21、按賢察名,選才考能,名實俱得之也。 22、知與眾同者,非人師也。
大知似狂。不癡不狂,其名不彰;不狂不癡,不能成事。
23、夫魚食其餌,乃牽于緡,人食其祿,乃服于君。故以餌取魚,魚可殺。
以祿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國,國可拔。
以國取天下,天下可畢。 24、貴法。
令之必行,必行則治道通,通則民大利。 25、夫天下,非常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國,非常一人之國也。
莫常有之,惟有道者取之。 26、夫律管十二,其要有五音:宮、商、角、徵、羽,此真正聲也,萬代不易。
五行之神,道之常也。金、木、水、火、土,各以其勝攻也。
古者,三皇之世,虛無之情,以制剛強。無有文字,皆由五行。
五行之道,天地自然。六甲之分,微妙之神。
27、敬其眾,合其親。敬其眾則合,合其親則喜,是謂仁義之紀。
無使人奪汝威,因其明,順其常。順者任之以德,逆者絕之以力。
敬之無疑,天下和服。 28、君不肖,則國危而民亂;君賢圣,則國安而民治。
禍福在君,不在天時。 29、負命者上鉤來。
30、人君必從事于富,不富無以為仁。 31、全勝不斗,大兵無創,與鬼神通。
32、因其所為,且興其化。上知天道,中知人事,下知地理,乃可以有國焉。
33、將以誅大為威,以賞小為明;以罰審為禁止而令行。故殺一人而三軍震者,殺之;賞一人而萬人說者,賞之。
殺貴大,賞貴小,殺及當路貴重之臣,是刑上極也;賞及牛豎馬洗廄養之徒,是賞下通也。刑上極,賞下通,是將威之所行也。
34、敵人驚動則聽之。聞鼓之音者,角也。
見火光者,徵也。聞金鐵矛戟之音者,商也。
聞人嘯呼之音者,羽也。寂寞無聲者,宮也。
此五音,聲色之符也。 35、勝負之徵,精神先見。
明將察之,其效在人。 36、作將,冬日不服裘,夏日不操扇,天雨不張蓋幔,出隘塞、過泥涂,將先下步。
37、黃帝云予在民上,搖搖恐夕不至朝,故金人三緘其口,慎言語也。 38、凡用賞者貴信,用罰者貴必。
39、令行禁止,王者之師也。 40、知天者不怨天,知己者不怨人。
先謀后事者昌,先事后謀者亡,且天與不取,反受其咎。 41、利而勿害,成而勿敗,生而勿殺,與而勿奪,樂而勿苦,喜而勿怒。
42、故必死,必死不如樂死,樂死不如甘死,甘死不如義死,義死不如視死如歸,此之謂也。故一人必死,十人弗能待也;十人必死,百人弗能待也;百人必死,千人弗能待也;千人必死,萬人弗能待也;萬人必死,橫行乎天下。
43、故善為國者,馭民如父母之愛子,如兄之愛弟,見其饑瘳則為之憂,見其勞苦則為之悲,賞罰如加于身,賦斂如取于己。此愛民之道也。
44、勢因於敵家之動,變生於兩陳之間,奇正發於無窮之源。 45、凡興師、動眾、陳兵,天必見其云氣,示之以安危,故勝敗可逆知也。
46、夫民之所利,譬之如冬日之陽,夏日之陰。冬日之從陽,夏日之從陰,不召自來。
故生民之道,先定其所利,而民自至。 47、天下有粟,賢者食之;天下有民,賢者收之。
屈一人下。
七、封神演義中的詩
鴻鈞老祖 高臥九重云,蒲團了道真。
天地玄黃外,吾當掌教尊。 盤古生太極,兩儀四象循。
一道傳三友,二教闡截分。 玄門都領袖,一氣化鴻鈞。
元始天尊 混沌從來道德奇,全憑玄理立玄機。太極兩儀并四象,天開于子任為之,地丑人寅吾掌教,黃庭兩卷度群迷。
玉京金闕傳徒眾,火種金蓮是我為。六根清靜除煩惱,玄中妙法少人知。
二指降龍能伏虎,目運祥光天地移。頂上慶云三萬丈,遍身霞繞彩云飛。
閑騎逍遙四不相,默坐覺檀九龍車。飛來異獸為扶手,喜托三寶玉如意。
白鶴青鸞前引道,后隨丹鳳舞仙衣,羽扇分開云霧隱,左右仙童玉笛吹,黃巾力士聽敕命,香煙滾滾眾仙隨。闡道法揚真教主,元始天尊離玉池。
混元初判道為尊,煉就乾坤清濁分。 太極兩儀生四象,如今還在掌中存。
鴻蒙初判有聲名,煉得先天聚五行。 頂上三花朝北闕。
胸中五氣透南溟。 群仙隊里稱元始。
玄妙門庭話未生。 漫道香花隨輦轂。
滄桑萬劫壽同庚。 太上老君 鴻蒙剖破玄黃景。
又在人間治五行。 度得軒轅升白晝。
函關施法道常明。 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仙音隔隴聞。
辟地開天為教主,爐中煉出錦乾坤。 不二門中法更玄,汞鉛相見結胎仙。
未離母腹頭先白,才到神霄氣已全。 室內煉丹攙戊己,爐中有藥奪先天。
生成八景宮中客,不記人間幾萬年 玄黃外兮拜明師,混沌時兮任我為。 五行兮在吾掌握,大道兮度進群迷。
清靜兮修成金塔,閑游兮曾出關西。 兩手包羅天地外,腹安五岳共須彌。
先天而老后天生,借李成形得姓名。 曾拜鴻鈞修道德,方知一氣化三清。
通天教主 辟地開天道理明,談經論法碧游京。 五氣朝元傳妙訣,三花聚頂演無生。
頂上金光分五彩,足下紅蓮逐萬程。 八卦仙衣飛紫氣,三鋒寶劍號青蘋。
伏虎降龍為第一,擒妖縛怪任縱橫。 徒眾三千分左右,后隨成姓盡精英。
天花亂墜無窮妙,地擁金蓮長瑞禎。 度盡眾生成正果,養成正道屬無聲。
對對幡幢前引道,紛紛音樂及時鳴。 奎牛穩坐截教主,仙童前后把香焚。
靄靄沉檀云霧長,騰騰殺氣自氤氳。 白鶴唳時天地轉,青鸞展翅海山澄。
通天教主離金闕,來聚群仙百萬名。 鴻鈞生化見天開,地丑人寅上法臺。
煉就金身無量劫,碧游宮內育多才。 接引道人 極樂之鄉客,西方妙術神。
蓮花為父母,九品立吾身。 池邊分八德,常臨七寶園。
波羅花開后,遍地長金珍。 談講三乘法,舍利腹中存。
有緣生此地,久后幸沙門。 大仙赤腳棗梨香,足踏詳云更異常。
十二蓮臺演法寶,八德池邊現白光。 壽同天地言非廖,福經洪波語豈狂。
修成舍利名胎息。請閑極樂是西方。
準提道人 大覺金仙不二時,西方妙法祖菩提。 不生不滅三三行,全氣全神萬萬慈。
空寂自然隨變化,真如本性任為之。 與天同壽莊嚴體,歷劫明心大法師 身出蓮花清凈臺,二乘妙典法門開。
玲瓏舍利超凡俗,瓔珞明珠絕世矣。 八德池中生紫焰,七珍妙樹長金苔。
只因東土多英俊,來遇前緣結圣胎 準提菩薩產西方,道德根深妙莫量。 荷葉有風塵色相,蓮花無雨立津梁。
金弓銀戟非防患,寶杵魚腸另有方。 漫道孔宣能變化,婆娑樹下號明王。
孔宣 混沌初分吾出世,兩儀太極任搜求。 如今了卻生生理,不向三乘妙里游。
女媧娘娘 一天瑞彩紫霞浮,香靄氤氳擁鳳軥。 展翅鸞凰綿雅馴,飄飖童女自優游。
幡幢繚繞迎華蓋,瓔珞飛揚罩冕旒。 止為昌期逢泰運,故教仙圣至中州。
八、介紹幾部周朝時或《封神榜》里流傳的詩歌
詩經 元始天尊 混沌從來道德奇,全憑玄理立玄機。
太極兩儀并四象,天開于子任為之,地丑人寅吾掌教,黃庭兩卷度群迷。玉京金闕傳徒眾,火種金蓮是我為。
六根清靜除煩惱,玄中妙法少人知。二指降龍能伏虎,目運祥光天地移。
頂上慶云三萬丈,遍身霞繞彩云飛。閑騎逍遙四不相,默坐覺檀九龍車。
飛來異獸為扶手,喜托三寶玉如意。白鶴青鸞前引道,后隨丹鳳舞仙衣,羽扇分開云霧隱,左右仙童玉笛吹,黃巾力士聽敕命,香煙滾滾眾仙隨。
闡道法揚真教主,元始天尊離玉池。 混元初判道為尊,煉就乾坤清濁分。
太極兩儀生四象,如今還在掌中存。 鴻蒙初判有聲名,煉得先天聚五行。
頂上三花朝北闕,胸中五氣透南溟。 群仙隊里稱元始,玄妙門庭話未生。
漫道香花隨輦轂,滄桑萬劫壽同庚。 鴻鈞老祖 高臥九重云,蒲團了道真。
天地玄黃外,吾當掌教尊。 盤古生太極,兩儀四象循。
一道傳三友,二教闡截分。 玄門都領秀,一氣化鴻鈞。
太上老君 鴻蒙剖破玄黃景,又在人間治五行。 度得軒轅升白晝,函關施法道常明。
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仙音隔隴聞。 辟地開天為教主,爐中煉出錦乾坤。
不二門中法更玄,汞鉛相見結胎仙。 未離母腹頭先白,才到神霄氣已全。
室內煉丹攙戊己,爐中有藥奪先天。 生成八景宮中客,不記人間幾萬年 玄黃外兮拜明師,混沌時兮任我為。
五行兮在吾掌握,大道兮度進群迷。 清靜兮修成金塔,閑游兮曾出關西。
兩手包羅天地外,腹安五岳共須彌。 先天而老后天生,借李成形得姓名。
曾拜鴻鈞修道德,方知一氣化三清。 通天教主 辟地開天道理明,談經論法碧游京。
五氣朝元傳妙訣,三花聚頂演無生。 頂上金光分五彩,足下紅蓮逐萬程。
八卦仙衣飛紫氣,三鋒寶劍號青蘋。 伏虎降龍為第一,擒妖縛怪任縱橫。
徒眾三千分左右,后隨成姓盡精英。 天花亂墜無窮妙,地擁金蓮長瑞禎。
度盡眾生成正果,養成正道屬無聲。 對對幡幢前引道,紛紛音樂及時鳴。
奎牛穩坐截教主,仙童前后把香焚。 靄靄沉檀云霧長,騰騰殺氣自氤氳。
白鶴唳時天地轉,青鸞展翅海山澄。 通天教主離金闕,來聚群仙百萬名。
鴻鈞生化見天開,地丑人寅上法臺。 煉就金身無量劫,碧游宮內育多才。
接引道人 極樂之鄉客,西方妙術神。蓮花為父母,九品立吾身。
池邊分八德,常臨七寶園。波羅花開后,遍地長金珍。
談講三乘法,舍利腹中存。有緣生此地,久后幸沙門。
大仙赤腳棗梨香,足踏詳云更異常。 十二蓮臺演法寶,八德池邊現白光。
壽同天地言非廖,福經洪波語豈狂。 修成舍利名胎息。
請閑極樂是西方。 準提道人 大覺金仙不二時,西方妙法祖菩提。
不生不滅三三行,全氣全神萬萬慈。 空寂自然隨變化,真如本性任為之。
與天同壽莊嚴體,歷劫明心大法師 身出蓮花清凈臺,二乘妙典法門開。 玲瓏舍利超凡俗,瓔珞明珠絕世矣。
八德池中生紫焰,七珍妙樹長金苔。 只因東土多英俊,來遇前緣結圣胎 準提菩薩產西方,道德根深妙莫量。
荷葉有風塵色相,蓮花無雨立津梁。 金弓銀戟非防患,寶杵魚腸另有方。
漫道孔宣能變化,婆娑樹下號明王。 混沌初分吾出世,兩儀太極任搜求。
如今了卻生生理,不向三乘妙里游。 女媧娘娘 一天瑞彩紫霞浮,香靄氤氳擁鳳軥。
展翅鸞凰綿雅馴,飄飖童女自優游。 幡幢繚繞迎華蓋,瓔珞飛揚罩冕旒。
止為昌期逢泰運,故教仙圣至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