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詩中表達壯志雄心的詩句
1. 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 —— 徐錫麟《出塞》
2.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 —— 陸游《病起書懷》
3. 一寸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思親。 —— 于謙《立春日感懷》
4. 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 —— 戴叔倫《塞上曲二首》
5.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
6.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
7.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 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8.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李清照
9.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
10.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易經》
11.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史記滑稽列傳》
二、形容英雄氣概的成語,古語 詩詞有那些
大風歌
作 者:劉邦 作品出處:史記·高祖本紀》
大風起兮云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白話譯文:
大風勁吹啊浮云飛揚,我統一了天下啊衣錦還鄉,怎樣才能得到勇士啊為國家鎮守四方!
《大風歌》是西漢皇帝劉邦創作的一首詩歌。此詩只有區區三句,前二句直抒胸臆,雄豪自放,亦顯得躊躇滿志,第三句卻突然透露出前途未卜的焦灼,抒發了作者內心表現出對國家尚不安定的濃郁的惆悵。全詩渾然一體、語言質樸、大氣磅礴,包含了雙重的思想感情,別具一格。
擴展資料:
《大風歌》一詩抒發了作者遠大的政治抱負,也表達了他對國事憂慮的復雜心情。
此詩每句中皆帶有“兮”。劉邦故鄉沛縣原本雖為宋地,但已被楚國占有百年,文筆自然不免沾染了些許楚風。楚辭又由于其代表人物屈原的悲慘,而成為抒發憤懣的文體,
且因楚地民風彪悍,楚辭便多了大氣磅礴。劉邦選取這種文體,恰到好處地表現了他對家國興亡的擔憂,又不失王者風范。
此詩全篇只有區區三句,卻包含了雙重的思想感情,且出現別具一格的轉折。其詩用大風、飛云開篇,令人拍案叫絕。作者并沒有直接描寫他與他的麾下在恢宏的戰場上是如何殲剿重創叛亂的敵軍,
而是非常高明巧妙地運用大風和飛揚狂卷的烏云來暗喻這場驚心動魄的戰爭畫面。“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只一個“威”字就是那樣生動貼切地闡明了各諸侯臣服于大漢天子劉邦的腳下,一個“威”字也直抒了劉邦的威風凜凜、
所向披靡,天下無人能與之匹敵的那種巨無霸的沖天豪邁氣概。但詩篇的著重點乃是后一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這最后一句比照上一句,都是直抒胸臆,寫他的心情與思想,但這最后一句,
劉邦沒有繼續沉浸在勝利后的巨大喜悅與光環之中,而且是筆峰一轉,寫出內心又將面臨的另一種巨大的壓力。這一句既是希冀,又是疑問。
它顯露了劉邦的無奈不禁叩問天下,有誰能為他守住這片江山之感慨,昔日的功臣一個個謀反,獨留他這個老朽在此老淚縱橫。
三、描寫英雄人物的成語50個以上
智勇雙全 一馬當先 臨危不懼 一身正氣 萬夫不當 無所畏懼 氣沖牛斗 氣沖霄漢 氣壯山河 氣宇軒昂 氣吞山河 正氣凜然 龍驤虎步 百戰百勝 沖鋒陷陣 英姿煥發 奮不顧身 奮勇當先 頂天立地 昂首挺胸 昂首闊步 赴湯蹈火 挺身而出 戰無不勝 臨危不懼 威震天下 面不改色 勇冠三軍 驍勇善戰 鎮定自若 慷慨就義 大智大勇 仰不愧天 力挽狂瀾 光明磊落 化險為夷 大顯身手 大顯神通 大獲全勝 義無反顧 久經沙場 談笑自若 身先士卒 身經百戰 聞雞起舞 勇往直前 視死如歸 單槍匹馬 所向披靡 堅貞不屈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一馬當先 一身正氣 萬夫不當 無所畏懼 氣沖牛斗 氣沖霄漢 氣壯山河 氣宇軒昂 氣吞山河 正氣凜然 龍驤虎步 百戰百勝 沖鋒陷陣 英姿煥發 奮不顧身 奮勇當先 頂天立地 昂首挺胸 昂首闊步 赴湯蹈火 挺身而出 戰無不勝 威震天下 面不改色 勇冠三軍 驍勇善戰 鎮定自若 慷慨就義 大智大勇 仰不愧天 力挽狂瀾 蓋世無雙 雄才大略 雄心壯志 文韜武略 大義凜然 智勇雙全 神通廣大 劫富濟貧 天下無敵 百戰不殆 百步穿楊 千錘百煉 志在四方 高瞻遠矚 深謀遠慮 德高行遠 一馬當先 一身正氣 萬夫不當 無所畏懼 氣沖牛斗 氣沖霄漢 氣壯山河 氣宇軒昂 氣吞山河 正氣凜然 龍驤虎步 百戰百勝 沖鋒陷陣 英姿煥發 奮不顧身 奮勇當先 頂天立地 昂首闊步 赴湯蹈火 挺身而出 戰無不勝 臨危不懼 威震天下 面不改色 勇冠三軍 驍勇善戰 鎮定自若 慷慨就義 大智大勇 仰不愧天 力挽狂瀾 光明磊落 化險為夷 大顯身手 大顯神通大獲全勝 義無反顧 久經沙場 談笑自若 身先士卒 身經百戰 智勇雙全 聞雞起舞 勇往直前 視死如歸 單槍匹馬 所向披靡 堅貞不屈 路見不平 拔刀相助 血氣方剛 不屈不撓 舍身取義 一身正氣 剛正不阿 無所畏懼 氣沖牛斗 氣沖霄漢 氣宇軒昂 正氣凜然 龍驤虎步 百戰百勝 沖鋒陷陣 英姿煥發 奮不顧身 奮勇當先 頂天立地 昂首挺胸 昂首闊步 赴湯蹈火 挺身而出 臨危不懼 威震天下 勇冠三軍 驍勇善戰 鎮定自若 慷慨就義 大智大勇 仰不愧天 力挽狂瀾 光明磊落 義無反顧 久經沙場 身先士卒 智勇雙全 勇往直前 視死如歸 所向披靡 堅貞不屈。
四、形容令人信服的人的詩句
性格外向 性格內向 活潑開朗 沉默寡言幽默 穩重 輕浮 沖動 堅強 脆弱 幼稚 成熟 能說會道自私 真誠 獨立 依賴 任性 自負 自卑 溫柔體貼 神經質拜金小心翼翼 暴躁 倔強 逆來順受不拘小節婆婆媽媽 交際廣泛 豪爽 害羞 狡猾善變 耿直 虛偽 樂觀向上 悲觀消極 郁郁寡歡孤僻 難以琢磨 膽小怕事 敢做敢當 助人為樂老實 守舊 敏感 遲鈍 武斷 果斷 優柔寡斷暴力傾向刻薄 損人利己 附庸風雅時喜時悲 患得患失快言快語 豪放不羈多愁善感循規蹈矩外向 活潑 好動 輕松 愉快 熱情 可親 開朗 豁達 好交際 健談 機敏 適應能力強 善組織 工作有效率 富有朝氣 表情豐富 反應敏捷 興趣廣泛 浮躁易隨波逐流 輕率不踏實 深沉 易見異思遷 缺乏耐力 毅力 易輕率作決定 外向 興奮 精力充沛 強烈 熱情 樂觀 率直 語言 行動 迅速 雷歷 風行 能克服困難 埋頭工作 果敢堅持 沖動 莽撞 易怒 暴躁 倔強 挑釁 情緒低落 信心受挫 煩躁粗心 內向 沉靜 謹慎 穩重 語言動作遲緩 不易暴露內心活動 性情平和 辦事認真細心 有韌性 嚴守秩序有條理 不善言談交際 忍讓 務實 可依賴 執拗不靈活 適應能力差 遲鈍 被動 冷淡 顯得落落寡合 有惰性 保守 萎蘼不振 嚴重 內向 柔弱 敏感 嚴肅 不怕困難 善于體察別人 不易發現 情緒脆弱 畏縮 順從 多愁善感膽小 憂心忡忡冷漠 多疑 猶豫不決 缺乏自信 常為小事而動感情 善良 友愛 好心腸 善交際 開朗 活潑 風趣 易激動 安靜 寡言 抑郁 脆弱 安靜 謹慎 一本正經不善交際 不懂幽默 膽怯 敏感 易興奮 神經質順從 溫和 老實 沉著 遲鈍 敏感 遲鈍 專心致志 一絲不茍 重秩序 有條理 固執 遲緩 羅嗦 周到 不靈活 震怒 情緒不佳 生動 富于冒險 善于分析 適應力強 喜好娛樂 善于說服 堅持不懈 平和 善于社交 意志堅定 自我犧牲 順服 令人信服 競爭性 體貼 自控性 使人振作 回應敏捷 受尊重 含蓄 生氣勃勃 自立 敏感 滿足 推展者 積極 計畫者 耐性 無拘束 肯定 按部就班羞澀 樂觀 坦率 井井有條 遷就 有趣 強迫性 忠誠 友善 可愛 勇敢 細節 外交手腕 令人高興 自信 文化修養 貫徹始終 激勵性 獨立 理想主義無攻擊性 感情外露 果斷 深沉 尖刻幽默 喜交朋友 發起者 音樂性 調解 多言 執著 考慮周到 容忍 活力充沛 領導者 忠心 聆聽者 惹人喜愛 首領 制圖者 知足 受歡迎 勤勞 完美主義者和氣 跳躍型 無畏 規范型 平衡 露骨 專橫 忸怩乏味 散漫 無同情心 不寬恕 無熱忱 嘮叨 逆反怨恨 保守 健忘 直率 挑剔 膽小 好插嘴 躁急 無安全感 優柔寡斷難預測 不善表達 不受歡迎 不合群 即興 固執 難于取悅 猶豫不決 放任 自負 悲觀 貧乏 易怒 好爭吵 不合群 無目標 幼稚 魯莽 消極 冷漠 虛榮 工作狂不喜交際 擔憂 喋喋不休不圓滑老練 過分敏感 膽怯 生活紊亂 跋扈抑郁 懷疑 反覆 排斥異己 內向 無異議 雜亂無章喜操縱 情緒化言語不清 好表現 頑固 猜疑 緩慢 大嗓門 統治欲 孤僻 懶惰 不專注 易怒 多疑 拖延 報復型 煩躁 勉強 輕率 善變 狡猾 好批評 妥協 賢淑聰慧 品貌端容 德懿典范沉魚落雁 閉月羞花傾國傾城美如冠玉 眉目如畫出水芙蓉如花似玉虎背熊腰心寬體胖衣冠楚楚國色天香眉清目秀鶴發童顏亭亭玉立憨態可掬文質彬彬風度翩翩相貌堂堂容光煥發 冰肌玉骨如花似玉婀娜多姿
形容人的·品格·的成語
光明磊落 堂堂正正 力挽狂瀾風流倜儻正人君子贊聲不絕 內心贊許 擊掌叫絕 傳誦不絕 高風亮節嘆為觀止萬民稱頌 光明磊落 歌功頌德文質彬彬堂堂正正 忠心耿耿 兢兢業業
希望能幫你!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形容人力挽狂瀾的詩句